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黑龍江糧食》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黑龍江糧食》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黑龍江糧食》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黑龍江糧食》是東北地區唯一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糧食行業期刊,本刊以“面向社會、貼近實際、服務讀者、打造精品”為辦刊理念;以“為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服務,為糧食事業發展服務,為農民、農村和農民服務”為辦刊宗旨;以廣大讀者需要不需要,滿意不滿意為衡量標準,是聯系廣大農民、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廣大讀者的知心朋友和忠實伙伴。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本刊特稿、糧改縱橫、糧經論壇、政策解讀、讀者信箱、市場行情雙月談、生意經、糧油科技。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鶴崗榮獲“中國稻米加工強市”稱號 張占華; 3
2 黑龍江省首批省級放心糧油示范企業名單 3
3 食與毒:舌尖上的糧食安全 張占華; 4
4 糧油食品安全問題之亂象 本刊綜合; 5-6
5 食品安全犯罪 國外出狠招重罰 7-8
6 黑土放心糧油 叫響大江南北 9-10
7 從源頭抓起 統籌破解糧食食品安全難題 磁石; 11-12
8 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新思考 洪濤; 13-15
9 轉基因大豆沖擊下的黑龍江大豆產業發展戰略與策略 劉家富; 16-18
10 談糧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劉二蕾; 19-21
11 實驗室互動和循環管理方法之二——“六大計劃”的互動和循環管理 郭德海; 22-25
12 淺談事業單位的出納管理工作 孫惠明; 26-27
13 農村合作社專題解析(一) 28
14 玉米田除草劑藥害的預防與緩解 29
15 我國將建商標保護長效機制 29
16 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啟動 29
農業論文投稿: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農地產權的制度的優點,以及它的局限性,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然后闡述了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對農地產權制度的基本要求;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農業論文投稿 ,農村土地地產權制度,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健康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進行了改革。就是以“共有產權(集體產權)”為中心過渡到有限制的私有產權(土地承包權)為中心。這種制度安排有效地解決了“搭便車”行為和監督問題,降低了制度運行的成本,增強了制度的有效性。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使這種產權制度安排的局限性日益凸現。
黑龍江糧食最新期刊目錄
龍陵縣烤煙套種玉米栽培技術的效益分析與推廣策略————作者:朱會娣;滕富金;
摘要:隨著烤煙產業的蓬勃發展,烤煙與玉米之間的土地競爭問題逐漸成為制約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民的經濟收入,龍陵縣積極探索并推廣烤煙與玉米的套種栽培技術。本文通過分析該技術的推廣現狀和經濟效益,結合龍陵縣的實際情況,總結出適宜的栽培技術要點,并提出相應的推廣策略,為全縣煙農提供參考
共同富裕視角下浙江省數字農業助農增收的模式與路徑研究————作者:王文鈺;
摘要:本文通過界定數字農業的內涵與特征,分析數字農業助農增收的相關理論,研究浙江省數字農業助農增收的具體案例和發展模式,并據此總結歸納了當前浙江省數字農業發展面臨的相關挑戰,以及助農增收的推進路徑。案例表明,浙江省數字農業助農增收應當從政府主導、經營組織結構優化、農業大數據開發、新興職業農民培育等路徑進行推進,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異淀粉酶制備緩慢消化淀粉的工藝研究————作者:連蓮;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普通玉米淀粉,通過應用異淀粉酶來優化緩慢消化淀粉(SDS)的生產流程。通過酶解玉米淀粉并以緩慢消化淀粉的產率作為評估標準,本研究評估了pH值、時間、溫度和酶的添加量對生產過程的影響,并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了生產SDS的最佳工藝條件。最終確定的最佳工藝參數為pH5.0,酶解時間6h,酶解溫度40℃,異淀粉酶用量450U。因此,采用異淀粉酶脫支處理,可增加鏈淀粉的數量以獲得SDS
湖南特色農產品“新媒體+電商”營銷模式探索——以炎陵黃桃為例————作者:李雙;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日益加快。新媒體與電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將以炎陵黃桃為案例,探討湖南特色農產品在“新媒體+電商”模式下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直播帶貨成本高昂、政府市場監管不足以及“新媒體+電商”營銷人才短缺等。基于這些分析,本文提出了針對“新媒體+電商”營銷模式的優化策略,包括合理調整直播帶貨費用、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引進和培養“新媒體...
