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杜甫研究學刊》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杜甫研究學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杜甫研究學刊》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杜甫研究學刊》古代文學研究期刊。為杜甫研究提供園地,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擴大詩圣杜甫及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滿足廣大杜詩愛者欣賞、學習杜詩的需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2014年優秀論文目錄參考:
1 杜甫在秦州的李白情結 葛景春 1-7
2 李杜友情鏈結———著重現代研究成果 張嘆鳳 8-14
3 杜詩引 《左傳》考 郭 沖 15-21
4 杜甫詩題詩序觀蠡測———以陳衍 《石遺室詩話》為例 車 瑞 22-27
5 曲江有深意,醉時猶長歌———論 《醉時歌》及 “曲江”系列對宋詞造境的影響 劉京臣 28-34
6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杜甫草堂棲居時的酒與物及其“日常生活” 楊 挺 35-43
7 唐宋巴蜀地區杜集整理略論 彭 燕 44-52
8 杜詩何焯評點本的版本情況及文獻價值 宋紅霞 53-60
9 朱琦 《杜詩精華》與邵長蘅杜詩評語的厘定與區分 孫 微 韓成武 61-71
10 杜詩偽王注研究之二———論杜詩偽王注中的誤注 武國權 72-79
11 宋代杜詩注家鮑彪考 吳懷東 徐 昕 80-86
12 《杜詩證選》《廣 〈杜詩證選〉》增補 路元敦 87-96
13 乾坤一草亭與少陵草堂碑亭無承襲關系 曾亞蘭 97-106
14 蕭滌非先生主編 《杜甫全集校注》出版 孫 微 107
15 甲午年 “人日”祭拜詩圣儀式在成都杜甫草堂隆重舉行 108
哈爾濱方言是現代漢語官話大區北方方言區中一種重要的地方方言。哈爾濱方言是北京官話中東北官話哈阜片的一個分支,哈阜片又分為肇扶、長錦兩個小片,哈爾濱方言從屬于東北官話區哈阜片中的肇扶小片。
摘 要:首先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概括哈爾濱方言的特點,然后從“著作、詞典”“學術論文”“學術活動”三個方面對哈爾濱方言的研究情況進行綜述,評價前人研究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關鍵詞:教育類論文代發 ,哈爾濱方言,概況,綜述
杜甫研究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敦煌文獻與唐代文學的“環境”————作者:郜同麟;
摘要:敦煌文獻提供了唐代文學產生的語言環境、文獻環境和文學環境。通過與敦煌文獻比對,可以確定唐代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疑難字詞。唐代詩文中還有一些語句因字面簡單,故具體所指眾說紛紜,但借助敦煌文獻可以確定作者的確切用意。通過敦煌文獻還可以辨明唐代文學作品中異文的是非及原因。敦煌文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五代文人的閱讀內容,由此出發,可以為一些作品作辨偽工作,并可確定一些語句的材料來源和確切含義。敦煌文獻還提供了唐...
杜審言《大周故朝散郎檢校潞州司戶參軍瑯邪王君(紹文)墓志銘并序》證真————作者:陳冠明;
摘要:河南洛陽出土杜審言撰、宋之問“書兼篆額”《大周故朝散郎檢校潞州司戶參軍瑯邪王君(紹文)墓志銘并序》,琬琰圭璧,吉光片羽,最可珍寶。墓志甫出,就有人質疑,認為是偽作。對此,已經有學者作出考釋。幾年之后,又有人撰文懷疑。有人以出現“延載二年”舊年號,作為認定“偽作”主要理由。不知史書之稱年號,情況極為復雜,如撰修者誤記,流傳中訛誤,舊年號沿用,如此等等,其中舊年號沿用,需要重點梳理。文字是否造假,可以...
從技法到精神——宋南渡時期詩歌學杜的轉向及其詩歌史意義————作者:仲恒;
摘要:靖康之變后宋人對杜詩的學習出現深刻的轉向。北宋中期,王安石、蘇軾于藝術形式與精神氣格兩個維度凝定宋人對杜甫典范地位的認知,進而劃定宋人學杜方向;黃庭堅及其后學在創作實踐中研磨杜詩法度、技巧,致使宋人之學杜偏至于藝術形式。宋室南渡,詩人們在時代巨變中視杜甫為異代知音,轉而賡續杜詩精神。在表現內容方面,以詩存史;在情感內涵方面,呈現憂國傷時的忠義情操與仁民愛物的悲憫情懷;在藝術風格方面,以“詩心”對時...
“水賊占妻(女)”故事與中晚唐社會文化考論————作者:谷文彬;范曙郡;
摘要:從現有的文獻記載來看,“水賊占妻(女)”故事最早出現在中唐時期,故事的敘述時間最早也是在天寶年間。這兩個特定的時間段,暗示了這類故事與中晚唐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水運交通體系的普及與完善、中晚唐時期的官員任職制度以及人口南遷所帶來的日益嚴重的流民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水賊占妻(女)”故事的產生。同時,因社會秩序遭到破壞,這類故事還體現了倫理教化意識以及官方維護等級制度的權力意志。總之,中晚唐社...
