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糧食儲藏》
關注()【雜志簡介】
《糧食儲藏》是我國糧油倉儲行業僅有的專業刊物,雜志各有側重、相得益彰。國際標準A4大版,信息量大,及時、全面、準確地報道我國糧油倉儲方面的新政策、新技術、新進展、新經驗、新產品、新設備,對做好糧食倉儲工作,促進我國糧油倉儲事業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倉儲司曾先后兩次發文希望各級糧食部門,特別是糧食倉儲部門的同志和科技人員繼續關心支持該刊物,積極撰寫稿件,并做好訂閱工作。近年來,部分省市已將是否訂閱這兩種雜志作為“四無”糧庫評比的必要條件。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先后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儲糧有害生物及防治技術、四項儲糧新技術、谷物化學與品質分析、糧倉機械與倉房建設、問題探討、糧食儲藏技術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Dismate PE對印度谷螟的防治效果 于廣威,王麗麗,Yu Guangwei,Wang Lili
2.氮氣氣調與控溫儲糧試驗 汪中書,劉國軍,吳弢,陳芳,歐陽逾,Wang Zhongshu,Liu Guojun,Wu Tao,Chen Fang,Ouyang Yu
3.高大平房倉整倉富氮低氧氣調防治儲糧害蟲研究 杜斌,李國良,季雪根,張飛豪,陳英明,Du Bin,Li Guoliang,Ji Xuegen,Zhang Feihao,Chen Yingming
4.機械通風對大豆水分影響的室內研究 張崇霞,燕洛才,王復元,馮浩,葉真洪,Zhang Chongxia,Yan luocai,Wang Fuyuan,Feng Hao,Ye Zhenhong
5.氣候變化影響糧食流通的事實與策略 陳銀基,陳霞,董詩卉,許晶淞,陳兆波,董文,Chen Yinji,Chen Xia,Dong Shihui,Xu Jingsong,Chen Zhaobo,Dong Wen
6.新型糧食包裝袋的性能研究與分析 王超洋,王洪,Wang Chaoyang,Wang Hong
7.冷風機處理立筒倉糧面發熱的效果分析 翁勝通,李林杰,莊澤敏,梁宗羨,黃浙文,Weng Shengtong,Li Linjie,Zhuang Zeming,Liang Zongxian,Huang Zhewen
8.面包質構特性測定方法的研究(Ⅵ)——面包硬度與感官評價的關系及壓縮速度對面包硬度測定值的影響 王明,劉建偉,張國棟,毛根武,董德良,Wang Ming,Liu Jianwei,Zhang Guodong,Mao Genwu,Dong Deliang
9.油菜籽儲藏期間色澤變化與品質指標相關性分析 劉婷婷,袁建,石嘉懌,陳銀基,鞠興榮,Liu Tingting,Yuan Jian,Shi Jiayi,Chen Yinji,JU XingRong
10.植物油中微量砷的測定——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 肖學彬,陳戈,符云勇,王小慶,王國榮,Xiao Xuebin,Chen Ge,Fu Yunyong,Wang Xiaoqing,Wang Guorong
相關論文范文:不同品種與密度對玉米生育進程及產量的影響
摘要 在高產創建活動中,圍繞戶縣表現好的玉米新品種陜單609和鄭單958開展中高水肥條件下的創高產合理密度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密度對品種產量的影響極顯著,陜單609和鄭單958均適合在戶縣種植,在中高水肥條件下合理密度為6.00萬~6.75萬株/hm2,2個品種適宜在戶縣玉米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中推廣。
關鍵詞 玉米,品種,密度,生育進程,產量
隨著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開展,戶縣糧食生產邁上了新臺階,在玉米高產創建活動中,筆者于2014年對陜西省近年審定并適合戶縣種植的24個玉米新品種進行了豐產性、抗逆性的綜合性狀的篩選鑒定,陜單609和鄭單958表現突出。為了進一步探索這2個品種創高產的合理密度,研究不同密度的產量表現以及品種增產潛力,指導全縣玉米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設立了此次試驗。
糧食儲藏最新期刊目錄
食物系統轉型中營養健康問題及評價指標設定————作者:唐振闖;王瑞港;高海秀;程廣燕;
摘要:以營養健康為導向重塑食物系統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當前中國食物系統無法滿足中國居民營養健康新要求,這就要求中國食物系統戰略任務必須由供給保障逐步轉型升級到食物系統的可持續供給與營養健康保障的更高層面,形成食物供給——營養需求——健康促進的更高水平食物系統。為此,從營養健康視角開展中國可持續的食物系統評價,成為中國食物系統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一環。從已有研究來看,對可持續食物系統的評價主要...
