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南都學壇》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南都學壇》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南都學壇》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南都學壇》是南陽師范學院創辦的學術理論刊物,原名《南陽師專學報》,1981年創刊,1987年更為現名,1989年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1年以前分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個版面,雙月刊,1、2、4、5為社會科學版,3、6為自然科學版,逢單月10日出版。辟有“漢代文化研究”、“歷史學研究”、“紅樓夢研究”、“文學研究”“教育教學研究”、“中學教育研究”等欄目。自2002年起,改為以文史哲為主,雙月刊,調整部分欄目設置,保留原來的“漢代文化研究”、“歷史學研究”、“紅樓夢研究”、“文學研究”欄目,刪去原來的“教育教學研究”欄目,取消自然科學版,新辟“法律學研究”、“政治與經濟學研究”欄目。
《南都學壇》充分發揮我校學科優勢,突出文史重點,在漢文化研究、文學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它的主要任務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報道校內外有關文、史、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技術方法、綜合評述,為促進本校的教學科研服務,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等院校的師生和有關單位的科研人員。《南都學壇》創辦至今,已出版了110余期,發表文章4300余篇。刊發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學術稿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收摘率達95%以上,據中南財大信息咨詢部統計,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年,分別被上述刊物收摘16、11、15、11、36、16、8篇,在全國師專中分別居11、23、9、19、1、6、8位;2001、2002年分別被上述刊物收摘21、22篇,在全國師范大學學報(含師院)排30、28位,尤其1998年,躍居全國師專榜首,可謂成績最輝煌的一年;本刊關心社會現實,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選題,把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刊發的論文大都為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參考或依據。先后獲省委宣傳部、省教委、省科委、省社聯、南陽市政府、南陽市科委等各種科研成果獎勵300余篇次。
本刊始終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堅持改革,銳意創新,強化精品意識,嚴把稿件質量關,寓師范性、地方性于學術性之中,辦出了刊物特色。1991年獲河南省新聞出版局頒發“欄目設置優秀獎;1998-1999年度、2000-2001年度,連續被河南省新聞出版局評為“一級期刊”,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首屆、二屆“全國百強學報”暨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1995年、2000年在河南省教委舉行的首屆、二屆省高校學報三優評比中連續被評為“優秀學報一等獎”。《中國教育報》曾以“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利用文化名城優勢,南陽師專學報辦出特色”為題作過報道。
1981年1月南陽師專學報創刊并成立學報編輯部,屬校教務處1987年1月南陽師專學報更名為《南都學壇》并獨立建制為處級單位1989年1月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刊號:CN41-11571989年4月25日河南省學報研究會二屆二次學術年會在南陽師專召開1991年3月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獲河南省新聞出版局頒發“河南省首屆社科類期刊欄目設置優秀獎”1991年5月11日《中國教育報》第2版以“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利用文化名城優勢,南陽師專學報辦出特色”為題,對《南都學壇》作過報道1991年9月10日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編輯部被學校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95年8月24日《南都學壇》(社科版)在1994年度河南省首屆高校學報系統“三優”評比中獲優秀學報一等獎,獲獎者:王志堯、劉太祥、白遂君、李法惠、李景瑞;《南都學壇》(自科版)在1994年度河南省首屆高校學報系統“三優”評比中獲優秀學報“編輯質量獎”,獲獎者:徐登林、陸宜新、鄭慶安、李景瑞。獲獎證書由河南省教委頒發。1999年9月10日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授予“首屆全國社科百強學報”稱號2000年1月《南都學壇》被河南省新聞出版局評為“一級期刊”2000年4月21日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在河南省第二屆高校學報“三優”評比中獲優秀學報一等獎2000年7月17日南陽師專學報《南都學壇》在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專科委員會“三優”評比中被評為優秀學報一等獎2002年南陽師范學院學報《南都學壇》被河南省新聞出版局評為“一級期刊”2002年南陽師范學院學報《南都學壇》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授予“第二屆全國社科百強學報”稱號,并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河南省一級期刊
