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農業科學》
關注()【期刊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為綜合性農牧業科學學術刊物。主要發表我國農牧業科學在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重要科研成果和專題報告及各學科研究進展綜述等。主要欄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論與實踐、作物育種與品種資源、生物技術、植保、土肥、畜牧、獸醫、研究簡報等。本刊讀者對象為農牧業科技工作者、農業院校師生和農業管理干部。
【主要欄目】
中國農業科學[1]設有“作物遺傳育種··種質資源··分子遺傳學;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節水灌溉··農業生態環境;園藝··園林··貯藏··保鮮··加工;畜牧··獸醫··資源昆蟲”欄目。
【期刊影響】
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等兩個最重要的學術評價指標,一直居于全國農業學術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年底公布的數據,本刊2006年影響因子為1.247,達到歷史以來最好的水平,總被引頻次達到3942,在農業科技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國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 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2007年12月公布的數據,《中國農業科學》中文版2006年web下載總頻率為74.4%。 這一數字比上年的34.8%翻一番。
他引率指標多年來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響因子數據主要是以他刊引用為主獲得的,自引率僅占極小的比例。
【收錄情況】
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信息中心CABI、聯合國糧農組織AGRIS。
1999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屆國家期刊獎”稱號;
2001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最高陣列“雙高”(高影響力、高學術水平)稱號;
2002年列中國科學院“全國農林學術期刊顯示度”第一名;
2002年獲中國農學會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第一名;
2003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二等獎);
2004年獲中國農學會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評比特等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二等獎);
2006年獲中國農學會第五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金犁獎評比特等獎;
1999—2008年連續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科技期刊經費資助。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水稻長護穎突變體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 朱玲,陳曉瓊,杜康兮,韓保林,冉秀華,張紅宇,徐培洲,吳先軍,ZHU Ling,CHEN Xiao-qiong,DU Kang-xi,HAN Bao-lin,RAN Xiu-hua,ZHANG Hong-yu,XU Pei-zhou,WU Xian-jun
抗旱轉基因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雜草性評價 姜奇彥,李新海,胡正,馬有志,張輝,徐兆師,JIANG Qi-yan,LI Xin-hai,HU Zheng,MA You-zhi,ZHANG Hui,XU Zhao-shi
普通煙草及其祖先種基因組SSR位點分析 童治軍,焦芳嬋,肖炳光,TONG Zhi-jun,JIAO Fang-chan,XIAO Bing-guang
去苞葉對夏玉米籽粒灌漿特性和產量的影響 秦營營,董樹亭,魏珊珊,張吉旺,劉鵬,趙斌,QIN Ying-ying,DONG Shu-ting,WEI Shan-shan,ZHANG Ji-wang,LIU Peng,ZHAO Bin
生長物質對彩色棉胚珠離體培養纖維發育的影響 劉松江,龔文芳,孫君靈,龐保印,杜雄明,LIU Song-jiang,GONG Wen-fang,SUN Jun-ling,PANG Bao-yin,DU Xiong-ming
葡萄樹形態結構與生長發育過程數字化表達方法研究 溫維亮,王勇健,李超,王傳宇,郭新宇,WEN Wei-liang,WANG Yong-jian,LI Chao,WANG Chuan-yu,GUO Xin-yu
玉米抗穗腐病研究進展 段燦星,王曉鳴,宋鳳景,孫素麗,周丹妮,朱振東,DUAN Can-xing,WANG Xiao-ming,SONG Feng-jing,SUN Su-li,ZHOU Dan-ni,ZHU Zhen-dong
