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河南林業科技》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河南林業科技》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河南林業科技》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河南林業科技》是由河南省林業科學院、河南省林學會合辦的綜合性林業科技刊物,被國內多家權威數據庫和文摘期刊固定轉載和收錄。主要刊登育苗、造林、森林經營、經濟林、林業經濟、調查設計、森林保護、林副產品深加工與利用、木材加工、花卉栽培等方面的科研論文、試驗報告、經驗總結以及實用技術介紹、國內外林業發展趨勢和動態、譯文、信息等,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技術性、知識性、實用性。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專論綜述、試驗研究、調查報告、資源保護與利用、實用技術、問題探討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2.不同間作模式林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研究 徐蘭成,XU Lan-cheng
3.西北型日光溫室內不同風速對甜瓜葉片光合、呼吸等生理指標的影響 韓海波,HAN Hai-bo
4.商丘市楊樹食葉害蟲發生規律及成災原因分析 周青,ZHOU Qing
5.平原農區楊樹人工林集約經營技術研究 陳紅恩
6.林網弇挾效應生態補償量研究 劉若楠
7.香椿埋根育苗技術研究 方占瑩,張江濤,王秋霞,沈元勤
8.內黃縣棗農間作模式效益分析 孫紅召,李林,楊齊,周晶晶
9.河南省核桃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魏玉君,趙書田,孫俊軍,吳新輝
10.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洛陽段發展生態旅游的思考 孫紅召,鄭安平,馮茜茜
11.關于河南林業信息化如何發展的探討 姚亮,宋紀元,李巍然,崔繼東,來芳
12.楊樹新品種中紅楊規;庇呒夹g產業化項目總結報告 陳焱,王太華,段佳榮,袁強,平大海,謝金龍
13.關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探討——以登封市為例 候潔
14.潢川縣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分析 李大銀,郭利青,夏治軍
15.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趙曉東
16.漯河市沙澧河綠化建設中原有植被利用技術探討 王志安,WANG Zhi-an
17.平頂山市生態環境現狀、成因及對策 劉小平,李建成
18.豫東黃河故道申甘防護林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 李燕
19.中小學校園園林設計淺談 朱軍克
摘要:測定了10種稀特蔬菜食用部位硝酸鹽和5種重金屬元素(Pb、Cd、As、Hg、Cr)的含量,并進行了污染和健康風險評價。結果表明,不同稀特蔬菜對硝酸鹽的富集能力存在差異,其中紅莧、綠莧、薄荷、蒲公英、野菊、景天三七和婆羅門參硝酸鹽含量達重度污染級;稀特蔬菜對重金屬元素富集能力由大到小依次為Pb>Cr>As>Cd>Hg,其中紅莧和綠莧重金屬含量達輕度污染級,稀特蔬菜的重金屬暴露風險指數均小于1,食用后不會引起健康風險。
關鍵詞:煤炭技術,稀特蔬菜,硝酸鹽,重金屬,富集能力
稀特蔬菜是非本土、非本季節種植以及一些珍稀特有蔬菜的統稱,是一種區別于大宗蔬菜的習慣性叫法,主要指從國外或國內某些地區引進的名、特、優、新蔬菜[1]。稀特蔬菜含豐富礦物質元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既可作為餐桌上的美食,同時又具有醫療保健功能,因此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2]。近年來,稀特蔬菜種植業在濟南市城郊蔬菜基地和農業科技園區蓬勃發展。蔬菜生長過程中易富集土壤中的硝酸鹽和重金屬,并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累積,從而危害人體健康[3,4]。開展蔬菜產品中硝酸鹽和重金屬含量水平的研究,尋求污染控制的方法和技術,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促進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5]。為研究不同稀特蔬菜品種對硝酸鹽和重金屬元素的富集特性,本試驗選取環境適應性較強、種植效益較高的10種當地稀特蔬菜為試材,開展了不同稀特蔬菜對硝酸鹽和重金屬元素富集能力的比較、污染評價及健康風險評價,以期為稀特蔬菜的污染控制和合理布局提供借鑒和依據。
河南林業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花椒風味物質研究進展————作者:王文君;王星斗;任媛媛;翟曉巧;
