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甘蔗糖業》
關注()【雜志簡介】
《甘蔗糖業》由中國糖業協會、全國甘蔗糖業信息中心和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共同主辦,是國內制糖行業中創刊最早,覆蓋面最廣的綜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業內唯一的全國性的科技期刊,曾獲中國輕工總會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輕工總會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甘蔗育種、甘蔗栽培、甘蔗土壤與肥料、甘蔗植物、甘蔗生理。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甘蔗新品種桂柳05136選育與種性研究報告 盧文祥,盧李威,LU Wen-xiang,LU Li-wei
甘蔗品種抗寒性試驗 肖祎,呂達,陳道德,吳才文,XIAO Yi,LV Da,CHEN Dao-de,WU Cai-wen
不同基因型甘蔗地上部氮磷鉀養分特征分析 魏麗娜,陳迪文,周文靈,黃瑩,盧穎林,敖俊華,黃振瑞,李奇偉,江永,WEI Li-na,CHEN Di-wen,ZHOU Wen-ling,HUANG Ying,LU Ying-lin,AO Jun-hua,HUANG Zhen-rui,LI Qi-wei,JIANG Yong
云南甘蔗間套種的可行性及相關對策分析 張小芳,李宏,ZHANG Xiao-fang,LI Hong
大田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甘蔗品種“福農41號”生長的影響 伍榮冬,譚彩麗,李廷化,雷崇華,韋金凡,余鳳良,汪茜,譚裕模,陳廷速,WU Rong-dong,TAN Cai-li,LI Ting-hua,LEI Cong-hua,WEI Jin-fan,YU Feng-liang,WANG Qian,TAN Yu-mo,CHEN Ting-su
粵西蔗區生物性信息素對甘蔗條螟持續控制技術應用效果 陳立君,余龍,林明江,陳梅珠,管楚雄,安玉興,CHEN Li-jun,YU Long,LIN Ming-jiang,CHEN Mei-zhu,GUAN Chu-xiong,AN Yu-xing
粵北甘蔗條螟性誘劑測報與誘殺防治 黃志武,管楚雄,許漢亮,林明江,胡玉偉,HUANG Zhi-wu,GUAN Chu-xiong,Xu Han-liang,Lin Ming-jiang,Hu Yu-wei
各種非糖分對蔗糖結晶質量的影響及其在生產過程中的變化(上) 霍漢鎮,HUO Han-zhen
煙道氣飽充石灰乳過程顆粒性質變化的研究 張平軍,于淑娟,黃向陽,ZHANG Ping-jun,YU Shu-juan,HUANG Xiang-yang
甘蔗混合汁單寧無硫澄清脫色機理的研究 謝彩鋒,馬英群,丘春平,丁慧敏,李紅,陸海勤,杭方學,XIE Cai-feng,MA Ying-qun,QIU Chun-ping,DING Hui-min,LI Hong,LU Hai-qin,HANG Fang-xue
核心論文代發范文:紫薇扦插生根特征和形態解剖學研究
摘要:以紫薇岱宗2號品種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和木質化枝條為試材,研究了扦插時期對插穗生根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半木質化枝條優于木質化枝條。通過對半木質化枝插穗生根過程進行形態學和解剖觀察,表明插穗莖內無根原基, 不定根原基為誘發型的,起源于維管形成層與初生射線的交叉處。
關鍵詞:紫薇,扦插,不定根,解剖學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又名百日紅,千屈菜科落葉小喬木。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潔古樸,花色艷麗,開花時正值少花的盛夏,觀賞價值很高,花期6至9月,花期較長,是我國常見的園林綠化樹種,分布于華東、華中與西南地區。紫薇以種子繁殖為主,但是種苗遺傳穩定性較差,品種的優良性狀不易保存,而扦插繁殖是有效的快繁途徑。有關紫薇扦插生根形態解剖學研究很少見報道。本試驗從不同扦插時期的紫薇生根情況以及扦插生根的形態解剖學觀察入手,以期對紫薇扦插繁殖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甘蔗糖業最新期刊目錄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梅州的田間應用效果研究————作者:李銘;郭俊杰;陳俊君;陳駿佳;田君同;黃如林;張帆;
摘要: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替代應用是解決土壤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徑,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進一步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間的應用效果,本研究評估了廣東梅州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間適用性及其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結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梅州烤煙種植區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覆蓋32天后開始裂解,120天內降解率達72.2%。盡管全生物降解地膜保溫性能略低于傳統PE地膜,但基本滿足烤煙生長需求,對產量和質量未產生...
