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黑龍江農業科學》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黑龍江農業科學》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黑龍江農業科學》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刊物簡介】
《黑龍江農業科學》是黑龍江省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各種農作物和畜牧獸醫方面的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物技術、生理生化、生態氣象、種質資源、飼草飼料、多種經營、調查總結、專題綜述等。還設有高新技術實用國內外科技動態、新品種、新醫品質、重點實驗室、研究所、企業簡介等欄目以及各類廣告業務宣傳。 本刊以高新實效為原則,以服務科研、服務生產為宗旨,把以黑龍江省為主,其它省區為輔的最新科研成果,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新產品、新品種等及時地報道出去。讀者對象:農業科研人員、技術員、科研管理人員、大中專院校師生、國營農場農民等。
【主要欄目】
科研報告 專家預測 推廣與應用 生產建議 新品種選育 綜述 信息技術 品種及農機具簡介
【獲獎情況】
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黑龍江省優秀科技期刊;
1998年獲省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
【辦刊宗旨】
本刊以高新實效為原則,以服務科研、服務生產為宗旨,把以黑龍江省為主,其它省區為輔的最新科研成果,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新產品、新品種等及時地報道出去。
黑龍江農業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丙硫菌唑及其復配制劑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作者:李子豪;蘭英;李青超;劉悅;劉洋;趙立光;劉穎;趙秀梅;
摘要:為探索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且對玉米生長安全的新型殺菌劑,采用田間小區試驗研究了丙硫菌唑及其復配制劑對玉米生長的安全性及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在試驗劑量范圍內施用丙硫菌唑250 DC、67.5%硫磺·丙硫菌唑SC、丙硫菌唑·嘧菌酯360 SC玉米安全性良好,并且有增強作物長勢的作用,增產率達10.0%~12.5%;玉米大斑病發病初期噴施,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80%~100%,并且持效期長。...
蓖麻SAP基因家族的鑒定及生物信息學分析————作者:張濤;吳心悅;閆靖蕓;趙飛燕;趙藝;李國瑞;
摘要:為進一步挖掘蓖麻中與器官發育相關的基因及其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學手段,基于蓖麻基因組數據,對SAP(STERILE APETALA)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質進行分析,預測蛋白保守結構域、分析蛋白的二級結構特征、構建系統進化樹以及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共線性等。結果表明,首次鑒定出7個RcSAP基因,均為不穩定蛋白,二級結構中無規則卷曲占比高。亞細胞定位預測蛋白主要定位在細胞核,除RcSAP1外,其余Motif...
大豆全生育期“一噴多促”技術應用試驗————作者:楊微;王茹玉;辛琳琳;溫麗;郭楨楨;楊峰山;
摘要:為提高大豆的抗逆性、防控病蟲害,并提高產量和品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草案《大豆全生育期葉面“一噴多促”生產技術規程》,以東生22為供試材料,于2024年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開展大豆全生育期“一噴多促”試驗,設置常規施肥(CK)、5個“一噴多促”藥劑組合處理,分析該技術對大豆生育期生長性狀及產量要素指標的影響,同時驗證該規程的有效性。結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葉面“一噴多促”技術前期對...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沙棘優良品種特性分析————作者:吳雨蹊;唐克;王蕊;張莉莉;房磊;李鵬舉;侯帥;宋明明;
摘要:為了豐富黑龍江省沙棘品種,優化沙棘種植結構,篩選適宜黑龍江省種植的特色沙棘優良品種,以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6個沙棘品種為試驗材料,以深秋紅為對照,進行物候期、生長性狀、果實性狀、果實基本營養成分的比較,分析不同沙棘品種具有的特點及應用方向。結果表明,綏棘系列在8月中上旬成熟,晚熟品種在9月中上旬,對照品種深秋紅樹勢強,株高為325.30 cm,冠幅為291.20 cm,樹體最為高大,其次為晚霞...
黑土區坡耕地土壤有機碳流失及治理研究進展————作者:潘校成;蔡姍姍;孫磊;王偉;高中超;孫志玲;羅龍濤;李琳;
摘要:坡耕地是分布在坡面上、地面平整度差的一類旱作耕地,因受地形影響,存在水肥流失、土壤流失等問題。水土流失不僅導致有機碳流失,還消耗了坡耕地土壤碳庫。而傳統的農耕方式欠缺水土保持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土壤侵蝕與碳流失。采取相應的侵蝕治理措施,是降低土壤碳流失風險的重要途徑。為了解析有機碳在坡耕地土壤中的周轉過程并揭示治理技術對土壤碳流失的影響,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土壤有機碳流失及其治理技術的相關研究,揭...