摘要: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L.)是我國家庭必備的調味品,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醫療殺菌、神經類疾病治療以及食用方面。對花椒風味物質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總結概述,旨在為花椒產業的發展及相關基礎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秦嶺東段歷史遺留礦山植被生態修復技術————作者:趙振杰;楊海青;徐恩凱;張艷紅;
摘要:秦嶺東段歷史遺留礦山是長期影響河南西部自然景觀的一塊傷疤,從下墊面處理、植物選擇、種植技術3個方面,探討了植物生態修復中覆土造地,適生喬、灌、草選擇及其配置模式等關鍵技術,總結了苗木選擇、栽培密度及栽植等適用技術,為秦嶺東段歷史遺留礦山植被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鸮形目幼鳥救護現狀與對策————作者:李瑋;李弛;周晶晶;趙明龍;賈群;段子愷;韓威;鄧大軍;
摘要:野生動物救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鸮形目鳥類作為猛禽中的重要類群,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了更有效地保護鸮類,需要及時收容和救助異常個體,并提高鸮類保護的前瞻性、系統性和高效性。從救護時機、飼養保育以及放歸等方面概述了當前鸮類幼鳥的救護現狀與面臨的問題,并在食物供應、環境豐容、減少人為干擾和野化訓練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生物防治研究進展————作者:張雅琪;張雪杰;畢會濤;王霞;盧紹輝;
摘要:綜述了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的種類及生物防治研究進展,聚焦于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和綠僵菌)和天敵昆蟲(如腫腿蜂和花絨寄甲)在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生物防治中的應用與進展,并展望了未來研究方向,以期實現更高效和可持續的松材線蟲病管理
基于高光譜遙感影像進行林地要素提取實踐探究————作者:孫淑麗;
摘要:快速準確提取林地信息對于對林草系統進行監測以及森林資源保護至關重要。利用國產高分五號(GF-5)高光譜遙感數據進行了林地要素提取的實踐。研究發現,預處理后的GF-5數據在反映地表特征方面整體表現良好,輻射校正后的結果與理論值一致。林地在GF-5高光譜數據上展現出明顯的光譜特征,這與植被的平均光譜曲線相吻合。通過波譜角分類法提取林地信息的研究顯示,利用高光譜數據提取的林地信息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即使在...
分子標記在懸鈴木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作者:曹艷春;司志國;李寧;胡春瑞;
摘要:懸鈴木是我國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和行道樹種,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分子標記技術的發展為懸鈴木的種質資源鑒定、遺傳多樣性分析和遺傳育種等提供了研究措施。綜述了目前常用的分子標記技術在懸鈴木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研究進展,為今后懸鈴木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挖掘利用、遺傳多樣性以及遺傳進化等研究奠定基礎
金絲楸無性系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較————作者:張江濤;晏增;馬永濤;趙蓬暉;
摘要:對7個金絲楸無性系的幼苗主要光合生理指標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7個無性系的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之間差異明顯,日變化曲線依據變化趨勢,可分為4種類型。蒸騰速率與氣孔導度日變化趨勢相同,呈正相關
河南省老化退化林特點及退化原因分析————作者:張莉;方嬌陽;桑小森;
摘要:從林分起源、林種結構、樹種組成、林齡組結構、林分郁閉度5個方面分析了河南省老化退化林分特點,并對退化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和分析,進一步明確得出,造成林分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林分的過度利用、森林病蟲危害、林分生理過熟、林分結構不合理、林分密度過大等。針對林分特點和退化原因有針對性提出相關的修復措施,為全省科學實施退化林修復提供參考
官山保護區長柄雙花木種群空間分布特征及其保育策略初探————作者:易伶俐;方平福;歐陽園蘭;張運才;郝云峰;
摘要:外界環境對瀕危植物所在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其原始狀態造成影響。長柄雙花木作為官山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物種之一,其面臨的瀕危機制尚不清楚。研究圍繞長柄雙花木的空間分布模式、年齡結構以及生長環境等因素展開分析,主要發現包括:首先,在考察區域內,這種植物傾向于形成密集的小群體,并且以第二和第四徑級為主,這兩個級別的個體占到總數的大約65.7%;其次,主要生長于海拔535~810 m之間,其中通...
