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林業科學》
關注()【期刊簡介】
《林業科學》是中國林學會主辦的林業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載林業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代表我國林業科技水平及進展,及時反映國家林業建設重點和熱點,評述學術動向,開發學術討論,提供科技信息,促進林業科技、教育及林業生產發展,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
【刊物定位】
主要刊登林業領域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反映我國林業科技水平及進展,評述學術動向,開展學術討論。內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態、林木遺傳育種、森林保護、森林經理、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經濟林、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林業可持續發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林業經濟及林業宏觀決策研究等方面,以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合述評為主,還有學術問題討論、研究簡報、科技動態、新書評介等欄目。從1999年起,開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論文。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學術問題討論、研究簡報、科技動態、新書評介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甘肅黃土丘陵區側柏人工幼林的碳密度及分配特征 李彥華,張文輝,申家朋,周建云,郭有燕,Li Yanhua,Zhang Wenhui,Shen Jiapeng,Zhou Jianyun,Guo Youyan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條件價值評估 朱霖,李智勇,樊寶敏,張德成,蘇立娟,Zhu Lin,Li Zhiyong,Fan Baomin,Zhang Decheng,Su Lijuan
遮蔭處理對鐵尾礦基質臭柏實生苗快速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 黃秋嫻,趙順,劉春梅,李玉靈,Huang Qiuxian,Zhao Shun,Liu Chunmei,Li Yuling
荒漠植物白刺對模擬增雨的光合響應機制 何季,吳波,鮑芳,李嘉竹,姚斌,高君亮,劉明虎,He Ji,Wu Bo,Bao Fang,Li Jiazhu,Yao Bin,Gao Junliang,Liu Minghu
底部滲灌條件下水肥對華北落葉松容器苗生長及基質pH值、電導率的影響 奚旺,劉勇,馬履一,李國雷,賈忠奎,婁軍山,胡家偉,王琰,Xi Wang,Liu Yong,Ma Lüyi,Li Guolei,Jia Zhongkui,Lou Junshan,Hu Jiawei,Wang Yan
脫水和高氧壓過程中單葉蔓荊葉片細胞膜透性分析 解衛海,劉丹,孫金利,張萍,朱建軍,Xie Weihai,Liu Dan,Sun Jinli,Zhang Ping,Zhu Jianjun
極度瀕危植物水松大孢子發生、雌配子體發育及胚形成 徐剛標,劉雄盛,梁文斌
毛竹miR397和miR1432的克隆及其逆境脅迫響應表達分析 王麗麗,趙韓生,孫化雨,董麗莉,婁永峰,高志民
河南省柿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梁玉琴,張嘉嘉,梁晉軍,李芳東,韓衛娟,傅建敏,Liang Yuqin,Zhang Jiajia,Liang Jinjun,Li Fangdong,Han Weijuan,Fu Jianmin
基于機載小光斑全波形LiDAR的亞熱帶林分特征反演 曹林,佘光輝,Cao Lin,She Guanghui
工程師論文范文:鹽堿地甘薯塊根粉糊化特性研究
摘要:在黃河三角洲砂壤土鹽分平均含量為0.31%情況下甘薯能夠正常生長,其土壤養分基本可以滿足生長需要,而且種植甘薯有利于降低土壤耕作層的含鹽量。同一生態環境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種之間的黏度特征值差異很大,達到顯著水平;供試11個品種在東營試驗點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后黏度、反彈值、峰值時間平均值均高于泰安試驗點;稀懈值和糊化溫度平均值低于泰安試驗點。東營鹽堿地甘薯塊根粉糊化溫度平均值為79.08℃,變異幅度為-3.52%~1.85%;泰安試驗點糊化溫度平均值為79.36℃,變異幅度為-3.80%~2.80%。不同類型間比較發現,以徐薯18和徐薯22為典型的淀粉型品種,糊化特征相對穩定,而食用型品種間差異比較大。
關鍵詞:甘薯,鹽堿地,塊根粉,糊化特性
甘薯為旋花科甘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適應性強,產量高,營養價值高,已廣泛應用于輕工業,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1]。甘薯根系發達,莖蔓再生不定根的能力強,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可在貧瘠沙荒地和含鹽量0.5%的鹽漬地上栽植。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甘薯品種耐鹽堿程度差別很大[2~4],其淀粉糊化特性具有較大差異[5]。而關于同一品種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種植的塊根粉性狀差異情況,研究報道較少[6]。2011年我們在勝利油田孤東農場(東營黃河入?谔)和泰安市岱岳區角峪鎮,對一組特定的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種進行了試驗,以探討不同環境條件下生產的塊根粉糊化特性。
林業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干形擬合的TLS長白落葉松樹干參數提取————作者:楊晨輝;程壽民;高謝雨;董利虎;郝元朔;
摘要:【目的】提出一種干形控制的樹干缺失部分重建方法,以解決使用地面激光雷達掃描技術(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進行林業調查時,因樹枝和相鄰樹木遮擋導致樹木上部點云掃描不完整,樹高、樹干直徑等參數的提取精度降低的問題!痉椒ā垦芯窟x取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內不同立地條件和齡組的138株人工長白落葉松為對象,利用TLS掃描獲取點云數據,并在伐倒后進行樹干解析。對點云...