廣西西南邊境地區蔗糖產業現狀與挑戰——以大新縣為例————作者:黃玉咪;覃佩;陸艷;方宏宇;
摘要:蔗糖產業是中國廣西西南邊境地區重要的產業,近十年來,廣西西南邊境地區蔗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停滯現象,本文將以具有代表性的崇左市大新縣為研究對象,通過其分析邊境地區蔗糖產業發展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廣西西南邊境地區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建議,包括:(1)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機械化水平、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等降低種蔗成本;(2)加強良種推廣與配套技術應用,提高甘蔗品質;(3)加強國際合作,積...
甘蔗新品種粵糖1396的選育————作者:曾巧英;吳嘉云;齊永文;何慧怡;樊麗娜;凌秋平;陳勇生;陳興龍;黃俊堅;
摘要:粵糖1396是以高產、高糖、宿根性好的HoCP02-623為母本,以高產、高糖、適應性好的新臺糖22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來的甘蔗新品種。2021~2023年參加全國甘蔗新品種第15輪聯合區試,在廣東遂溪、廣西崇左、桂林、河池、柳城、龍州、興賓和海南臨高等8個試驗點進行評價,結果顯示:粵糖1396在1年新植2年宿根的平均蔗莖產量為90.71t/hm2,比對照桂柳05136增產9....
廣西來賓市甘蔗主要病蟲害發生概況及綜合防控建議————作者:陸大星;胡順;周燕新;顏梅新;劉世平;李達;廖衛龍;高健;譚麗娟;盧顯敏;
摘要:為有效摸清廣西來賓蔗區病蟲害發生概況,提高本蔗區病蟲害綜合防控水平,本文采用了實地調查和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影響來賓蔗區糖料蔗生產的病蟲害有:甘蔗黑穗病、梢腐病和赤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甘蔗白條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細菌性病害,甘蔗花葉病和黃葉病等病毒性病害;甘蔗螟蟲、甘蔗綿蚜和甘蔗薊馬等地上害蟲,突背蔗龜和蔗根土天牛等地下害蟲。本文通過分析來賓蔗區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現狀和為害特點;結...
不同種植模式下甘蔗品種的效益分析————作者:廖錫華;井光錦;伍兆誠;黃亮松;
摘要:為探究蔗區機械化種植模式與甘蔗品種間的經濟效益差異性,本研究對廣東農墾湛江墾區豐收公司所在區域的4個主栽甘蔗品種分別進行機械種植和人工種植1新1宿連續2年試驗,以期能篩選出最適宜該蔗區機械化種植的甘蔗品種。結果表明:甘蔗1新1宿種植周期內,機械種植較人工種植平均節本增效1700元/hm2以上;機械種植經濟效益表現較好的品種為桂柳05136和粵糖00236。通過分析不同甘蔗品種...
鎂基膨潤土澄清劑的制備及其蔗汁脫色工藝研究————作者:黃承都;豐銳;姚巧玲;彭敬超;黃永春;李利軍;王寧;顏新月;
摘要:以鈉基膨潤土為原料,采用MgCl2·6H2O對其進行改性得到鎂基膨潤土,將糖汁的脫色效果作為指標,分別考察了鎂基膨潤土在制備時MgCl2的濃度、攪拌時間、攪拌溫度以及焙燒溫度對制備的影響,并采用正交法進一步優化,獲得最佳制備條件為:MgCl2溶液濃度1.2 mol/L、攪拌時間3 h、攪拌溫度40℃、焙燒溫度為...
