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西藏農業科技》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西藏農業科技》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西藏農業科技》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西藏農業科技》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區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學術刊物,本刊宗旨是促進我區農業科技發展和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堅持面向生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我區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基礎理論和業務水平。主要刊登西藏農業科學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農業發展新動向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題綜述、研究報告、學術探討、技術方法、建議對策。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做好“土、肥、水”工作確保芒康縣農業可持續發展 旺姆,德仁,扎西,Wangmu,Deren,Zhaxi
2. 西藏農作物良種推廣限制因素及解決方案淺析 廖文華,Liaowenhua
3. 西藏拉薩地區白菜型冬油菜栽培密度試驗研究 王晉雄,尼瑪卓瑪,袁玉婷,唐琳,次仁白珍,桑布,Wangjixiong,Nimazhuoma,Yuanyuting,Tanglin,Cirenbaizhen,Sangbu
4. 引進兼用型辣椒新品種比較試驗 永毛,代安國,安姬,張燕,Yongmao,Daianguo,Anji,Zhangyan
5. 拉薩日光溫室西瓜白粉病藥劑試驗初報 楊杰,代萬安,羅布,朱磊,周軍,陳翰秋,洛英,德慶卓嘎
6. 西藏不同春青稞品系區域試驗研究 張海芳,Zhanghaifang
7. 提高西藏馬鈴薯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關鍵技術 謝婉,魏文明,Xiewan,Weiwenming
8. 高寒地區草莓日光溫室栽培技術要點 高小麗,蒲海生,周強,拉巴扎西,Gaoxiaoli,Puhaisheng,Zhouqiang,Labazhaxi
9. 西藏蕁麻保健有效成分研究與開發前景分析 張明蘭,張亞生,李寶海,范春捆,Zhangminglan,Zhangyasheng,Libaohai,Fanchunkun
10. 那曲畜牧業快速發展中應著力突破的幾個問題探討 林勇明,Linyongming
11. 綠色能源植物—光皮樹 何見,蔣麗娟,李昌珠,陳衛軍,Hejian,Jianglijuan,Lichangzhu,Chenweijun
12. 拉薩市蔬菜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胡奇,王寶海,Huqi,Wangbaohai
中級工程師職稱論文:論動物轉基因科研試驗安全監管的法律制度
[摘要] 動物轉基因技術種類日益復雜,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但成本和技術要求卻不斷降低,生物風險和安全威脅越來越大。科研試驗階段是風險防控的關鍵,因此需要科學而嚴謹的科研試驗法律監管,以預防意外和不正當試驗對社會及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國內可以指向轉基因動物科研試驗監管適用的法律規定集中于農業應用領域,不足以形成全面有效的監管。基于動物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需要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分析,明確科研試驗監管的基本原則,以協調監管體系為核心探討法律完善的關鍵問題,進而系統性地明確科研試驗安全監管法律的進展趨勢。
[關鍵詞] 中級工程師職稱論文,轉基因動物,科研試驗,安全管理,管理監督,法制監管
西藏農業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西藏昌都市青稞生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作者:閆錦源;楊果兄;韓明海;
摘要:本文立足于西藏昌都市青稞生產的實際情況,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系統總結了昌都市青稞種植方面的成功經驗,深入分析了昌都市青稞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相關工作經驗,圍繞糧食安全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議題,提出了昌都市青稞生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即牢固樹立“一個意識”、理性認識“兩大關系”、突出強化“三個結合”、積極推進“四個支撐”的發展路徑,旨在為昌都市青稞生產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西藏草地生產力與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發展現狀與建議————作者:王敬龍;曲廣鵬;夏菲;史睿智;仁增旺堆;次珍;周青平;
摘要:從西藏草產業發展現狀出發,系統歸納了西藏天然草地及草畜平衡情況、人工草地布局及飼草產量情況、栽培牧草品種以及退化草地生態治理修復工作,分析了限制西藏發展人工草地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加大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發,提升草原生態功能提升工程實施的科學性和質量效益;打造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基地,增強生態功能提升技術創新與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持續穩定;繼續加大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力度,...
新形勢下西藏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探索————作者:孫維;史雅娟;尹鵬星;
摘要:隨著西藏地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探索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對推動西藏農業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綜述國內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研究了西藏農業科技環境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探索構建新形勢下西藏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原則與對策,以期提高西藏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西藏農業科技的發展
西藏自治區農業與生態可持續發展路徑淺析————作者:趙芯;郭榮明;程方方;次仁多吉;次仁央培;夏茂林;
摘要:農業生產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壓力。因此,必須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謀求農業的發展,絕不能為了發展農業而犧牲生態環境。應該用辨證的觀點看待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尋求二者的平衡點。發展以草地農業等方式為主的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也符合農業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通過淺析西藏自治區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基本情況及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提出了西藏自治區農...
