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廣東省植物學會聯合主辦, 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中文學術期刊(雙月刊),優先報道熱帶亞熱帶地區植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其交叉學科領域中的新發現、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 亦歡迎來自不同氣候帶的植物科學研究論文,重點刊登全球氣候變化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系統與進化生物學、環境退化與生態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可持續利用、農業及食品質量安全與植物化學資源、植物種質創新與基因發掘利用以及能源植物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新成果。幾十年來,本刊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基礎上,結合現代植物科學的蓬勃發展趨勢以及本科研團體的學科優勢,不斷豐富和拓寬報道范圍,對傳承經典植物分類學研究、推動熱帶亞熱帶地區植物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開發該地區植物資源、服務區域退化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與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植物學、生態學及其交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并在國際上具一定知名度的學術刊物。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陸續被BIOSIS、CAS、CAB、《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和《中國生物學文摘》等數據庫收錄。
【欄目設置】
設有研究報告、快報、綜述、評論、書評和會訊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落地生根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蘇振聲,蘇文鋒,楊秉建,張利娟,李亞超,白宇清,閆純,曾會明,鐘天秀,SU Zhen-sheng,SU Wen-feng,YANG Bing-jian,ZHANG Li-juan,LI Ya-chao,BAI Yu-qing,YAN Chun,ZENG Hui-ming,ZHONG Tian-xiu
云南蓮瓣蘭主栽品種SSR指紋圖譜的構建和遺傳差異分析 黃永藝,唐敏,張志榮,李枝林,畢玉芬,HUANG Yong-yi,TANG Min,ZHANG Zhi-rong,LI Zhi-lin,BI Yu-fen
麻竹miR172a靶基因DlAP2的克隆及其表達 高志民,婁永峰,王麗麗,楊麗,趙韓生,陳東亮,GAO Zhi-min,LOU Yong-feng,WANG Li-li,YANG Li,ZHAO Han-sheng,CHEN Dong-liang
果蔗SoSGT1與Gibberella fujikuroi侵染下果蔗葉片蛋白的互作研究 林生,陳婷,周明明,陳觀水,林文雄,LIN Sheng,CHEN Ting,ZHOU Ming-ming,CHEN Guan-shui,LIN Wen-xiong
NaCl脅迫對大黃龍船花生長及生理生化的影響 陸鑾眉,吳福妹,張瓊,林金水,卞阿娜,LU Luan-mei,WU Fu-mei,ZHANG Qiong,LIN Jin-shui,BIAN A-na
中國毛茛科翠雀屬的分類學研究(五):秋翠雀花二新異名 袁瓊,楊親二,YUAN Qiong,YANG Qin-er
福貢銀蓮花(毛茛科)與光葉銀蓮花屬于同一分類實體 張煜,楊親二,ZHANG Yu,YANG Qin-er
假刺莧--中國大陸一新歸化種 王秋實,汪遠,閆小玲,曾憲鋒,馬金雙,李宏慶,WANG Qiu-shi,WANG Yuan,YAN Xiao-ling,ZENG Xian-feng,MA Jin-shuang,LI Hong-qing
中國廣西蝦脊蘭屬一新種--弄崗蝦脊蘭 黃俞淞,曾維波,郭婧,黃歆怡,劉演,HUANG Yu-song,ZENG Wei-bo,GUO Jing,HUANG Xin-yi,LIU Yan
兩個藍莓品種花器官的形態特征觀察 莫愛瓊,胡曉穎,高麗霞,MO Ai-qiong,HU Xiao-ying,GAO Li-xia
我國4種紅茶的揮發性成分分析 廉明,呂世懂,吳遠雙,周降生,王晨,孟慶雄,LIAN Ming,L Shi-dong,WU Yuan-shuang,ZHOU Jiang-sheng,WANG Chen,MENG Qing-xiong
盧旺達產迷迭香化學成分研究 I TIWALADE Adegoke Adelakun,李曉霞,瞿璐,陳玥,王濤,張祎,TIWALADE Adegoke Adelakun,LI Xiao-xia,QU Lu,CHEN Yue,WANG Tao,ZHANG Yi
農業職稱論文范文:加強“三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摘要:“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形成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想、新目標、新措施。
關鍵詞:三農,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貫戰略思想。“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8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為此,中央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形成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想、新目標、新措施。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青錢柳幼苗矮化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作者:郭相億;李偉森;張朝鵬;趙睿智;徐道煒;何中聲;劉金福;
摘要:為探究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珍稀經濟樹種青錢柳(Cylocarya paliurus)生長和生理代謝的影響,選用矮壯素(C1: 500 mg/L、C2: 1 000 mg/L、C3: 1 500 mg/L、C4: 2 000 mg/L)、三碘苯甲酸(T1: 50 mg/L、T2: 100 mg/L、T3: 150 mg/L、T4: 200 mg/L)和蕓苔素內酯(B1: 0.05 mg/L、B2: ...