糧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現狀及防控對策研究進展————作者:劉曉萌;康柔嘉;王壽南;印鐵;趙淼;張曉琳;
摘要:真菌毒素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在適宜條件下產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產物,廣泛污染糧食等農作物,我國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造成大量的糧食浪費和經濟損失。對糧食中常見真菌毒素種類、污染現狀和脫毒方法進行了歸納和總結,重點闡述了真菌毒素物理阻控和生物降解技術,旨在為真菌毒素污染糧食的綜合安全利用提供思路,減少糧食損失浪費
冠突散囊菌固態發酵對苦蕎多酚和體外抗氧化活性的影響研究————作者:萬渝;張小倩;陳敏;陳劍雄;李偉麗;吳韜;
摘要:冠突散囊菌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酶的微生物,在固態發酵技術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而苦蕎被認為是人類理想的功能性食物來源,備受關注。本研究首次采用冠突散囊菌對韃靼蕎麥粉進行了固態發酵處理,并探討了其對苦蕎的各項理化特性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經過冠突散囊菌發酵處理后,苦蕎的理化性質發生了顯著變化。發酵4 d后,苦蕎粉的持水性顯著降低,而持油性則明顯提高。此外,色差分析結果顯示,經過發酵處理后的蕎麥粉色澤...
植物油開封后氧化穩定性的研究————作者:任紅英;
摘要:以菜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調和油和玉米油常見食用植物油為研究對象,研究開封后在不同保存條件的氧化穩定性。模擬不同條件開封后保存49 d,間隔7 d測定酸價和過氧化值。結果表明:植物油的酸價在40℃和光照條件變化最快,其中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在42 d接近國家標準,49 d均超過國家標準限值,油茶籽油、大豆油和調和油49 d酸價接近國家標準限值;過氧化值在光照條件變化最快,菜籽油和大豆油...
防霉劑在糧食儲運過程中應用的研究進展————作者:鄒球龍;王壽南;印鐵;劉曉萌;姜德銘;趙淼;劉坤;馮海濤;
摘要:糧食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易受霉菌污染,不僅導致品質下降,還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綜述了防霉劑在糧食儲運中的應用進展,包括不同類型防霉劑的特點、作用機制、應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并對防霉劑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指出開發天然、綠色、高效防霉劑,構建智能控釋防霉劑系統,集成創新多技術融合的防霉策略,同時構建嚴苛且完備的防霉劑使用標準規范與動態監測評估體系是未來的重點方向,旨在為推動糧食減損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
華南地區淺圓倉膜下氣調工藝探討————作者:劉濤;路雅雯;劉德軍;陳國威;顏偉才;
摘要:為提高倉房氮氣氣調和空調控溫效果,通過改造淺圓倉倉內固定測溫電纜為可拆卸測溫電纜、安裝密封雙槽,并在糧面覆膜進行充氮氣調試驗。改造后,壓力半衰期提升92 s;單倉充氮時間減少15.5 h,用電量減少2388 kW·h;試驗倉開啟空調控溫后倉內保持平均氮氣濃度95%以上51 d;降低了因空調控溫造成的倉內糧食表面水分降低。通過對測溫電纜線改造及糧面覆膜,提高了膜下氮氣氣調和空調控溫的效果,達到殺蟲,...
中國糧油學會儲藏分會第十屆委員會成員及領導班子名單
摘要:<正>~
黃粉蟲多肽的制備及功能性研究現狀————作者:張子琦;商雨婷;陳雅純;馬愛進;
摘要:黃粉蟲(Tenebrio Molitor)作為一種資源昆蟲,其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殼聚糖、維生素和黃酮類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在食品、飼料和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黃粉蟲多肽的制備及功能性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黃粉蟲多肽具有原始蛋白質和氨基酸所不具備的特定生物學功能,如抗氧化、抗血栓、抗癌等。本文綜述了黃粉蟲多肽的制備方法及其功能性研究,旨在為黃粉蟲多肽的進一步開發和應用提供參考...
