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辦的油料作物專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及其它特種油料作物有關品種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綜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質測試技術等方面的論文、研究報告等。主要供農業科研、教學和農業技術人員查閱和參考。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自1998年更名以來,曾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學術類期刊,多次被評為全國農口學會優秀期刊,被列入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農學農作物類核心期刊等。載文被國內外十幾種重要數據庫收錄,如《英聯邦農業文摘》、《世界譯文索引》、《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文摘》、《中國農業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據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公布的引證報告(核心版),《中國油料作物學報》總被引頻次及影響因子在逐年提高,2007年公布的分別為930及0.815。《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是廣大科技人員展示和傳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園地,也是科技人員了解油料作物現狀和最新成果的重要信息來源。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優秀農業專業期刊
全國農口學會第四屆優秀期刊
湖北省優秀期刊
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
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農學農作物類中文核心期刊
被引頻次最高的500種中國科技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
美國化學文摘
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網絡版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遺傳育種、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綜述評論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基于大豆回交導入系的脂肪酸組分 QTL 定位 南金平,鄒筱,韓粉霞,陳明陽,孫君明,閆淑榮,楊華,NAN Jin-ping,ZOU Xiao,HAN Fen-xia,CHEN Ming-yang,SUN Jun-ming,YAN Shu-rong,YANG Hua
導入白菜型油菜遺傳成分的新甘藍型油菜保持系的應用潛力 王艷花,姚艷梅,杜德志
油菜新種質12WH318咪唑啉酮抗性遺傳及基因克隆和表達 李小童,吳磊,賈艷麗,李珂琪,陳永勤,盧長明,LI Xiao-tong,WU Lei,JIA Yan-li,LI Ke-qi,CHEN Yong-qin,LU Chang-ming
利用野生大豆回交導入系定位油分含量 QTL 王錦輝,王丹華,蔣洪蔚,王久鎮,尹燕斌,林萌萌,魏思明,胡國華,劉春燕,陳慶山,WANG Jin-hui,WANG Dan-hua,JIANG Hong-wei,WANG Jiu-zhen,YIN Yan-bin,LIN Meng - meng,WEI Si - ming,HU Guo - hua,LIU Chun - yan,CHEN Qing - shan
密植條件下國審冬油菜品種主要性狀特點與差異 趙永國,程勇,陸光遠,徐勁松,付桂萍,鄒錫玲,喬醒,劉清云,張學昆,ZHAO Yong-guo,CHENG Yong,LU Guang-yuan,XU Jin-song,FU Gui-ping,ZOU Xi-ling,QIAO Xing,LIU Qing-yun,ZHANG Xue-kun
不同播期對早熟油菜葉片激素水平的影響及其與花芽分化的關系 康洋歌,張利艷,張春雷,代碌碌,袁金展,李明,馬霓,KANG Yang-ge,ZHANG Li-yan,ZHANG Chun-lei,DAI Lu-lu,YUAN Jin-zhan,LI Ming,MA Ni
激素和非生物脅迫對花生葉片白藜蘆醇及其代謝產物合成的影響 王琴飛,許強,張如蓮,劉迪發,應東山,王明,李莉萍,WANG Qin-fei,XU Qiang,ZHANG Ru-lian,LIU Di-fa,YING Dong-shan,WANG Ming,LI Li-ping
苗期噴施外源脫落酸對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生理的影響 武軍艷,劉海卿,孫萬倉,劉自剛,楊建勝,李學才,方彥,錢武,侯獻飛,馬驪,張樹娟,王凱音,WU Jun-yan,LIU Hai-qing,SUN Wan-cang,LIU Zi-gang,YANG Jian-sheng,LI Xue-cai,FANG Yan,QIAN Wu,HOU Xian-fei,MA Li,ZHANG Shu-juan,WANG Kai-yin
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農業觀光園發展現狀分析
摘要:分析了西安市環山路農業觀光園存在的優勢和現狀,同時對農業觀光園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對策,為西安都市新型農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意見。
關鍵詞:西安環山路,觀光農業園,發展
1.環山路景觀環境特點
西安的環山路沿著秦嶺,而秦嶺是西安的生態安全屏障,是西安山水城市的主要憑借,是西安可持續發展的依托。《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以保護生態為首要的目標進行規劃。關中環線就是關中環山公路,沿著秦嶺山脈西安段,即陜西省省道S107,是陜西省規劃的“一縱、二環、三橫”公路次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全長480km,它環繞西安、渭南、咸陽、寶雞4個城市,13個區(縣),43個鄉鎮。環線還和“米”字形高速公路相通,和108、210、310、312國道相連接。這一項目的建設對關中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一種高通量的CRISPR/Cas9材料靶點檢測方法在大豆中的應用研究————作者:彭麗華;歐陽文琦;曹東;郭葳;楊紅麗;郝青南;陳水蓮;張嬋娟;袁松麗;陳海峰;沙愛華;陳李淼;
摘要: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多種植物中,常規基因編輯靶點檢測方法實驗繁瑣且耗時,成本較高,開發更簡便和高通量的方法可以極大提高靶點檢測的效率。本實驗以南方大豆品種天隆一號為材料,開發了一種葉片DNA的快速提取方法——水磨法,縮短DNA提取和檢測時間,并且提取的DNA可以保存20 d。此外,本文還進一步研究了將提取液替換為TE buffer后,在煮沸條件下,DNA的穩定性分析...