基于Maxent模型預測滇黃精在中國的潛在適生區————作者:蒙真鋮;田琴;只佳增;朱文;杜浩;王樹明;張勇;臘貴曉;楊鐵鋼;
摘要: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作為云南重要的道地藥材之一,因過度采挖,野生資源日益匱乏乃至枯竭,而人工栽培研究相對不足,嚴重影響到滇黃精資源保護和利用,因而預測其潛在適生區空間變化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統,結合63條滇黃精在中國的有效分布記錄和15個環境變量,預測滇黃精在中國的潛在適生區。結果表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0.971,說明模型預...
深山含笑和杜英幼苗對干旱-復水的生理生態響應————作者:方堯;桑棟鑫;王德福;陸彤;歐曉雯;黃國敏;段洪浪;
摘要:為了解不同樹種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機制和旱后恢復能力,對具有園林和生態價值的深山含笑(Michlia maudiae)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幼苗采用盆栽方法進行干旱復水實驗,測定2樹種在干旱和復水過程中的氣體交換參數、葉片水分狀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滲透調節物質等生理指標。結果表明,在干旱脅迫下,杜英幼苗的葉片水勢和光合參數較深山含笑下降的更快,僅6 d就...
廣州市中心城區不同綠地類型喬木空間結構特征————作者:孔翔宇;李佳鑫;梁俊晞;易綺斐;
摘要:為掌握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喬木樹種的應用現狀,通過ArcGIS選取廣州市中心城區中的公園綠地、廣場用地、單位和居住區附屬綠地、區域綠地、防護綠地和道路綠化6類綠地共200個樣點進行實地調查,系統分析其喬木組成與結構特征。結果表明,這些綠地共記錄喬木3 238株,隸屬于60科136屬191種,其中榕樹(Ficus microcarpa)、小葉欖仁(Terminalia neotaliala)等30余種...
多花黃精種子解除休眠和萌發的代謝產物變化機制————作者:牛雨晴;朱育菁;鄭梅霞;朱雁鳴;陳宏;黃賢貴;蘇海蘭;
摘要: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種子存在綜合性休眠,嚴重制約其生產和產業發展。該研究利用暖溫沙藏處理打破種子休眠,并以休眠解除和萌發過程的6個階段為研究對象,進行代謝組學、轉錄組學以及二者的聯合分析。結果表明,氨基酸代謝與合成在多花黃精種子解除休眠和萌發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聯合分析氨基酸代謝與合成相關通路中l-蘇氨酸、l-谷氨酸、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膽堿5個代謝物及10個...
毛車藤果實醇提物不同極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蔣蝶;玉應拉;鄭婷婷;劉聰;彭文書;劉麗;嚴亮;龔婉瑩;
摘要:為了解毛車藤(Amalocalyx yunnanensis)果實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通過體外抗氧化實驗和噻唑藍(MTT)比色法評估其果實醇提物中不同極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細胞毒性,同時測定各部位的總酸和總酚含量,并分析其與抗氧化活性間的相關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軌道阱質譜聯用儀(UHPLC-QE-MS)對最優抗氧化活性部位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明確抗氧化活性成分。結果表明,毛車藤果實醇提物及其...