油茶炭疽病研究進展————作者:付盼;陳鋒;夏建梅;吳金;楊超臣;余潔;桂世超;
摘要: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產區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我國油茶產業健康發展。綜述了油茶炭疽病病原及形態特征、油茶炭疽病侵染特性和發病規律、油茶炭疽病防治技術、油茶炭疽病抗性育種和抗病基因研究,總結了油茶炭疽病研究上存在的問題,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為油茶抗炭疽病良種選育及油茶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訂閱啟事
摘要:<正>《河南林業科技》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林業各專業的科學試驗研究論文、調查報告、科學技術動態。內容包含造林、林木育種、森林經營、經濟林、森林動植物保護、森林生態、林業經濟、森林工業、林產化工、綜合利用、園林綠化等專業以及林業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等方面的科技文章
鮮食核桃優良無性系脂肪酸含量及營養成分分析————作者:王念;何威;魏玉君;
摘要:對4個優良無性系鮮核桃仁進行了脂肪酸、蛋白質、礦質元素、維生素及氨基酸的測定分析。結果表明,鮮食核桃仁營養成分豐富。其中,3w-4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占總脂肪酸含量的91.743%。3w-1無性系的氨基酸含量、維生素C(VC)、維生素E(VE)、蛋白質以及礦質元素的含量均表現突出。3w-1和3w-4無性系顯示出良好的品種培育潛力,并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鮮食品種棗耐鹽堿脅迫的分子機制研究————作者:馬俊青;盧紹輝;袁國軍;
摘要:通過鮮食品種棗在鹽堿脅迫下的差異基因表達,代謝通路等方面的研究,來揭曉7個鮮食棗品種在鹽堿脅迫下的差異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選取了灰棗、蟠桃棗、京39、尖脆棗、早脆密棗、早紅密棗、早脆王7個鮮棗品種進行30 d鹽堿處理,用RNA-Seq技術構建了棗樹葉片轉錄組文庫,進行了差異表達的基因分析,差異表達基因KEGG路徑分析。結果表明:上述7個鮮食棗品種處理后表達量上升的基因有:OS07g0190000,...
居家環境下蝴蝶蘭適宜品種的篩選評價————作者:楊陽;于宏;張曉磊;郭麗娟;孫曼;司瑜韜;陳宏磊;
摘要:以30個蝴蝶蘭品種為試材,選取18個與冬春季室內居家環境下持續觀賞價值密切相關的性狀指標,采用市場調查法、層次分析法與K-Means聚類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評價體系,從花部形態、植株形態和抗逆性3個層面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花部形態是影響室內居家環境條件下觀賞效果的主要因子,花色和花朵數量占比最大,抗逆性次之,植株形態權重最低;利用該評價體系將30個蝴蝶蘭品種劃分為4個等級,篩選出8個鄭州地...
黃河故道沙區栽培林果限制因子研究進展————作者:羅曉雅;侯志華;劉鵬;陳超;程營周;
摘要:探討河南省林果栽培限制因子的研究進展,重點關注黃河故道沙區土質形狀及其變化的影響因子。土壤沙漠化和生態環境惡化是林果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造林綠化和營建果園時,應選擇耐旱、耐瘠薄且適應性強的樹種。同時,采用區域和田間工程排水措施,并確保造林技術符合沙區品種的重要指標,為黃河故道沙區的林果栽培提供有效措施
關于洛陽牡丹審美拓展與提升途徑的思考————作者:王艷霞;
摘要:從牡丹的形狀、色彩、姿態等方面分析了其審美屬性。從傳統與現代兩個視角探討了洛陽牡丹審美拓展與提升的途徑。在傳統方面,考慮了與山石水體、橋欄階堤等古典園林藝術元素的搭配。在現代方面,則注重牡丹種植與現代空間陳設以及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展示
山茱萸低質低產林高接換優技術初探————作者:樊花妍;徐功元;賈賽;趙中洲;姚艷麗;劉朋;
摘要:伏牛山區山茱萸造林以實生苗繁殖為主,良種利用率極低,且實生苗營養生長期長,結果晚,良莠不齊。自2006年以來,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林業學校等單位開展了山茱萸種質資源調查和新品種選育工作,選育出了大果山茱萸優良品種‘伏牛紅寶’、‘伏牛紅碩’、‘伏牛紅丹’等。2017年南陽市國家山茱萸良種基地開始利用優良品種結果母枝展開高接換頭的技術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針對山區山茱萸低質低產林進行高接換頭的改培技術
河南花椒低產林改造技術————作者:任媛媛;翟曉巧;王念;侯志華;王文君;
摘要:花椒是河南重要的經濟林樹種,由于管理技術跟不上,嚴重影響了花椒的質量和產量。為促進花椒產業更好地發展,找出導致花椒低產低效的成因,并通過生產實踐,對不同類型的花椒低產林,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造技術措施和建議
連翹果實分離收集裝置的研制————作者:黃鵬;田麗;楊金橘;侯治國;
摘要:為解決連翹果實采收過程中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以及果實與葉片難以徹底分離的問題,對傳統連翹果實采收裝置的分割機構、傳送機構和分離收集機構的關鍵零部件進行了設計更新和優化。重新設計了這些機構的參數,并試制了一種新的具有收集功能的連翹果實分離裝置。介紹了這種新裝置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創新點。該裝置能夠提高連翹果實采收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能夠采收到完整度更高的連翹果實
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問題探討及對策建議————作者:何富生;朱凱;陳敏樂;李改仙;
摘要:面對河南省公益林管理的新形勢,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