三樟黃貢椒地理標志品牌現狀及發展建議————作者:陳潔茹;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產品地理標志成為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的關鍵。三樟黃貢椒,憑借其獨特的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背景,迎來了品牌發展的良機。本文基于三樟黃貢椒的發展現狀,深入剖析其發展瓶頸,提出賦能鄉村振興、提升品牌影響力的策略。策略聚焦于挖掘文化價值、創新營銷、完善產業鏈及強化政策支持,旨在通過多維度措施,增強三樟黃貢椒的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價值,為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助力鄉村經濟繁榮與產業...
基于循環經濟的畜牧水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作者:李海濤;
摘要:新時期下,我國邁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養殖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養殖業包含畜牧、禽畜養殖及水產養殖等多個模塊,各養殖模塊會產出大量廢棄物,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威脅。因此,如何處理養殖廢棄物已迫在眉睫,也成為畜牧水產產業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鑒于此,研發和實施將畜牧水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刻不容緩,這不僅是環境保護的當務之急,也是確保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
阿維鏈霉菌菌渣理化特性研究————作者:呂燁;蘭建英;齊殿巍;蔣海明;
摘要:阿維鏈霉菌菌渣是阿維鏈霉菌提取阿維菌素后的殘留物,它主要由菌絲體殘渣、底物殘留物、中間代謝物和阿維菌素殘留物組成。對阿維菌渣進行理化性質的了解是其資源化利用的前提。本文從工業分析、重金屬的種類及含量、無機成分、熱重分析和紅外分析等方面對阿維鏈霉菌菌渣理化特性進行了分析。實驗結果表明:阿維鏈霉菌菌渣中揮發組分含量高(60%),組成元素以C、O、N、H為主;阿維鏈霉菌菌渣中重金屬含量均在國家《農用污泥...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作者:趙麗萍;
摘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目標是通過調整農業結構,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升農產品的供給能力與質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改革旨在解決供給側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生產方式,進而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和市場適應能力。本文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論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并提出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措施,進而為保障農產品的價...
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項目宗地類型劃分及要素問題處理研究————作者:徐江鵬;
摘要: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項目是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圍繞宗地類型劃分及要素問題處理兩個核心內容展開研究,通過采集和分析農村地區的土地使用現狀數據,探討了宗地類型的科學劃分方法和要素問題的有效處理機制,研究結果對規范調查作業,提高調查成果質量,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不斷夯實農業基礎 加力推進鄉村振興——解讀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作者:高敬;古一平;胡璐;
摘要:<正>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將從何處發力?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端牢“中國飯碗”,確保糧食穩產豐產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糧食安全根基更加堅實。如何在較高基數上實現糧食穩產豐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糧食產量站...
“三權分置”下黑龍江土地經營權流轉研究————作者:關懷志;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為了有效提高農地利用率,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我國提出了“三權分置”理論,這對解決農業發展融資問題,激活農村市場,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其中的土地經營權及其抵押更是成為法律層面用益物權的焦點,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木薯高產優質品種選育與產業化推廣策略研究————作者:謝勛;
摘要:為了提升木薯的生產效益與市場競爭力,本文系統地分析了木薯高產優質品種的選育與產業化推廣策略,采用優化品種、精準施肥以及現代化栽培技術,“桂木薯5號”和“華南1號”分別實現了30噸/公頃和27噸/公頃的年均產量,與傳統品種相比提高了20%以上。土壤適應性優化與綠色防控技術顯著提高了木薯的抗逆性與產量,減少了農藥使用,產量增幅可達50%。區域適應性評估和深加工產業鏈的建立,為木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
摻混肥料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作者:劉宸;
摘要: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對糧食安全的迫切需求,傳統施肥方式導致的土壤退化與環境污染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系統分析了摻混肥料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研究進展:摻混肥料通過多元素配比顯著提升養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提高20%~30%),控釋技術使肥料流失率降低40%;測土配方技術在我國推廣后使糧食作物平均增產8%~12%,減少化肥用量15%~20%。研究發現二者結合可形成“準檢測-動態配比-智能施用”的技術閉環,在江...
