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草地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草地學報》是中國草學會主辦、中國農業大學草地研究所承辦的草學領域綜合性高級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國內外草地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論、新進展,辟有專稿、綜述、論文、簡報等欄目,為從事草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及技術管理干部服務。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 ”統計源期刊,同時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收錄,并榮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 ”統計源期刊,同時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收錄;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特邀專稿、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綜述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多葉苜蓿光合特性及復葉超微結構的研究 武自念,魏臻武,侯向陽,于林清,任衛波,穆懷彬,李偉民,朱平華,王珍
臨界氮濃度稀釋模型在牧草種子生產中的應用前景 陳玲玲,毛培勝,王明亞,汪輝,鄭慧敏,陳泉竹,閆慧芳,CHEN Ling-ling,MAO Pei-sheng,WANG Ming-ya,WANG Hui,ZHENG Hui-min,CHEN Quan-zhu,YAN Hui-fang
信息動態
2001-2013年若爾蓋地區植被退化的時空格局分析 馮文蘭,鐘昊哲,王永前,龔雪梅,FENG Wen-lan,ZHONG Hao-zhe,WANG Yong-qian,GONG Xue-mei
蜥蜴對內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多樣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響 楊涵越,聶梅,黃永梅,張景慧,YANG Han-yue,NIE Mei,HUANG Yong-mei,ZHANG Jing-hui
封育年限對伊犁絹蒿荒漠群落特征及草場質量的影響 楊合龍,孫宗玖,陳玉萍,YANG He-long,SUN Zong-jiu,CHEN Yu-ping
不同放牧壓力下伊犁絹蒿構件生物量分配的變化 荀其蕾,安沙舟,孫宗玖,梁娜,楊合龍,XUN Qi-lei,AN Sha-zhou,SUN Zong-jiu,LING Na,YANG He-long
荒漠草原土壤養分和植物群落穩定性對不同管理方式的響應 沈艷,馬紅彬,趙菲,謝應忠,SHEN Yan,MA Hong-bin,ZHAO Fei,XIE Ying-zhong
不同休牧模式對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響 李文,曹文俠,徐長林,師尚禮,李小龍,張小嬌,劉皓棟,LI Wen,CAO Wen-xia,XU Chang-lin,SHI Shang-li,LI Xiao-long,ZHANG Xiao-jiao,LIU Hao-dong
黃土高原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分布特征 董揚紅,曾全超,李婭蕓,李鑫,張宏,安韶山,DONG Yang-hong,ZENG Quan-chao,LI Ya-yun,LI Xin,ZHANG Hong,AN Shao-shan
石家莊論文發表范文:鶴慶五味子果實化學成分研究
摘要:為研究鶴慶五味子果實(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的化學成分,采用硅膠柱色譜、HPLC等分離操作進行分離,通過各種波譜法對化合物的結構進行鑒定。分離鑒定了5個化合物,其結構分別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 Ⅰ(Ⅴ)。均是首次從鶴慶五味子果實中分離得到。
關鍵詞:鶴慶五味子,木脂素,化學成分
鶴慶五味子(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為五味子科五味子屬植物,木質藤本,產于我國云南,民間將其果實作“五味子”藥用,功效與五味子(S. chinensis Baill) 相同。近年來,從五味子屬植物果實中分離到一些具有顯著抗HBV和抗HIV活性的木脂素和三萜類化合物[1~5]。
草地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前兩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績效比對與優化路徑————作者:王向雯;陳強強;王佳;楊凌;
摘要:適時開展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績效評價對于優化調整政策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構建了“生態—經濟—社會”三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甘南黃河水源補給區為例,運用熵權法綜合評價比對前兩輪政策績效差異,借助障礙度模型識別影響績效提升的障礙因素。結果表明:綜合績效在較低水平上顯著提升,綜合值由0.1212提升至0.1550,2010—2020年均增長率達5.24%。生態、經濟、社會績效值由0.1477,0.1345,...
