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音樂天地》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音樂天地》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音樂天地》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陜西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刊物《音樂天地》(原名《群眾音樂》)創刊于1949 年10 月,是新中國最早創辦的幾份音樂刊物之一,至今已發行了四百多期。從創刊到現在50 多年中,雜志為宣傳黨的文藝方針,繁榮音樂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深受廣大詞曲作者、音樂愛好者和教育界人士的喜愛,成為陜西省音樂家協會宣傳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團結音樂界人士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有利陣地。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版塊欄目: 音樂感覺 實話實說 讀者點歌 新歌園地 美好的情景 校園風 流行音樂潮 世界音樂 新聞中心 歌星故事 搖滾天地 金碟推薦
2014年03期目錄參考:
1.音樂創新思維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張惠珍4-7
2.小片段歌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徐鋒8-12
3.談課后練習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方必聰13-15
4.優質唱歌教學策略研究 楊駿16-18
5.從三種視角談歌唱教學作品解析的策略研究 陳婷婷19-22
6.高中混聲合唱教學探索 馬賽葛23-25
7.淺談音樂課堂中的“美” 烏日罕26-28
8.《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徐楊29-30
9.《苗嶺的早晨》教學設計 黎薇31-32
10.《大河之舞》教學設計 李昕蔚33-34
11.《豐收歡樂而歸》教學設計 苗苗35-37
12.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和音樂 馬麗;劉存俠;趙海花38-41
13.小學音樂學習評價現狀研究 劉彥江42-47
14.淺析鋼琴演奏中緩解心理壓力的訓練方法 劉雯波48-50
15.談琵琶演奏中的常用指法 肖春51-52
16.饒余燕《音詩—鼙鼓魂斷》淺析 王輝53-54
17.舒伯特《冬之旅》錄音版本比較探析 郭晶銘55-60
18.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中的二元形象分析 史小亞;汪啟璋;吳佩華;顧連理61-63
藝術評論投稿范文: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探微
摘要:《音樂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從學生本體出發,促進學生全面又有個性地發展,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音樂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步驟正是從學生本體考慮,通過音樂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發展需求的多樣化,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從而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元化的初中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藝術評論投稿 ,音樂教學,興趣,動力
新課標指出,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綜合其他學科,傳承多元文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較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在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深刻領悟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服務教學。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音樂天地最新期刊目錄
論二胡協奏曲《幻想敘事曲》的音樂特點與演奏技巧運用————作者:金韻秋;
摘要:<正>我國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為題材創作的大型二胡協奏曲——《幻想敘事曲》,吸收了陜北民歌的部分旋律特點并加入了中國戲曲特色,講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悲劇愛情故事之始終,在王建民眾多二胡作品中脫穎而出。本文探究了二胡協奏曲《幻想敘事曲》的音樂風格和二胡演奏技法中左右手各部分的技巧在曲目中的運用,并歸納總結,以期為演奏者在演奏此曲時更加準確地把握全曲提供參考和啟示...
《朝元仙仗圖》(局部)
摘要:<正>上圖為《朝元仙仗圖》(局部)。全畫縱57.8厘米、橫790厘米。宋代著名宗教畫家武宗元(約公元990-1050年)所畫。此畫描繪道教帝君朝謁天帝的隊仗行列,人物有帝君、真人、神將、金童、玉女等。這一畫面是奏樂的女仙,所奏樂器有琵琶、五弦琵琶、橫笛、尺八、笙、排簫、杖鼓。人物儀態端莊瀟灑,服飾堂皇華麗,衣帶臨風飄揚,似在空中行進。此圖為《朝元仙仗》的宋代摹本,在原畫上,每個人物旁邊都有題字,整...
《鄉音曲韻——象山海鮮十六碗》教學設計————作者:錢穎;裘列娜;
摘要:<正>【課型】歌唱為主的綜合課【教學年級】初中八年級【教學素材】地方課程教材《象山海鮮十六碗》《警鐘》《聽,我們前進的聲音》【單元分析】曲藝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一項古老的音樂傳統藝術,是千百年來人們了解歷史、傳播信息、休閑娛樂的工具。現有人音版初中教材中,《曲苑尋珍》單元是“民族傳統音樂”板塊中的重要內容,位于九年級上冊的最后一單元
西基斯蒙多·丁迪亞的首冊單聲歌曲《樂集》的創作分析————作者:張雨龍;
摘要:<正>西基斯蒙多·丁迪亞(Sigismondo D'India,1562-1630)是處于文藝復興晚期與巴洛克早期之交的意大利作曲家,正是身處這種特殊的時代環境,使他難免與蒙特威爾第、杰蘇阿爾多以及佛羅倫薩的卡梅拉塔成員聯系在一起。他也許是十七世紀早期意大利僅次于蒙特威爾第最杰出的世俗聲樂作曲家,這尤其體現在單聲歌曲方面。丁迪亞的單聲歌曲創作在繼承卡契尼《新音樂》的同時,也蘊含著個人獨特的風格以及...