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辟有“漢代文化研究”、“歷史學研究”、“紅樓夢研究”、“文學研究”“教育教學研究”、“中學教育研究”等欄目。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漢代西北邊塞軍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王子今; 1-5
2 論董仲舒的史學思想 鄭先興; 6-16
3 先秦秦漢司法術語中的“辟” 吳雪飛; 17-19
4 秦漢史籍中的“怨望” 張夢晗; 20-22
5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疫情與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李向東;劉念; 23-28
6 20世紀初美國新鎮的起源與初步發展 李娟; 29-33
7 北宋御駕親征行軍速度考 仝相卿; 34-37
8 讀樂府詩札記 杜貴晨; 38-41
9 鄉土意識對漢代文學的影響 王煥然; 42-48
10 新世紀十年來先唐文體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孫少華; 49-52
11 劉克莊仕隱的原因及矛盾心態 姚紅彩; 53-56
12 王維研究二十年(1993—2012)定量分析 劉全發;黃旦怡; 57-62
13 論喬葉小說的溫情敘事 鄭新; 63-66
14 海峽兩岸跨境經濟犯罪防治問題研究 趙秉志; 67-74
15 北京摔嬰案判決結果的刑法理論根據 孟慶華; 75-79
16 跨法刑事案件審理期限的適用標準 王小軍; 80-82
17 跨越傳統城鎮化陷阱:城鎮化轉型升級的意義與策略 劉金發; 83-87
核心期刊目錄:2015投稿檔案信息化中對檔案工作者的素養要求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檔案信息化的內涵,明確了檔案信息化的概念以及意義,并根據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提出了若干檔案管理信息化對檔案工作者的素養要求。
[關鍵詞]核心期刊目錄2015,檔案信息化,檔案工作者,素養要求
隨著當代社會電子科技為主流的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使檔案資源利用率直線上升。檔案工作者對檔案的信息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檔案信息化對檔案工作者的素養有了新的要求。
南都學壇最新期刊目錄
漢代“無相忘”研究————作者:蒲朝府;
摘要:“無相忘”是漢代人的習用語,“茍富貴,無相忘”和“長相思,毋相忘”有著不同的使用場景和文化內涵。富貴是時人的普遍愿望,富貴后的“無相忘”是一種帶有積極傾向的社會理想;在追求富貴過程中渴求得到提攜的意識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不僅普通民眾常有此期盼,上層統治者也以此相囑托,這種互相扶持的做法在致富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相思是離別男女情感生活的主題,“毋相忘”是他們的美好諾言;夫妻祈望彼此堅貞是一種更...
昆陽之戰在東漢歷史中的政治意義————作者:袁延勝;
摘要:昆陽之戰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也是決定王莽政權存亡的一次關鍵性戰役,還是劉秀展現軍事才能的一次重要戰役。劉秀登基的祝文講了劉秀的功績和天命,第一件事講的就是昆陽之戰,昆陽之戰也成為劉秀登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政治依據,同時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展現的軍事才能和過人膽略使其獲得了人心、得到了擁護,并在統一天下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東漢建立后,由于讖緯思想的流行,昆陽之戰也逐漸被神圣化...
斯多亞學派的藝術觀及其自然美學根基————作者:泓峻;
摘要:斯多亞學派把自然看作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統一體,認為理性作為具有廣延性的實體,滲透在宇宙的各個角落;自然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整個宇宙及世間萬物都是這位偉大藝術家的杰作,處處體現著理性的完美;人類被賦予以審美的態度去感知宇宙間萬物的各種能力,承擔著見證自然之美的使命;人類的藝術創造不僅僅是模仿,而且包含著源自心靈模型的創造;自然的創造與人的藝術創造都源自統一的宇宙理性。斯多亞學派的自然觀蘊含“自然全美...
自然的物化與造物:伊奧尼亞學派自然美的哲學根基————作者:陳夢暉;
摘要:伊奧尼亞學派將自然的起源歸結于某種具體的物質,并通過對這種物質的不同設想,嘗試解決自然生成的問題。這種物質觀一方面將自然物化為一個具有普遍性和整體性的存在,并賦予其最高的美學價值;另一方面也通過富有活性或運動能力的物質來解釋自然造物的多樣性。在這一思想框架中,自然美既體現為具有具體模式的秩序之美,又展現出充滿生命力的物性之美,這展現出一種區別于古典哲學處理自然中“一”與“多”問題的新方式。它既強調...
