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生物進化》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并非《生物進化》雜志的官 方網站,與《生物進化》等同類優秀期刊雜志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負責合作期刊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根據 客戶的不同需要及稿件特點,可以在數千家期刊中,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發表的正規期刊,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期刊簡介:《生物進化》為科普刊物,季刊,16開本,全彩色印刷,公開發行。該刊物的宗旨關注三十八億年以來的生命歷史和生物進化這一人類關心的永恒主題。我們有責任、 有義務讓公眾科學地認識和了解地球生命漫長的進化歷程。加強人們對地球和生物進化中發生事件的危機感和應對能力,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和諧、長久、健康 地發展。 主要刊登的主要內容生物類群的起源、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生和環境的協同進化、生物進化理論和假說、科學考察和國家地質公園、地外生命、地球生命的 未來、化石資源的保護、化石、奇石的收藏和鑒賞、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和博物館的介紹。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 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期刊欄目:生物類群的起源、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生和環境的協同進化、生物進化理論和假說、科學考察和國家地質公園、地外生命、地球生命的未來、化石資源的保護。
期刊收錄: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搜論文知識網是一個專業致力于期刊征稿、論文發表、寫作指導、文獻參考等服務項目的綜合服務網站,為客戶提供了權威、專業的服務。用心服務是我們的運行宗 旨,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目標。經過多年的發展,本站與國內上幾百種權威期刊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已擁有大批的固定客戶群,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
生物進化最新期刊目錄
紀念瑞典著名古生物學家斯蒂芬(1947-2024)————作者:胡亞洲;潘兵;劉璠;
摘要:<正>202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斯蒂芬·本德森(Stefan Bengtson)在意大利羅馬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1947年,斯蒂芬的父親榮膺鐵礦電力工程師一職,遂攜同斯蒂芬的母親與兄長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搬到了拉普蘭地區耶利瓦勒(G?llivare)鎮,正是在這一年,斯蒂芬在此出生。他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均在瑞典北部馬爾姆貝里耶(Malmber...
鄺榮光的思緒————作者:傅強;
摘要:<正>鄺榮光,字鏡河,廣東人,為吾國礦業先進。現年六十余歲,服務南北各礦山三十余年。現寄寓天津,日以騎馬理家事為樂。聞與臨城煤礦尚有關系。——《礦業周報》(民國時期報紙)經過了多年努力,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圖說
摘要:<正>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叢培允課題組與國內外合作者共同揭示了兩側對稱動物的一個特殊支系——觸手冠類在寒武紀早期的形態特征。兩側對稱動物(三胚層動物)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身體呈左右對稱。這種身體的對稱模式賦予大部分兩側對稱動物蠕蟲狀的外形和(主要)進行前后運動的能力。但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一部分兩側對稱動物的身體外形特化為假輻射對稱(如海星、海膽等棘皮動物),甚至演化出了營底棲固著生活的生態習性
萬載楓楊映古今 翩翩綠羽伴風吟————作者:宋向博;王姿晰;黃迪穎;
摘要:<正>楓楊樹姿高大,宛如天地間的一個精靈,風吹過時沙沙作響,仿佛低聲吟唱。其木質輕軟,古代文人用“枝枝弱”形容它果實繁茂、枝條柔韌的姿態。雖然名字讓人聯想到楓樹和楊樹,實際上,楓楊與胡桃更為親近。它的屬名“Pterocarya”在拉丁語中意為“有翅的胡桃”。孟子曾提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杯圈乎?”,其中“杞柳”被翻譯為柜柳。《說文解字》稱“柜柳”亦稱“櫸柳”,有學者認為這兩者均指楓楊。詩句“櫸柳...
化石
摘要:<正>“塑料袋”里的軟體動物祖先之謎近日,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馬曉婭團隊在云南省東部5.14億年前的寒武紀關山生物群中發現和報道了一種新的寒武紀軟體動物—多刺世山蟲(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蟲標本最早由云南大學博士畢業生張光旭于2019年3月在云南省富民縣首次發現
進化
摘要:<正>竊蛋龍腕骨與鳥翅的趨同演化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團隊與國家自然博物館以及河源市博物館合作,對發現自廣東河源上白堊統東源組的竊蛋龍類黃氏河源龍(Heyuannia huangi)的腕部形態及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其腕部形態展現出與其他非鳥獸腳類恐龍和鳥類不同的特化特征,對其腕部活動功能的分析顯示,黃氏河源龍腕部形態的改變使其手部或許能像鳥類那樣收攏,展現出與鳥類腕部...
巨猿——滅絕的遠古金剛————作者:趙岳;
摘要:<正>現今體型最大的靈長類是分布于非洲中部雨林的東部大猩猩山地亞種(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雄性體重最高可達200千克。但是在二十萬年前的亞洲東南部的森林中卻有一群比大猩猩還要壯碩龐大的靈長類棲息,隨著古生物學家的不斷努力,圍繞在這些名為巨猿(Gigantopithecus)的龐然大物身上的謎團正在被逐漸解開
“遼寧古盜鳥”造假事件————作者:錢邁平;馬雪;
摘要:<正>長期以來,鳥類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演化生物學家們熱烈討論的問題之一。因此,每一件相關化石新發現都會引起生物學和古生物學界的高度關注,其研究者也往往會一舉成名。世紀之交,古生物學界曾發生過一件震驚世界的化石疑案。在短短兩年間,化石獵人、科學家、知名雜志社、新聞記者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真理和名利的交戰中上演了一出悲喜劇
憶四十年前的幾次珊瑚學科組活動————作者:章森桂;
摘要:<正>作者說明作者說明:我研究過古杯動物,然研究古杯動物的人極少,由于古杯與珊瑚生物系統上接近,研究古杯的袁克興和我就參加中國古生物學會珊瑚學科組的活動。因某種原因,我參與了三次珊瑚學科組活動的組織工作,對學科組初期的活動情況比較了解,掌握的資料比較多,而另一位對珊瑚學科組活動熟悉的王增吉(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任珊瑚學科組秘書多年)已逝世近十年,我覺得有必要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以免它消...