內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區植物根系-土壤系統生態化學計量變化及環境響應————作者:余雅楠;葛楠;王博;李雨薇;呂楠;王傳琪;李欣;
摘要:為揭示內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區植物根系-土壤系統間元素轉化與循環的環境響應機制,本文對荒漠草原植物根系及土壤(0~60 cm)碳、氮、磷含量進行測定,并計算分析元素生態化學計量及區域氣候要素變化特征。結果表明:植物根系C含量最高(32.42%)、P含量最低(0.28%)、C∶N變異系數最大;土壤C,N,C∶P及N∶P隨土層深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趨勢,土壤C∶N在垂直方向上有增加的趨勢;植物根系與土壤C,...
不同品種田菁與青貯玉米混貯的養分及發酵品質————作者:陳浩;高萬順;王旭哲;馬春暉;
摘要:為了指導南疆地區飼草種植及利用,探索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與當地青貯玉米(Zea mays)的混貯發酵特性,評價混貯養分。對2個品種田菁(‘田菁2號’‘田菁3號’)和2個青貯玉米(新玉80,新玉104)進行1:1混貯(S2Z80、S2Z104、S3Z80、S3Z104),測定發酵第7 d,15 d,30 d,60 d感官指標、營養成分、發酵品質及菌落數量。結果表明:在發酵過程...
基于MaxEnt模型預測堿韭在中國的潛在適宜區變化————作者:高宣琳;蘇旭;劉玉萍;呂揚;雷潔瓊;鄭瑩暉;才讓扎西;馮旭;李佳歡;
摘要:堿韭(Allium polyrhizum)是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基于篩選到的89個堿韭分布位點和9個環境因子,本研究利用優化后MaxEnt模型和ArcGIS軟件,模擬了當前和未來氣候條件下堿韭在我國的適宜區分布,旨在為堿韭種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數據。結果顯示:⑴年平均溫度(Bio1)、最干季平均溫度(...
外源褪黑素、吲哚丁酸鉀、γ-氨基丁酸引發對老化玉米種子萌發及生理特性的影響————作者:焦芳菊;郝曉佳;王晶藝;邊建文;王子銘;陳明飛;文鈞民;王芳;
摘要:為研究褪黑素、吲哚丁酸鉀和γ-氨基丁酸對老化玉米(Zea mays L.)種子萌發及生理特性的影響,篩選最優引發劑及其濃度。本試驗以‘登海618’老化種子為材料,通過不同濃度褪黑素(11.6141,23.2282,46.4564,69.6848和116.141 mg.L-1)、吲哚丁酸鉀(0.25,0.5,1.0,2.0和4.0 mg. 不同放牧強度下內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團聚體線蟲群落特征————作者:張麗;張衛青;關海波;袁亞楠;春風;萬志強;郭芳; 摘要:目前,關于土壤團聚體線蟲群落的研究多集中于農田和森林生態系統,而放牧對典型草原土壤團聚體線蟲群落結構的影響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淺盤法提取禁牧、輕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草場>2 mm,2 mm~0.25 mm和<0.25 mm土壤團聚體中的線蟲,并分析不同粒徑土壤團聚體線蟲群落對放牧強度的響應。結果表明,土壤團聚體線蟲總數及其營養類群數量隨著團聚體粒徑的增大而增加,粒徑超過2 mm的團聚體線蟲總... 氣候變化背景下黑紫披堿草和紫芒披堿草在中國的潛在適生區預測————作者:雷潔瓊;劉玉萍;蘇旭;高宣琳;呂揚;鄭瑩暉;孫成林;才讓扎西;馮旭;李佳歡;董英雯; 摘要: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預測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黑紫披堿草(Elymus atratus)和紫芒披堿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當前(1970—2000年)和未來(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時期的潛在適生區。結果表明:⑴影響黑紫披堿草適生區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為海拔(2524.94~4118.83 m)、最暖季度平均... 