信息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中的應用————作者:張新榮;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刻不容緩。本文以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水資源短缺、灌溉設施老化、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進而闡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必要性,同時重點探討了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自動化控制以及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灌溉監測、決策、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效益。研...
穆棱市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作者:周靜;王鵬飛;汝連鑫;李蓮美;
摘要:通過對1981年至2010年(前30年)與1991年至2020年(后30年)氣象記錄的細致對比分析,不僅識別出了影響氣候變化的關鍵氣象要素,如溫度的升高、降水模式的改變、風速的波動和日照時長的增減,還深入探討了這些變化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具體影響。研究揭示,氣候的微妙變化對作物生長周期、病蟲害發生頻率以及灌溉需求等方面產生了顯著影響。基于這些發現,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對策,旨在幫助當地農民適應氣候...
成品糧庫智能化倉儲系統研究————作者:徐雯露;劉淑紅;鄭繼華;王曉東;
摘要:成品糧儲備是我國政府糧食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應急發放和日常輪換兩項重大任務。針對成品糧的包裝、品種、進出庫、應急發放和存儲環境等特點,需構建智能化倉儲系統。通過合理的標準化存儲單元、效率適合的出入庫設備、糧情檢測系統保障儲糧安全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式,以新技術實現成品糧的自動化存儲、高效進出庫,同時保障儲糧安全,推動成品糧庫的建設和升級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治”轉型的探索與實踐————作者:王獻笛;
摘要:本文從鄉村治理的視角出發,圍繞“數”治鄉村建設的時代背景展開探討,論述了何為“數”治轉型,在地區治理維度如何理解“數”治轉型的內涵和困境。文章著重剖析了數智與人智之間的多重矛盾與破解之道,包括如何有效避免組織合作的失效、資源要素的錯配、倫理道德的失序和村民意愿的失衡等問題。另外,文章選取了兩個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此為切入點分析了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總結了如何進一步...
全力打造“中國大豆名城”的城市名片————作者:李海軍;
摘要:<正>城以業興,業以城旺。大豆產業,代表著海倫城市的形象和希望,凝結著海倫人民的光榮與夢想。海倫市耕地面積504萬畝,連續12年被評為超級產糧大縣。自清朝末年闖關東墾荒開始,大豆一直是海倫的主栽作物,擁有長期的種豆傳統、成熟的種植技術。近年來,年均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年產優質大豆近40萬噸,享有中國優質大豆之鄉的美譽,先后獲得中國好糧油示范縣、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非轉基因優質大豆供應基地...
全球面粉需求格局探析————作者:李圣軍;
摘要:<正>全球小麥種植起始于新石器時代中東地區的兩河流域,與其相伴隨的面粉加工及制面技術也相應產生,隨后逐步向外擴散,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也被稱為“面條之路”,面食也成為全球60%左右人口的主食。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發布報告,2023年78%的消費者購買了面包或面包制品。受歷史、習慣甚至宗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的具體面食類型各不相同,總體上歐美國家以烘焙類為主,亞洲國...
烏蘭浩特氣象要素變化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分析————作者:高健;
摘要:本文利用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氣象局1991-2023年逐月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等氣象要素觀測資料,選用線性趨勢分析法、距平法分析當地近33a氣象要素變化特征,并探討其對玉米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1991-2023年烏蘭浩特市年均溫為6.0℃,并以0.284℃/10a的速率呈一定的升溫趨勢,其中春季氣溫增幅最為顯著,對年升溫的貢獻最為明顯;1991-2023年該地區年均降水量為437.7mm,以2...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