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動物學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動物學雜志》雜志1957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亦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2001年入闈“中國期刊方陣”。《動物學雜志》是以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基礎性和應用性并重為宗旨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力求及時報道動物科學領域具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有創見的新思想、新學說,新技術、新方法,開展學術交流與爭鳴。內容豐富、選材嚴謹、圖文并茂、信息量大、發表周期短。為全國科技核心期刊。讀者對象為:動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教學、技術、管理人員及廣大業余愛好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曾經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全國優秀期刊三等獎、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二等獎及北京市優秀期刊獎。
是入圍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
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專題文獻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科技論文引文統計分析數據庫等國內各大數據庫及英國《動物學記錄》、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等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動物資源與管理、珍稀瀕危動物、動物養殖、有害動物防治、研究生論文園地、技術與方法、研究簡報和快訊、基礎資料、綜述與進展、專題知識講座、科技動態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內蒙古中部蒙古野驢春季食性分析 劉燕,畢俊懷,武曉東,LIU Yan,BI Jun-Huai,WU Xiao-Dong
四川羚牛春季地形選擇特征的初步研究 官天培,諶利民,鄭維超,陳萬里,宋延齡,GUAN Tian-Pei,CHEN Li-Min,ZHENG Wei-Chao,CHEN Wan-Li,SONG Yan-Ling
基于線粒體控制區的序列變異分析青海東部甘肅鼢鼠遺傳多樣性 蔡振媛,張毓,都玉蓉,蘇建平,張同作,CAI Zhen-Yuan,ZHANG Yu,DU Yu-Rong,SU Jian-Ping,ZHANG Tong-Zuo
妊娠及哺乳期母鼠注射麻黃素對仔鼠肝組織TGF-β1和c-Fos表達的影響 孟茹,安晶晶,俞詩源,袁靜,魏娉婷,MENG Ru,AN Jing-Jing,YU Shi-Yuan,YUAN Jing,WEI Pin-Ting
北熱帶石灰巖地區紅耳鵯的繁殖生態和巢址選擇 蔣德夢,農正權,蔣愛伍,羅旭,JIANG De-Meng,NONG Zheng-Quan,JIANG Ai-Wu,LUO Xu
人工飼養條件下胎生蜥蜴蛻皮行為的觀察 宋喬蕊,揚成,劉鵬,趙文閣,SONG Qiao-Rui,YANG Cheng,LIU Peng,ZHAO Wen-Ge
中華大蟾蜍蝌蚪變態過程中肩帶與前肢的發育及骨化次序 楊飛虹,王宏元,梁剛,YANG Fei-Hong,WANG Hong-Yuan,LIANG Gang
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魚生物學特征的年際變化 唐峰華,劉尊雷,黃洪亮,劉健,張衡,朱金鑫,崔雪森,TANG Feng-Hua,LIU Zun-Lei,HUANG Hong-Liang,LIU Jian,ZHANG Heng,ZHU Jin-Xing,CUI Xue-Sen
珠江水系魚類一新紀錄——帶刺光唇魚(鯉形目:鯉科) 藍昭軍,黃小林,趙俊,LAN Zhao-Jun,HUANG Xiao-Lin,ZHAO Jun
多斑嶺鰍嗅覺器官表面超微結構及其形態適應 黃金清,李高巖,彭瑞明,張春光,趙亞輝,HUANG Jin-Qing,LI Gao-Yan,PENG Rui-Ming,ZHANG Chun-Guang,ZHAO Ya-Hui
國家級期刊投稿范文:轉人乳鐵蛋白羊奶生物安全試驗
摘要:為了解轉人乳鐵蛋白羊奶與普通羊奶之間的差異,將兩種羊奶的主要成分及其物理性狀進行了比較;同時,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測――大鼠 90 天喂養實驗》(NY/T 1102-2006)進行轉基因羊奶食用安全評價。實驗結果表明,90天灌喂轉人乳鐵蛋白羊奶的大鼠與普通羊奶灌喂組血常規值差異不顯著(P>0.05);灌喂轉人乳鐵蛋白的羊奶中、高劑量組與自由采食對照組及普通羊奶中、高劑量灌喂組大鼠血清鐵含量及鐵蛋白含量差異顯著(P<0.05)。轉人乳鐵蛋白羊奶與普通羊奶具有實質等同性,轉基因成分沒有干擾機體對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從營養學角度來評價,轉人乳鐵蛋白羊奶是安全的。
關鍵詞:轉人乳鐵蛋白羊奶,安全性評價,血清鐵,鐵蛋白
轉基因植物以及轉基因植物為原料的提取物近年來逐漸進入人類的食物鏈。自2010年美國生物科技公司AquaBounty研發出的生長快、個頭大的轉基因“超級三文魚”,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安全證書[1],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動物轉基因食品也會進入人們的餐桌,與此同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備受爭議。目前,國內還沒有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安全評價的標準,國際上有63個國家遵循1993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DC)提出的實質性等同原則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評價。
動物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衛星跟蹤鉗嘴鸛空間運動規律初報————作者:徐煥;楊旭;雷宇;劉慧;劉強;
摘要:鉗嘴鸛(Anastomus oscitans)自2006年在我國首次被記錄以來,已迅速擴散至云南、貴州、四川、甘肅等十余個省區,在某些地區已經成為區域常見種,對于其種群來源目前仍缺乏基礎資料。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蒙自長橋海濕地(10只)以及貴州威寧草海濕地(1只)共為11只鉗嘴鸛佩戴了衛星跟蹤器,其中4只鉗嘴鸛意外死亡,4只在跟蹤期間長期停留于捕捉地,僅有3只表現出較遠距離的運...