箏曲《高山流水》不同箏派的音樂風格與演奏技巧分析————作者:姚雅璇;陰明娟;
摘要:<正>古箏,彈撥弦鳴樂器,是漢族古老的民族樂器。后漢劉熙《釋名》箏條所說:“施弦高急,箏箏然也”,古箏的“箏”便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唐代趙磷《因話錄》中記載:箏,秦樂也,乃琴之流。又名漢箏、秦箏,是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因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古箏流派,北方的古箏流派有河南箏派、山東箏派、陜西箏派,南方有浙江箏派、潮州箏派、客家箏派
拉威爾鋼琴組曲《鏡》之“丑角的晨歌”曲式探討————作者:嚴雪寧;
摘要:<正>二十世紀鋼琴作品中,莫里斯·拉威爾創作的鋼琴組曲《鏡》不僅洋溢著印象主義音樂特有的色彩魅力,其誕生的背景也同樣別具一格。二十世紀初,拉威爾的音樂創作進入了成熟階段。他與一些反對保守、追求標新立異的藝術家們組成了“搗亂分子協會”。他們的會員常常在畫家索爾德的畫室里對藝術、音樂、文學和政治進行長時間的、認真的討論,徹夜地彈琴、喧鬧,使周圍的鄰居不得安寧。1905年拉威爾便創作了鋼琴組曲《鏡》獻給...
韋伯恩藝術歌曲《多么快樂!》十二音序列解析————作者:馬建;
摘要:<正>《多么快樂!》是韋伯恩三首藝術歌曲Op.25中的第一首,創作于1935年。該作品嚴格運用了十二音作曲技法,是韋伯恩晚期代表作之一,體現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成熟與獨特風格。作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韋伯恩的音樂以簡潔、凝練和高度理性著稱。在十二音序列音樂領域,他展現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特征
數字時代音樂圖書出版模式轉變與傳播影響————作者:王文婷;
摘要:<正>2021年新聞出版總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了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的目標要求,其中提出了“產業數字化水平邁上新臺階。要求出版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賦能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內容生產傳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①同樣作為出版物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圖書,亦須順應國家政策,提升數字技術的應用水平,以增強音樂圖書出版的活力和傳播力
鳳縣民歌
摘要:<正>鳳縣位于陜西省寶雞市轄區,地處秦嶺山中。古時來自不同地區的“客民”遷徙到鳳縣而居,他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使不同文化相互滲透,形成風縣民歌種類繁多的藝術特色。鳳縣境內有四大民歌種類。鳳縣東北部鄉鎮因接壤關中平原,這里的民歌唱腔既有關中眉戶和碗碗腔風格,又有地方山歌韻味,稱為“上江調”。鳳縣南部鄉鎮相接巴蜀之地,群眾居住的房屋、飲食起居、衣著裝扮、說話腔調和漢中、四川居民十分相似,這里的居民...
廈門市小學音樂“立足素養導向,對話新課標新課堂”送教下鄉活動剪影————作者:侯旻霞;
摘要:<正>11月28日,廈門市小學音樂2024-2025學年上學期“立足素養導向,對話新課標新課堂”(翔安專場)送教下鄉活動暨廈門市小學音樂高燕真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在廈門大學附屬翔安實驗學校舉行。來自翔安區各片區正副組長、各校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近五年入職音樂教師、廈門市2023年直屬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及導師、廈門市直屬校2024新教師以及廈門市音樂學校小學音樂教研組,共80余人參與此次活動
“心兒在歌唱”李亞東教學實踐音樂會成功舉辦————作者:呂品;
摘要:<正>為傳承經典,營造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舞臺表現能力,11月22日晚,由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主辦的“心兒在歌唱”李亞東教學實踐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學院藝術中心交響廳舉行。音樂會上,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音樂學院、陜西省歌舞劇院、延安大學、西安音樂學院等單位的29名演出人員,通過獨唱、合唱等形式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蒙古民歌、新疆民歌、陜北民歌等曲目,為大家送上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
河南淮陽地區擔經挑儀式的發展與變遷————作者:陳琳;
摘要:<正>擔經挑也稱為擔花籃,是一種以擔花籃、打經板及唱經歌構成的民俗活動,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擔經挑最初以紀念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功德而產生,其中也蘊含著民眾對生子、繁衍的愿望。但經過不斷的發展,擔經挑從單一的繁衍愿望轉變為對美好生活的渴求,信眾們通過擔經挑為自己積功德,以求生活幸福平穩。以宏觀視角看,這一民俗活動已不僅僅只存在于信仰層面,亦生發出信仰語境之外的活動形式。本文將從擔經挑歷史源流及發...