論杜詩中的“景”字不同于“影”————作者:蔡錦芳;任婕;
摘要:杜詩中有三十三首詩使用了“景”字,楊倫《杜詩鏡銓》在其中九處“景”字旁注為“影同”或“當讀影”。根據對唐以前文獻的考察,“景”的本義指日光、天光,“景”字只有在取引申義陰影時,才與“影”同。自東晉出現“影”字后,表示陰影的含義時,《文選》所選詩文中“景”“影”皆用,初盛唐詩中已專門使用“影”字。其實,“景”“影”使用的區分,體現了詩人在觀察事物時有不同的關注點,比如“翠柏深留景”,關注的是光斑而不...
“偽合成題”與“經旨箋詩”——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新辨————作者:王猛;馬依蘭;
摘要: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在詩歌史上地位卓然,作為七言律體組詩典范,宋元以降,從組詩主旨、詩句到詩題皆被廣泛追慕、化用與仿擬,成為中國乃至東亞詩歌的典范題目。然而,“詠懷古跡”本身既不合于唐詩通例語法,又不符于詩題傳統。宋代杜集編注之風興起后,注家對《詠懷古跡五首》自題目文法到篇章結構等諸問題頻有疑義,多疑為編注者偽合而成,并非杜詩原貌,然而注家在以經旨注杜詩的束縛下往往曲意彌合,導致詩題闡釋牽于成說,...
卞圜及其杜詩注發微————作者:王曉彤;
摘要:卞大亨、卞圜父子均為南宋前期著名的文學家,然《宋史》無傳。卞圜生平事跡史料多自地方志及目錄史志中鉤沉,其著述均散佚,惟有杜詩注釋若干條有賴各家集注傳抄,得以保存。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保存“卞圜注”最多,南宋校訂本《文苑英華》引用部分異文,《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錢注杜詩》亦有征引,結合選本、詩話筆記所載,可集腋以觀。“卞圜注”在校刊異字、地理名物辨析、詩史互證、輯佚及辨偽等方面價值頗高。亦...
白居易《琵琶行》詩題的經典化考辨————作者:李準;
摘要:白居易的《琵琶引并序》存在兩種詩題,“琵琶引”詩題被認為是文本保存中較為正確的詩題,“琵琶行”詩題則被社會廣泛接受。樂府“行”“引”詩題最初有一定差別,由于音聲難以保存,兩種詩題出現混淆。在“主文而不主聲”的樂府觀念影響下,白居易借鑒了王昌齡《箜篌引》、元稹《琵琶歌》,使《琵琶引》具有了行體樂府的文本特征。在舊題樂府解構的同時,代之而起的是文本在歌詩中有主導詩題選擇的權力,導致域內外“琵琶行”詩題...
2024年杜甫研究綜述————作者:李雁琳;
摘要:2024年杜甫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呈現出更加廣泛的視野、多元的方法、細致的闡釋。杜詩文獻整理成果頗豐,杜甫生平、杜詩系年的細節問題得以完善,杜詩的本體研究更加深入。在近年跨學科與多視域的研究趨勢中,文學地理學與史學作為熱點反復體現。本年度杜甫研究既延續了傳統,又在新的分支上嘗試探索。本文從杜詩文獻整理與注家研究、杜甫生平及思想研究、杜詩文本及藝術研究三個層次梳理成果,介紹本年度杜甫研...
志欽少陵懷壯烈——四川省杜甫學會名譽會長張志烈教授學術訪談————作者:張志烈;王飛;
摘要:<正>編者按:努力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學術期刊共同的使命。經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批準,本刊自2025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將繼續重點刊載杜甫研究相關論文,并擴展刊載中國古典詩歌、唐代文學和巴蜀文化研究論文。學術期刊是學術成果的發布平臺和優秀學者的交流園地,本刊特設“主編訪談”欄目,旨在聚焦學術前沿,匯集名家真知,探...
論寧锜《杜詩注解摘參》的注解特色與價值————作者:應聰聰;
摘要:寧锜《杜詩注解摘參》作為一本頗具價值的清代杜詩注解本,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清乾隆六十年刊刻的兩卷本。實際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另藏有四卷本稿本,內容更為豐富。《杜詩注解摘參》以《杜詩詳注》《讀杜心解》為摘參對象,指摘《杜詩詳注》“截然分段”、《讀杜心解》“好出己見”,以及二者兼有的“附會穿鑿”之風。寧锜分析二書時時秉持闕疑態度,審慎商榷,彰顯著嚴謹求實的學風,使得該書在文學批評史、杜詩學史上...