數字經濟發展對資源型城市生態效率的影響研究————作者:張明斗;袁慶政;
摘要:以全國111個資源型城市為研究樣本,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實證考察數字經濟發展對其生態效率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發展對資源型城市生態效率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與內生性檢驗后結論依舊成立;分組回歸發現,數字經濟發展對資源型城市生態效率的影響效應因城市發展階段、地理區位以及規模不同表現出明顯的異質性,其中,數字經濟發展對于成熟型資源型城市、中西部資源型城市和中小...
漢帝國“邊郡”“內郡”社會結構與行政方式異同————作者:王子今;
摘要:漢代邊疆作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間,有“北邊”“南邊”“西邊”“西北邊”之說。邊地郡稱“緣邊郡”“邊郡”。史籍也可見“北邊郡”“南邊郡”。西漢時“邊郡”太守多為“名將”。承擔軍事責任的“邊郡之士”應主要是服兵役者。“邊郡”的軍事作用和交通條件受到特殊重視。在戰爭緊張時期,“邊郡”兵員的調用是全民性的。與“邊郡”對應的行政區域稱“內郡”。“邊郡”與“內郡”選官要求的側重明顯不同。而“邊郡”特殊的...
岳麓秦簡“候館簡”研究——竹簡秦漢律與《周禮》比較研究之十————作者:朱紅林;
摘要:《岳麓書院藏秦簡(伍)》簡212-213有關候館設置管理的規定,證明了《周禮·地官·遺人》的記載是有史實依據的。設候館于市,這或許是中國古代早期市場的起源之一,而候館很可能是市場管理機構市亭的前身。同時,秦漢簡《傳食律》中很多發生在候館或者說傳舍中的買賣或借貸行為,也可以從側面證明候館與市場的密切關系
近代革命報刊視域下的巢南詩————作者:胡全章;
摘要:1903年夏秋時節,以國內外中文革命報刊為主陣地形成的新詩壇掀起了一股強勁的革命詩潮;同年季夏,陳巢南刊發于東京《江蘇》雜志的《革命之歌》,高舉排滿反清和民族主義旗幟,宣揚革命須臾不可延緩的道理,成為革命詩歌成潮之際的潮頭性作品。近代革命報刊視域下的巢南詩,表現出堅定的民族民主革命立場、磊落多英的志士襟懷和學有根底的大家氣象,兼有志士之詩和學人之詩的雙重氣質。從清光緒末葉到民國初年,在近代革命詩潮...
小說著譯互動與現代小說發生——試論小說家譯者的主導性————作者:李向陽;
摘要:清末民初的翻譯小說是中國現代小說初興階段至關重要的助力因素。成長于清末的現代小說家譯者,憑借對中國文學建設著力點的判斷,賦予其譯作濃郁的現實關切和強烈的啟蒙色彩。清末民初的翻譯小說對現代小說發生過程的參與,以現代小說家譯者為主導;他們以譯者與作者雙重身份的有機統一,在兩副筆墨的互動與轉換中創造,既是域外文學的引渡人,又以創作者的努力引領現代小說的發展方向。以魯迅的翻譯小說為例,《域外小說集》的翻譯...
民國新文學史家筆下的桐城古文————作者:李坤成;
摘要: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之后,新文學家在理論與創作上聲勢漸強。為進一步推動新文學建設,確立新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從胡適到李一鳴為代表的新文學史家、文藝批評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構舊體文學權威與建構新文學正宗地位的任務。作為清代極具影響力的舊體文學流派,桐城古文在新文學史家筆下被塑造為不能適于時代需要的形象,在新文學史著作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林紓因以古文翻譯外國小說的創舉聞名于世,亦被新文學史家與桐...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協調問題————作者:韓旭;孟思盈;
摘要:《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次修改應注意與《監察法》《人民陪審員法》《法律援助法》《法官法》等法律的銜接和協調,以解決刑事訴訟法的空白、遺漏和與相關法律的沖突問題,應通過“內外一體”“協調一致”和“拾遺補缺”的修法途徑解決上述問題。在銜接協調中應注意保持《刑事訴訟法》的統一性和核心性,照顧現行各專門法律適用的特殊性,可以通過在《刑事訴訟法》中增設“特別程序”或者增加“初查”程序、特殊偵查(調查)措施等,解...