大斑剛毛座腔菌高產漆酶條件的響應面優化及酶學特性 曹可可,劉寧,馬雙新,曹志艷,梁東旭,柴江婷,董金皋,CAO Ke-ke,LIU Ning,MA Shuang-xin,CAO Zhi-yan,LIANG Dong-xu,CHAI Jiang-ting,DONG Jin-gao
苯醚甲環唑和氟啶胺的兩種制劑包衣種子對花生土傳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管磊,郭貝貝,王曉坤,張大俠,王凱,劉峰,GUAN Lei,GUO Bei-bei,WANG Xiao-kun,ZHANG Da-xia,WANG Kai,LIU Feng
根層調控對小麥-玉米種植體系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態氮殘留的影響 彭亞靜,汪新穎,張麗娟,郝曉然,喬繼杰,王瑋,吉艷芝
渭北蘋果園土壤鈣素退化狀態 魏彬萌,王益權,石宗琳,李鵬,史紅平,梁化學,王加旭,WEI Bin-meng,WANG Yi-quan,SHI Zong-lin,LI Peng,SHI Hong-ping,LIANG Hua-xue,WANG Jia-xu
核心論文代發:紅花玉蘭快速繁殖的初步研究
摘要:以木蘭科木蘭屬新種紅花玉蘭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養基和激素配比對不同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篩選結果表明:MS為誘導愈傷組織的最適培養基;休眠芽的成活率高,玻璃化率低,為愈傷組織的最佳外植體;誘導休眠芽產生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基為MS +0.5 mg/L BAP(芐氨基嘌呤)+ 0.5 mg/L NAA(α-萘乙酸)。
關鍵詞:紅花玉蘭,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
紅花玉蘭(Magnolia wufengensis)是2006年發表的木蘭科木蘭屬新種[1],又稱辛夷、木筆、木蘭,其花瓣比一般玉蘭花瓣多,花冠碩大,花色艷麗,極具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化的優良觀花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2]。目前,紅花玉蘭常用的繁殖方法為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兩種方法的育苗期長,管理要求嚴格,速度較慢,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和推廣。因此,采用離體培養技術進行快速繁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3,4]。本研究通過組織培養技術建立紅花玉蘭離體培養和植株再生體系,旨在為紅花玉蘭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論依據。
中國農業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細菌纖維素協同p H偏移處理對大豆分離蛋白凝膠特性與微觀結構的影響————作者:嚴孫輝;羅程;陳銀基;莊昕波;
摘要:【目的】研究細菌纖維素協同pH偏移處理對大豆分離蛋白凝膠特性與微觀結構的影響,闡述其影響機制,為不溶性多糖與蛋白分子間相互作用提供理論支撐。【方法】以不同比例細菌纖維素協同pH偏移處理制備大豆分離蛋白-細菌纖維素復合體系,研究pH偏移對大豆分離蛋白-細菌纖維素復合體系凝膠特性、流變特性和微觀結構的影響。【結果】經過細菌纖維素協同pH偏移處理后,粒徑分布結果顯示復合體系在4 145 nm附近出現新的...
彩色小麥花青素積累對花后高溫脅迫的響應機理————作者:唐宇;雷畢欣;王傳偉;嚴軒韜;王浩;鄭杰;張文靜;馬尚宇;黃正來;樊永惠;
摘要:【目的】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探究彩色小麥花青素含量對灌漿中期高溫脅迫響應的生理機理,為進一步應對氣候變暖下功能性彩色小麥品種優質栽培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于2022—2024年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術農業園進行,選用6個顏色不同的彩色小麥品種,于灌漿中期對其進行5 d的高溫脅迫處理(T),以不增溫為對照(CK)。【結果】花后高溫脅迫處理下,彩色小麥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相對葉綠素含量(...
綠色高效生產模式下新疆棉花單產提升面臨問題與途徑分析————作者:田立文;婁善偉;張鵬忠;杜明偉;羅宏海;李杰;帕爾哈提·買買提;馬騰飛;張立禎;
摘要:新疆棉花生產正由高生產資料投入向綠色、高效、輕簡化轉型,對新疆棉花綠色高效生產模式下存在的問題與優劣條件進行分析,進而了解新疆棉花生產現狀,探尋生產中提升單產的方法與途徑,為單產提升提出建議對策。本文從資源條件、機械化程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詳細分析了近幾年新疆棉花綠色高效生產現狀,發現化肥利用率接近40%,膜下滴灌面積超過186萬hm2,農田當季地膜回收率達到80%,耕、種、收...
