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關注()《農林經濟管理學報》創刊于2002年,是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江西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學報》。我刊自2014年第1期起使用新刊名、CN號和ISSN,同時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農林經濟管理學報》以主要刊載農林經濟政策與理論,反映農林經濟管理前沿動態和研究成果,開展學術交流,服務學科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為辦刊宗旨,系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江西農業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和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協辦。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特約稿、農村土地、農村金融、勞動經濟、農業產業經濟、資源與環境、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城鄉發展一體化、鄉土文化與農業文明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優秀社科期刊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雜志社簡介
1.《農林經濟管理學報》來稿必須內容科學有據,觀點新穎明確,材料充實可靠,語言簡潔流暢,字數一般在8000字左右,最長不超過10000字,一律收電子稿件。
2.《農林經濟管理學報》稿件必須用字規范,標點符號準確,計量單位、數字用法、圖表等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
3.《農林經濟管理學報》來稿體例:其順序依次為標題、作者、單位、省市名、郵編、摘要(200字左右)、關鍵詞(3~6個)、英文標題、作者、單位、省市名、郵編、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職稱、學歷、研究方向、E-mail)。
閱讀推薦:經濟動物學報
《經濟動物學報》動物學術期刊征稿,原名《毛皮動物飼養》(1979年創刊),1997年更名為《經濟動物學報》。《經濟動物學報》是國家科委批準創辦,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吉林農業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季刊,每期64頁,季末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行政借勢、平臺嵌入與內部重塑:數字鄉村的“新外生發展”過程————作者:曾凡軍;陳永洲;
摘要:基于新外生發展理論,構建“行政借勢-平臺嵌入-內部重塑”分析框架,對G省A市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展開探索性案例分析,揭示數字鄉村的發展過程與機制。結果表明:政府體系通過行政借勢推進數字鄉村政策實施,而企業體系的平臺嵌入能夠有效彌補鄉村資源不足,進而激活鄉村內部重塑,推動數字鄉村實現;省級政府運用權威借勢、縣級政府采用考核借勢、鄉級政府實施工作借勢、村級組織則通過焦點借勢,實現國家數字鄉村戰略的順利推進...
農民參與林長制政策執行的組態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作者:林偉星;陳佳;喬丹;謝屹;
摘要:基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共69個村的案例訪談,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QCA),對林長制政策執行過程中農民參與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結果表明:農民參與林長制政策執行的行為是多重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村干部認知水平、政策壓力和農民社會經濟屬性通過不同的組合形成3條高水平農民政策參與的組態,依據關鍵影響因素可將其歸納為“社會網絡自發型”和“政策認知帶動型”兩類,這些組態...
機械化水平能否顯著提高油菜種植積極性?————作者:員躍鑫;何蒲明;張連剛;
摘要:基于湖北省江漢平原11縣(市、區)652份調研數據,采用Logit、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實證分析機械化水平對油菜種植積極性的影響效果、作用機制和異質性影響。結果表明:機械化水平對農戶油菜種植積極性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這種影響有賴于油菜種植全過程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中介效應分析和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降低勞動力投入和適度擴大種植規模是機械化水平提高油菜種植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機械化水平對播種、收割和育...
產業組織模式、產業鏈整合與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作者:黃煒虹;肖淑娟;楊彩艷;閔銳;
摘要:基于454份小農戶調查數據,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探究產業組織模式與產業鏈整合對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結果表明:相比傳統市場交易模式,橫向合作模式與縱向協作模式均能夠提升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水平,且緊密型縱向協作模式比松散型縱向協作模式的提升效應更高。中介效應檢驗表明,產業鏈整合是產業組織模式影響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的實現機制,增強產業鏈環節整合能夠促進小農戶生產綠色轉型。...
人力資本對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的影響研究————作者:徐彩瑤;任燕;孔凡斌;
摘要: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區26個縣的面板數據,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和面板門檻效應模型等方法,實證分析人力資本對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區26個縣的人力資本水平整體呈現下降態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均值呈現先降后升的波動特征,但整體效率水平仍維持在較低區間。人力資本對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且這...