征稿啟事
摘要:<正>《生物進化》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的全彩色印刷的科普刊物。一、本刊宗旨:助公眾理解進化,讓進化豐富生活。我們希望成為連接科學與公眾的橋梁,力圖將地球生命歷程的精彩畫卷展現給大家,共同關注我們家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世界
摘要:<正>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從晚更新世開始的13萬年里,全球共滅絕610種鳥類,這個數量占到這期間已知鳥類總數的5.3%。從15世紀末開始,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變大。已滅絕鳥類中,超過七成滅絕于公元1500年之后。人類是導致大多數鳥類滅絕的重要因素,在610種已滅絕鳥類里,因人類活動而直接或間接滅絕的鳥類至少有562種,占總滅絕數的92%。由于島嶼生態的脆弱性,島嶼的物種滅絕率...
“石光印記——地史時期植物景觀油畫”特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
摘要:<正>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郝守剛教授所創油畫為主題的“石光印記——地史時期植物景觀油畫”特展,11月30日于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特展廳正式開展。展覽以一個古植物學家的視角,用油畫的形式為公眾呈現出自46億年前地球誕生的太古宙至全新世各地史時期的陸地植物景觀,也包含了同時期的一些重要動物乃至古人類內容
植物里的滄海桑田
摘要:<正>如果你熟悉長江沿岸的林地植物,那么,當你看見北美的森林風貌時恐怕會覺得似曾相識。以種子植物為例,東亞有2753個屬,北美有1754個屬,兩者共有476個屬(據錢宏2002年的統計)。其中很多植物屬在其他地方都難覓影蹤,唯在東亞和北美以同屬不同種的相似面貌,隔洋對望,比如有名的山核桃、鵝掌楸、擦木、山胡椒、人參、蝙蝠葛等屬。這種植被的相似性在古老的過去甚至更加明顯,大量東亞特有的現代植物在北美...
數字————作者:姚永嘉;
摘要:<正>1.92億全球實驗室每年約使用1.92億只實驗動物,其中一半以上是小鼠和大鼠。為了進行科學研究,實驗鼠會承受壓力、饑餓、疼痛和身體傷害。如今,一些無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正在興起,如人體細胞和組織的模型、器官芯片和計算機模擬技術,但它們目前還無法完全取代動物實驗
生態
摘要:<正>植物披上偽裝后改變傳粉搭檔向朋友發送信號和對天敵隱藏信號(偽裝)之間有內在的矛盾。植物也面臨通訊和偽裝的矛盾。大約90%的開花植物依賴動物傳粉。通常,傳粉者更傾向于造訪色彩鮮艷的花朵,但鮮艷的花朵也更容易被植食者、盜蜜者或盜粉者發現。大多數偽裝植物依賴動物傳粉,但盡管葉子具有偽裝特征,它們在特定季節仍需開出鮮艷的花朵以吸引傳粉者,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被植食者發現的風險
生命不息——進化是永恒的主題
摘要:<正>以進化的眼光看生命的奇妙與波瀾壯闊;從進化的角度解讀美妙的人生和紛擾的社會歡迎投稿歡迎訂閱《生物進化》編輯部地址:南京市北京東路39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郵編:210008電話:025-83282232E-Mail:jinhua@nigpas.ac.c
中美洲之魅:親歷阿雷納爾火山國家公園————作者:金文馳;
摘要:<正>哥斯達黎加坐落在中美地峽上,雖然面積僅5.1萬平方千米(約和8個上海面積相當),生物多樣性卻很突出,是生物多樣性大國聯盟(Like-Minded Megadiverse Countries,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全球共有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其中“中美洲”便包含哥斯達黎加全境。該國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已成為全球生態旅游典范之一
古鱗木與溝鱗魚——20世紀40年代有關湘中跳馬澗系及相關地層時代的大討論兼紀念斯行健院士逝世60周年和懷念計榮森先生————作者:傅強;
摘要:<正>古鱗木者何?Protolepidodendron也,現稱之為原始鱗木。溝鱗魚者何?Bothriolepis也,為泥盆紀中晚期胴甲魚類之重要代表。一1942年是中國古生物學發展歷史上充滿悲傷的一年,首先是時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古生物研究室副主任兼無脊椎古生物組主任的計榮森于5月13日下午10時在抗戰時期遷至重慶北碚的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與世長辭,接著是中央大學地質系主任朱森先生于7月6日在重慶歌樂山...
植物大熊貓珙桐的前世今生————作者:曹關龍;
摘要:<正>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又名鴿子樹、水梨子,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珙桐屬起源于7200萬年前的北美地區,現生珙桐是第四紀冰川侵襲后殘存我國的孑遺植物。作為我國八大國寶植物之一,珙桐是植物界著名的“活化石”,常被稱為“林海中的珍珠”和“綠色熊貓”
數字————作者:姚永嘉;
摘要:<正>40%在我們的印象中,接球游戲是狗狗和主人之間的專屬娛樂項目。令人意外的是,超過40%的貓也會和主人玩這個游戲。更有趣的是,貓玩接球通常無需訓練,完全是自發行為。在游戲中,貓掌握著主動權。游戲的開始通常取決于貓是否愿意將玩具帶到主人面前。即使主人想玩兒,也得看貓當時的心情。研究還發現,雄性、年輕和健康的貓,更愿意玩接球游戲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