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麥類作物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麥類作物學報》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學術期刊,也是全國唯一的一份學術性麥類作物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其前身為農業部主管的譯文刊物《國外農學—麥類作物》,1981年創刊,1997年更名為技術性中文期刊《麥類作物》,2000年又被科技部批準更名為《麥類作物學報》。
本刊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辦,著重報道有關麥類作物等經濟作物的研究報告、試驗簡報、綜合評述、經驗交流、應用技術、科技簡訊、信息研究及有關其他生物、綠色食品和環境保護等科技文章。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從2003年起被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
1999年獲陜西省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5年獲陜西省優秀期刊二等獎
國外數據庫收錄
俄羅斯文摘雜志
美國化學文摘
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網絡版
【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設有:遺傳育種、品質改良、生理與栽培、抗病與抗逆、文獻綜述、研究簡報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小麥幼胚愈傷組織分化和繼代分化特性的影響因素 王晶晶,陳耀鋒,張月琴,朱浩,WANG Jingjing,CHEN Yaofeng,ZHANG Yueqin,ZHU Hao
京411及其衍生系苗期氮和磷利用效率相關性狀的遺傳分析 李法計,肖永貴,金松燦,夏先春,陳新民,汪洪,何中虎,LI Faji,XIAO Yonggui,JIN Songcan,XIA Xianchun,CHEN Xinmin,WANG Hong,HE Zhonghu
小麥逆境脅迫基因TaSKIP的克隆、定位及初步表達分析 王超杰,李明飛,楊佳秀,許喜棠,王怡,謝彥周,王成社,WANG Chaojie,LI Mingfei,YANG Jiaxiu,XU Xitang,WANG Yi,XIE Yanzhou,WANG Chengshe
107份小麥歷史品種抗穗發芽基因型的檢測 任立世,劉進英,楊燕,REN Lishi,LIU Jinying,YANG Yan
168份小麥不同病害抗性材料白粉病抗性鑒定及其Lr34/Yr18/Pm38位點的分子檢測 任妍,鄧跟望,劉理森,程西永,張艷林,詹克慧,REN Yan,DENG Genwang,LIU Lisen,CHENG Xiyong,ZHANG Yanlin,ZHAN Kehui
部分小麥品種(系)品質相關基因的分子檢測 馬紅勃,劉東濤,馮國華,陳榮振,張會云,王靜,賈輝輝,MA Hongbo,LIU Dongtao,FENG Guohua,CHEN Rongzhen,ZHANG Huiyun,WANG Jing,JIA Huihui
小麥骨干親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種(系)的農藝性狀和加工品質綜合分析 唐建衛,殷貴鴻,高艷,王麗娜,韓玉林,黃峰,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
在甘肅省傳統春麥區擴種冬小麥的研究初報 楊芳萍,趙貞祥,郭瑩,何春雨,李志虎,YANG Fangping,ZHAO Zhenxiang,GUO Ying,HE Chunyu,LI Zhihu
載人航天環境下開花前后光照強度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生產效率的影響 沈韞賾,郭雙生,SHEN Yunze,GUO Shuangsheng
高產小麥花后植株氮素累積、轉運和產量的水氮調控效應 馬耕,張盼盼,王晨陽,劉衛星,張美微,馬冬云,謝迎新,朱云集,郭天財
農業論文范文: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摘要:大棚栽培技術使得西瓜播種以及生長成熟期隨之提前,消費者由此能夠更早品嘗西瓜的美味。與普通西瓜相比,早春大棚西瓜價格約高出1倍,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就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展開分析與探討,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大棚西瓜,栽培技術,早春,技術要點
1.前期準備
1.1良種的選用
(1)品種。在選擇早熟西瓜品種時,應盡量選擇耐寒抗病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商品性以及含糖量,且便于貯運的品種,例如京欣2號、王者之尊、特選京欣、西農8號以及新紅寶等。(2)種子質量。應確保種子純度不低于98%,保持發芽率維持在90%(或上下浮動不超過2%),種子凈度則應超過90%。
麥類作物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大麥PYL、PP2CA和SnRK2家族基因鑒定及鹽脅迫下的表達分析————作者:孫成群;張萌娜;洪益;張宇航;李璐飛;許如根;朱娟;
摘要: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生長、發育、衰老及脅迫響應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其核心信號轉導通路由PYL-PP2C A-SnRK2組成。為探究大麥PYL、PP2CA和SnRK2蛋白功能特征、表達模式及進化關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大麥PYL、PP2CA和SnRK2家族成員進行了全基因組鑒定,并分析其成員的基因結構、染色體定位、蛋白理化性質、啟動子區順式作用元件、組織表達以...