不同施鉀處理苜蓿對豌豆蚜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作者:張航;劉艷君;劉耀猛;胡桂馨; 摘要:為了揭示施鉀苜蓿對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命參數的影響,本研究以‘甘農3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為材料,設置4個施鉀處理[K0(0 mg·kg-1)、 K1(30 mg·kg-1)、 K2(60 mg·kg-1)和K 青海省圈窩種草下混播青干草及青貯草的利用價值研究————作者:馬玉顏;胥成梅;趙雅姣;武濤;向佳鴻; 摘要: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混播比例下燕麥和豌豆的營養品質及飼用價值,旨在優化牧草生產方式,為牧民提供多樣化飼料選擇。試驗在青海省海晏縣圈窩地進行,設置燕麥與豌豆的5種混播比例[T1(燕麥∶豌豆=1∶0)、T2(燕麥∶豌豆=2∶1)、T3(燕麥∶豌豆=1∶1)、T4(燕麥∶豌豆=1∶2)、T5(燕麥... Maxent模型優化預測氣候變化下西藏瑞香狼毒潛在適生區————作者:李海銘;謝文文;沈邱筱蕭;陳進勛;申婉青;黨明雨;王忠斌; 摘要:本研究以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為研究對象,采用第六次國際氣候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6)中的氣候因子、地形數據和西藏地區瑞香狼毒的分布點數據,運用R語言中的ENMeval數據包對特征組合(Feature class,FC)和調控倍率(Regularization multiplier, RM )進行優化。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模擬西藏瑞香狼毒在當前與未來氣... 不同形態氮添加對晉北農牧交錯帶草地生物量的影響————作者:鐘華;郝杰;梁雯君;高陽陽;李朗;王雅楠;王常慧;董寬虎; 摘要:目前,多種形態氮輸入對晉北農牧交錯帶草地生產性能的影響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設置對照、硝酸銨、硫酸銨、碳酸氫銨、尿素和緩釋尿素6個處理,旨在探索這些不同形態添加對草地生物量及其地上與地下分配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形態的氮添加通過增加植物群落多度、高度與蓋度進而提高了地上、地下和總生物量;其中,硝酸銨添加顯著增加了土壤中無機氮含量,進而對地上生物量的提升最大。而與其他形態氮添加相比,尿素處理誘導的土壤... 不同放牧管理措施對高寒草地土壤和微生物量及其化學計量特征的影響————作者:姚俊飛;吳發亮;魏國良;李旭東;阿的哈則;史正晨;張中華;馬麗;李珊;李宏林;李強峰;王榛;周華坤;張強; 摘要:高寒草地合理放牧方式的研究旨在通過優化放牧管理,平衡草地生態功能與可持續利用,促進草地恢復、物種保護和生態服務的有效保障。本研究通過設置不同放牧管理措施(全年放牧、全年休牧、返青期休牧、結實期休牧和冬季休牧)探究了高寒草地土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對不同放牧方式的響應特征。結果表明,不同放牧管理措施對土壤總碳、總氮和總磷含量的影響不顯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放牧管理措施下表現出顯著變化,相較于全年... 水分調控對不同品種紫花苜蓿生產性能及土壤酶的影響————作者:王雪麗;王云玲;齊開源;嚴海軍;王顯國;孟根其格木;周立業; 摘要:本試驗選用了‘飛躍’‘敖漢’和‘騎士T’3個品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定了5個灌溉水平分別為W1(55%W)、W2(70%W)、W3(85%W)、W4(100%W)、W5(115%W),其中W為常規灌水量,是土壤含水率由田間持水量... 氣候變化情景下新疆草地類常見植物潛在分布格局模擬————作者:靳連武;邵倩影;趙金;紀寶明;李雪鋒;李凱輝;隋曉青;公延明; 摘要:探究新疆草原常見植物分布格局及氣候因子的影響,有利于加強草原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統,基于32種植物地理分布數據及19個生物氣候因子,結合AUC值驗證模型精度。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區,降水對牧草影響顯著,如蒿葉豬毛菜(Oreosalsola abrotanoides)和博洛塔絹蒿(Seriphidium borotale... 