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水土保持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水土保持研究》為惟一刊登水土保持專輯文章學報級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惟一和臺灣合辦的科技期刊,被國內多種數據庫收錄,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系統性強,每期50萬字以上,公開發行,從2005年改為雙月刊。
本刊秉承以人為本、民主辦刊、開放辦刊的理念,實行以學術價值為唯一標準的合乎國際學術期刊慣例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陜西省優秀期刊一等獎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土壤侵蝕、土壤資源、土地利用、西部大開發、全國生態環境整治方面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基于137Cs示蹤的南方紅壤丘陵區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侵蝕效應 王曉燕,李忠武,修成賢
2.黃土丘陵區不同農田類型土壤抗蝕性分異研究 馬海龍,金曉琴,劉國彬,薛萐
3.丹江鸚鵡溝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屬性剖面分布研究 徐國策,李占斌,王利軍,張鐵鋼,黃萍萍
4.共和盆地塔拉灘土壤侵蝕潛在危險度評價 郭麗霞,沙占江,陶炳德,郭麗紅,張娟
5.荒漠草原區不同年限檸條林表層土壤碳分布及影響因素 劉任濤,朱凡
6.基于RBF神經網絡的土壤侵蝕預測模型研究 伊燕平,盧文喜,許曉鴻,洪德法
7.晉西黃土區蘋果—農作物間作土壤水分研究 田陽,周玉喜,云雷,畢華興,高路博,李璐,申明
8.閩西典型紅壤區降雨侵蝕力變化特征研究 高翠,查軒,黃少燕
9.駱馬湖濱岸帶4種植物氮磷與土壤氮磷含量關系 張翠英,徐德蘭,萬蕾,韓寶平,閆姍
10.艾比湖主要補給河流下游河岸帶土壤養分特征 王勇輝,陳升,焦黎
11.1986-2006年桂林市區景觀格局演變分析 胡金龍,周志翔,王金葉,李海防,王永健
12.北京密云水庫上游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 姚安坤,張志強,郭軍庭,王盛萍
13.凋落物和積雪覆蓋對低溫季節西南亞高山森林表層土壤脲酶動態的影響 馬麗紅,黃雪菊,秦紀洪,孫輝,李沙
14.土壤堿解氮空間變異與合理采樣點數量研究 張忠啟,于法展,李保杰
15.典型草原地區蒸散發研究與分析 王軍,李和平,鹿海員,賈金良
16.近40年來五陵原土地利用變化研究 龐小笑,封建民,李曉華,桑廣書
17.中全新世至西漢時期沁河下游環境變遷淺析 許俊杰,莫多聞,周昆叔,王會波
代發職稱論文范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提要] 本文分析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基本特征,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需求類型以及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原因,提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信息服務,服務策略
隨著廣大農民科技意識的逐步增強,為鄉村農戶提供致富的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應是當今縣區圖書館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而加快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并讓廣大農民所掌握是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石。為此,縣區圖書館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工作,可以說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農業科研項目研究者與成果轉化的推廣應用者之間的橋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是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擴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現代縣區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深化與轉變,如何配合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部門,將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到農村中去,是我們要在逐步的深入農村的信息服務工作中進行不斷摸索的問題。
水土保持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徑流小區實測數據的江蘇省土壤可蝕性因子變異特征————作者:武逸杭;田芷源;周璐;郭紅麗;吳芳;梁音;
摘要:[目的]揭示土壤可蝕性(K值)在江蘇省不同監測站點的變化特征,為提升土壤侵蝕預測的準確性提供依據。[方法]通過收集江蘇省7個水土保持監測站點裸地徑流小區2022—2023年監測資料,得到實測K值,分析了K值在不同站點間及同一站點內的變化規律,并識別驅動其變異的主要因素。[結果](1)江蘇省各監測站點年均K值介于0.001 2~0.026 1 t·hm2·h/(hm2...