生鮮面條水分狀態與產品質量特性關系研究————作者:馮文翰;嚴軍輝;張影全;汪江華;張曉科;魏益民;
摘要:水分狀態與面制品質量關系密切。為了解生鮮面條中水分狀態與面條質量特性的關系,本研究以12個小麥品種為原料,測定小麥粉質量特性、生鮮面條及其煮熟后的質構、煮制特性和感官質量;采用低場核磁共振儀測定生鮮面條和煮熟面條的水分狀態,并分析被測指標間相關性。結果發現,生鮮面條的核磁共振參數T23和A23與拉伸能量、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顯著正相關(
中國小麥主產省不同筋型冬小麥品質空間分布特征分析————作者:胡莉婷;姬興杰;胡學旭;左璇;李鳳秀;
摘要:了解冬小麥品質在不同品種間和不同區域間的變化規律,可為小麥的優質種植和區劃研究提供科學指導依據。選取2006-2015年中國河南、河北、山東、安徽和江蘇5個冬小麥主產省份內各縣市強筋、中強筋、中筋和弱筋小麥的10個品質指標資料,運用相關分析,探討品質指標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與經度、緯度的關系。結果表明,強筋和中強筋小麥的沉淀值、濕面筋含量、穩定時間、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積和延伸性均在河南、河北或山東...
小麥氣孔發育相關基因TaM UT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作者:王嘉寧;郭然;李雨潔;曹雨舟;西爾艾力·依不拉衣木;羅佳;丁博;李明;謝曉東;包曙光;
摘要:植物氣孔通過控制葉片內部與外部環境的氣體交換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探究氣孔發育相關基因TaMUTE在小麥生長發育中的潛在功能,本研究克隆了普通小麥TaMUTE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利用qRT-PCR技術分析了在干旱和脫落酸(ABA)脅迫下TaMUTE基因的表達模式,采用轉基因技術獲得擬南芥TaMUTE轉基因植株并分析了其表型。結果表明,從普...
云貴地區引起小麥赤霉病的鐮孢菌鑒定及致病力測定————作者:張意巧;劉美玲;龔雙軍;曾凡松;李明菊;陳文;尹軍良;楊立軍;袁斌;
摘要:鐮孢菌是引起小麥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為了解導致云貴地區小麥赤霉病的鐮孢菌組成及其致病力,對2023年9月份從云貴4州9縣市夏季種植小麥和自生麥苗上采集的赤霉病穗標樣進行了鐮孢菌分離,用特異性引物F16F/R擴增初篩菌株EF-1α基因并進行測序,對不同種鐮孢菌的代表性菌株進行了室內菌絲生長速率、產孢量和田間致病力測定。結果表明,在云貴地區小麥赤霉病樣品中共分離到95株鐮孢菌,分屬于7個種,其中33株為...
安徽半冬性小麥品種(系)產量、品質及其穩定性分析————作者:丁永剛;喬玉強;李瑋;尚云秋;張向前;陳歡;趙竹;王冠軍;曹承富;杜世州;
摘要:為明確目前安徽省豐產潛力較大的半冬性小麥品種(系)豐產性、穩產性和品質穩定性,本研究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在安徽太和、泗縣、濉溪、渦陽、潁上和潁州,對2018-2022年安徽省區域和生產試驗中較對照品種顯著增產的品種(系)的產量及其構成、品質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地點、品種(系)及其互作效應顯著影響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穗數除外)、品質指標,且地點及其與品種的互作效應是產量及其構...
江蘇小麥上兩種新發病毒的分子鑒定及系統進化分析————作者:靳道然;張家瑞;繆倩;樸君;楊榮明;季英華;李碩;
摘要:2022年春江蘇省南京和淮安兩地部分田塊小麥出現葉片褪綠黃化、植株矮化的疑似病毒病癥狀,為明確小麥感染病毒的種類,對其進行了病原分子鑒定和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使用黃癥病毒通用引物Lu-1/Lu-4檢測時,兩地樣本有較高比例的(53.6%和86.7%)大麥黃矮病毒P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PAV,BYDV-PAV)感染。使用通用引物Leu-F/Leu-R檢測,在...