長期繼代培養的楸樹胚性愈傷組織難以分化的成因————作者:趙珊;董靜;鄭帥;陳發菊;劉文;梁宏偉;
摘要:【目的】探究長期繼代下楸樹胚性愈傷組織難以分化再生的發生機制,為楸樹體細胞胚胎發生體系的分化再生和遺傳穩定性提供理論基礎!痉椒ā恳孕抡T導的非胚性愈傷組織和初代胚性愈傷組織、繼代培養7年的胚性愈傷組織為材料,開展細胞倍性、差異表達基因及內源激素水平分析!窘Y果】1)通過染色體計數發現,初代胚性愈傷組織染色體保持二倍體狀態(2n=40),而連續培養7年的胚性愈傷組織染色體數目發生了加倍現象,染色體數...
林地產權安全對林農非木質林產品經營投入的影響————作者:謝芳婷;施建玲;朱臻;沈月琴;
摘要:【目的】量化分析林地產權安全對林農非木質林產品經營積極性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供決策參考!痉椒ā炕2023年江西和浙江兩省集體林區582戶農戶調研數據,考慮到林地經營的長周期性,綜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型分析法律和事實維度產權安全對林農非木質林產品經營投入的影響,構建感知產權安全的中介效應模型,分析感知產權安全在法律和事實產權安全對林農投入影響中的中介作用。【結果】1)...
閩楠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基因家族分析及3個PAPs在低磷脅迫下的功能————作者:張漪曼;路龍俊;張毓婷;楊琪;韓瀟;童再康;張俊紅;
摘要:【目的】 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是應對低磷脅迫的重要酸性磷酸酶,篩選響應低磷脅迫的閩楠PAPs基因,并進行功能驗證,探究閩楠適應低磷脅迫下的響應機制,為培育閩楠磷高效利用種質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 基于閩楠全基因組數據,通過blastp同源比對及hmmersearch對閩楠PAPs基因家族進行鑒定及生信分析,與擬南芥和挪威云杉PAPs蛋白序列比對,構建系統進化樹。通過對閩楠兩個家系(靖安3號和...
經營權安全對規模戶營林基礎設施投入的影響——基于全國8省林業規模戶的調查數據————作者:朱臻;王宇;夏晨晨;錢文榮;劉璨;
摘要:【目的】在全國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和推動適度規模化經營的背景下,探究經營權安全對規模戶營林基礎設施投入的影響機制與差異,以健全林權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動建立多元化的營林基礎設施供給體系!痉椒ā吭诶碚摲治龌A上,利用全國有關林業規模戶的調查數據,基于規模戶經營權安全視角,采用面板Tobit模型從流轉契約規范性、流轉契約期限性、林地經營沖突性3個維度分析經營權安全對規模戶營林基礎設施投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
柿嫩枝扦插生根過程中生理變化特征————作者:張嘉嘉;杜改改;李莉;刁松鋒;
摘要:【目的】研究柿嫩枝扦插生根過程中的相關生理變化特征,探討內源激素、相關氧化酶活性和內源生根抑制物含量的動態變化規律及作用,為進一步研究柿嫩枝扦插不定根發育機制及優良砧木資源快速繁育提供技術和理論支持!痉椒ā恳5年生嫁接苗母樹‘中柿6號’柿上剪切的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為試驗材料,經專用生根劑快速浸蘸的插穗基部30 s處理,于扦插35天后計算插穗的生根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HPLC-MS/...