凍存對羅盤山豬成纖維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作者:周旗;龍熙;張亮;涂志;潘紅梅;鄧娟;王瑤;任素碧;孔莎莎;王勇勝;
摘要:以瀕危品種羅盤山豬(Sus scrofa domestica)耳緣組織為材料,利用組織塊貼壁法建立羅盤山豬耳緣成纖維細胞系,并對低代次(第3代)及高代次(第9代)成纖維細胞凍存前與復蘇后相關生長特性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羅盤山豬耳緣成纖維細胞生長狀態良好,第3代成纖維細胞純化程度高于98%;細胞遺傳學分析顯示細胞具有18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證明該細胞系為穩定二倍體細胞系;細胞支原體檢測為陰...
云南河口發現三島掌突蟾————作者:唐尚婧;譚雪婷;余國華;王劍;
摘要:2020年6月21日,在云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水頭后山采集到1號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屬(Leptobrachella)物種標本(標本號:GXNUYU000535)。經形態特征比較,該標本與三島掌突蟾(L.sungi)模式標本的形態特征基本一致;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構建系統發育樹的結果顯示,該標本與三島掌突蟾聚為一支,且具有高支持率(貝葉斯后驗概率1.00);基于Kimura...
成年與亞成體海鷗的認知差異——以拉繩測試為例————作者:陳海英;劉廣輝;馬宇康;王樂天;于良巨;
摘要:拉繩測試是動物認知測試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目前關于不同年齡的鳥類在拉繩測試中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海鷗(Larus canus)為研究對象,于2023年3~5月和2024年3~5月在大連黑石礁海域進行實驗測試,把參與實驗的海鷗個體分為亞成體和成年兩類,對兩類個體進行單繩、雙繩傾斜、雙繩交叉和長短雙繩四種拉繩測試實驗,每種實驗中亞成體和成年海鷗的實驗次數分別為10次和20次,目的...
廣西內陸風電場鳥類碰撞風險評價————作者:吳雪云;張振;許萍;張玉將;蔣愛伍;
摘要: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風電機數量迅速增加,風電場對鳥類的影響也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然而,目前對陸上風電場鳥類碰撞風險的評估研究仍然較為缺乏。本研究以廣西興安風電場為例,于2023年4和5月以及9和10月,采用樣線法和尸體搜索法,對風電場及其周邊5 km范圍內的鳥類和鳥撞事故進行調查,構建風電場鳥類碰撞風險評估模型,并結合近3年興安風電場鳥類碰撞死亡的數量統計以及文獻數據收集,對該評估模型進...
新疆哈密草原粉紅椋鳥的繁殖生態————作者:王瀟杰;吳彬;孫溪秀;熱米拉·阿帕兒;努爾蘭·哈斯木;宋彥文;季榮;葉小芳;
摘要:粉紅椋鳥(Pastor roseus)是新疆草原蝗蟲的重要天敵,為了解粉紅椋鳥的繁殖生態,本研究選擇哈密市伊州區的馬場三連和松樹塘社區作為研究區域,分別于2022和2023年粉紅椋鳥繁殖期間進行實地調查,結合哈密市蝗蟲鼠害預測預報防治站提供的蝗蟲發生資料,分析影響粉紅椋鳥繁殖地點選擇和遷徙時間的因素。每年選取10巢粉紅椋鳥,采用紅外攝像機進行一系列繁殖行為及雛鳥發育觀察,錄像總時長38 d,有效數...