新疆旱地冬小麥生育期的氣候變化及其對生產潛力的影響————作者:房彥飛;張山清;唐江華;徐文修;羅曉穎;胡冬平;
摘要: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麥生育期的氣候變化及其對生產潛力的影響,利用1961-2020年11個氣象站點逐月氣象資料,選擇農業生態區域法(AEZ)模型計算新疆旱地冬小麥生產潛力,運用線性傾向估計法、Mann-Kenddall趨勢檢驗(M-K)、反距離權重插值等分析了新疆冬小麥生產潛力的時空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旱地冬小麥生育期平...
深松下生物炭和羊糞對鹽堿土壤改良及冬小麥耐鹽特性的影響————作者:趙迎;王廣恩;郭麗;李義紅;董偉欣;張敏;張月辰;
摘要:為了解秸稈還田下深松配施生物炭和羊糞對河北低平原內陸鹽堿土壤改良效果及冬小麥耐鹽性提升作用,通過田間試驗,設置深松+秸稈還田(T1)、深松+生物炭15t·hm-2+秸稈還田(T2)、深松+羊糞15t·hm-2+秸稈還田(T3)、旋耕+秸稈不還田(T4)和旋耕+秸稈還田(T5)5個處理,分析了不同處理下土壤理化性狀及小麥耐鹽能力。結果表明,與T4、T5處理...
土壤調理劑種類及施用劑量對石灰性褐土鎘有效性及小麥鎘吸收的影響————作者:王雪晴;趙歐亞;劉蕾;肖廣敏;孫世友;侯利敏;王策;王凌;茹淑華;
摘要:為探討施用土壤調理劑對鎘(Cd)污染石灰性褐土的鈍化效果,通過盆栽試驗,以不施用土壤調理劑為對照(CK),選擇4種土壤調理劑(無機類調理劑、有機無機復合類調理劑、鐵改性有機類調理劑和巰基改性黏土礦物類調理劑,分別用SF、GF、IMP和SGP表示)為對象,每種調理劑設置兩個施用劑量水平(SF:0.75%和1.5%;GF:1.5%和3.0%;IMP:1.5%和3.0%;SGP:0.75%和1.5%),...
硬粒小麥-普通小麥雜交后代農藝與品質性狀分析————作者:馬本興;崔赫;趙海波;王營;鄭豫川;高翔;楊明明;趙萬春;李曉燕;董劍;
摘要:為給小麥遺傳改良和新品種選育提供豐富材料,對161份硬粒小麥與普通小麥雜交后代F6株系的農藝性狀、條銹病抗性和品質性狀進行檢測,并對主要性狀進行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利用0.1K基因芯片對其進行功能基因檢測。結果發現,161份株系的農藝和品質性狀變異較大,遺傳多樣性較豐富,大多數被測性狀出現超親現象。對被測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綜合排名前三株系的編號分別為137、98和155。...
南疆冬小麥節水性種質篩選————作者:趙靖怡;馬帥國;艾明軍;徐芳媛;翟云龍;胡銀崗;文卿琳;
摘要:干旱問題是導致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其影響超過其他逆境導致減產的總和。因此,篩選節水性優良的小麥品種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以國內外140份小麥品種(系)為研究材料,在大田條件下設置對照和干旱兩種處理,測定株高、莖節、旗葉等10個形態指標,通過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法和聚類分析對小麥品種(系)的節水性進行綜合評價。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小麥節水系數與各節間長度無顯著相關性,但與...
缺體-四體染色體對小麥農藝性狀和加工品質的影響————作者:楊少偉;李煜;吳倩;席甜甜;楊建光;羅佳;董劍;馬守才;王軍衛;
摘要:小麥缺體-四體材料是一種重要的染色體遺傳材料,通常被用來進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對于缺體-四體小麥材料本身的農藝和品質性狀的研究報道較少。為了解染色體缺失和重復對小麥主要農藝和品質性狀的影響,對38份中國春缺體-四體材料進行了農藝、籽粒及面粉加工品質性狀調查及分析。結果表明:缺體-四體材料的農藝性狀變異系數表現為穗粒數>分蘗數>穗長>小穗數>株高;與對照(中國春)相比,N7D-T7A的小穗數顯著...