紫色土棄渣體坡面產流產沙對坡度和降雨強度的響應分析————作者:郭天雷;梅雪;任順華;石勁松;孫昆;魏建鋒;王玉林;劉文祥;
摘要:[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強度對紫色土棄渣體坡面侵蝕特征的影響,為生產建設項目棄渣場規范設計及棄渣體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學支撐。[方法]以金剛沱棄渣場棄渣體為研究對象,結合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沿線降雨特征和棄渣場堆置特點,設計了2種坡比(1∶2.5,1∶2)和3種不同降雨強度(60,90,120 mm/h),開展紫色土棄渣體坡面侵蝕產流產沙試驗。[結果] 90,120 mm/h降雨強度下初始產流時間分...
沮河(黃陵段)河岸帶有機碳組分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涂龍杰;李鵬;王博;孟永霞;周世璇;張明輝;王宇晨;劉家亮;
摘要:[目的]揭示河岸帶不同區域土壤有機碳組分的空間分布差異,探討環境因子對其分布規律的作用關系,為深入理解河岸帶土壤碳儲存變化特征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沮河(黃陵段)河岸帶表層土壤為研究對象,按照河流流向將沮河河岸帶區域劃分為四個區段,分別為Ⅰ區(自然生態區)、Ⅱ區(農林共生區)、Ⅲ區(工礦發展區)、Ⅳ區(社會生活區),通過對比分析各區段不同點位的土壤有機碳組分(包括總有機碳(TOC)、顆粒態有機碳...
堆肥污泥添加對黃土丘陵區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動力學特征的影響————作者:艾祥宇;肖列;李鵬;耿直;王周;馬園園;
摘要:[目的]揭示土壤酶活性特征的主導驅動因素,為堆肥污泥資源化利用和土壤質量提升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通過室內培養試驗,研究了堆肥污泥添加量(0%,2%,5%,10%,15%和20%)和培養溫度(5℃,15℃,25℃和35℃)對黃土丘陵區典型草地土壤β-葡糖苷酶(BG)、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和堿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其動力學參數的影響。[結果]添加5%堆肥污泥時土壤BG和ALP酶...
降水變化下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土壤團聚體穩定性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魏曦;張麗華;蔣小玉;任曉彤;包鵬斌;
摘要:[目的]分析降水變化如何影響荒漠草原土壤團聚體的分布及穩定性,進而探討其主要調控因素,以期為科學評估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荒漠草原土壤碳庫的變化和趨勢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在黃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進行了包含5個不同降水梯度(-40%,-20%,0,+20%,+40%)的野外試驗,通過監測土壤理化性質、酶活性和植物生長特征揭示了降水變化下荒漠草原團聚體分布及穩定性的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結果](1)降水增...
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大孔隙特征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張睿惇;馬宏紅;高鵬;艾旭城;溫永福;
摘要:[目的]探究黃土丘陵溝壑區植被恢復下土壤大孔隙的特征變化,為進一步了解土壤大孔隙對水分入滲的影響機制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在紙坊溝小流域選擇長期耕作的農地與不同恢復年限的草地、灌木地和林地作為研究樣地,利用CT掃描技術,量化土壤大孔隙的特征參數,分析影響大孔隙發育的主要因素。[結果]草地、灌木地和林地的土壤大孔隙參數優于農地;林地土壤大孔隙度和當量直徑均顯著大于其他植被類型(p<0.05),大孔隙...
林下黃精種植對水土及氮、磷流失的影響————作者:晏慧穎;黎建強;楊舒媛;趙思倩;劉方嚴;劉艷嬌;湯汶奇;
摘要:[目的]研究揭示林下黃精種植相關影響,明確降雨和坡度與產流產沙量、氮、磷流失量的關系,為林下種植中藥材模式的水土及氮、磷流失評估及控制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云南省尋甸縣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t&Hemsl.)種植林地為研究對象,采用田間徑流小區原位觀測,分析了自然降雨條件下不同坡度(5°,10°,15°)黃精種植林地水土及氮、磷的流失特征。[結果]黃精種植...