食源性蛋白衍生鈣與螯合肽構效關系研究進展————作者:李趙敏;曹涵文;
摘要:鈣攝入不足會導致骨質疏松等癥狀,因此肽-鈣螯合物作為新一代優良的補鈣劑受到廣泛關注。食品蛋白衍生的鈣螯合肽因其廣泛的來源和卓越的性能而具有獨特的優勢。本綜述總結了不同動物來源、水生資源以及植物來源的鈣螯合肽,并重點分析了肽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位置、特定氨基酸基團以及肽的空間結構等對肽與鈣結合能力的影響。通過探討肽與鈣螯合的構效關系,旨在深入理解肽與鈣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并開發出更優質、高鈣結合力...
拉薩裸裂尻魚規模化人工繁殖技術研究————作者:黃鵬程;曾本和;王金林;王寧;旺久;
摘要:為探索拉薩裸裂尻魚人工規模化繁殖技術,于2021年3月獲得8批拉薩裸裂尻魚親本,統計親本體長、體重及繁殖力;再采用DOM和LHRH-A2組合對拉薩裸裂尻魚進行人工催產,統計催產率、效應時間、產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結果表明:52尾親本體長(37.97±2.01)cm,體重(764.38±113.79)g,絕對繁殖力(21667±2864)粒,相對繁殖力(45.56±11.67...
草地土壤團聚體與有機碳固存關系研究進展————作者:鄭曬坤;夏菲;魏巍;王敬龍;楊彩紅;王軍強;薛云尹;石昊;吳皓陽;冉林靈;嚴雙;姜曉敏;
摘要:土壤團聚體作為土壤結構重要的組成部分,易受到氣候變化及人為活動影響。團聚體固碳是認可度較高的固碳措施之一,其固碳功能與土壤團聚體的形成息息相關。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總結,整理了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及其與有機碳的關系,以草地土壤團聚體為例從放牧及草地退化兩個方面分析了草地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變化,重點將草地土壤團聚體穩定性變化對有機碳的影響進行系統歸納和總結,提出當前研究的進展、不足并對研究前景進行了展望...
牦牛巴氏桿菌病和牛病毒性腹瀉病流行情況分析————作者:文侯;邊瓊;次旦歐珠;黃豐立;米平;
摘要:為掌握日喀則市牦牛巴氏桿菌病和牛病毒性腹瀉病的流行情況,研判當前該區域內牦牛發病趨勢,為進一步優化當前區域內牦牛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據和建議。針對區域內牦牛個體進行抽樣,用實驗室檢測技術開展牦牛巴氏桿菌抗體、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抗原、細菌培養鑒定、病原核酸檢測等項目。針對疑似發病個體開展相關病原學檢測,結合當地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歷史經驗,對檢測結果進行研究分析。隨機抽樣檢測結果顯示,牦牛巴氏桿菌病抗體陽性...
牛結節性皮膚病的防治技術————作者:扎西永措;陳建春;
摘要:隨著人們對牛肉、牛奶、牛皮等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的養牛業發展迅速,不僅飼養的牛越來越多,而且牛及其產品的運輸也越來越頻繁,這導致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為提高廣大養殖業者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認識,掌握該病防治技術,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進行綜述,旨在為養殖業者提供參考,降低該病為我國養牛業帶來經濟風險,促進養牛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于日喀則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議————作者:扎旺;達拉;尼瑪普尺;阿珍;
摘要:黨中央高度重視草原保護修復工作,西藏自治區也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以及自治區創建生態文明高地放在重要位置。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林草原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抓好“四件大事”、著力推進“四個創建”、努力做到“四個走在前列”,以完善草原保護修復制度、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加強草原保護管理,推進草原生態修復,改善草原生態狀況,促進草原合理...
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研究進展————作者:王冬經;馬弘財;元振杰;蘇中華;陳建春;王子;李家奎;曾江勇;
摘要:牛結節性皮膚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種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中的結節性皮膚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導致的牛傳染病,該病會引起牛體溫升高、皮膚黏膜及內臟結節樣病變等,進而導致牛生產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給畜牧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該文從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診斷方法、防治措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述,...
查吾拉牦牛體質量與體尺相關性分析————作者:保吉財;翁浩博;張品林;祁發生;珠姆;李明;喇振興;旦增頓旦;次仁郎杰;次旦多吉;其米卓嘎;張勇;
摘要:為了探究查吾拉牦牛體質量與體尺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利用SPSS 23.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對37頭成年查吾拉牦牛體質量與體尺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查吾拉牦牛體質量變異系數最大(22.25%),體質量與7項體尺指標均存在相關性,其中體質量與體高、體直長、體斜長、胸圍、背高、腰高之間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體質量與管圍之間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P<0....