折衷錢、朱二注:張世煒《讀杜管窺》稿本考論————作者:王新芳;孫微;
摘要:南京圖書館藏清吳江張世煒稿本《讀杜管窺》成書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此時距錢、朱注杜公案的發生已有四十余年。張世煒著《讀杜管窺》之主要目的是試圖折衷錢、朱二注,其對錢、朱二注斟酌損益,取長補短,通過獨立思考提出許多新見,對杜詩本意之理解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當然,其在折衷錢、朱二注時亦存在某些主觀臆斷之弊。總的來看,《讀杜管窺》雖然對朱注亦有所駁斥,但卻從未對朱鶴齡的人品進行過攻擊;相反,此書...
杜甫《麗人行》與唐代宮禁批評的詩學呈現————作者:賈文博;蔡丹君;
摘要:杜甫《麗人行》對中晚唐詩壇在宮禁政治批評方面的詩學探索,有著深刻的影響。天寶十一載冬楊國忠封丞相,杜甫對時局深懷憂懼,于是即事名篇,以一次外戚女性出游的新聞為發端,來表達對時政的強烈批判。這場批判,遠溯《詩經》的“以女觀政”的諷喻傳統,實現了情感抒發與思想熔鑄的絕妙平衡。《麗人行》促成了唐代宮禁批評詩學傳統的形成,具有經典價值,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它鼓舞了后世詩人自覺將原本被視為禁忌的宮廷政治批評...
《楚望賦》的精心撰作與李嶠的早期心跡————作者:閆夢涵;
摘要:《楚望賦》是初唐著名文臣李嶠的早期作品,它邏輯嚴謹,理論性強,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登高望遠,使人心悲”之幽微曲折的心境。然而該賦中因存在創作地點和抒情主體兩方面的“隱”,以及對登望理論的深入闡發之“顯”,而與一般的登高抒懷之作不同,獨見李嶠在行文過程中的精心構思。通過對李嶠早期行跡的梳理、考證可知,《楚望賦》創作于李嶠仕途迎來重要轉折的三原縣尉時期,是他在這一時期急于干進卻又不敢過分自我彰顯之復雜心...
文與詩的合而分:論唐代寫真贊之文體承變————作者:陳文芝;
摘要:唐代寫真贊遵守贊文四言韻語之體制,延續前代像贊賦筆頌美的傳統,亦有所創變:以比興手法引入物象,使禮儀性、功能性的贊體文具備審美性;創造人物風神品德的隱喻空間,具有“以象照像”的意趣,與詩歌接近。此外,唐代寫真贊寫到了觀畫的感受,使之有別于人物贊;抒發像主功業美德不朽的希冀,而非寫真詩中成住壞空的感嘆。這都使得這一文體具有了獨立的意義。寫真贊在唐代的文體承變,折射出畫史轉捩時期文學文本的復雜樣態
杜甫《草閣》《獨坐二首》之二————作者:沈觀成;
摘要:<正>~
杜甫《北征》(節錄)————作者:賀昌群;
摘要:<正>~
杜甫“陷賊”補辨————作者:薛天緯;
摘要:杜甫從鄜州潛回長安的實際心思可歸納為三端:一是使自己由“逃難者”變為“國難承受者”即淪陷區“長安民”的一員;二是出于對國家命運的關心,親自感受、觀察叛軍占領下的長安形勢;三是潛回長安,實際上是向官軍靠攏。杜甫詩中“此道昔歸順”句,句意是“逃脫叛軍占領下的長安歸向朝廷”,“歸順”系用肅宗詔書中語。杜甫《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中“賊庭”指叛軍占領區
三重互動:杜詩與錢鍾書治學體系(上)————作者:趙永江;
摘要:杜甫詩作與錢鍾書的集部之學、四部之學以及文藝理論建構形成了三重互動關系。杜詩既是錢鍾書集部之學尤其是詩學理論的重要基礎,也是其經史子集四部典籍闡釋不可或缺的因子,與詩畫一律、虛色、通感、詩可以怨等文藝理論概念的辨析、生成與建構也有密切的關系。錢鍾書的治學體系實現了對杜詩淵源、詩法與接受等諸多層面的闡述,揭示了杜詩蘊含的經史子集各部特征,也示范出杜詩對于建構文藝理論概念的原典作用。學杜、解杜、運用乃...
韓成武對杜詩研究之貢獻——以《韓成武文集》為中心————作者:吳淑玲;
摘要:韓成武先生畢生致力于杜詩研究,其學術精華盡展于《韓成武文集》之中。該文集六卷,有四卷為杜詩研究。其中,《杜詩內容論叢》深入挖掘了杜甫作品的深刻內涵,提出了杜甫儒家思想來源于孟子、杜甫的忠君思想不是愚忠、杜甫擁有眾生平等意識等獨到見解。《杜詩藝術研究》從創作角度揭示杜詩藝術的精髓,除對“沉郁頓挫”的內涵做出新解,還總結出杜詩“時空并馭”的創作手法,探討了“流水對”和“當句對”的制作方法,并對杜甫律詩...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