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藝海》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藝海》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藝海》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刊物定位】
《藝海》自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為藝術創作、藝術研究和藝術教育工作服務,尤其關注、反映藝術界的最新發展動態、科研教學成果和藝術史源流,成為藝術界人士辛勤耕耘,共享豐收的一片沃土。許多中青年藝術才俊,登上《藝海》這個大講壇,發表作品,交流心得,結出碩果,成長為全國知名的藝術家、藝術大師。1994年,前主編周崢嶸先生攜《藝海》雜志赴香港參加當年度國際期刊展覽,蜚聲海內外;2000年度,《藝海》被評為湖南省一級期刊,成為湖南省最優秀的社科類期刊;2003年,前主編俞康生先生應邀赴臺灣參加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藝海》及湖南藝術界創作、科研碩果備受臺灣學界關注;《藝海》推薦的許多作品,歷年榮獲“田漢戲劇獎”一、二、三等獎,2004年度,《藝海》榮獲第十七屆“田漢戲劇獎”之“優秀期刊獎”。此外,《藝海》曾多次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內部工作刊物《文藝閱評》點名表揚。
【主要欄目】
[劇本新作] [華夏藝譚] [蘭苑藝壇] [黃鐘大呂][水墨丹青] [傳媒論道] [翩躚舞韻] [護花春泥] [藝術春秋] [文化心旅][繽紛圖影] [舞臺演議] [音樂時空] [美術天地] [影視頻道] [廣告裝潢] [藝術教育]等等
【收錄網站】
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龍源期刊網、萬方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上海翠瓏文化傳播(悅讀網)、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廣州華閱數碼(讀覽天下網)等等
2014年02期目錄參考:
1 大型現代戲曲風雨同舟 葉穎;尹伯康; 5-12
2 小品縣長光臨 全峻; 13-15
3 話劇小品追夢 唐瓊; 16-17
4 黃芝岡日記選錄(二) 范正明; 18-30
5 知恩知報的老藝術家——讀黎建明的幸福回憶文章 凌翼云; 30-31
6 《參考消息》中的中國電影及其海外評論 厲震林;陰凌云; 32-37
7 從《中國好聲音》看電視選秀類節目的未來走向 丁紅; 38-44
8 范正明先生戲劇觀念論 蔣晗玉; 44-46
9 生而復死與死而后生——朱麗葉與杜麗娘愛情的文化思考 李歡; 47-48
10 湖南花鼓戲的時代履痕——從《劉海砍樵》的改革引起的點滴思考 曾湘玲;曾祥嗣; 49-52
11 古韻幽濃情切——梨園戲旦角表演藝術特色研究 鄭麗紅; 53-54
12 榜樣 藝術 感染力——大型彝劇《楊善洲》評析 李紅波; 55-56
13 行當——戲曲編劇程式之本 錢狄麗; 57-58
14 回歸原始生命的強健力——談婺劇演員樓勝的表演特色與風格 莫霞; 59-60
15 領略婺劇的獨特藝術魅力——賞婺劇青年演員樓勝折子戲專場演出 姜志偉; 61-62
16 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簡評婺劇三折 黃宗祥; 63-64
17 舞臺人物呈現的細節化處理——觀婺劇三折有感 陸雅馨; 65-66
18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與雙排鍵電子琴協作的研究與實踐 趙宇; 66-68
戲劇論文發表:傳統戲曲藝術在工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摘 要:中國戲曲它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特有精神文化對于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質,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藝術氛圍,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根據工科院校校園文化自身的特點,本文從戲曲藝術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及工科校園文化特色的三個維度,圍繞如何創建特色校園文化這個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戲劇論文發表,戲曲藝術,工科院校,校園文化
1 戲曲藝術與校園文化的有機結合
中國戲曲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今3000年前先秦的祭祀活動,而后經宋元發展成型,明清到達頂峰,以至于到近現代隨著社會的跌宕起伏而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劇種不斷兼收并蓄相互學習,劇種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中國戲曲藝術現可查已存劇種300余種,其中京劇、昆曲、豫劇、秦腔、河北梆子等是的杰出代表。在我國各地又有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戲曲劇種,他們也是中國戲曲藝術的優秀代表。
藝海最新期刊目錄
懷念鄭懷興————作者:湯晨光;
摘要:<正>2023年12月13日,我收到一則不啻是晴天霹靂的信息:鄭老師走了!鄭老師就是劇作家鄭懷興,但怎么就走了?!在不到一個月之前,我還看到他在西安療養結束前后的照片,雖然面容清癯,神情略顯乏力,但看上去不像是有嚴重的病痛。轉來照片的朋友還轉述說,鄭老師已從西安回到福建,精神挺好的。身體不是正在康復中?怎么會如此遽然脆斷?但事實就是事實,在最初的驚恐和迷亂之后,我決定赴仙游鄭家吊唁,并向鄭懷興作最...
