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廣西植物》
關注()【雜志簡介】
《廣西植物》刊創刊于1981年,是創刊較早的植物學專業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現已成為植物科學研究發表論文的主要學術性刊物之一,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我國生命科學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載植物學及相關學科的有創新性的具有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論文,以及植物學領域的新方法、新技術、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成果快報,酌登反映本學科重要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的綜述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廣西十佳科技期刊
【欄目設置】
系統演化植物學、植物生態學與環境植物學、植物化學、結構植物學、發育生殖植物學、植物體細胞遺傳學與植物細胞工程學、代謝與分子植物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基于 ITS 和matK 序列的蘭科沼蘭族分子系統研究及二新種 唐光大,張國強,洪文君,劉仲健,莊雪影,TANG Guang-Da,ZHANG Guo-Qiang,HONG Wen-Jun,LIU Zhong-Jian,ZHUANG Xue-Ying
苧麻葉綠體 SSR 引物篩選及分析 賀燕飛,李同建,吳永恒,趙珊紅,徐玲玲,廖亮,HE Yan-Fei,LI Tong-Jian,WU Yong-Heng,ZHAO Shan-Hong,XU Ling-Ling,LIAO Liang
中國-喜馬拉雅植物亞區特有物種江孜烏頭的分類學訂正 熊安東,趙志禮,嘎務,XIONG An-Dong,ZHAO Zhi-Li,GAAWE Dorje
中國灰石蘚屬研究新資料 馬婧,左勤,章博遠,魏倩倩,王幼芳,MA Jing,ZUO Qin,ZHANG Bo-Yuan,WEI Qian-Qian,WANG You-Fang
貴州小檗屬植物(小檗科)葉脈序研究 王永,何順志,WANG Yong,HE Shun-Zhi﹡
當歸根顯微結構及其根腐病真菌分布研究 唐文菊,趙慶芳,李巧峽,霍慶迪,馬艷,張玉芳,TANG Wen-Ju,ZHAO Qing-Fang?,LI Qiao-Xia,HUO Qing-Di,MA Yan,ZHANG Yu-Fang
桂林毛村巖溶區典型植物葉片碳、氮、磷化學計量特征 楊慧,李青芳,涂春艷,曹建華,YANG Hui,LI Qing-Fang,TU Chun-Yan,CAO Jian-Hua
季節變化對聚果榕-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統生長與繁殖的影響 張媛,楊大榮,陳歡歡,徐磊,李宗波,ZHANG Yuan,YANG Da-Rong,CHEN Huan-Huan,XU Lei,LI Zong-Bo
施肥對盆栽香樟幼苗不同根序細根養分的影響 范川,黃復興,李曉清,李賢偉,舒翔,李平,FAN Chuan,HUANG Fu-Xing,LI Xiao-Qing,LI Xian-Wei,SHU Xiang,LI Ping
中國果業信息雜志投稿:四倍體蘆筍花藥培養技術初步研究
摘要:以四倍體蘆筍為試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長度及培養條件對蘆筍花藥培養的影響。結果表明:(1) 四倍體蘆筍花蕾長度為2.0~2.5 mm 時,其誘導效果最好;(2)pH值為6.0時愈傷組織誘導率最高;(3)接種時間以4月底最好;(4)適合于四倍體花藥愈傷組織誘導的激素配比是2,4-D 0.5 mg/L,NAA 0.5 mg/L,6-BA 0.1 mg/L;(5)愈傷組織器官分化的培養激素配比是6-BA 1.0 mg/L、NAA 0.5 mg/L。
關鍵詞:蘆筍,四倍體,花藥培養,愈傷組織,誘導,分化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貴蔬菜之一。近年來,我國蘆筍面積逐漸擴大,蘆筍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如何提高蘆筍的產量是當前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蘆筍雌雄異株[1,2],但其雄株在幼莖產量和品質方面明顯高于雌株[3~5]。如能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全部種植全雄品種[6],可以明顯提高蘆筍產量,改善蘆筍品質。利用蘆筍四倍體花藥培養[7~14]可以培育出超雄株,超雄株與純合二倍體雌株雜交可以篩選出優良全雄品系。本試驗以四倍體蘆筍為試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長度及培養條件對蘆筍花藥培養的影響,為培育蘆筍超雄株奠定基礎。
廣西植物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MSAP技術對不同蒙古黃芪居群表觀遺傳多樣性的研究————作者:梁云慧;高慧霞;姚妙卓;劉澄玉;張鵬飛;劉亞令;
摘要:為探討不同蒙古黃芪居群的表觀遺傳特征,該文利用甲基化敏感擴增多態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術,分析了來自內蒙古武川、陜西子洲、山西渾源等8個居群259份蒙古黃芪樣本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并結合居群表觀遺傳多樣性、居群表觀遺傳結構和Neighbor-Joining(NJ)聚類分析進行深入研究。結果表明:(1)篩選出的...