亞洲大豆銹病抗性基因研究進展————作者:盧自華;鄧克林;楊紅麗;陳水蓮;單志慧;郝青南;陳海峰;
摘要:由豆薯層銹菌引起的亞洲大豆銹病對全球大豆產量造成嚴重威脅,以噴施化學藥劑為主的防治方法既增加生產成本又會造成環境污染,亟需培育抗銹病大豆品種以優化防治方案。目前為止已定位到8個抗銹病基因位點(Rpp1、Rpp2、Rpp3、Rpp4、Rpp5、Rpp6、Rpp7以及Rpp6907),相關抗銹基因的克隆以及大豆抗銹病分子機制的研究正在積極開展。本文對近年來大豆抗銹病基因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歸納總結抗銹...
花生白絹病菌高致病力菌株生防細菌的篩選及防效研究————作者:程志勇;宋萬朵;于東洋;王前前;康彥平;陳玉寧;雷永;淮東欣;王欣;王志慧;廖伯壽;晏立英;
摘要: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近年來白絹病成為危害花生產量和質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嚴重威脅花生生產。生物防治是防控植物病害的有效手段,符合花生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理念。為探索對花生白絹病菌高致病力菌株(ZY2)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本研究從花生根和莖分離的細菌中篩選得到10株對ZY2具有顯著抑制效果的菌株,平板對峙試驗表明其抑制率為66%~81%;盆栽實驗發現ZS5-1菌株對ZY2的防治效果最高...
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甘藍型油菜苗期耐漬性的生理機制————作者:周果曦;周香玉;李超;謝伶俐;許本波;張學昆;
摘要:油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漬害脅迫。為深入了解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漬害的緩解機制,測定了強耐漬品系YZ12、中等耐漬品系YZ45、不耐漬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試驗設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擬漬害+噴水)、T2(淹水模擬漬害+噴施GA抑制劑烯效唑Uniconazole)、T3(淹水模擬漬害+噴施ABA抑制劑去甲二氫愈創木酸NDGA)4個處理,檢測漬害脅迫過程中抗氧化酶(SOD、PO...
缺鐵處理對植物菌核病抗性的影響————作者:付同禹;張澤禹;方菊萍;劉凡;高峰;謝美麗;童超波;劉立江;白澤濤;
摘要:多種病原菌入侵植物能夠導致其體內鐵離子穩態變化,進而觸發自身免疫,即鐵不足誘導免疫。為促進作物菌核病抗性,本文探討鐵不足誘導免疫可能對植物菌核病產生的影響,根據缺鐵指征評估植物缺鐵處理能否達到抗病的預期效果。缺鐵處理后在擬南芥和油菜上接種核盤菌,調查抗病性,結果發現鐵不足能夠增強擬南芥對菌核病的抗性,但在油菜上作用有限。核盤菌-植物互作中,前者抑制植物體內鐵不足響應通路基因的表達,但在互作早期(接...
大豆嘌呤合成代謝及其含量降低方法研究進展————作者:錢臘英;王兵;王詩雨;Muhammad Asad;佟曉紅;姜妍;王遂;王紹東;
摘要:大豆作為一種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其籽粒不僅富含維生素E、異黃酮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亦含有過敏因子、脹氣因子及高嘌呤含量等影響人體健康的促病理因子。其中,大豆作為富含嘌呤食品原料之一,大豆及其制品是痛風等高尿酸血癥特殊群體限制飲食食品。本文從四個方面綜述了大豆嘌呤的生物合成與代謝途徑;嘌呤在植物生長和應對環境脅迫中的作用;大豆籽粒嘌呤含量分析鑒定方法;降低大豆嘌呤含量途徑與技術等。基于嘌呤...
輪作油菜提高石灰性土壤固碳能力及團聚體穩定性————作者:柴晶晶;劉振華;安樺;姜虹宇;郝亞妮;李晉;周廣生;高志強;楊珍平;
摘要:為探究不同種植模式下輪作油菜對石灰性土壤結構與質量的提升效果,于2020-2021年在山西太谷長期連作玉米田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進行田間試驗。設置4個種植模式,分別是:玉米-小麥(MW)、油菜-小麥(RW)、油菜-玉米(RM)、玉米-玉米(MM),以MM為對照。研究表明,不同種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碳庫管理指數、團聚體分布、團聚體有機碳儲量等存在顯著差異。團聚體的穩定性、土壤碳庫活度以及土壤總有機...