球孢白僵菌與鉀元素互作對番茄果實品質的影響————作者:張亞封;董偉進;李啟云;路楊;張正坤;隋麗;
摘要:【目的】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中定殖與鉀元素的互作,并評估在不同鉀肥施用量條件下,球孢白僵菌定殖對番茄果實品質產生的效應。【方法】采用盆栽實驗,設置6個處理組,包括不同鉀肥施用量下對照組和球孢白僵菌接種處理組,且鉀肥的用量分別按照番茄田間施用量的0、50%與100%設置。球孢白僵菌接種后,通過PDA平板檢測法評估...
呼倫貝爾土壤有機碳時空變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吳欣珈;薛瑋;嚴翊丹;聶瑩瑩;葉立明;徐麗君;
摘要:【目的】分析中國呼倫貝爾土壤有機碳(SOC)含量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驅動因素,以期為土壤碳儲量管理和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點對點采樣調查方法,收集1980年(歷史數據)和2022年的土壤有機碳實測數據,涉及農田、草原、森林和濕地4種土地利用類型。利用回歸克里金方法,結合溫度、降水、坡度、海拔和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等環境變量,對SOC含量及其變化進行空間預測。【結果】(1)198...
基于轉錄組測序的玉米瘤黑粉菌UM01240過表達菌株誘導玉米抗病性分析————作者:鄒曉威;夏蕾;朱曉敏;孫輝;周琦;齊霽;張亞封;鄭巖;姜兆遠;
摘要:【目的】探究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外分泌蛋白基因UM01240誘導玉米抗瘤黑粉病機制。【方法】將玉米瘤黑粉菌野生型菌株SG200、UM01240過表達菌株SG200-OE-UM01240及UM01240缺失菌株SG200ΔUM01240分別接種于高感瘤黑粉病玉米品種吉單209,接種樣品分別命名為S1、S2及S3,7 d后統計供試菌株對玉米致病力差異。利用高通量RNA-Seq...
基于轉錄組和WGCNA篩選小麥籽粒蛋白質累積相關調控基因————作者:潘麗媛;王永軍;李海軍;侯富;李菁;李麗麗;孫蘇陽;
摘要:【目的】小麥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鑒定參與籽粒蛋白質合成的基因調控網絡,并確定關鍵候選基因,為小麥品質育種和改良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淮麥48的6個發育時期(花后5、10、15、20、25和30 d)的籽粒為研究材料,總結小麥籽粒蛋白質累積規律,利用WGCNA方法分析轉錄組數據和籽粒蛋白質含量表型數據,構建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篩選關鍵樞紐轉錄因子(transcript factors,TFs)。【...
基于代謝組和轉錄組解析多雨寡照對桃果皮著色和類黃酮積累的影響————作者:孫萍;朱文燦;林賢銳;吳嘉頎;曹譯文;陳辰斐;王軼;朱建錫;賈惠娟;錢敏杰;沈建生;
摘要:【目的】桃的果皮色澤與果實的外觀品質和經濟價值緊密相關,花青苷是桃果皮著色的決定性色素物質。本研究基于代謝組和轉錄組聯合分析,探究梅雨季節寡照多雨的環境條件對桃果皮類黃酮(花青苷、黃酮醇、原花青素)含量和類黃酮合成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鑒定和挖掘桃類黃酮生物合成通路關鍵基因以及轉錄調控因子,為改善梅雨季節桃栽培措施、促進桃果皮著色以及進一步豐富桃類黃酮生物合成分子機制提供應用依據和理論基礎。【方法】...