芋頭品質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作者:畢繼安;孟秋峰;張欣潔;應佩云;嚴成其;鄭紅英;
摘要:芋頭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和蔬菜作物之一,其品質受到廣泛關注。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因各種外界或內在因素導致其品質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價值。為促進優質芋頭種質資源的引進與利用,開展相關種質資源鑒定與評價。通過對影響芋頭營養、貯藏、食味和加工等方面品質的關鍵因素及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深化對芋頭品質影響因素的理解,為將來創制優質品種、改進加工與貯藏方式、提高營養與食味品質提供新的啟示和方向
52份玉米新材料萌發期耐冷性鑒定與評價————作者:馬雪娜;于滔;張建國;曹士亮;楊耿斌;李文躍;
摘要:為了系統解析玉米種質資源的耐冷萌發特性差異,篩選優異耐低溫種質資源,以52份玉米新材料為試驗材料,分別測定5℃和25℃條件下玉米種子發芽率、發芽指數、平均發芽時間和發芽勢及其性狀相對值等8個耐冷性相關指標,并運用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賦值及聚類分析等,對玉米材料的耐冷性進行綜合剖析與評估。結果表明,在參試的52份玉米材料中,耐冷萌發能力呈現出十分豐富的遺傳變異情況。相關性分析表明,8個耐...
利用SSR技術鑒定玉米雜交種鄉糯4的種子純度————作者:王然;隋冬華;張冬雪;武新娟;高佳緣;李鑫;唐貴;
摘要:種子純度關乎農作物產量、質量和抗病能力,對農業可持續性、市場準入至關重要。鄉糯4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2023年選育成功的高產優質鮮食玉米雜交種。為促進黑龍江省鮮食玉米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以鄉糯4玉米雜交種及其親本、近似品種鄉糯7雜交組合為材料,從40對玉米SSR核心引物中篩選出在鄉糯4雙親之間多態性明顯、重復性較好的2對引物bnlg1671y17、umc1936k4用于純度鑒定,并利用田間小區種植方...
科技增糧團隊風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團隊
摘要:<正>玉米研究所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室(原生物技術室)成立于2006年,是基于國家農作物玉米改良分中心、農業農村部東北北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立的,是玉米研究所最年輕的研究室。2019年更名為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室,是我院玉米分子生物學學科梯隊的建設單位。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室現有研究人員5人,其中博士后出站人員2人,碩士研究生3人。黑龍江省“頭雁”團隊骨干成員2人,黑龍江省“E”類高層...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芍藥屬組間雜種引種表現綜合評價————作者:張瑩;關瀅;張光琴;
摘要:為篩選出適宜徐州地區園林應用的芍藥屬組間雜種品種,以徐州地區引種的35個芍藥屬組間雜種為材料,從適應性、植株生長特性及觀賞特性3個方面選取15個評價指標,對其進行觀測,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引種表現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15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值,其中抗病性、耐熱性、花色、花徑和綠葉期的權重值較高,分別為0.183,0.166,0.145,0.091和0.078。根據綜合得分將35個品種...