沙質海岸不同林分凋落物的水文特性及其對土壤持水的影響————作者:李志鵬;廖嘉瑋;陳漢堯;陳少聰;魏龍;李旭;唐旭利;
摘要:為探究木麻黃作為沿海防護林的主要樹種對改善和維護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的重要性,該研究以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純林、桉樹(Eucalyptus urophylla)純林、針闊混交林和天然林4種林分的凋落物和土壤為研究對象,測定其水文特性及相關理化性質。結果表明,木麻黃純林可在短時間內積累顯著高于其他林分的凋落物量[(36.83±1.11) t/hm2 梅花山衛矛,福建衛矛科植物一新種————作者:馬良;吳錦平;周承源;陳新艷;陳世品; 摘要:描述了福建省發現的衛矛科(Celastraceae)衛矛屬(Euonymus)一新種:梅花山衛矛(E. meihuashanensis),該新種與疏花衛矛(E. laxiflorus)和蒙自衛矛(E. mengtseanus)較為相近,但可以通過該新種為藤本狀灌木,樹皮粗糙,常呈薄片狀剝落,葉厚革質,邊緣具鈍鋸齒,齒端具黑色腺點,側脈明顯,花序1~3朵,花梗較粗,蒴果扁球形進行區分。形態特征比較及... 火力楠改善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進展————作者:郭朗;田生輝;王濤;陳潔;李永泉;姜清彬; 摘要: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的綜合指標,是決定森林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是我國南方重要的鄉土樹種,因其速生、材質優良、改土效果良好等特征,常被用作伴生樹種與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樹(Eucalyptus)等用材樹種進行混交,在改善人工林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產力等方面發揮了... 11種抗逆植物根際球囊菌門真菌和細菌的互作特征————作者:雷夢英;黃峰;黃念蘭; 摘要:了解叢枝菌根真菌和植物促生細菌的互作規律對于它們在農作物上的聯用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種植了11種具有抗逆相關性狀的植物,并收集其種植土、根際土和植物根系樣品進行真菌群落ITS和細菌群落16S rRNA的擴增子測序,比較不同組別樣品中球囊菌門真菌的組成、豐度,以及與細菌互作模式的差異,來推測叢枝菌根真菌和植物促生細菌在植物根際的共生規律。結果表明,植物根際的不同空間顯著地影響球囊菌門真菌的組成和豐度... 降水格局改變背景下基于功能性狀的生物多樣性變化————作者:陳盼;林沁;張紅愛;馮嘉誼;李志洪;曹洪麟;練琚愉; 摘要:全球的降水格局正發生改變,更加科學地衡量生物多樣性具有緊迫性。功能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結合功能性狀可更好地衡量植物群落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為探究氣候變化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該研究基于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內不同演替進程的20 hm2樣地和3個衛星樣地,通過使用群落加權平均性狀值、標準化的種間平均性狀距離和標準化的最近種間平均性狀距離量化群落功能組成和功能性狀多樣性的... 光強對8種紅樹植物幼苗葉片氣體交換特性的影響————作者:葉青;朱一民;譚淑娟;李婷;楊文靜;劉雅;沈浩; 摘要:為探究紅樹植物對光強的生理生態適應策略,并指導人工紅樹林群落不同層次的物種配置,選取常見種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obovata )、木欖(Bruguiera gymnorhiza)、蠟燭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鹵蕨(Acrostichum aureum)、銀葉樹(He...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金鐘藤空間格局和環境因子分析————作者:龐瑞;熊國玲;賴恢鏗;陳小孟;何榮曉;周韜;楊帆; 摘要:金鐘藤(Merremia boisiana)是海南島上一種具災變特性的本土藤本植物,近年來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迅速擴散,嚴重威脅了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為分析關鍵環境因子對金鐘藤發生的影響,該研究通過實地調查,分析金鐘藤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空間分布格局,建立環境驅動因子與金鐘藤發生概率的預測模型。結果表明,金鐘藤在五指山片區危害最為嚴重,空間核密度呈現不均勻的聚集特征,且發生區域表現出正向空... 兩步生根法中4種因素對尾巨桉組培苗生根的影響————作者:黃安瀛;羅建中;陳銘秋;盧萬鴻;燕青;林彥; 摘要:組培苗的生根能力直接關系到其后續移栽成活率和生長能力,桉樹組培苗的生根研究對提升苗木生根質量、降低成本有著重要意義。