稻瘟病抗病蛋白Pigm-1互作蛋白的篩選與鑒定————作者:晉藝丹;何旎清;程朝平;林少俊;黃鳳凰;白康呈;張濤;汪文瀟;余敏祥;楊德衛;
摘要:【目的】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1具有廣譜抗性,但其抗病的遺傳機制還不清楚,通過篩選并鑒定Pigm-1信號通路中的關鍵蛋白,為水稻抗病育種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方法】通過同源重組的方法構建誘餌載體p GBKT7-Pigm-1-CC1-576,檢測誘餌蛋白自激活活性,同時,將p GBKT7和p GBKT7-Pigm-1-CC1-576 基于RGB和紋理特征的土壤表層水鹽信息反演方法————作者:宋巖;柴明堂;李王成;孫利英;吾連恩·賽爾奴;杜天擇; 摘要:【目的】鹽漬土是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快速精準的監測表層土壤水分、鹽分信息為土壤鹽漬化的治理和改良提供支持。【方法】本研究在小尺度上,將高精度光學遙感和圖像數字處理技術相結合,提出一種基于土壤表觀色彩參數(RGB)和紋理特征值預測土壤含水量、含鹽量的定量估算方法。首先利用介電常數和含水量、電導率和含鹽量之間的關系標定了土壤多參數傳感器。其次利用圖像數字處理技術,提取土壤的3種色彩參數(RGB)和紋... 基于跨物種轉錄組解析影響不定根發生的保守基因————作者:謝露露;李福;張思遠;高建昌; 摘要:【目的】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有利于擴大根系和增強抗逆性,其誘導發生已廣泛應用于作物的無性繁殖技術中。通過比較不同物種不定根發生的差異表達基因,分析其中的跨物種保守基因,為全面了解不定根發生的調控機制提供候選基因。【方法】基于公共數據庫中矮牽牛、康乃馨、黃瓜、歐美楊、蕎麥的不定根發生轉錄組,采用HISAT和Cufflinks轉錄組分析流程計算基因轉錄本豐度,使用DESeq2統... 脂質組與轉錄組聯合揭示南陽牛不同肌肉組織脂質特征的差異表達模式————作者:高巖浩;王婷婷;白衛衛;杜興杰;劉賢;秦本源;付彤;孫宇;高騰云;張天留; 摘要:【目的】肌內脂質的組成與含量是影響風味和嫩度的重要因素,與牛肉品質緊密相關。通過比較南陽牛背最長肌與里脊組織脂質特征和基因表達模式,鑒定調控南陽牛不同肌肉組織脂質特征的潛在候選基因,為優質牛肉分子育種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用生長環境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成年南陽牛背最長肌和里脊組織為試驗材料,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整合腸道菌群與小分子代謝物分析調控肉雞飼料轉化率的影響因素————作者:巨曉軍;章明;劉一帆;姬改革;單艷菊;屠云潔;鄒劍敏;張海濤;卞良永;束婧婷; 摘要:【目的】飼料轉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是畜禽生產中一個重要的經濟性狀指標,通過對腸道菌群與小分子代謝物的分析,探討調控肉雞FCR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健康狀況良好、同批次0日齡麻黃雞雛雞,自由采食和飲水,在57日齡時選擇500只發育正常體重相近((2 374.96±214.39)g)的公雞轉入測定舍,適應期3 d,60日齡正式測定,試驗期18 d,根據自動喂料系... 利用基因編輯產生長片段缺失創制低谷蛋白水稻種質————作者:靳亞茹;陳斌;王歆凱;周田田;李笑;鄧晶晶;楊郁文;郭冬姝;張保龍; 摘要:【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糧食作物,蛋白質是稻米的第二大營養物質。水稻種子中的貯藏蛋白主要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其中,易被人體消化的谷蛋白含量最高。腎臟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普通稻米谷蛋白含量最高,會加重腎臟負擔,加速病情進展。創制低谷蛋白水稻種質的方法,為培育適合腎病患者食用的功能性水稻品種提供新的遺傳材料。【方法】以適合江蘇... 