戲劇藝術的數字化轉型:傳承與創新————作者:姜藝藝;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戲劇藝術正經歷深刻變革。本文探討數字技術在戲劇傳承與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及新美學視角。首先,明確戲劇在文化傳承中的核心價值,強調其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數字融媒體如何重塑戲劇傳播生態,促進傳統藝術與數字平臺結合,擴大受眾基礎。同時,討論在數字化傳播“新范式”下,戲劇作品所展現的新美學特征,包括互動性、沉浸感以及多媒體元素的整合。最后,總結戲劇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并提出建...
我讀吳宗澤——淺評《辰河高腔曲牌音樂全書》————作者:孫文輝;
摘要:<正>一、聲腔源流及演變收到吳宗澤老師的三大本巨作《辰河高腔曲牌音樂全書》有好些天了,一直沒有打開書匣。我覺得,讀一部內心中感覺比較重要的書,是需要焚香沐浴來恭讀的,我不能輕舉妄動。昨晚,我沒焚香,卻沐了浴。沐浴之后,我打開床頭燈,躺在床上,鄭重地翻開《全書》的第一篇《宮調篇》。先看了看書前數十幅照片,讓自己慢慢進入狀態,然后一口氣讀完了音樂家呂驥寫給作者的一封信,這封信作為全書的《代序》放在最前...
“鏡中幽靈”:里馬斯·圖米納斯版《葉甫蓋尼·奧涅金》文本隱喻探微————作者:毛增立;
摘要:2013年,立陶宛籍戲劇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Rimas Tuminas)將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的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改編為戲劇(下文簡稱圖版《奧涅金》),搬上舞臺。盡管圖版《奧涅金》在人物、語言、情節等諸多方面保留了普希金原著中的設定,但將19世紀初的長篇文學經典轉碼為當代劇場內數小時的舞臺演繹,意味著其絕非機械的因襲與仿效,而勢必意在重構:歷史情境的客觀更迭...
河南三大劇種繁榮共生的發展路徑思考————作者:楊天宏;
摘要:通過對河南省重點區域三大劇種發展的比較,探尋三大劇種繁榮共生的區域特色的共性、普遍性、差異性和特殊性,分析河南三大劇種繁榮共生的基礎和機制,總結出三大劇種在共生中既保持個性又優勢互補,在共榮中促進區域內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特色和規律性的內容
歌唱的呼吸與訓練————作者:褚震;
摘要:在聲樂表演中,對呼吸的控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有效把握氣息長短、聲音強弱,以及腔體共鳴的調整和歌曲情緒的變化,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音樂效果,這就需要歌唱者根據作品的要求,精確控制呼吸頻率和氣息流量。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才能滿足演唱作品的各種需求,并運用呼吸技巧,展現出完美的藝術表達和情感傳遞,將作品的藝術魅力完美地表達出來
論芭蕾舞劇的動作元素與舞臺表演技巧————作者:董磊;
摘要:芭蕾舞劇是集舞蹈、音樂、文學、戲劇、美術等多元藝術要素于同一舞臺空間的綜合藝術形式。由于沒有對白,為了精準傳達劇情、烘托主題情感、刻畫人物形象,要求舞者具備高超的舞蹈動作與舞臺表演技巧,能夠運用豐富的動作元素與靈活的舞臺表演升華整體藝術形式,提高舞劇的舞臺表演質量
現代舞的跨文化發展與創新路徑————作者:黃濼琿;武晨迪;
摘要:現代舞自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以來,已成為全球舞蹈藝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現代舞的核心精神在于打破傳統、表達個性、強調情感與身體的自由表達,它與古典芭蕾形成鮮明對比,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動作框架與美學標準。通過與不同文化的融合,現代舞展現出獨特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現代舞不僅在歐美國家繼續發展壯大,還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探討現代舞在全球化背景...
共同體語境下的舞蹈創作————作者:鄒圣潔;劉瀟湘;
摘要:各民族的文化認同是鑄牢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舞蹈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作與演出中生成的審美意境已經成為民族與地區間交流的重要紐帶,為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要提升民族舞蹈的創作與演出水平,發掘民族文化傳統,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元素,創作出緊跟時代,服務社會,群眾歡迎的藝術形象,在審美鑒賞中構筑起共有的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藝術情懷
抗美援朝主題中國畫圖像敘事————作者:劉瑛;劉琳;
摘要:中國已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趨勢,從藝術創作視角回顧抗美援朝精神,用中國畫圖像敘事詮釋抗美援朝精神,講好中國崇尚和平與發展故事,激勵和深化當代革命歷史題材中國畫創作。文章綜合圖像學、敘事學和中國畫學理論探析抗美援朝主題中國畫圖像敘事題材、風格及其成因、模式等,建立其理論與實踐體系,提出其引用價值與對策,以弘揚革命文化與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堅定文化歷史自信自強,促進...