北海蔗區無人機大面積防控螟蟲效果分析————作者:李永健;李德偉;覃振強;梁菊菊;李繼虎;羅亞偉;黃慧文;
摘要:為探究蔗區使用無人機大面積防控螟蟲的效果,于2024年在北海蔗區開展無人機不同施藥次數大面積防控螟蟲的試驗,并選擇相鄰同品種同植期的蔗農自管蔗地作為對照分析。結果表明,應用無人機在6月和8月使用30%氯蟲·噻蟲嗪懸浮劑+5%阿維菌素乳油共施藥2次、4月和6月使用30%氯蟲·噻蟲嗪懸浮劑+5%阿維菌素乳油及8月使用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5%阿維菌素乳油共施藥3次對甘蔗螟蟲有較好的防效和增產作用,螟...
亞硫酸法糖廠中和汁絮凝的破碎與重絮實驗研究————作者:梁勇;向敏;任民紅;楊才譽;蒙麗丹;王達;寧方堯;雷光鴻;
摘要:在100℃下對甘蔗亞硫酸法糖廠中和汁進行不同攪拌速度下的絮凝實驗。通過測定絮凝體尺度及分形隨時間的變化,研究絮凝體的破碎與重絮規律,建立絮凝動力學。結果顯示,在高溫條件下,中和汁在快速混合中迅速完成絮凝,繼續攪拌對絮體產生破碎和重絮作用,絮體當量直徑減小,孔隙率減小。反應平衡后,在17 s-1<
基于離子碎片率、細分升維的食糖產地溯源分析方法————作者:李碩聰;林柱;高裕鋒;甄振鵬;
摘要:旨在開發一種新型的食糖產地溯源分析方法,以應對名優特產品保護、走私和假冒偽劣產品打擊等迫切需求。由于白砂糖的高純度導致其指紋特征缺乏,研究采用細分升維的分析方法,挖掘高純度糖中的碳穩定同位素比率信息,通過離子碎片率的對比,實現食糖產地的精確溯源。結果表明,本方法成功地將單一維度δ13C信息細分為多個分子碎片的δ13C信息,顯著擴大了區域δ13<...
在線檢測糖廠中間制品色值的應用————作者:趙亞紅;楊麗;尚清雨;劉東旭;陳婷婷;侯顏蘋;遲雅麗;
摘要:在線檢測中間制品對于制糖行業實時檢測中間制品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在線檢測中間制品色值與實驗室檢測結果,旨在評估在線檢測系統在制糖生產實踐中的可行性與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在線檢測中間制品色值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之間具有較高的線性擬合度,且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從而驗證了在線檢測系統在檢測中間制品方面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化學制備法與生物轉化法生產木糖醇的研究進展————作者:張宇鑫;常語桐;唐越;肖雄;李嘉馨;
摘要:綜述了木糖醇的2種主要生產方法:化學制備法和生物轉化法,并對其優缺點進行了詳細分析。木糖醇作為一種營養甜味劑,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化學制備法經木聚糖酸性水解、水解產物凈化解毒和木糖加氫3個步驟制得木糖醇,雖然該方法工藝成熟,但存在流程復雜、污染嚴重等問題,尤其在水解階段副反應多,加氫階段傳統雷尼鎳催化劑易失活。生物轉化法通過木聚糖水解酶和微生物木糖還原酶的作用,將農業副產物木聚糖轉化為木糖醇,涵蓋...
德宏州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對策————作者:閆信達;
摘要:蔗糖產業是云南省德宏州的傳統優勢支柱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最重要的產業。本文基于全產業鏈分析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德宏州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著的甘蔗原料供應不足、生產規模較小、產業鏈延伸乏力、人才匱乏斷層等主要問題,提出推動德宏州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原料供應、規模化生產經營、提高產業附加值、打造“互聯網+食糖+食糖附屬產品”新模式及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新質生產力對策,助推德宏州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
甘蔗糖廠燃料蔗渣儲運系統設計研究————作者:楊建波;劉祚勖;劉彥鑫;石海松;
摘要:介紹了一種甘蔗糖廠燃料蔗渣儲運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短期蔗渣儲存間、長期蔗渣堆場,以及連接蔗渣儲存間、鍋爐間和壓榨車間的多條輸送帶,用于高效輸送蔗渣。該系統通過靈活搭配多條輸送帶,形成循環回路,有效調節壓榨車間蔗渣產出與鍋爐燃用需求之間的平衡,確保鍋爐在不同工況下均能穩定接收并利用蔗渣
甘蔗電動割刀作業效果綜合測評————作者:吳傳云;劉德普;葉長青;莫彧;林治熙;騰雪飛;
摘要:通過對比試驗驗證甘蔗電動割刀作業效果,推動解決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率長期低位問題。2024年12月,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廣西柳州,對甘蔗電動割刀與人工“一刀砍”進行了作業性能與經濟性能的全面測定。結果顯示,甘蔗電動割刀適用于丘陵陡坡地等小地塊,能顯著降低宿根破頭率,但對割茬損失率改善不明顯,且作業效率和總作業成本相較人工存在劣勢。因此,甘蔗電動割刀可作為甘蔗機...