林木生態資源價值計量體系重構研究——基于時空特征與溢出效應的雙重考慮————作者:李燦;孫雨滌;張長江;
摘要:基于CAS準則、ESG理念、“雙碳”目標等多重制度邏輯,對林木生態資源價值計量理論體系進行修正,從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等3個維度構建新的計量模型,并通過應用比較對模型的可行性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林木生態資源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維度,還體現在生態和社會維度;單一的歷史成本模式不符合林木生態資源的時空特性,應分別采用收益法與“歷史成本+自然增值”法,評估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林木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
藏糧于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糧食生產技術效率————作者:陳景帥;
摘要:基于河北、山東兩省570份農戶調研數據,實證分析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效應、作用機制與異質性。結果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夠顯著促進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提升,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機制檢驗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通過促進農戶農地轉入和增加農業機械投入來提升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從農戶稟賦來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增效作用在家庭老齡化程度較高、農地經營規模較大和丘陵山區農戶...
大食物觀下長江經濟帶稻漁綜合種養的時空演變與推進路徑————作者:吳華英;王培健;
摘要:基于2012—2021年長江經濟帶110個地級市的稻漁綜合種養產量數據,運用全局和局部莫蘭指數、核密度估計及馬爾科夫鏈等方法,實證檢驗長江經濟帶稻漁綜合種養產量的時空變化趨勢。結果表明:2012—2021年長江經濟帶稻漁綜合種養產量總體呈波動增長態勢,表現為從快速上升到波動下降,再到緩慢上升的變化趨勢,但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稻漁種養產量增長態勢有所弱化。長江經濟帶整體稻漁種養產量集聚態勢,歷經由短暫弱...
新鄉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作者:張桂蓉;張穎;
摘要: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對湖南省C村開展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討新鄉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動態過程。結果表明:核心行動者新鄉賢通過與政府、村“兩委”以及村民等行動者的互動,經歷“合作啟動-招募吸納-雙線調控”的關系演變,構建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者網絡,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者網絡的演進過程可分為“初始孵化→構建網絡→穩態深化”三個迭代性階段,呈現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高嵌入匹配度和政府動員是初始孵化期...
農民創業者網絡能力影響知識搜尋的階段性差異研究————作者:芮正云;史清華;
摘要:基于271份農民創業者實地調研數據,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實證分析農民創業者網絡能力的不同維度對知識搜尋的影響及其階段性差異。結果表明:在初創階段,網絡規劃能力和網絡嵌入能力均促進農民創業者的知識搜尋,而網絡拓展能力具有“U”型影響,關系管理能力的作用不顯著;在成長階段,網絡拓展能力和關系管理能力對農民創業者的知識搜尋均具有正向影響,但關系管理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弱,網絡規劃能力的作用方向為負,網絡嵌入能...
數字鄉村建設與農戶收入不平等——基于技能溢價機制的分析————作者:李曉慧;李谷成;
摘要:基于湖北省1 231份農戶調研數據,探索性地從村級層面構建數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實證分析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戶收入不平等的影響效應及技能溢價機制。結果表明: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戶收入不平等存在“U”型影響效應,即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水平的提高,農戶收入不平等呈先縮小后擴大的趨勢;異質性分析表明,不同維度的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戶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存在差異,基礎設施數字化、鄉村經濟數字化和鄉村生活數字化對農戶收入不...
農業創業本地嵌入困境化解的實現路徑及績效————作者:許悅;
摘要:基于387份農業創業企業微觀調研數據,依據結構化理論,構建“村企互動-嵌入困境化解-創業績效”的鏈式中介模型,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農業創業企業的能動性嵌入行為在化解本地嵌入困境中的作用路徑及績效。結果表明:結構嵌入行為、關系嵌入行為和文化嵌入行為均會顯著促進農業創業企業達成以獲取合法性和資源為表征的嵌入困境化解狀態;嵌入困境化解對提升農業創業企業經營績效以及促進本地價值創造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關系...