南方紅壤引種金花葵栽培試驗————作者:張丹;朱昱坤;陳璐;王小玲;肖群;高柱;
摘要:為促進金花葵產業發展,采用直播方式對金花葵進行栽植,通過開展引種試驗及生物學觀察,分析其在紅壤栽培的適應性及產量,明確金花葵在南方紅壤的適應性,并總結金花葵的栽培技術要點。結果表明,金花葵在紅壤地生長旺盛,植株莖粗壯,能夠快速形成結果側枝,植株株高97.50~130.00 cm,花冠直徑8.50~13.00 cm,平均單株開花數量86朵,平均單株結果數72個,鮮花產量450 kg·(667 m 核桃林下丹參規范化種植技術及品質評價————作者:梁林波;祁學飛;熊新武;蘇連波;孟夢;劉恒鵬; 摘要:為了實現丹參-核桃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進而提高農民經濟效益、保護林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基于中藥材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及藥材商品的質量評價的需要,對核桃林下種植丹參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測定4個不同林地種植丹參的丹參酮Ⅰ、丹參酮Ⅱ、隱丹參酮和丹酚酸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對丹參品質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此規范化種植技術提高了丹參在核桃林下的種植成效,且丹參的有效成分含量均高... 續斷在德宏低海拔地區栽培技術探討與初步應用————作者:張玉龍;盧靖;蔡文良;李鳳; 摘要:高海拔地區人工種植的中藥材續斷產量已不能滿足市場增長需求,為開辟新的種植區域,對續斷在低海拔地區栽培技術進行了初步探索。發現續斷在德宏低海拔地區種植當年生長迅速,且冬季地上部分無枯萎現象;根系生長正常,主根明顯;病蟲害不嚴重,僅有少量蚜蟲危害。根據續斷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分析在德宏低海拔地區種植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制定栽培方案并應用于實際生產,并總結了在德宏低海拔地區種植續斷的初步... 秋子梨果實著色過程花青素含量及相關基因表達分析————作者:劉暢;任愛華;冷春旭;顧廣軍;胡穎慧;楊悅;韓繼龍; 摘要:為明確2個秋子梨果實不同發育期花青素含量,矢車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車菊素-3-O-半乳糖苷兩個花青素主要成分積累的變化趨勢以及花青素相關基因表達水平。以‘龍香’和‘79-1’秋子梨5個發育期果實為材料,分別測定花青素及其兩個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花青素及其主成分與相關基因之間的聯系。結果表明,2個秋子梨品種果實發育過程中,‘79-1’花青素含量高于‘龍香’,花后100 d花青素含量達到最高,果... 《黑龍江農業科學》征稿簡則 摘要:<正>《黑龍江農業科學》是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是全國優秀期刊、黑龍江省優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CACJ中國應用型核心期刊、中國農林核心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多家數據庫收錄。本刊具有發行面廣、讀者群大、出版周期短、載文量大等特點 寒地優質粳稻品種綏粳309的選育與分析————作者:劉晴;高世偉;劉宇強;常匯琳;馬成;王婧澤;聶守軍; 摘要:為了選育多優集成的突破性香稻新品種,以香稻遺傳解析、種質創新、骨干親本構建、香型粳稻品種選育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并構建由62份資源組成的香型粳稻核心資源庫,創制香稻核心種質綏9230。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水稻品質育種研究所以黑龍江省首個香稻品種綏粳4號(綏9230)為母本、東農424為父本雜交,建立綜合育種模塊,打破遺傳累贅,突破香味、早熟、優質、抗病、高產、廣適性等多性狀難以快速聚合的技術瓶... 靈芝多肽提取及沖劑制備工藝研究————作者:林花;金海強;姜銀姬;金美玉;王婷;金星愛;尹花;車成來; 摘要:為探明超聲波輔助酶解法在提取靈芝多肽時的最佳工藝參數,促進靈芝多肽的提取及相應產品的工廠化生產,以多肽提取量為參考指標,進行靈芝多肽的提取及靈芝多肽沖劑制備工藝研究,首先進行單因素試驗,隨后采用正交試驗設計來優化結合超聲波與酶法提取靈芝多肽的工藝條件,并進一步探究靈芝多肽沖劑的配方。結果表明,通過優化確定了靈芝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藝參數,即料液比為1∶50,反應時間為2 h,反應溫度為60℃,加酶量為... 高產穩產早熟大豆新品種克豆38選育及栽培技術————作者:李明雪;薛紅;張明明;李薇薇;王磊;孫旭紅;丁凱鑫;張勇; 摘要:為了推廣高產早熟大豆新品種克豆38,對其選育經過、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等方面進行介紹。克豆38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以黑河36為母本、以黑河750為父本經過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2017-2018年參加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2 835.7 kg·hm-2,比對照品種黑河43增產9.2%,2019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試驗,產量2... 黑龍江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發展對策研究————作者:李冰茹;郝文藝;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大力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其建設和發展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黑龍江省作為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其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黑龍江省在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品牌價值也進一步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品牌市場影響力低,部分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規劃不足等問題。針對... “互聯網+”背景下通識課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應用————作者:張秀麗;范桂枝;孟凡娟;敖紅;王榮;張會慧;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適應教學領域呈現的新特征,高等院校開展的通識課程改革已成為拓寬學生知識領域與拓展認知視野的必然選擇。以東北林業大學通識課程“舌尖上的植物學”為例,其改革進程以“五星教學法”為核心導向,充分融合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互補,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重新規劃并優化課程內容在時空維度的布局,構建與之適配的考核及反饋機制體系。通過教師課前線上發布預習任務以聚焦問題,課堂上遵循以學生為中...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