廣西原生蜘蛛抱蛋屬植物種質資源特點及其園林應用研究————作者:鄒玲俐;盤波;唐文秀;張瓊;閆蓬勃;
摘要:基于文獻研究與野外調查,對廣西區域內的原生蜘蛛抱蛋屬植物種質資源的分布、生境、觀賞特點及其園林開發價值進行了研究,并對引種栽培的52種該屬植物從生態適應性、觀賞特性和園林應用潛力3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1)廣西原生蜘蛛抱蛋屬植物種類96種(含種下等級),其中廣西特有種59種,占廣西該屬總種數的61.46%,特有化現象非常明顯。(2)水平分布上,該屬植物在全區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桂西南...
廣西巖溶地區植物區系新資料————作者:蘇敏;常世立;莫明林;陸昭岑;陳海玲;
摘要:擬建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廣西片區)具有原生性強的亞熱帶巖溶森林生態系統和巖溶洞穴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植物資源。為了探明擬建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廣西片區)的植物多樣性本底,為西南巖溶國家公園的創建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該文通過多年野外調查、資料查閱整理以及標本鑒定,最終確定了廣西巖溶地區分布的4個廣西新記錄屬和25個廣西新記錄植物。在這25種新記錄植物中,包括了多數的巖溶特有植物,具有明顯的巖溶...
橡膠樹葡萄糖轉運蛋白(HbGLUTs)基因家族的鑒定與分析————作者:薛永康;曾力旺;郝園園;龍翔宇;
摘要:葡萄糖不僅是生物體基本的能源物質,同時作為前體物質參與各種合成代謝,其轉運蛋白(GLUT)可調節生物體內葡萄糖含量,在維持葡萄糖穩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橡膠樹中GLUT家族的功能及其在糖穩態、膠乳再生等關鍵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尚未明晰。因此,該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鑒定橡膠樹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并對該基因家族成員理化性質、蛋白結構、保守基序、系統發育、順式作用元件結構特征和基因表達模式...
棱枝槲寄生葉綠體基因組結構特征及系統發育分析————作者:張煜冰;曾曉麗;班啟明;鄭紅軍;邱建生;
摘要:該研究以棱枝槲寄生(Viscum diospyrosicola)為研究對象,基于Illumina高通量測序平臺完成葉綠體基因組的測序,采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進行組裝、注釋與比較分析,闡明其葉綠體基因組特征并解析槲寄生屬物種的親緣關系。結果表明:(1)棱枝槲寄生葉綠體基因組具有典型環狀四分體結構,全長126 315 bp,總GC含量為36.40%,注釋得到111個基因,其中包括69個蛋白編碼基因、3...
云南亞熱帶森林固氮地衣與共存附生植物間的氮轉移————作者:孫維;普曉妍;胡小文;魯志云;李蘇;
摘要:在養分貧瘠的林冠生境中,如何獲取充足的氮(N)以滿足自身生長需要,是附生植物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藍藻型地衣類群具有卓越的固氮能力,為探究附生植物能否從共存的固氮地衣中獲取N,該文以哀牢山亞熱帶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系統中的附生植物與固氮地衣為研究對象,通過15N自然豐度分析,探討了二者之間的氮轉移及其對附生植物養分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1)固氮地衣能夠將可觀的N轉移給附生植物,...
氣候變化下3種櫟類光合系統高溫適應性對其分布的影響————作者:王麗敏;周帥;
摘要:氣候變化導致的溫度升高對溫帶森林光合作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產生了顯著影響。櫟類樹種是溫帶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升溫條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現和分布格局變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該文以遼東櫟(Quercus liaotungensis)、猩紅櫟(Q. coccinea)和北美紅櫟(Q. rubra)為研究對象,結合冠層和葉片兩個層面,探討了它們的光合系統高溫適應性,及其對地理分布格局的影響。結果表明:(1)3...