灘頭年畫的文化生態淺析————作者:文牧江;聶世忠;
摘要:灘頭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紙作技藝在農耕文化、楚南文化與梅山文化影響下興起,形成連片性的紙作技藝商業生態圈。灘頭年畫在多種文化交融下成為灘頭紙作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產品,但目前面臨市場萎縮、技藝失傳、品種流失、創作后繼乏人、古雕版和珍品流失等挑戰。近年來,一些傳承人的努力使灘頭年畫在傳承和發展上取得一定成果,并出現多種應用延伸。灘頭紙作技藝文化生態圈具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社區凝聚力和認同感、推動文...
時代的“反復”:淺析德國新表現主義與表現主義藝術相似性————作者:王藝璇;
摘要:表現主義是現代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在美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當代藝術產生極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表現主義與表現主義在時代背景、藝術思潮與藝術表現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主要以兩者的時代背景和藝術思潮為主要視角切入研究,對新表現主義與表現主義的相似性進行比較,分析論證新表現主義如何結合時代因素豐富理論觀念,并探討其在藝術觀念上對表現主義的繼承與發展
尚趣的現代狂書藝術生態——從榜書到少字數書法流變————作者:賀文鍵;
摘要:<正>古代有一種榜書,也叫署書,多用于題寫匾額,橫軸與中堂皆用,有尺外大者,數寸大者,每幅作品字數不多,有一字、二字、三字或四字等,據說漢代的蕭何最擅此道。康有為在他的《廣藝舟雙楫·榜書》里說:“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南海老人言之最確也!古時候的榜書,一般多為正楷,或者行書、隸書、篆書皆用,鮮少用草書矣
傳統文化視域下服裝表演中的美學及價值追求————作者:扈靜雯;扈靜媛;
摘要:服裝表演不僅是通過肢體表演和情緒對服裝進行展示,更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進一步豐富其文化內涵。從傳統文化的視角,加強對服裝表演美學觀念和價值追求的研究,對于提高服裝表演形式、內容效果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本文從傳統文化的內涵出發,探討了傳統文化視域下服裝表演中的美學與價值,以及服裝表演的具體體現,并分析了服裝表演中傳統文化的應用原則和應用策略
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流行演唱教學的創新與發展————作者:吳蔚;
摘要: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流行演唱教學體系也在發生變革。作為培育國之棟梁的高校,應肩負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職責,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流行音樂風格多元,是當代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它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高校流行演唱教學還需要堅持文化自信,不斷將本土優秀的文化融入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文章分析當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在高校進行流行演唱教學的創新策略,...
新文科視域下非藝術院校合唱課實踐與理論研究——以湖北商貿學院合唱團為例————作者:陳雪芬;
摘要:伴隨新文科建設的浪潮,文學藝術學科開始跨越專業壁壘走融合創新的發展新路徑,努力實現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以湖北商貿學院下屬于校團委的大學生藝術團的合唱排練與公共選修課《聲樂基礎與合唱訓練》合二為一的模式為例,發掘新文科建設理念對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其教學實踐,組織結構、教學體系與管理,教育思想與方法的詳細闡述,以期為其他院校合唱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中國傳統古詩詞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作者:童姍姍;
摘要:中國傳統古詩詞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高校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傳統古詩詞的合理化應用,能進一步彰顯古詩詞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提升聲樂教學綜合質量,促進學生聲樂藝術修養提高。本文在簡要分析中國傳統古詩詞在聲樂教學應用價值的基礎上,針對古詩詞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究
基于“身心合一”理念的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路徑————作者:李鑫;
摘要:本文對當前高校的舞蹈教學現狀予以分析,對“身心合一”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意義進行闡述,旨在探析“身心合一”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學改革中的路徑。研究表明,將“身心合一”理念運用于高校的舞蹈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和提升舞蹈學生的身心綜合素質,有助于提升舞蹈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創造力,為高校舞蹈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包括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等改革路徑。高校...
紅色音樂課程基礎教育與高校聯動教學探究————作者:葉軍;張昱煜;
摘要:紅色音樂文化是落實音樂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是回答“培養什么人”這一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本文探索高校與基礎教育紅色音樂特色課程聯動模式,讓紅色音樂文化的教學從新教師產出的源頭到中小學一線教師能力的提升呈現系統化。從高校課程到基礎教育紅色音樂課程相互促進,在高校選修、教師培訓、常態課、社團課等多條路徑中,全方位地用紅色音樂的浸潤手段,讓紅色基因融化在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們的血液中
藝術人類學視域下武陵文化圈苗錦芭排風格特征解析————作者:田燕;楊建;
摘要:湘西“丹青苗”又稱之為“仡佬苗”,據考證是古“濮僚”后裔,其織錦稱之為“芭排”或牛肚子被面,紋樣粗獷古樸。本文從武陵文化圈與苗疆、湖南苗族織錦制作技藝分布、湘西苗錦芭排(牛肚子被面)風格特征解析以及湘西苗錦芭排(牛肚子被面)與湘西土家織錦的比較分析,采用兩證法,對武陵文化圈遺存的苗錦芭排(牛肚子被面)的分布、特色、傳承等方面進行考察分析,試圖闡述苗錦芭排與古文明之間的聯系,為中國古代織錦的流變提供...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