論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形式的規范化————作者:閆召華;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并沒有明確限定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的形式。但相關司法解釋特別是檢察機關的司法解釋卻明確要求對認罪認罰案件一般應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這導致實踐中確定刑量刑建議的占比逐年提升,確定刑量刑建議占比不斷接近極值。雖然確定刑量刑建議在增強被追訴人從寬預期、減少認罪后反悔、增進量刑規范化等方面的功用不容否認,但片面追求確定刑量刑建議占比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事實上,確定刑量刑建議和幅...
數字經濟對醫療服務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作者:喆儒;蔣懿萱;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全球突發性衛生事件的出現,全球對高質量醫療服務需求增加,數字經濟為跨境醫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基于2010—2021年39個國家的面板數據,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實證研究數字經濟發展與醫療服務出口貿易的關系。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了國家整體醫療服務出口,但對醫療旅游出口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且該效應經過內生性檢驗與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機制分析結果表明,數字經濟通過提高創新能力和降低...
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辯證法————作者:王先俊;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已經歷了幾個歷史時期,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輝煌。之所以會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正確認識和把握了“連續性”與“階段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傳統”與“現代”、“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并實現它們之間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辯證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和有益啟示
河南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政策擴散實證研究————作者:劉一夫;
摘要:政策擴散是政策實施與推廣的重要方式。基于政策擴散視角研究河南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貫徹落實,可以梳理政策時序、刻畫空間特性、厘清擴散機制,為戰略實施提供具象支撐和科學依據。研究發現,河南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政策擴散的“S型”特征明顯,空間特性符合“領導—追隨”等級效應,主要機制特性為行政指令。同時,政策擴散存在力度不足、覆蓋不全、機制單一等問題,需要通過持續加大...
突破難點,守正創新:奮力推進《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次修改————作者:樊崇義;
摘要:《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于2023年9月發布了本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把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修改納入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的修改草案,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次修改。這次修改的背景和要求與前三次修改有著重大區別,尤其是在新時代修正《刑事訴訟法》會遇到很多難題。針對修改中的難點一一作了論述,如修改的理念、標準和要求,修改中如何堅持“程序正義”,如何堅持“科學修法開放修法”,如何貫徹...
“漢代文化研究”欄目出版200期賀詞與賀信
摘要:<正>為漢代歷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大貢獻——祝賀《南都學壇》“漢代文化研究”欄目創設200期卜憲群作為秦漢史研究的重要學術陣地,《南都學壇》創設的“漢代文化研究”欄目已經走過了39個春秋,為推動秦漢史研究的學術發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學術貢獻。值此欄目創設200期之際,我謹代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和我本人,對欄目39年的持續出版表示熱烈祝賀,對欄目所做出的學術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對欄目的未來發展表示由衷期待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國際傳播研究————作者:賀方彬;蔣青青;
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章。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國際傳播,既是對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較量和國際話語權爭奪的積極回應,也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當前,全球文化治理體制求變、國際傳播秩序重構,這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國際傳播創造了歷史機遇,同時全球意識形態斗爭加劇、我國現有國際傳播能力不足等因素也對其國際傳播造成了巨大挑戰。有鑒于此,在準確設置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國際...
新型城鎮化、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與消費結構升級————作者:王云多;馮譽婷;
摘要:為探索城鎮化進程中城鎮居民養老制度發展對帶動消費增長的作用,從城鎮化水平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兩個維度出發,構建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理論分析框架,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對該效應及其異質性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和擴大養老保險覆蓋率有利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對東部地區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顯著正向影響,對西部地區的影響不顯著,養老保險覆蓋率對中部和東...
當代文學史料中的版本問題研究————作者:黃亞清;
摘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料的系統工程中,公開出版或發表的作品是“特定時代里社會影響最大的作品”,由此形成了豐富的版本現象。同時,現代發達的出版體系和傳播技術的支撐使當代文學版本情況相對穩定,并為批評研究及文學史書寫提供了基礎史料。但隨著史料工作的推進,因為政治體制、藝術完善、新媒介技術等的影響,當代文學版本譜系不斷擴張,導致傳統版本觀念捉襟見肘、版本亂象和批評錯位、電子版本的有限性及其與研究者主體性的復雜...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