美洲黑楊親本及其不同林齡及生長勢子代葉片糖代謝的差異————作者:張靜;張偉溪;丁昌俊;褚延廣;蘇曉華;趙軍;蘇雪輝;苑正賽;李政宏;余金金;黃秦軍;
摘要:【目的】研究美洲黑楊親本及其不同生長勢F1子代在不同林齡年生長關鍵時期的葉片淀粉、蔗糖代謝關鍵指標差異,解析淀粉、蔗糖代謝在美洲黑楊生長優勢形成和維持中的作用關系!痉椒ā坎捎每臻g替代時間方法,以1年和3年林齡(1a, 3a)的美洲黑楊高生長勢子代(H1、H2、H3)、低生長勢子代(L3、L4)及其父(MP)、母(FP)本為研究對象,采用微量法測定其年生長關鍵時期(7、8、9月)不同時間點葉片淀粉...
麻櫟種子與胚方脫水敏感性及其低溫貯藏技術————作者:張銘佳;仝伯強;曲凱;咸洋;崔程程;王永正;臧一村;韓彪;
摘要:【目的】研究麻櫟種子和胚方的脫水敏感性特征與臨界含水量,探索麻櫟種子低溫保存技術與胚方超低溫保存技術,為麻櫟等頑拗性種子保存提供技術參考!痉椒ā恳砸吧闄捣N子為試驗材料,使用硅膠減重法快速脫水至目標含水量,測定不同含水量種子和胚方的萌發指標;使用差示掃描量熱技術(DSC)測定不同含水量胚軸與子葉的熱力學參數,根據含水量和對應熱焓關系測算胚方結晶臨界含水量;采用低溫密封保存法保存不同含水量的種子,...
新疆核桃焦葉癥發生規律及其影響因子————作者:白永超;王衛雄;李寶鑫;楊靜雅;王祺;周榮飛;牛犇;裴東;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核桃焦葉癥發生現狀與分布特征,探究其發生規律及其與微生物組和葉片礦質元素的關聯,以明確焦葉癥的關鍵促發因子,為其監測、預報及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南疆核桃主栽區17個縣(市)291個樣點的核桃園為研究對象,實地調查焦葉癥發生現狀,并建立焦葉癥發生率和嚴重度分級標準。通過分析健康和焦葉癥葉際、根系和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并開展葉部真菌致病性測定,以及利用線性回歸分析探討葉片...
中國林業經濟韌性非均衡性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徐彩瑤;王朝勇;孔凡斌;廖文梅;
摘要:【目的】在建設產業韌性強的林業強國背景下,探究中國林業經濟韌性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為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痉椒ā炕2011—2020年中國30個省域單元面板數據,構建林業經濟韌性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測度林業經濟韌性水平,采用熵權法、空間自相關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數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計法、空間收斂模型、地理探測器等方法探究中國林業經濟韌性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1)...
枸杞機械化采收相關理論與裝備研究進展————作者:劉玉闖;劉嘉輝;趙健;趙東;張宏業;蘇小康;馮裕科;程延;李梓儀;
摘要:隨著枸杞種植規模逐漸擴大以及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實現枸杞采收機械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提升枸杞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推進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基于文獻分析法,對國內外近10年來枸杞采收相關理論與裝備研究進展進行梳理和綜述,通過分析現有研究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進一步探討其未來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目前,關于枸杞采收方面的研究以國內相關農林院校為主,并多以寧夏地區枸杞品種為研究對象,...
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對重點國有林區林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基于林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視角————作者:張少鵬;付瑤;朱洪革;趙夢涵;
摘要:【目的】基于林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視角,探究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對重點國有林區林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為完善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促進林業新質生產力提升提供參考!痉椒ā坷2011—2020年重點國有林區87家森工企業面板數據,運用效率驅動測度(EBM)模型測算林業新質生產力水平,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和機制檢驗模型實證分析二者間的因果關系及其作用機制。【結果】1)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實施對重點國有林區...
甘肅省林火發生的驅動因子與火險區劃————作者:逯真佳;羅永忠;王旭虎;王康鋒;馬立鵬;張存燾;郭鵬;馬婧;趙亮生;
摘要:【目的】探明甘肅省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全省林火危險性地理分區,為甘肅省林火預測提供理論依據并為森林防火提供重要參考!痉椒ā恳愿拭C省2000—2021年的歷史火災數據為基礎,運用ArcGIS10.8提取地形、氣象、植被、人為活動、社會經濟等因素的空間信息,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甘肅省林火發生的主要驅動因子;使用標準化回歸系數檢驗各驅動因子對林火發生的相對重要性,并利用ROC曲線對...