以來源于同一雜交組合的4個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無性系(EC262、EC264、EC269和EC272)為試驗材料,設計4因素(暗培養時長、培養基1、培養基2、無性系) 4水平正交試驗,接種后培養30 d時測量其生根相關指標,并利用極... 基于葉性狀的蕨類植物生理生態策略分析————作者:王陽艷;曾文豪;項偉;吳瀟;朱師丹; 摘要:為闡明蕨類植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該研究選擇熱帶、亞熱帶30種典型地生蕨類植物,測定葉(羽片)形態結構、機械抗性和水分關系性狀,并以同區域54種木本被子植物的相關性狀為參照,結合系統發育和性狀網絡分析蕨類植物葉性狀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與木本被子植物相比,蕨類植物穿刺力(Fp)較小,抗栓塞能力(P50leaf)較弱,膨壓喪失點(Ψtlp 盾葉秋海棠基因組微型反向重復轉座子MITEs的分布模式和表達分析————作者:黃澤鋮;郭微;王龍遠;李凌飛;吳偉; 摘要:利用已發表盾葉秋海棠(Begonia peltatifolia)基因組和不同組織的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中微型重復轉座子元件(MITEs)進行鑒定和分類,并對其在基因組上的分布特征、插入偏好和表達狀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共鑒定出925個MITEs拷貝,分屬于hAT、Mutator、PIF/Harbinger和Tc1/Mariner 4個超家族,其中hAT家族占比最高,達到70.49%。插入位置分析...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坡喬木層物種多樣性的垂直分布特征————作者:李志鵬;李旭;駱金初;李躍林;陳紅鋒;唐旭利; 摘要:為探究植物多樣性隨海拔梯度的變化趨勢,了解群落間物種更替規律,以南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南坡的植被群落為研究對象,于2018年7月—8月以100 m為梯度沿海拔建立樣地進行每木調查,分析300~1 800 m海拔梯度范圍內的喬木層植被物種組成、物種多樣性和物種更新速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結果表明, 隨海拔的升高,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呈雙峰曲線變化,群落間相異性也增大,且隨著海拔差值擴大而逐漸增大,而在研究區內,... 不同栽培基質下青錢柳實生苗生長和生理響應特征分析————作者:馮瑩;潘洪運;陳永山;徐榮娟;顏修斯;許敬華; 摘要:為篩選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高質量實生苗培育的適宜栽培基質,采用容器育苗,測定4種栽培基質(J1、J2、J3和J4)對實生苗成活率、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J1培育的實生苗成活率為100%,是J2培育的2.25倍;且在株高、葉面積、地徑等形態指標均優于其他3種基質。J2培育的苗內含水量達到67.25%,可溶性糖含量僅為2.33%,且苗內Ca含量最高,而Na含量... 基于GEE平臺的海南島植被覆蓋度時空變化和影響因子探測————作者:郭建超;張林;齊實;陳家東;李鵬;王懋源; 摘要:植被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植被覆蓋度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對于區域生態保護和治理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采用GEE (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借助像元二分模型計算了2000—2020年海南島植被覆蓋度(FVC),通過Theil-Sen Median趨勢分析、Mann-Kendall檢驗和Hurst指數等方法分析了FVC的時空變化特征,最后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地理探測器分... 秸稈與水分耦合對稻田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影響————作者:甘國渝;馮繁文;陳高航;黃晶;劉本福;王勇;陳永俊;趙軍;庹圣慧;李繼福; 摘要:為深入了解不同水分和秸稈添加對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循環功能基因群落組成、結構和多樣性的影響,以江漢平原典型水稻土為研究對象,設置模擬旱地、旱地添加秸稈、水田和水田添加秸稈4個處理,在25 ℃下恒溫培養30 d,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土壤細菌、真菌的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及優勢菌群對土壤水分和秸稈添加變化的響應。結果表明,模擬旱地中細菌群落豐富度和多樣性高于水田;而模擬水田中真菌群...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