免耕補播對中度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細菌群落特征的影響————作者:劉海強;李世雄;趙文;劉晶晶;徐海峰;尹亞麗; 摘要:免耕補播作為退化草地的常用修復措施之一已經被廣泛應用,然而免耕補播對祁連山中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細菌群落的影響尚不清楚。因此,為明確免耕補播對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細菌群落特征的影響,本研究在祁連山高寒草地生態試驗站以中度退化高寒草地為對照,免耕補播(青海草地早熟禾)為處理,對草地土壤細菌物種組成、群落結構及其調控因子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免耕補播后植被生物量和物種豐富度顯著升高,... 退化斑塊恢復演替對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響————作者:李成一;李鑫慧;柴瑜;高佩;李希來; 摘要:為明確退化斑塊恢復演替過程中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特征的變化規律,本文以黃河源區裸露斑塊、短期恢復植物斑塊、長期恢復植物斑塊和健康高寒草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退化斑塊不同恢復演替階段下植被與土壤特征及相關性。結果表明:退化斑塊恢復演替顯著增加植被碳、氮、磷含量以及植被生物量和物種多樣性(P<0.05),該過程也會顯著改變土壤含水量、土壤溫度、全磷、硝態氮、速效磷、pH值、微生物生物量(P<0.05)。R... 不同海拔高度對溫性山地草原土壤種子庫特征的影響————作者:韓夢潔;劉超;梁鴻飛;馬海濤;馬紅彬;沈艷;王國會; 摘要:土壤種子庫是植被自然恢復的重要基礎,不同海拔高度下溫性山地草原土壤種子庫特征變化還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寧夏羅山自然保護區溫性山地草原為研究對象,通過開展種子庫幼苗室內萌發鑒定試驗,分別探究不同海拔高度T1(2374 m)、T2(2132 m)、T3(1823 m)、T4(1566 m)下土壤種子庫特征,揭示影響土壤種子庫萌發的環境因素,為寧夏溫性山地草原植被的更新和演替提供理... 伊犁地區氣候、物候、地形及組合與草地凈初級生產力間關系————作者:郭立陽;張振振;劉翔宇;張飛; 摘要:本研究以植被凈初級生產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物候參數為核心,集成遙感與氣象數據,應用Geodetector模型揭示了2001—2020年伊犁草地生態系統碳固存的調控機制。研究發現,區域草地NPP年均值呈不顯著下降趨勢。地形與物候因子協同主導NPP空間分異,其中海拔、生長季長度(Length of season,LOS)、生長開始期(Start of sea... 黃河源高寒草甸鼠丘斑塊土壤特性對植被多樣性的影響————作者:姜成棟;李國榮;李進芳;童生春;朱海麗;劉亞斌;陳文婷;胡夏嵩; 摘要:本研究以青海河南縣高原鼠兔與鼢鼠鼠丘斑塊為對象,采用樣方法調查不同恢復階段鼠丘斑塊的植物組成、多樣性及根系特征,建立土壤物理力學特性與植被蓋度和根系特征間的內在關聯性,揭示鼠丘斑塊土壤物理力學特性對植被多樣性和植物根系的影響,為優化高寒草甸退化斑塊的植被修復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2類鼠丘斑塊的物種組成和群落特征差異顯著,其表面α多樣性指數均隨植被恢復而上升,覆蓋度大于50%后植被多樣性處于顯... 草場產權制度改革、氣候變化對大牲畜養殖規模的影響—以內蒙古33個純牧業旗為例————作者:柴智慧;馬麗;姚鳳桐; 摘要:本研究基于1986—2021年內蒙古33個純牧業旗縣的畜牧業生產統計資料以及年平均氣溫數據,運用漸進性雙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草場產權制度改革、氣候變化對牧區大牲畜養殖規模的影響。結果表明:草場產權制度改革對大牲畜養殖規模具有顯著正向作用,其中,草牧場家庭承包制對大牲畜養殖規模具有正向影響,但“三權分置”改革對大牲畜養殖規模并無顯著促進作用;氣候變化對草場產權制度與大牲畜養殖規模之間的關系具有負向調節效...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