典型工礦區小流域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張亞杰;余力;曹艷萍;馬泉來;馮朝暉;
摘要:[目的]掌握南太行典型區小流域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空間分布特征和主要影響因素,提升土壤肥力培育與環境質量評估效率。[方法]基于經典統計學、地統計學和地理探測器等模型方法,對蟒河小流域表層(0—20 cm)土壤陽離子交換量(CEC)的現狀特征、分異規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果](1)蟒河小流域土壤CEC范圍為8.23~30.28 cmol/kg,均值為16.20 cmol/kg,處于較高水平,土壤保...
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動態變化及分布特征————作者:張建國;李晶晶;余紅兵;
摘要:[目的]探究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為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基于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和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匯總形成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動態變化;[結果] 2021年水土流失面積為23.13萬km2,占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89.13%。從水土流失分布來看,該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黃河中游多沙區和北部...
植被覆蓋和坡度對鐵尾礦邊坡產流產沙的影響————作者:海龍;樊國莉;趙亞波;王嘉瑞;
摘要:[目的]研究灌草混合植被覆蓋度和坡度對鐵尾礦砂坡面產流產沙的影響,揭示降雨對鐵尾礦砂坡面的水土流失發生規律,為鐵尾礦邊坡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恢復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人工模擬降雨試驗,分析了不同植被覆蓋度(30%,60%,90%)、坡度(20°,25°)和降雨強度(60 mm/h,120 mm/h)下坡面侵蝕的產流、產沙規律及相關關系。[結果]相同降雨強度下,灌草混合植被覆蓋度的增加可有效延緩鐵...
纖維植被毯覆蓋對裸露邊坡植被恢復效果的影響————作者:朱琳;張晶晶;趙艷婷;史常青;趙廷寧;楊建英;張艷;張子元;張之韜;
摘要:[目的]解決裸露邊坡植被恢復初期覆蓋無紡布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等問題,探索無污染環保型的綠色養護技術,為農業廢棄物(如作物秸稈等)的資源化利用尋找一條有效途徑。[方法]利用人工修筑的土石邊坡,分25°的陽坡和陰坡、35°的陽坡和陰坡,采用撒播+覆蓋不同材料不同規格的無種子纖維植被毯、直接覆蓋不同材料不同規格的帶種子纖維植被毯,分析了不同纖維植被毯覆蓋對物種種類、植被蓋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植被...
中國植被覆蓋對極端氣候的響應————作者:楊書鑒;牛健植;苗禹博;王迪;楊濤;趙春光;毛振華;郭躍;
摘要:[目的]探究中國植被覆蓋對極端氣候的響應,分析極端氣候對植被變化的時滯和累積效應,為制訂可持續的植被恢復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基于高分辨率ERA5數據和GIMMS-3g NDVI數據,運用趨勢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22年中國植被覆蓋度(FVC)和極端氣候指數(ECI)時空變化特征,探明了時滯和累積效應下的中國植被覆蓋度變化對極端氣候的響應。[結果](1)中國FVC空間上呈東高...
西漢水流域降水時空變化特征及區域差異研究————作者:高國琰;孫棟元;陳學林;王興繁;武蘭珍;馬亞麗;舒和平;崔艷強;
摘要:[目的]探究降水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分布,為西漢水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氣候變化應對提供理論支持。[方法]以西漢水流域1976—2022年逐月實測降水數據作為基礎資料,采用基尼系數、洛倫茲不對稱系數、ITA創新趨勢法、pettitt檢驗法、經驗正交函數(EOF)法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量年內分配特征、年際趨勢性、突變性、持續性和周期性以及時空演變特征。[結果](1)西漢水流域降水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呈夏豐...
黃河三角洲植被覆蓋度與生態需水量研究————作者:田蕓;吉祖穩;王黨偉;謝益芹;
摘要:[目的]探究黃河三角洲地區濕地生態的時空動態變化以及水量需求,闡明植被覆蓋度對生態補水的響應機制,進而為黃河三角洲地區生態保護提供依據。[方法]基于2000—2022年黃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和植被歸一化指數(NDVI)數據,通過像元二分法計算植被覆蓋度,采用slope趨勢分析等方法,明確黃河三角洲植被覆蓋度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對生態補水量的響應,基于功能設定法及面積定額法對黃河三角洲的生態需水量進行估...