皖豆15抗裂莢突變體的綜合利用————作者:余希文;李曙光;王亞琪;傅蒙蒙;趙志鑫;徐海風;
摘要:為改良大豆品種的裂莢表型,創制抗裂莢種質資源,本研究以生產上應用廣泛但裂莢嚴重的夏大豆品種皖豆15為材料,采用60Co-γ射線輻射和EMS誘變劑浸泡處理,單籽傳法加代,抗裂莢性篩選等方法創制出抗性資源品系。進一步使用以下方法探索抗裂莢材料:豆莢腹縫線切片觀察,突變體農藝性狀調查,突變體指紋圖譜分析,鑒定抗裂莢基因型。研究發現:突變體MT23045具有良好的抗裂莢表型,同時除株...
大豆品種葉片光合特性及碳代謝酶活性演變研究————作者:張甜甜;吳鵬;杜文晴;歐潤;陳展宇;崔喜艷;
摘要:為探究大豆品種在遺傳改良過程中葉片碳代謝酶活性及光合特性變化規律,選擇吉林省1923-2022年育成的22個大豆品種為試驗材料,分別測定不同生育時期氣體交換參數、葉綠素熒光參數及碳代謝酶的活性。結果表明:在V2、R4期,不同育成年代大豆葉片RuBP羧化酶(Rubisco)、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表現為近期品種>中期品種>早期品種,差異顯著。在R2期,近期品種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葉綠素含...
銅綠假單胞菌WKT-26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防潛力研究————作者:張厚基;劉海旭;張卓群;杜秀明;徐瑩;焦曉丹;文景芝;
摘要:為篩選出可用于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防細菌,采用稀釋涂布法從大豆抗病品種Williams 82和感病品種Williams根際土及根、莖、葉中分離細菌,采用平板對峙法篩選出一株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抑菌率為90.97%的生防細菌WKT-26。基于形態學、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系統發育分析結果,將WKT-26鑒定為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
氮肥減施對花生氮素利用效率及產量的影響————作者:曲艷麗;謝暢;劉欣宇;趙世玉;王婧;蔣春姬;于海秋;趙新華;劉喜波;王曉光;
摘要:為明確氮肥減施對花生氮素積累和產量的影響及高產高效花生適宜的氮肥減施量,以期為減少農田污染、提高花生氮素利用效率、產量及經濟效益提供理論依據,以青花6號為材料,設置5個純N施氮量水平:82.5 kg·hm-2(為沈陽地區大田常規施氮量,T1)、70 kg·hm-2(N減施15%,T2)、62 kg·hm-2(N減施25%,T3)、5...
不同花生輪作種植模式對土壤碳庫特征的影響————作者:張廣彩;李菁;梁兆君;楊力劍;龐茹月;司彤;鄒曉霞;
摘要:為改善土壤質量,提高土地生產力,探究不同花生輪作模式對耕層土壤有機碳組分、碳礦化和碳固持的影響,基于水田和旱地兩種起始田塊,以冬閑田-春花生為對照,設置小麥-花生和油菜-花生兩種輪作模式,通過湖北省黃岡市4年定位試驗探究不同花生輪作模式對0~20 cm和20~40 cm土層土壤總有機碳(TOC)、可溶性有機碳(DOC)、微生物量碳(MBC)、累積礦化碳(AMC)、有機碳固持量和固持速率(CSR)等...
浙江地方大豆種質資源多樣性分析與綜合評價————作者:胡龍龍;王肖肖;洪瑋;鐘宣伯;陳小央;唐桂香;
摘要:為提高當地資源的利用率,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中從浙江各地收集的205份大豆種質資源為材料,對其40個表型性狀進行多樣性分析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205份浙江地方大豆資源具有豐富的表型變異,15個形態特征變異類型總數為51個,變異系數范圍在20.57%~60.81%之間;Shannon指數范圍0.449~1.397;Simpson指數范圍為0.277~0.731。25個農藝性狀變...
水稻愈傷特異性啟動子POsCSPpro在花生愈傷中的功能鑒定及堿基編輯效率分析————作者:薛璐璐;李曉娜;羅丹丹;劉涵;渠鵬宇;黃冰艷;韓鎖義;董文召;石磊;張新友;
摘要: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脫靶問題是研究者們一直以來的重點關注問題,采用愈傷特異性啟動子驅動Cas9蛋白能夠降低編輯株系成苗后的脫靶風險。為有效降低脫靶效應,本研究克隆了一個源自水稻的愈傷特異性啟動子POsCSPpro,研究了其在花生愈傷中的表達活性及堿基編輯效率。GUS組織化學染色結果表明,該啟動子在花生愈傷中具有活性。選擇AhALS2基因第190位氨基酸P190...
