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齊魯藝苑》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齊魯藝苑》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齊魯藝苑》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齊魯藝苑》是山東藝術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報,是山東省唯一的藝術類學術性綜合型理論刊物。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弘揚時代的主流精神,展示創新的科研成果,傳播先進的藝術文化。主要刊登美術、設計、戲劇、影視、音樂、舞蹈和藝術理論等多種學科研究成果,兼及發表美術作品、突出照片和介紹重要活動、學界名人。刊物歷來關注學術前沿和熱點,要求編發文章具有學術高度。刊物的編輯、出版、印刷、發行運作良好,在稿件選用、版面內容、文字校對、印刷制作等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刊物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幾年來刊物的持續擴版和學術精進,體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這不只是《齊魯藝苑》的面貌,也反映了學院的規模和品位。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美術、設計、戲劇、影視、音樂、藝術理論、文化研究、舞蹈。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離散的語言 曹丹; 12+14
2 王彥萍作品 王彥萍; 20
3 收件箱 Kokoro; 22
4 事物狀態 24
5 《馬上火》 吳俊勇; 25+16
6 第四屆中國當代藝術獎 胡子兒;YaoWu; 26-27
7 迷失阿姆斯特丹 程然;Yvette Zhu; 28-31
8 重塑購物中心:K11購物藝術館實驗 詹姆斯·M·布拉德伯恩對話鄭志剛 詹姆斯·M·布拉德伯恩;Emily Feng; 32-36+16
9 《藝術與酷兒文化》 李棋;劉一緯; 38-39
10 《日本AV影像史》 戈丹;Daniel Nieh; 40-41+16
11 翟倞:關于知識的一切 吳建儒;李梅;Vanessa Nolan; 42-45
12 從活化廳爭議到“社區藝術時代”的來臨 黃宇軒;Sheryl Cheung; 46-49+16
13 劉耀華:一件未知作品的始末 楊紫;陸慶屹;Dan Makowski; 50-51
14 畫家趙剛:身份的焦慮 趙夢莎;JiaJing Liu; 52-55
15 PERFORMA 13:表演的游客 郭鴻蔚;Frank Qian; 56-59+16
16 陳曉云:碎片重組之后 杜慶春;Jiajing Liu; 60-63
17 戰地之間:劉小東的兩個項目 楊紫;JiaJing Liu; 64-65
18 格蘭菲迪呈現張云垚北京個展 66-67
《齊魯藝苑》雜志社投稿須知:
一、 來稿務必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嚴謹,文字精煉。本刊特別歡迎關注社會現實并具有理論力度的來稿,以期反映學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熱點的態勢,推動改革開放新形勢下藝術文化的進步。
二、 來稿以不超過8000字為宜,務請用打印稿,字體不要太小并應校對無誤。外文、譜例、插圖、表格、美術作品和演出劇照等務必清晰。來稿請標明作者姓名、生年、性別、籍貫、學位、職稱、單位、電話、郵編,以便聯系。
三、 來稿題目、作者姓名以及200字左右論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請附英文。摘要應客觀、全面地反映文稿的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行文規范簡潔;關鍵詞須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或信息的名詞術語。
四、 為保證來稿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引用書籍和刊物等參考文獻者請注明出處。稿件參考文獻列于篇末,必須依次寫明:注號、作者、書籍(文章)名、出版社(期刊社)名、出版年及版次(發表年及期號)、頁碼,格式可參見本刊。
五、 來稿文責自負,發表時署名聽便。切勿一稿多投,否則本刊有權追究。無論用否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發稿時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不同意者請注明。半年內未見本刊錄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六、 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和“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來稿如不同意編入上述電子出版物,請書面聲明,以便處理。
政教論文投稿:高校圖書館學科導讀服務平臺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高校圖書館學科導讀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引入SNS能更好地實踐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理念,整合學科資源,加強學科交流與協作。
關鍵詞:政教論文投稿,SNS,高校圖書館,學科導讀,導讀服務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獲取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多樣化、個性化、知識化的信息成為讀者關注的重點。導讀服務是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助推器,是衡量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標志。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學科優勢,通過學科導讀服務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多樣化、個性化、知識化的信息需求,已然成為高校圖書館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齊魯藝苑最新期刊目錄
從王弼樂論看其對儒道思想的解構與重塑————作者:王維;
摘要:王弼通過解釋《老子》中的“音聲相和”“大音希聲”等范疇概念,把隱喻超然之道的“大音”置入歷史時間當中。但為了克服“五聲”與“大音”這一矛盾概念,王弼重返萬物的創始本源,通過對“玄”的重新闡釋,將“五聲”與“大音”的矛盾消解在了“冥默無有”之中。萬物本源也因其所具有的“玄之又玄”的不確定性而展現出“大化流行”的活潑樣式,這又為王弼闡發圣人之自由精神找到了本體依據
少數民族音樂材料的現代化發展方法——析《歌圩》民族元素的重構與發展————作者:邢曉林;孔祥鑫;
摘要:《歌圩》是陳怡受美國舊金山女子交響樂團委約而創作的交響作品,完成于1994年,首演于1995年8月1日。本文針對該曲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的應用方法進行研究,橫向上,作曲家選用苗族“飛歌”、布依族“雙簫”、彝族“跳月歌”為原始素材,分別采用重構、發展、植入的手法構成主題進行創作,使之分別起到隱性骨體架構、顯性主體結構與文化符號與民族身份的象征之作用;縱向上,則分別使用配器、復調等方式形成材料碎片化的縱向...