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對大青葡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作者:劉冰;
摘要:以當地主栽品種大青作為供試材料,采用隨機區組試驗方法,設置優化水肥管理模式與常規水肥管理模式兩個處理,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對大青葡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優化施肥模式有助于降低葡萄新梢伸長,減少新梢發生數,增加葉片鮮干比、促進葉面積增加,可實現增產10%以上。優化施肥模式可有效提高大青葡萄果實中的總糖、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有利于均衡糖酸比,改善大青葡萄品質
西藏光核桃資源花粉粒的進化研究————作者:崔永寧;張姍姍;王力榮;趙凡;格桑平措;王新衛;曾秀麗;
摘要:分析光核桃花粉粒形態變化特征,揭示其種質資源內部花粉進化規律。對西藏47份光核桃種質資源的花粉粒進行電鏡掃描觀察結果發現,有10個材料的光核桃花粉粒外壁形態呈橢圓球形,外壁紋飾呈簡單的直紋平行型,穿孔較少或沒有,這些材料最為原始;有9個材料的花粉粒外部形態特征條紋復雜,紋孔較多且密,與較為原始材料比較屬于進化類型;其他材料則介于兩類之間。光核桃資源不是都處于原始階段,其內部發生了進化,不同類型的資...
青稞養分吸收特征研究————作者:陳初紅;索朗旦增;索朗多吉;袁成立;田科興;瓊卓瑪;
摘要:在2008—2023年拉薩市測土配方施肥“3414”田間肥效試驗數據基礎上,分析了青稞產量、施肥量與收獲指數的關系,評價了青稞籽粒養分含量與吸收量、養分內在效率與噸糧養分吸收等青稞養分吸收特征,為更加準確地優化青稞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積極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提升耕地質量、提高青稞產量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
高海拔寒區水氮耦合對青稞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作者:時學雙;王潤芝;達瓦瓊達;索珍;楊雪濤;
摘要:為闡釋青稞產量、品質與灌水量和施肥量的關系,以藏青3000為材料,在西藏高海拔寒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水肥耦合試驗。結果表明:土壤肥力充足的條件下,灌水對藏青3000產量、籽粒淀粉含量、籽粒支鏈淀粉含量與面筋含量影響顯著;施氮對藏青3000產量、面筋含量影響顯著。灌水與施氮對藏青3000籽粒蛋白質含量、面筋含量與穩定性有顯著的交互效應。本試驗條件下,拔節期、抽穗期、灌漿期分別灌水1次,每次灌水40 m...
不同種植區域及品種對青稞品質的影響————作者:扎西普赤;
摘要:旨在初步對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種植及不同品種在同一地區種植的營養成分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表明:同一青稞品種在不同地點種植時由于土壤、氣候條件不同,營養成分具有差異性,且蛋白質含量差異較大,其中喜拉系列的青稞品種蛋白質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品種;不同青稞品種在同一地點種植的營養成分差異性較大,其中彩色青稞的花色苷明顯高于其他青稞品種。綜合而言,同一品種青稞的營養元素含量不僅跟品種自身特性有關,也與種植地塊的...
西藏半野生小麥光合特征及農藝性狀研究————作者:林之嵚;曲吉;
摘要:選取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麥和2份本地育成小麥對照品種,通過光合測定儀測定西藏半野生小麥花后0~28 d旗葉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及蒸騰速率(Tr)等光合參數,并對這個時期的葉綠素,株高,葉面積,地上干物質量等農藝性狀進行了測定和對比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麥的凈光合速率在灌漿期內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4 d達到最大值。相比之下,本地育成小麥的凈光合速...
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作者:德吉拉姆;
摘要:按照“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年度任務要求,西藏自治區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隊通過普查征集與系統調查收集相結合,于2021年9月24日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開展了實地訪問和資源調查收集行動,對類烏齊縣加桑卡鄉、長毛嶺鄉、卡瑪多鄉、濱達鄉、伊日鄉、吉多鄉、桑多鎮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調查。結果表明,類烏齊縣共收集到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133份,其中按種質類型包括地方品種資源29份、野生...
大壟雙行水平對栽不同密度“商薯19”對產量的影響————作者:陳鵬博;
摘要:為進一步挖掘甘薯增產潛力,采用農機-農藝結合的大壟雙行水平對栽法,以“商薯19”為試材,設置5個密度處理,考察不同密度對“商薯19”產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當密度為5 6667株/hm2時,“商薯19”產量最高,達到49 986.11 kg/hm2。此密度下大薯數量、產量最高,中薯數量、產量居第二位,但大、中薯率和平均大薯質量排序靠后。說明在大壟雙行水平對...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