亞麻籽油多層納米凝膠乳液的特征、穩定性及消化特性研究————作者:李熊志;胡春;張海龍;張維農;
摘要:為解決亞麻籽油在貯藏過程中極易氧化的問題,使用大豆分離蛋白、殼聚糖及海藻酸鈉作為乳化劑,采用層層自組裝技術對亞麻籽油進行包封,研究其物理穩定性、抗氧化性能及消化特性。分別對乳液粒徑、zeta-電位、乳化性質、穩定性、抗氧化性能及消化特性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多層納米凝膠乳液(含1%大豆分離蛋白、0.2%殼聚糖和0.2%海藻酸鈉)平均粒徑較小、zeta-電位較高,乳化活性和穩定性高。低場核磁分析表明,...
花生AhEPSPS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作者:劉坤;張召聰;薛芳;劉慧暄;徐靜怡;李唯佳;王鴻梅;仇燕;陳四龍;
摘要:挖掘花生抗除草劑候選基因,研究草甘膦除草劑的靶標,即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AhEPSPS,采用RT-PCR技術從花生cDNA中克隆到AhEPSPS1和AhEPSPS2的CDS全長序列,分析其時空表達模式及亞細胞定位特征,旨在為深入解析AhEPSPS基因的生物功能尤其在草甘膦抗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礎。經生物信息學預測、亞細胞定位和實時熒光定量檢測,結果表明AhEPSPS1和...
種子帶菌對向日葵黑莖病發病程度的影響————作者:何月;閆寧寧;段銳;李愛珍;張文兵;張鍵;趙君;
摘要:向日葵黑莖病是由莖點霉(Phoma macdonaldii Boerema)引發的一種種傳病害。為探究種子帶菌對向日葵幼苗以及成株黑莖病發病程度的影響,本研究利用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體系,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gfp)轉入了黑莖病菌中,共獲得了72株帶有GFP標記的陽性轉化子。從中隨機挑選了20株陽性轉化子和野生型菌株進行了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最終篩選出一株與野生型菌株無顯著差異的轉化子PL16用作...
NaCl、亞精胺及褪黑素引發對鹽脅迫下甘藍型油菜種子萌發和芽苗生長的影響————作者:范宜杰;魏星玥;宋雨洋;樊永鑫;范紹鵬;李瑞瑞;倪郁;
摘要:鹽脅迫抑制油菜種子的萌發和芽苗生長。為了探究種子引發劑對甘藍型油菜(Brassica napus)種子鹽脅迫的緩解效應,探索提高油菜耐鹽性的有效措施,利用NaCl、亞精胺和褪黑素對耐鹽種質SA102和鹽敏感種質WR011進行了不同濃度、不同時間的種子引發處理,分析鹽脅迫條件下油菜種子發芽和芽苗生長參數。研究結果表明,NaCl引發處理對耐鹽種質在鹽脅迫條件下的種子萌發無促進作用,且長時間(24 h)...
甘藍型油菜赤霉素合成基因BnaGA1突變體創建及特征分析————作者:朱平安;黃瑩瑩;敖夢君;陳俊霖;吳潞梅;趙倫;易斌;馬朝芝;涂金星;沈金雄;傅廷棟;文靜;
摘要:甘藍型油菜中,與擬南芥同源的基因BnaGA1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對該基因進行了系統進化和表達模式分析,通過CRISPR/Cas9技術創建BnaGA1基因敲除突變體,分析突變體的轉錄和表型。結果表明,在甘藍型油菜Westar中GA1有3個同源拷貝,其中BnaA09.GA1和BnaC09.GA1基因結構與表達模式相似,在除根以外的組織中均有一定的表達量,而BnaA03.GA1在所有的組織中幾乎不表達。...
花生莢果紅外干燥動力學及水分遷移特性————作者:王延坤;武常盛;華燦;朱文學;陳鵬梟;邢宴嘉;趙思遠;張婷婷;馬軍鋒;
摘要:為探索紅外干燥技術在花生莢果中的應用,以新鮮花生莢果為研究對象,調查花生莢果在不同紅外溫度下的干燥特性及水分遷移特性。花生莢果在紅外干燥過程中呈緩慢降速干燥,當設置不同紅外溫度(30、40、50、60、70℃)時,到達安全含水率所需時間分別為25、19、14、11、7 h;期間含水率下降,花生仁硬度增加,花生殼硬度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趨勢。另外,紅外加熱溫度對花生仁粗脂肪、L*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