金沙江流域氣象干旱與農業干旱的時空演變特征————作者:安妮;張會蘭;許楊;柳宏才;孫嘉寧;
摘要:[目的]金沙江流域作為西南高山峽谷區的重要生態區域,近年來干旱事件頻發,研究其干旱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傳播規律對流域水資源管理、農業生產安全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方法]氣象干旱是由于某一區域長期缺乏降水而導致的一種異常現象,而農業干旱是指土壤水分不能滿足植物不同生長階段需水量的一種不良現象。采用金沙江流域1985—2015年40個站點的氣象數據及CCI土壤數據集,基于標準化降水指數(S...
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草)以來土壤保持功能與植被關系探究————作者:常秀紅;歐巧明;王方;謝志軍;
摘要:[目的]評估黃土高原自實施退耕還林(草)水土保持措施以來的土壤保持成效與植被變化之間的關系,以期為未來水土保持相關工作提供理論支持。[方法]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量化2000—2020年的土壤保持量;通過植被覆蓋度和葉面積指數來反映同一時段內的植被變化狀況;利用地理探測器分析了植被、氣象和地形因子對土壤保持量的影響。[結果] 2000—2020年黃土高原的土壤保持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年均增加6.1 t...
生物炭和保水劑的施加對高寒城市綠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響——以西寧市為例————作者:張錦濤;毛旭鋒;宋秀華;于紅妍;姚乃鑫;李明娟;肖鋒;謝順邦;
摘要:[目的]揭示生物炭和保水劑的不同施加比例對城市綠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響,為緩解西寧市城市綠地土壤水分滲漏快以及提升水資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參考。[方法]以西寧市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綠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田間持水量的測定、土壤水分入滲試驗(一維垂直入滲法)以及土壤水分蒸發試驗(稱重法)相結合方法,設計了0 g/kg,20g/kg,40 g/kg共3個生物炭施用量梯度(B0,B 黃土高原典型礦區生態脆弱性時空特征與驅動分析————作者:劉健松;蔡音飛;王雅茹;胡海峰;李曉靜; 摘要:[目的]揭示礦區生態脆弱性時空特征和驅動因子,為礦區環保政策制定、生態修復規劃提供科學參考。[方法]以半干旱黃土高原典型礦區西山煤田為研究區,將采煤影響作為分區依據并量化為評價指標,利用綜合指數法、地理探測器、中介效應模型進行生態脆弱性的時空特征及直接和間接驅動分析。[結果](1)研究時段內,生態脆弱性先降后增,標準化生態脆弱性指數(SEVI)由0.375 4先降至0.326 0,隨后增至0.33... 張承地區植被覆蓋時空變化及其驅動因素綜合分析————作者:李晴;金曉媚;鄭金濤;朗捷;殷秀蘭; 摘要:[目的]監測張承地區近年來植被覆蓋動態變化,闡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植被覆蓋變化的影響機制,以期為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方法]基于MODIS-NDVI數據,采用Sen+Mann-Kendall趨勢檢驗方法,分析了張承地區2001—2022年植被覆蓋時空分布規律及趨勢變化,利用相關分析、偏相關分析和地理探測器等方法,對影響NDVI的自然和人為因子進行了相關性及驅動力分析。[... 縣級尺度下重慶市碳收支時空分異及碳綜合補償分區————作者:陳芳焱;周啟剛;夏玉松;張曉媛;姚轉花; 摘要:[目的]探究縣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確不同分區碳補償策略,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準的縣域補償機制提供參考,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法]以重慶市38個區縣為研究區域,依托長時間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統計和社會經濟數據,采用碳收支核算體系和基尼系數分析碳收支時空動態及平衡關系特征,運用比較優勢指數和三維魔方法建立碳綜合補償分區方案。[結果](1) 2000—2020年,碳收支上升,分布格局穩定。碳...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