用于大型糧堆的多組分氣體濃度自動檢測系統————作者:吳江;鄒翼澳;蔣雪梅;李浩杰;白民程;官婷;鄭秉照;高雪峰;馮浩;姜祖新;楊濤源;盛強;何亮;夏露;
摘要:在倉房熏蒸或充氮作業期間,糧堆內部氮氣或磷化氫濃度實時變化情況是指導相應作業的關鍵參數。傳統的糧堆內部氣體濃度檢測是使用手持儀通過倉房預留的檢測管道進行檢測,操作費時費力,數據記錄和查詢不便。通過專業的防熏蒸設計,研發了一種能實時在線檢測糧堆內部氧氣、二氧化碳和磷化氫濃度的一體化自動檢測系統(檢測精度分別為2%FS、3%FS、3%FS),既可用于熏蒸作業期間磷化氫濃度檢測,也可用于氣調過程中氣體濃...
樓房倉糧食進倉作業粉塵濃度分析與控制————作者:喬占民;韋遠;馬山東;鄧祎君;趙震;夏赟澤;渠琛玲;
摘要:散糧在入倉作業環節所產生的大量粉塵,不僅有爆炸的風險,還會影響勞動者的健康。本研究監測了樓房倉在入倉作業過程中的粉塵濃度。結果表明:在散糧清理環節,卸糧坑中的粉塵濃度達到了221.701 mg/m3。卸糧坑空間相對密閉,御糧時,糧流沖擊作用會使卸糧坑內的積塵被激起,導致卸糧坑內粉塵濃度迅速升高。在樓房倉內,糧食落點的粉塵濃度為112.161 mg/m3,...
云南曲靖地區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情況分析研究————作者:郭穎;陳雪峰;盧獻禮;劉付英;盧興穩;曾繁添;放茂良;石智鵬;王忻;楊瑾;陶銀;聶緒恒;許輝;史會蓉;張祥;崔亞福;
摘要:分別對云南曲靖部分地區田間、農戶儲存、機械烘干后的玉米黃曲霉毒素B1、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3種真菌毒素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收獲期隨機抽取70余份玉米,涉及曲靖地區3個縣(區)31自然村和3個產后服務烘干基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其黃曲霉素B1(AFB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及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進行分析檢...
環境非生物因子對嗜卷書虱種群增殖的影響————作者:馬一銘;杜雪勇;李丹丹;周慶;陳晉瑩;王欽;葉真洪;徐煥彧;孫學勇;
摘要:環流通風技術通過對糧倉內溫度、濕度、糧食水分的控制可以達到調控書虱種群的效果。為深入探究以上可操控的環流通風環境因子對嗜卷書虱種群發展的影響,本研究開展了不同溫度、濕度和糧食水分的梯度實驗來探究該問題。結果表明,嗜卷書虱在較低溫度(20℃)無法生存,隨著溫度升高(>25℃)書虱種群增殖加快。在30℃環境溫度下,書虱在較低相對濕度(43%)下無法生存,隨著環境相對濕度增加,書虱繁殖數量逐漸增加,但在...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糧食行業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作者:陳琴;趙晨蕊;馬璇;王鋒;
摘要:糧食在儲藏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物,危害人體健康。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是一種非熱殺菌技術,具有殺菌快速、無殘留、操作簡單、不產生明顯溫升等優點,作為一種新興的非熱物理加工技術,在糧食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綜述了等離子體的產生方式、低溫等離子體在糧食中的殺菌、降解毒素、改善品質以及低溫等離子體與其他儀器的聯合應用效果,為拓寬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糧食行業中的應用提供支撐
可食用昆蟲資源安全性研究進展————作者:檀馨悅;李曉敏;黎琪;張曉琳;仉磊;趙淼;王晴;
摘要:可食用昆蟲作為一種傳統的食品資源,因其可持續性受到廣泛關注。中國作為世界上昆蟲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然而,昆蟲的多樣性和復雜的生態環境使其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存在諸多挑戰。綜述了可食用昆蟲的食用歷史、現狀、種類及安全性相關的研究進展,重點探討了生物風險、污染物殘留以及過敏原等問題對可食用昆蟲的安全風險,旨在為可食用昆蟲安全性研究及產業化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建議,實現可食...