基于葉綠體全基因組和形態學證據探究鳳了蕨屬網脈組的系統發育及物種分類————作者:叢威;楊文利;顏鵬鵬;吳蝶;張鋼民;
摘要:鳳了蕨屬(Coniogramme Fée)隸屬廣義鳳尾蕨科的珠蕨亞科,曾根據葉脈是否聯結形成網眼被分為離脈組(sect. Coniogramme)和網脈組(sect. Notogramme)。后者主要包括以日本鳳了蕨(C. japonica)為代表的葉脈具網結現象的類群。迄今為止,有關鳳了蕨屬的系統發育研究很少,網脈組各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一直存有爭議。由于對形態性狀的理解不同,不同學者對各類群...
喀斯特森林不同菌根類型喬木根際真菌群落組成及根系水力性狀差異————作者:王炳超;許黎明;羅龍德;李旗霞;蔣國鳳;
摘要:為解釋喀斯特森林喬木根際土壤共生菌根真菌及其關聯類群,探究不同菌根類型喬木根系抗旱性,該文主要通過PacBio三代測序和測定壓力-容積曲線的方法,對廣西河池市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7個樹種的根系及根際土壤真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從85個土壤樣品中共檢測并聚類得到8 028個真菌OTUs,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門(Ascomycota,相對豐度70.76%)、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砂蘚SMPD基因的克隆及對干旱和高溫脅迫響應分析————作者:鮑薇;王晶晶;沙偉;張梅娟;彭疑芳;馬天意;
摘要:鞘磷脂磷酸二酯酶(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SMPD)能夠水解鞘磷脂,形成磷脂膽堿和神經酰胺,在鞘脂代謝中起關鍵作用。為研究強耐脫水性植物砂蘚(Racomitrium canescens)中一個SMPD基因(RcSMPD)的耐旱和抗高溫相關功能,該文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RcSMPD在砂蘚脫水脅迫及高溫處理下的表達量,對其編碼序列進行克隆,對其編碼蛋白質進...
南渡江干流熱帶雨林次生林主要物種生態位、種間聯結及群落穩定性————作者:侯德佳;左永令;藍才鑫;胡小飛;穆曉東;
摘要:為探究南渡江干流熱帶雨林次生林群落生態位特征、種間關系及群落穩定性,揭示其群落結構、演替現狀和趨勢,該文以群落內喬灌層中21種主要物種為研究對象,采用生態位寬度、生態位相似性、生態位重疊度分析生態位特征,采用Spearman系數、χ2統計量、聯結系數和匹配系數分析群落種間聯結關系,采用改進的M.Godron穩定性測定方法判斷群落穩定性。結果表明:(1)鵝掌柴(Heptaple...
《廣西植物志》的編研歷程——兼談廣西的植物分類學及相關學科發展愿景————作者:許為斌;劉演;韋發南;
摘要:廣西位于中國南部,地質復雜地形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廣西植物研究所自1935年建所以來一直致力于摸清廣西植物資源家底,在全區開展了廣泛的野外調查,累計采集植物標本約60萬份,建立了全區館藏量最大的廣西植物標本館(IBK),聯合區內外28家單位完成《廣西植物志》全部六卷的編研出版工作。該套志書共收錄廣西維管植物307科、2 073屬、9 051種(含種下等級),是首次全面而系...
廣西維管植物新分類群概況————作者:陳海玲;黃俞淞;
摘要:廣西維管植物物種數量隨著野外調查與研究的深入而不斷增加,也更具多樣性。近25年來,關于廣西維管植物新分類群(新種、新變種、新亞種和新變型等)的資料分散在各種出版物中,有必要及時整理和統計,從而全面展示其種類組成、物種分布、類群特色以及保護現狀等,為廣西植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提供重要資源保障。該文通過廣泛的文獻整理和數據校正,統計結果表明:(1)2000—2024年間報道的廣西維管植物新分類群共6...
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作者:郭屹立;劉綺;陸雪干;劉銘;李先琨;
摘要:凋落物作為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組成部分,其分解過程不僅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主要途徑,還是構成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關鍵環節,深刻影響著土壤肥力、碳儲存與釋放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多個方面,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該文系統性地總結歸納了影響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具體包括凋落物的化學組成、物理結構等質量特征,氣候條件的變化,以及土壤分解者的種類與活性等。同時,該文還深入梳理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在凋落...