地權穩定性對國有農場職工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影響——基于制度環境的調節效應————作者:王太祥;馮奕丁;周應恒;
摘要:基于新疆國有農場517份職工微觀調查數據,運用有序Logit模型和調節效應模型,實證檢驗地權穩定性對國有農場職工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作用機制及其影響效應。結果表明:確權頒證對國有農場職工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具有顯著促進作用,而土地調整經歷和調整預期會對職工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產生負向影響。具體而言,地權穩定性對職工深松深翻、有機肥施用和測土配方施肥影響顯著,但對作物輪作和地膜回收影響不顯著。激勵和約束制度正...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的演進與轉型——基于政策擴散和文本分析視角————作者:魏威;楊佳鑫;陳丹玲;
摘要:基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發展演變歷程,采用政策擴散理論和文本分析方法,從雙重視角分析政策的演進邏輯和轉型特征。結果表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經歷了摸索、起步、快速發展、綜合提升四個演進階段,呈現出從概念原始、目標單一、模式分散到概念豐富、目標多元、模式復雜的轉型特征;整治政策既以決策導向作為核心驅動力,又以執行條件為現實基礎,兩者相互交織,共同推動政策的動態演進;采用Python語言對政策文本進行量...
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貫徹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筆談————作者:楊春華;劉俊杰;王慧敏;
摘要: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開局之年。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運行機制、現實困境與破解策略——基于“三圈理論”的解釋框架————作者:馬改艷;徐學榮;
摘要:基于“三圈理論”分析框架,利用對陜西咸陽SG村、福建福州YZ村和福建廈門D村的調研訪談數據,分析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運行機制及其現實困境。結果表明:鄉村治理積分制有效運行需要從價值、能力和支持等3個維度的協同支撐。價值維度需契合鄉村公共價值導向,主要體現在增強鄉村凝聚力與向心力、引導多元共治格局、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及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能力維度需具備相應資源與能力,如必要的資金供給、基層治理組織的能力建...
土地轉入促進了農戶稻蝦共作模式采納嗎?————作者:朱洋洋;齊振宏;
摘要:基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稻蝦共作的微觀調查數據,運用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土地轉入對農戶稻蝦共作模式采納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土地轉入對農戶稻蝦共作模式采納及應用強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采用內生處理效應模型和內生轉換模型解決內生性問題并進行穩健性檢驗,依然得到一致性估計。進一步研究發現,政府宣傳在土地轉入與農戶稻蝦共作模式采納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而地權穩定性的提升則能夠強化土地轉入對農戶稻蝦共...
農村數字化、綠色科技創新與糧食全要素生產率————作者:雷玲;周煊;孫璐;劉白鶴;
摘要:基于2008—2022年中國26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通過構建指標體系測算農村數字化水平及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全要素生產率,運用雙向固定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分析農村數字化對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并構建空間計量模型探析農村數字化發展對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效應。結果表明:農村數字化對糧食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存在區域差異;綠色科技創新在農村數字化影響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過程中發揮調節作用;...
集體經濟資源輸入與村莊主體性重建:制度比較與實踐機制————作者:于桐月;
摘要:基于四川省成都市D縣古城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踐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和制度比較方法,探討分析資源下鄉供給村莊公共品過程中農民客體化困境的解決路徑,并對比不同資源輸入方式的制度差異及其在激活村莊主體性方面的效果差異。結果表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種資源輸入的間接利用方式,通過制度設計在資源輸入和分配環節有效拓展村莊的自主空間,提升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主體意識。相較于項目制和公服資金模式,集體經濟模式在...
低空經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角色扮演、現實壁壘與破解之道————作者:王丹;羅章松;
摘要:圍繞低空經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具體應用展開探討,系統歸納低空經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并深入探究其實踐進路。結果表明,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共性特征與農業領域獨特屬性的深度融合與有機統一,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推動農業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邁進。當前,低空經濟憑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顯著特性,正成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新引擎。然而實踐中,低...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