新時代大食物觀的生發基礎、核心意涵及實踐路向————作者:王青峰;
摘要:大食物觀是中國共產黨立足新發展階段,致力于農業發展,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適應我國戰略安排的新理念。本文從梳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食物論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嵌的食物基因,中國共產黨人百年探索的食物策略以及新時代新征程面臨的食物困境挑戰等方面分析了大食物觀的生成邏輯。提出大食物觀是時代的產物,是“以人民福祉為導向”的民生保障觀,是“以生態平衡為基礎”的永續發展觀,是“以強國建設為使命”的戰略引領觀,具...
我國農戶儲糧模式變化及節糧減損措施————作者:嚴曉平;許勝偉;蘭盛斌;胡坤;王臣;
摘要:本文介紹了近年來我國農戶儲糧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當前農戶儲糧由于我國城鎮化、現代化及美麗鄉村建設快速發展,已經從“一家一戶小規模的儲藏模式”逐步發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臨時存儲模式”,提出了這種存儲模式缺乏規范的糧情檢測手段、蟲鼠防控措施、異常糧情檢測與處理,極易受到蟲鼠侵食和發生糧堆局部霉變,甚至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等問題,直接影響糧食的品質安全,從而間接影響加工后的食品安全性,并提出了節糧減...
糧食氣膜倉施工尺寸偏差對結構計算的影響分析————作者:楊光;丁海方;李興坡;路中科;龔景海;
摘要:基于糧食氣膜倉施工尺寸偏差的實測數據,采用ABAQUS建立了糧食氣膜倉的有限元模型。在滿倉荷載與偏倉荷載工況下,對不同施工尺寸偏差的有限元模型進行了模擬,并根據模擬結果分析了氣膜倉施工尺寸偏差對結構計算的影響
智能感知技術在糧食檢測中的應用進展————作者:田奇生;劉長虹;劉偉;張曉琳;唐芳;鄭磊;
摘要:智能感知技術是通過物理信號檢測設備,借助先進的信號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將數字信息進一步提升至可認知的層次,是現代化生產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綜述了基于光譜、聲學、電化學和電子鼻的智能感知技術在糧食品質檢測、害蟲識別、真菌毒素和重金屬篩查、糧食真偽和等級鑒別等方面的應用進展,探討了智能感知技術面臨的挑戰,為智能感知技術在糧食品質安全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提供了參考
稻谷粒型、水分和烘干方式對其加工品質的影響————作者:俞凱文;李思科;沈火軍;岳文博;曹才能;孔葛興;潘丹杰;
摘要:研究稻谷不同粒型、水分、烘干方式對其加工品質的影響,從原糧品質的角度來提高加工過程中的大米質量,達到標準要求同時保證出米率。結果表明,短粒型粳稻谷在相同加工條件下比長粒型更不易留皮;水分含量更高的稻谷,其加工大米皮層更易去凈;不同的烘干方式對于大米的出米率和整精米率影響顯著,高溫連續快速烘干后的稻谷更易碎,其出米率和整精米率更低,低溫分段式烘干后的稻谷其出米率和整精米率更高,稻谷加工損耗更低
免疫親和柱凈化-HPLC法檢測糧食中6種常見真菌毒素————作者:段峰峰;李家怡;李學青;李紫云;范界民;
摘要:通過DZT MS-PREP?免疫親和柱與AOF MS-PREP?免疫親和柱兩種凈化方式對糧食中6種常見的真菌毒素進行HPLC法檢測分析。結果顯示, DZT MS-PREP?免疫親和柱凈化時,標準物質、小麥、玉米和質控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84.88%、 66.38%、 75.2%、 78.40%;而AOF MSPREP免疫親和柱凈化時,標準物質、小麥、玉米和質控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