Bestatin和MeJA對青稞苗期耐低溫脅迫的影響————作者:王子傲;崔永梅;陳玉霞;白羿雄;安立昆;吳昆侖;
摘要:為了研究JA信號途徑對青稞苗期耐低溫能力的調控作用,本研究以青稞‘昆侖15’為實驗材料,對低溫脅迫下經過貝他定(Bestatin)和茉莉酸甲酯(Me JA)處理的青稞農藝性狀和生理指標進行測定,并對葉和根中JA合成和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低溫處理后青稞株高、根長、植株干(鮮)重、根干(鮮)重、葉綠素(SPAD值)有明顯的降低,表明低溫脅迫對青稞生長產生了明顯的抑制作用。低溫脅迫下...
小麥雄蕊心皮化的研究進展————作者:王澤敏;彭正松;廖明莉;
摘要:小麥雄蕊心皮化指小麥的雄蕊向雌蕊或類似雌蕊的結構同源轉化的現象。雄蕊完全心皮化后可正常結實,增加小麥穗粒數,提高小麥產量。雄蕊不完全心皮化可導致雄性不育。本文介紹了小麥的花發育過程、小麥花器官發育模型及同源異型突變以及目前獲得的4份小麥雄蕊心皮化材料,解析了導致小麥雄蕊心皮化的調控機制及乙烯對小麥雄蕊心皮化的影響,為小麥花發育的研究提供參考,也為小麥的遺傳改良及分子設計育種提供理論依據
孢子組成對小麥赤霉病發生及毒素污染程度影響————作者:代程程;何燦;董飛;白青云;徐劍宏;
摘要:為提高小麥赤霉病預測預報精準度,在江蘇宜興市、句容市、姜堰區等6個地區試驗田開展抽穗揚花期間田間孢子捕捉及鑒定,調查不同田塊赤霉病病情指數(disease index, DI),測定收獲的小麥籽粒中鐮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分析孢子組成對小麥赤霉病發生及其鐮刀菌毒素污染程度的影響。結果表明,2020年6個地區試驗田共捕捉鐮刀菌孢子650株,其中禾谷鐮刀菌復合種(Fusarium graminearum ...
糧飼兼用型裸燕麥新品種——烏莜2號————作者:耿英杰;張子臻;鄭成忠;何竹青;王千軍;梅雪;李賽如;王鳳梧;
摘要:<正>烏莜2號是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以裸燕麥(Avena nuda L.)品種‘冀張莜1號’為母本,以加拿大引進皮燕麥(Avena sativa L.)品種‘貝勒’為父本,通過種間雜交選育而成的糧飼兼用型裸燕麥新品種。該品種于2024年5月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編號為:蒙審-106-2024
抗旱小麥新品種——三科301————作者:關麗云;趙雙鎖;高陽;趙離飛;趙石磊;劉曉丹;王利芳;
摘要:<正>三科301是三門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采用水旱品種復合雜交、水旱地環境交替選擇、多年多點鑒定選育的抗旱、高產、中早熟小麥新品種,適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麥區種植。2024年通過河南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241024
高產穩產抗病春小麥新品種——龍麥2305————作者:楊雪峰;宋維富;劉東軍;趙麗娟;仇琳;宋慶杰;張春利;辛文利;肖志敏;白光宇;孫雪松;王翔宇;
摘要:<正>龍麥2305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利用花藥培養技術結合生態派生系譜法選育的高產、穩產、廣適春小麥新品種。2016年以龍15F5-1328-2為母本、龍麥35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2017年F1代利用花藥培養技術獲得單倍體苗,經低溫加倍處理獲得籽粒,2018年田間選出穩定品系,代號為龍18H2305。2021-2023年參加黑龍江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4年5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
黃淮北片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堯麥36————作者:馬小飛;郝建宇;王敏;李曉麗;姜蘭芳;張洋;張定一;姬虎太;
摘要:<正>堯麥36(品育8178)是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選育的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2011年以臨優145為母本、石優20為父本進行雜交,F1~F3代以田間農藝性狀為主選目標,室內進行籽粒色澤、質地、粒形等性狀的選擇。2014年F3代在田間選擇的基礎上,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和微量沉降值,從中選出性狀較為優異的株系14個。2015年對F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