大別山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白冠長尾雉的保護作用————作者:田姍;王宇;李建強;徐基良;
摘要: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維持和保護生態系統、自然資源、景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20年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網絡和土地利用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白冠長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國特有瀕危雉類,評估大別山區白冠長尾雉重要分布區域內自然保護區及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對該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野外調查,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物種分布模型及保護空缺分析方法,評...
雙峰駝血漿外泌體分離提取及肝癌細胞對外泌體攝取的實驗研究————作者:于雯;李子怡;牛雅如;賀星川;白浩宇;玉斯日古楞;
摘要:為進一步研究雙峰駝(Camelusbactrianus)血漿來源的外泌體在肝癌細胞侵襲和轉移中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采用超速離心法分離雙峰駝血漿外泌體,并通過透射電鏡觀察其形態和超微結構。隨后,使用納米粒子跟蹤分析儀測定外泌體的粒徑及分布。將熒光染料PKH67標記的外泌體與肝癌細胞(MHCC-97H和Huh7細胞)共培養,并應用掃描共聚焦顯微鏡(LSCM)觀察肝癌細胞對雙峰駝血漿來源外泌體的攝取情況。...
黑龍江省南部小飛鼠種群mtDNA控制區的遺傳結構————作者:田新民;王佳琪;白小珍;劉涵奇;石蘭英;
摘要:小飛鼠(Pteromys volans)為樹棲夜行滑行類嚙齒動物,受森林采伐與棲息地喪失等因素影響,其種群數量與分布在不斷減少。為增強保護與管理的針對性,亟需對其種群的遺傳變化,特別是遺傳多樣性與基因流等種群遺傳信息開展進一步評價。本研究在黑龍江省南部的方正、賓縣、葦河和穆棱4個重點研究區域,分別采集到20、26、15和27只小飛鼠個體的毛發樣本,采用mtDNA控制區全序列(1 070 bp)評估...
兔褐色蒙古馬肩部“鷹膀標記”區域與背中線、臀部皮膚組織形態差異————作者:安塔娜;韓海格;陶克濤;寶音德力格爾;李文博;芒來;
摘要:鷹膀標記是普氏野馬(Equus ferus przewalskii)和蒙古馬(E. caballus)特有的一種原始標記,表現為馬肩胛部生成左右對稱的不規則黑斑圖案。為研究鷹膀標記的皮膚組織形態結構,本研究采用蘇木素-伊紅染色技術,觀察并分析了蒙古馬肩部鷹膀標記、背中線(背部)及臀部皮膚區域的毛囊組織形態結構、色素沉積模式、表皮層厚度和毛囊密度。采集了6匹帶有鷹膀標記的兔褐色蒙古馬上述三個部位的皮...
廣東肇慶發現福建掌突蟾————作者:龔詩兵;安寧敏;宋玉龍;李逸鵬;郭坤;
摘要:2024年4月在廣東省大稠頂省級自然保護區采集到2只掌突蟾屬(Leptobrachella)物種成體標本(標本號WZUZTCDCD1和WZUZTCDCD2),形態上均與福建掌突蟾(L.liui)較為接近。基于線粒體16S rRNA基因片段(475 bp)構建的最大似然樹,此次采集標本與福建掌突蟾聚為一個支系,具有較高的支持率(自展支持率為95);計算與同屬物種的遺傳距離,廣東標本與福建掌突蟾的遺傳...
甘肅隴南發現梵凈山管鼻蝠————作者:卯明樂;楊江;何翠袍;嚴辰瑞;宋玲星;羅鵬飛;肖寧;周江;
摘要:本研究組于2023年4月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小川鎮一洞穴內(105°36′18″E,33°40′25″N,海拔1 588 m)捕獲4號蝙蝠(3♂,1♀)。其前臂長40.15~42.60 mm,耳廓呈橢圓形,后緣有缺刻,耳屏長而尖,尖端略微向外彎曲,鼻孔呈管狀并向外延伸,所采集蝙蝠標本均屬管鼻蝠屬(Murina)。背毛由底層絨毛和保護毛組成,長而蓬松。毛基為灰黑色,毛尖棕褐色略帶有紅褐色。腹面毛色整體...