畜禽雜種優勢形成機制與預測方法研究進展————作者:孫研研;倪愛心;楊涵涵;袁經緯;陳繼蘭; 摘要:雜種優勢是遺傳結構不同群體的雜交后代在生活力、繁殖力以及適應力等方面優于親本群體的平均值或者超過親本群體的現象,是一種重要的遺傳資源。雜種優勢在現代農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畜禽和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快速改良性狀、加速培育新品種和增加遺傳多樣性等,進而高效提升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雖然雜種優勢的發現已逾百年,但其遺傳基礎的解析遠遠落后于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雜種優勢復雜形成機制... 蔗茅全基因組SSR標記特征分析與開發————作者:羅正英;胡鑫;吳轉娣;錢禛鋒;田春艷;劉新龍;李富生; 摘要:【目的】蔗茅(Erianthus fulvus)是甘蔗重要的野生資源,可用于改良品種的抗逆性和產量。系統鑒定和開發蔗茅基因組中的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點,篩選可利用的多態性SSR標記,解析蔗茅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特征,開發重要性狀關聯分子標記,對于利用蔗茅基因資源改良品種性狀具有重要意義。【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學軟件TBtools中的SSRminer模塊,... 磷肥長期施用對石灰性褐土團聚體中磷形態及磷酸酶活性的影響————作者:黃少輝;楊慧敏;楊軍芳;楊文方;聶浩亮;張靜;邢素麗;王敬霞;楊云馬;賈良良;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粒級團聚體中磷形態及磷酸酶活性差異,明確長期不同用量的化學磷肥投入下土壤磷組分及有效性變化機制,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方法】在石灰性土壤上設置不同磷肥用量長期定位試驗,采集長期周年施用0(P0,對照)、120(P120)、210(P210)kg P2O5·hm-2化學磷肥于耕層(0—20 ... 我國主要麥區農戶小麥籽粒硫的含量、分布及影響因素————作者:佘文婷;孫蕊卿;黨海燕;李文虎;張豐;田怡;徐雋峰;丁玉蘭;王朝輝; 摘要:【目的】明確我國主要麥區農戶小麥籽粒硫含量,探究硫在小麥面粉和麩皮中的分布及影響因素,為因地制宜調控我國主要麥區小麥硫營養,優化硫養分管理提供依據。【方法】于2021—2023年兩個小麥生長季,對我國18個小麥主產省(市、區)典型農戶進行調研,采集小麥植株和土壤樣品445份,分析小麥籽粒、面粉和麩皮的硫含量,及其與產量、生物量、收獲指數、產量構成三要素、地上部硫積累分配、土壤理化性質和施肥量的關系... 大豆生育期基因E1和E2的啟動子克隆及其表達模式分析————作者:劉路平;胡雪潔;祁金;陳強;劉智;趙田湉;史曉蕾;劉兵強;孟慶民;張孟臣;韓天富;楊春燕; 摘要:【目的】生育期是衡量大豆生態適應性的重要指標,也是關乎其產量形成的重要性狀。研究大豆生育期主效基因E1和E2啟動子及其表達模式,為生育期基因功能研究及其分子調控網絡的解析提供依據,為大豆品種適應性改良及產量提高奠定基礎。【方法】通過啟動子順式元件分析網站PlantCARE分析生育期基因E1和E2的啟動子序列,檢測其中包含的重要調控元件。克隆E1和E2的啟動子,構建GUS表達載體,并進行擬南芥遺傳轉... 自然老化條件下冬小麥種子活力及生理指標變化————作者:張玲;曹磊;蔡誠;顏欣怡;項博才;艾佳;詹新楊;宋有洪;朱玉磊; 摘要:【目的】探索冬小麥種子在自然老化條件下的活力變化及其生理機制,分析不同貯藏時間對種子發芽活力、根系生長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識別反映種子老化的重要生理指標,為選育具有較強貯藏性的冬小麥品種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新育冬小麥品種安農1589(AN1589)、安農1687(AN1687)和安農179(AN179)為試驗材料,分別在室溫下進行長期儲存,模擬自然老化條件。對室溫條件下存放6、18和30個月的...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