《甘蔗糖業》2025展望
摘要:<正>在時光的長河中,《甘蔗糖業》已走過近六十年的風雨歷程,從1958年的《制糖工業文摘》起源,到1972年正式創刊,如今已成為行業內備受矚目的科技期刊標桿。本刊自2009年起連續15年被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行業內目前唯一入選的刊物;2024年成功入選CACJ中國應用型入庫期刊,并榮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稱號;曾獲中國輕工總會優秀期刊二等獎
海藻糖的特性、應用及制備————作者:保國裕;常國煒;
摘要:自美國科學家發現含海藻糖的有些小動物(昆蟲、蝦)、藻類、微生物等在極端環境下展現出“起死回生”的應激功能以來,海藻糖的獨特生理特性引起了全球科研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介紹了前人在海藻糖研究中的重要發現,包括其特殊性質、功能用途和制備方法,作為生物保護劑的應用潛力以及通過生物技術手段提高產量的方法等;討論了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如生產成本高、提取純度低等問題,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研...
越南糖業概況————作者:藍艷華;沈力;劉曉;鄧丹丹;李美;凌婉陽;
摘要:深入剖析了越南糖業的歷史沿革、當前狀況、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通過分析越南的甘蔗種植面積、產量、產糖量及科研進展,分析越南在全球糖業市場中的地位和未來前景,并探討中越糖業合作的潛力。最后,總結越南對我國糖業高發展的影響和啟示,并指出兩國應在品種選育、制糖技術、綜合利用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以期提高兩國糖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種多糖螯合水溶肥在甘蔗上的應用效果初探————作者:姜爽;周建群;黃立寧;卓寧;閆鳳嬌;謝廷林;蘇治友;
摘要:多砘是一種多糖螯合態微量元素水溶肥,內含螯合物、腐植酸、氨基酸、多糖螯合Fe、Zn、B、Mo等微量元素(Fe+Zn+B+Mo≥100 g/L),為了探究多糖螯合態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甘蔗上的應用效果,分別在春植蔗、宿根蔗、黃化苗宿根蔗噴施多砘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多砘3 L/hm2劑量下,兌水450 kg,分蘗初期和拔節初期各噴施1次能提高甘蔗分蘗率,促進甘蔗生長,使甘蔗株高...
基于氣象因子的廣西甘蔗錘度估算模型研究————作者:葉駿菲;陳燕麗;林奕桐;黃璐;劉永裕;黃立寧;
摘要:以1981~2020年柳州、崇左等9地市種植的臺糖134、桂糖11號、新臺糖16號和新臺糖22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甘蔗品種區分為新植蔗、宿根蔗,對發育期劃分為莖伸長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利用聚類分析、線性擬合、二次項擬合以及多元擬合等方法,構建了基于氣象因子的甘蔗錘度估算模型。結果表明:(1)4個甘蔗品種中新臺糖16號甘蔗錘度整體水平最高,新臺糖22號甘蔗錘度離散度最小,通過聚類分析,可將甘蔗錘度...
不同甘蔗品種組培苗光合自養生根特性————作者:劉麗敏;劉紅堅;何為中;翁夢苓;高軼靜;黃永才;
摘要:甘蔗組織培養技術已成為加速甘蔗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應用的有效技術,組培苗光合自養生根技術可以減少生根步驟,縮短生根時間,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各個品種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了解不同品種的生根特性,進一步探討其生根差異的原因,本文以桂糖28號、桂糖29號、桂糖42號、桂糖44號、桂糖45號、新臺糖22號無根組培苗為材料,噴施生根液后進行光合自養生根,通過調查組培苗的生根率、死苗率、存活率及生長狀況指標,...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