貴州畢節發現貢山白環蛇兼記一新色型————作者:章鐵睿;王欣格;朱啟輝;黃汝怡;黃松;
摘要:2024年7月,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采集到1號白環蛇屬(Lycodon)標本。經形態特征比對和基于線粒體Cyt b基因的系統發育重建,鑒定該白環蛇屬標本屬于貢山白環蛇(L. gongshan),系貴州省蛇類分布新記錄種。畢節標本體背以黑色為主,具1~2行背鱗寬度的不規則橙黃色窄橫紋,為該物種的新色型
海南麂活動節律和時間分配的可塑性————作者:蘭天;顏文博;曾治高;黃祝禮;薛少亮;張明軍;梁路;覃莉卿;羊子科;莫世亮;莫世琴;陳珉;
摘要:可塑性作為動物的一種基本自然屬性,能使動物調節自身活動和時間分配,從而適應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了解生態位時間維度的可塑性,對揭示物種活動模式的多樣性及其驅動因素至關重要。本文基于海南尖峰嶺林區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麂(Muntiacus nigripes)的紅外相機數據,采用核密度估計方法分析其日活動節律的年際變化、季節變化和性別差異,用行為時間分配頻次比例闡明了其每日時間分配特征。...
云南伊洛瓦底江流域4種魚類新記錄————作者:曾宇旸;呂健冰;林峰;付貴權;李波;劉淑偉;羅國啟;陳小勇;
摘要:伊洛瓦底江作為中南半島的大河之一,是緬甸境內最大的河流。其中,中國境內的支流龍川江-瑞麗江、大盈江、獨龍江、勐乃河等河流具有豐富的魚類多樣性及多樣的河流生境,共記錄魚類86種。由于以往調查深度不足,流域內仍存在未被發現、描述或記錄的物種。2021年至2024年,對云南省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伊洛瓦底江流域進行的多次高黎貢山魚類多樣性考察中,發現了4種未曾記錄的淡水魚類。通過對所采集到魚...
湖南城步發現隱耳蟾蜍————作者:肖蓓;李輝;朱樂強;唐旭芬;張榮華;蘭曉明;莫小陽;
摘要:2024年3月24日,在湖南省城步縣南山國家公園黑山嶺近溪流區(26°09′12″N,110°09′17″E,海拔1 760 m),新采集到蟾蜍樣本4號(標本號:HNNU2024032401~HNNU2024032404)。其形態特征為:雄性,耳旁腺明顯,無鼓膜、無耳柱骨,背面皮膚光滑,瘰粒小而稀少,后肢較短且左右跟部不相遇,趾蹼不發達,與隱耳蟾蜍(Bufocryptotympanicus)形態特...
貴州榕江發現花坪白環蛇————作者:吳帝豪;左智力;李茂良;賈如菀;高宗元;任金龍;
摘要:2023年7月18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樂里鎮采集到1號雄性成體白環蛇(Lycodon)。通過形態特征比較與基于白環蛇屬部分物種的線粒體Cyt b基因片段的系統發育分析,確認該蛇屬于花坪白環蛇(L. cathaya),為貴州省蛇類分布新記錄種。該標本的發現擴大了對花坪白環蛇已知分布范圍的認知。本文補充了花坪白環蛇形態特征的變異范圍記錄并增加了對其半陰莖形態描述,同時總結了貴州省白環...
轉錄組和代謝組學聯合分析小管福壽螺溫度脅迫響應機制————作者:儲海燕;楊海韻;常婷婷;沈雯佳;井木子;林友福;寧闊;李宏;陳煉;
摘要:溫度是影響水生生物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對環境溫度的耐受性是影響小管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分布和擴散的重要因子。為探究溫度脅迫下小管福壽螺的響應調控機制,本研究采用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聯合分析小管福壽螺肝胰腺組織在高溫(36℃)和低溫(10℃)脅迫48 h后,基因表達情況以及代謝產物的變化。與對照組(25℃)相比,高溫脅迫下共獲得446個差異表達基因和233種差異...
揚子鱷棲息地重金屬含量及生物積累————作者:黨雅婷;沈悅悅;章松;蔣宣清;晏鵬;
摘要:為了評估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棲息地面臨的重金屬污染風險及長期生物積累,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10月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8個樣地內對水塘中的水、底部土壤沉積物以及圈養揚子鱷的飼料和已孵化的卵殼進行了重金屬檢測。8個樣地中,夏渡樣地生活著圈養揚子鱷種群,朱村、高井廟、楊林、紅星、雙坑、中橋和長樂樣地為野外種群棲息地。研究聚焦于汞(Hg)、鎘(Cd)、銅(Cu)、鋅...
動物個體等級排名算法————作者:劉夢嘉;夏燦瑋;
摘要:等級是指個體的地位具有一定順序的現象,反映著動物種群的社會結構,在動物的生存、繁殖及種群調節中具有重要意義。動物種群的等級結構包括線性與非線性兩種情況。Landau(1951)提出的線性指數h(Landau’s h)可用于量化種群等級結構的線性程度,de Vries(1995)又對該指數的計算方式進行了優化。個體間的等級差異影響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的作用強度。然而在多數動物中,個體等級在表型上的體現并...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