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作者:丁潔;
摘要:<正>2014年,教育部陸續在江蘇、廣西等城市,開展了師范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其效果顯著,在優化師范專業認證標準、創新師范專業認證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積累了經驗,為后續師范認證工作奠定了基礎。2017年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全范圍開展師范專業認證工作,圍繞師范類專業,明確認證指導思想,規范實施原則,建設三級監測認...
南泥灣————作者:賀敬之 ;馬可;
摘要:<正>~
優秀教師之窗
摘要:<正>張英,中學正高級教師,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廣州市黨代表,廣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州市卓越中學校長。廣州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教以來,深諳教育理論及規律,在教師隊伍、課程建設、學校文化建設、藝術高考生培養等方面成績卓越。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發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薄弱學校快速優質化發展路徑的實踐研究》和《美育視野下音樂人才培養方略》
艾斯蒂爾聲音訓練體系在音樂劇演唱教學中的轉換運用研究————作者:高虹;
摘要:<正>引言音樂劇作為一種集演唱、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表現形式,對演員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聲樂領域,要求演員掌握多樣化的演唱技巧,以靈活應對不同角色與劇情的復雜需求。鑒于這一挑戰,探索一種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提升音樂劇演員聲樂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變得尤為迫切。在此背景下,艾斯蒂爾聲音訓練體系憑借其獨到的科學視角和實踐價值,逐漸贏得了國內外眾多高校音樂劇及流行音樂專業教...
語境·界域·闡釋——伽達默爾“視域融合”理論在音樂史研究中的美學言說及價值意義————作者:賈廣晨;丁嘉藝;王順順;張笑嫣;
摘要:<正>音樂史研究中的美學言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究課題。在音樂史的研究中,西方音樂史研究所滲透的美學言說和感性描述往往要比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對音樂審美體驗的研究更為成熟,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在總體上呈現出了音樂美學審美描述的缺失。較為明顯的例子,無論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通用教材還是通史類音樂論著,這些研究成果往往以史料的整理為主,而鮮有音樂史家個人主觀審美經驗的闡釋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與舞蹈”理念在音樂課堂的研究與應用————作者:李澤華;
摘要:<正>奧爾夫“原本性音樂與舞蹈”理念的核心在于將音樂、動作、舞蹈和語言緊密結合,創造一種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的音樂體驗。這種理念強調音樂教育的元素性、創造性和綜合性,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奧爾夫“原本性音樂與舞蹈”理念的應用可以有效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個體性和創造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
探析《圣阿萊西奧》中惡魔角色的音樂表現及隱喻————作者:孫智勇;
摘要:<正>《圣阿萊西奧》作為誕生于1632年的早期羅馬歌劇,其所處的歷史時期非常特殊。它出現在文藝復興后期宗教改革熱潮時,正值新教勢力如日中天。而《圣阿萊西奧》在當時作為一部宣揚天主教教義、反宗教改革的神圣歌劇,仿佛冥冥中注定了它異乎尋常的一面。這不禁讓人臆測這部作品在當時的作用是否僅作為一部含有惡魔角色的神圣歌劇這么簡單?作品背后有無對當時社會的隱喻呢?筆者將帶著這兩個問題進行探究。首先,在早期的音...
西安秦腔自樂班表演中的互動行為分析————作者:鄧洋;
摘要:<正>秦腔是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代表性戲曲劇種。長期以來,除了專業的戲曲班社外,在西北的各省市地區,普遍存在著由群眾自發組織的、以表演秦腔為主的民間業余團體,局內人將其音樂活動稱為“耍”秦腔,將其組織自詡為“自樂班”。他們廣泛活躍于街頭、公園等地,表演時不理會路人的審視,打板唱戲、自娛自樂。經了解,各自樂班每次活動時,參與者的數量、唱段選擇,樂手的技巧、性情并非是固定不變的。因此...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