巖溶土壤中微生物研究進展與展望————作者:李強;張浩;鄒肖肖;
摘要:土壤微生物在巖溶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通過參與營養物質循環對生態系統的功能提升產生深遠影響。該文重點梳理了植被恢復、地質背景、土壤性質以及土壤動物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闡明了巖溶植被-土壤-微生物之間的關系。此外,該文還指出了當前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即巖溶土壤團聚體層面微生物分布規律、凋落物對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響、土壤動物與微生物之間的耦合關系、土壤微生物在碳氮循環中的作用、土壤微生...
廣西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及利用研究進展————作者:吳超;劉俊凱;程思敏;陳月圓;宋靜茹;張秀姣;趙帥歌;唐輝;
摘要:藥食同源是指兼具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天然資源,是我國中醫藥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藥食同源產業有望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該文綜述了藥食同源概念、分類與管理相關規定,比較了不同國家/地區藥食同源管理的差異,探討了藥食同源產品的范疇及其與藥品的界限。總結了廣西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分布狀況,分析了云南、貴州及廣西等藥食同源優勢省(區)資源開發利用概況。廣西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優勢顯著,分布有國家藥食同...
基于CRISPR/Cas9的獼猴桃性狀改良:精準育種策略與挑戰————作者:朱榮香;劉玉紅;李潔維;葉開玉;劉翠霞;夏黎明;龔弘娟;齊貝貝;高建有;蔣橋生;王發明;
摘要: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獼猴桃(Actinidia spp.)的精準育種提供了革命性工具。該文系統綜述了CRISPR/Cas9技術在獼猴桃性狀改良中的多維應用及其策略與挑戰。基于高質量基因組資源(如中華獼猴桃端粒到端粒無間隙參考基因組)與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如無標記農桿菌轉化系統),研究者在果實品質、抗病性及株型調控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靶向編輯AcNAC1、bZIP及MYB/bHLH復合體等...
廣西喀斯特地區五個桑樹品種葉功能性狀及其抗旱性評價————作者:覃蘭麗;陳觀榕;李燕婷;謝彥軍;李曉東;黃康東;文柳瓔;史沉魚;
摘要:為篩選出適合廣西喀斯特地區種植的抗旱性強的桑樹品種,該研究以環江地區桂桑5號、桂桑6號、桂桑優12、農桑14號、育711號5個桑樹品種作為試驗材料,通過測定葉綠素、滲透調節物質、花青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導管直徑、導管加固系數、葉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柵欄組織厚度、海綿組織厚度、氣孔大小、氣孔密度等24個葉功能性狀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和聚類分析,篩選出與抗旱性相關的葉功能性狀指標及...
丹霞小花苣苔葉片離體培養與植株再生技術研究————作者:韓偉;常圣鑫;麥廣威;曾曉妍;陳再雄;凡強;于白音;
摘要:丹霞小花苣苔(Primulina danxiaensis)為丹霞地貌特有種,隸屬于苦苣苔科,分布狹窄,數量稀少,需要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進行擴繁保育。該文以丹霞小花苣苔葉切片為外植體,通過篩選適宜的HgCl2表面消毒時間﹑不定芽誘導、芽增殖及生根的培養基和組培苗的移栽基質,建立其組培快繁技術體系。結果表明:(1)外植體適宜的消毒條件為75%酒精消毒30 s+0.1%HgCl<...
秋石斛LCYB、LCYE基因克隆和表達分析及其與花色的關系————作者:陳曼曼;羅小燕;李亞梅;李崇暉;
摘要:類胡蘿卜素是秋石斛重要的花色素之一,秋石斛花朵中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過程未見報道。因此,該文以黃花秋石斛品種‘金童’花芽為材料,克隆了類胡蘿卜素合成途徑下游分支上的兩個關鍵合成酶基因DhLCYB、DhLCYE,對其進行序列分析。利用RTqPCR測定了其在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種花發育不同階段的表達特征,并利用靶向代謝組學技術研究了其中類胡蘿卜素組成及含量且分析了色素組成和含量與花色及基因表達之間的相關性。...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