山西不同起源油松林可燃物載量及其影響因子————作者:孫永明;王彬力;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起源的油松林中森林可燃物載量的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子,為森林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及林火預防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恳陨轿魇「髁謪^的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為研究對象,在不同郁閉度(0.2~0.9)和林齡的林分內設置53塊標準樣地,調查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枯落物層及腐殖質層可燃物載量,并記錄樣地海拔(701~1 739 m)和相關林分因子。通過多重比較法分析不同類型林分中可燃物載量的差異,比較...
百山祖中山常綠闊葉林不同垂直層次優勢種空間分布格局及關聯性————作者:程子翰;張金池;姜姜;孟苗婧;李珈印;羅梅;方向華;
摘要:【目的】研究百山祖國家公園中山常綠闊葉林不同高度層次優勢物種的空間分布格局及關聯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結構中各層次的生存策略、競爭機制,加深對區域群落構建和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理解!痉椒ā炕诎偕阶鎳夜珗@中山常綠闊葉林群落1 hm2監測樣地調查數據,通過樹高劃分,對各高度層次中重要值排名前3位的優勢種個體進行分析,采用成對相關函數g(r)以及基于胸徑的標記相關函數kmm(r)分析...
VPM模型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參數優化對不同森林生態系統GPP模擬的影響————作者:楊甫禹;張彌;肖薇;石婕;
摘要:【目的】分析植被光合作用模型(VPM)中關鍵參數最大光能利用率(ε0)在不同氣候區森林生態系統是否存在差異及其主要原因,并選擇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參數化方案,以期深化對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生產力估算過程中不確定性的認知,為提高模型模擬精度與降低模型參數不確定性提供參考。【方法】利用4種參數化方案——BPLUT查表法、Michealis-Menten光響應曲線方程擬合、生長季增強型植被指數最...
基于光合指標的平歐雜種榛扦插苗根系生長發育評價模型————作者:呂夢燕;任軍;張立民;陳思羽;趙佳麗;魯佳樂;孔晨;戴維;金桂香;
摘要:【目的】通過探究平歐雜種榛扦插苗不同生長時期根系表型動態特征以及光合特性變化規律,建立根系生長與光合指標的關系模型,用于模擬和預測扦插苗根系生長狀況,為今后探究成齡樹根系生長指標對光合指標的響應奠定基礎!痉椒ā恳1年生平歐雜種榛扦插苗為研究對象,分別測定扦插苗在生根期、生長初期、生長中期和生長旺盛期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胞間CO2濃度和氣孔導度等光合指標;并利用根系掃描儀掃...
米槁種子萌發過程中生理動態變化————作者:唐子燕;劉濟明;黃小龍;陳敬忠;王燈;李麗霞;劉歡;梁格林;代麗;
摘要:【目的】分析萌發過程中米槁種子種胚形態結構和生理動態變化規律,為探明米槁天然更新障礙機制以及其種子萌發機制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恳宰匀幻劝l狀態下的米槁種子為材料,通過比較干種(GZ)、吸水(XS)、裂口(LK)和萌發(MF)4個不同萌發階段中,種胚形態結構變化、子葉細胞顯微結構變化以及種子內源激素、貯藏物質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變化,探討米槁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形態及生理特征的動態變化。【結果】干種...
林木基因型-環境互作算法研究進展與思考————作者:葛曉寧;許新橋;張懷清;張京;楊杰;崔澤宇;傅汝饒;梁金潔;鄒添華;王林龍;劉洋;
摘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傳統的林木育種方式面臨挑戰,難以滿足快速氣候適應與資源優化配置的迫切需求。林木基因型(G)與環境(E)之間的復雜互作關系是林木生長發育研究的核心,闡明G×E互作機制以提高林木育種效率和精準度成為研究的重點。本文圍繞林木基因型-環境互作算法的相關研究進展,解析基因型與環境互作對表型特性塑造的機制,包括基因組與表型特征形成的關聯機制、環境因子對表型的影響等;探討多源異構數據融合在解析...
海河典型流域氣候變化和植被恢復對水文的影響——以張家口清水河流域為例————作者:崔妞妞;龐建壯;張祎帆;許行;張勤;張志強;
摘要:【目的】量化氣候變化及大規模植被恢復對流域水文的影響,以期實現考慮流域水資源和生態效益權衡的林草優化配置。【方法】以海河流域的植被恢復典型子流域清水河為對象,基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和情景模擬,定量評估氣候變化和植被恢復對水文的影響!窘Y果】1)1969—2015年,清水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呈不顯著減少趨勢(P> 0.05),每10...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