數字技術助力演藝活動審美創新的基本策略————作者:田川流;
摘要:數字技術的融入推進了演藝活動審美能量的提升,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助力演藝活動審美提升的基本策略,方能使演藝活動在數字技術賦能下擁有持續創新的可能。其一,更新演藝理念,確立科技基礎。確認數字技術與舞臺藝術協調統一是演藝活動發展的內在要求,數字技術與舞臺藝術的協調統一是演藝活動生態建構的基礎,把握元宇宙映射下演藝活動的虛實世界;其二,營造藝科生態,打造品牌效應。緊扣其規律和特點,實施分類把握,循序突破,積...
旅游演藝科技的功能與運用原則————作者:王瑞光;
摘要:隨著旅游業的持續復蘇,旅游演藝活動正日益受到市場的熱捧。科技與旅游演藝的結合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科技在重塑旅游演藝景觀和創造演藝形象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顯著提升了旅游演藝的審美效果。在旅游演藝科技的應用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適應大眾心理;技術應用適度,不宜過度復雜;科技的使用應與演藝內容完美融合;滿足消費者的多維追求,以此確保科技的融入既能夠提升演藝效果,又能夠滿足觀眾的期待,從而推...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從技術工具到創意伙伴的課程重構————作者:聶黎;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迎來了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重構的契機。人工智能在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日漸深入,在教學設計、實踐應用和課程評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漸從輔助工具向創意伙伴的角色轉型。通過教師角色的轉型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優化教學資源整合與課程個性化設計,還能夠推動知識共創與實踐創新。在實際教學中,人工智能賦能課程重構,展現出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技術素養與綜...
竹編技藝在服裝史課程中的運用與實踐————作者:李藝;
摘要:在“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服裝高校教育亟需改革。服飾史是服裝專業的一門必修的綜合性理論課程,長期以來一直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為了適應當下服裝產業和應用型服裝人才培養的需要,實現“文化傳承,古為今用”的目的,本課程在理論課為主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訓練內容,通過跨界融合的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充分理解服裝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理解傳統工匠精神,傳承優秀技藝,培養兼具人文素養與實踐創新能力的服...
濟南地區仙人渡江壁畫述論————作者:仝艷鋒;
摘要:濟南地區現存的古建筑壁畫中,至少留存有13處清代的仙人渡江題材壁畫。這些壁畫中的仙人身份、面部神情、佩戴服飾、攜帶物品、乘坐渡江工具各不相同,通過對壁畫中仙人的渡江工具、人物服飾進行考證,確認了人物身份,推測仙人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為研究壁畫整體情節內容提供了依據。仙人渡江中的人物形象分別來源于達摩渡江、張騫乘槎、琴高乘鯉和八仙的故事情節
跨界不等于去本體化————作者:孫嫣;
摘要:跨界研究正成為美術史研究的主流和常態,具體呈現為美術史研究對象的擴大、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主體的身份模糊。批評者指出了美術史跨界研究的諸多問題,認為跨界研究偏離了美術本體,導致學科的邊界模糊與范式失調。事實上,美術史的跨界本質并非去美術本體化。美術史跨界研究與回歸本體爭論的根本是美術史的重構問題,即在正確的美術史觀指導下,明確美術史的研究對象、選擇合適的方法論
產品形態的跨文化共情設計研究————作者:左鐵峰;
摘要:產品形態設計可認知為一項文化生成行為。其中,用戶提出的某種產品及其屬性訴求,可視作一種“需求文化”;而設計者完成的則是一項解決“需求文化”訴求的“應答文化”。基于跨文化共情的考量,設計者需要以專業與職業的視角及素養來理解和推測他人的“所思、所為”,方可通過產品形態的映射性構建以及接續的用戶感知、實踐,促成與用戶的跨文化互動。對于產品形態的共情設計,可以情感梳理、物象構建與情感升華三個不同階段予以認...
談方榮翔對京劇裘派藝術的貢獻————作者:高起光;李妍霏;
摘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隅,京劇歷史積淀豐厚,藝術價值極高。裘派藝術是京劇凈行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它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藝術魅力,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方榮翔是京劇裘派藝術的杰出代表,其創作實踐與藝術理念,為裘派藝術,乃至整個京劇的發展,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文試圖通過對方榮翔生平履歷、師承脈絡及相關藝術成就的梳理歸納,探討其對裘派藝術承前啟后的重要貢獻,以期為當代京劇藝術的傳承與創...
論繪畫風格與流派————作者:戴秉心;
摘要:風格是對一個畫家最高的要求,但在基本訓練上不應提出;風格形成有諸多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畫家的氣節(精神節奏);畫派具有地方性與民族性,世界主義畫派是不存在的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畬族音樂的敘事演變————作者:王薈;李寶佳;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從事民族工作的重要主線,也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主要思想根基。作為民族話語重要藝術載體的畬族音樂親歷并繪就了其話語表達形態及實踐機理,從敘事場域的“封閉語境”轉向“開放語境”,從敘事形態的“娛神旨趣”轉向“復合審美”,從敘事視角的“自在認同”轉向“自覺認同”,映襯出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建構的遞嬗式超越。作為民族話語關鍵藝術標識的畬族音樂,一方面應深植歷史,加強對畬族優...
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結業儀式
摘要:<正>~
我校6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5年度資助項目
摘要:<正>近期,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公示了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5年度資助項目名單,我校6個項目入選,涵蓋4個申報類別,入選項目數量和類別再創全省第一。我校入選的6個項目包括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1項,為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荊雷教授負責的“‘博山琉璃’藝術作品國際巡展”;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3項,其中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1項,為藝術實踐與創作處處長朱長磊教授負責的“交響樂《天下黃河》”;小...
在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結業儀式上的致辭————作者:蔣慶鵬;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員、老師們、朋友們:歲末沉香,萬象待新。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泉城濟南,共同見證由山東藝術學院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圓滿結業。在此,我謹代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向山東藝術學院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表示誠摯的祝賀!多年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引領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寫意油畫的先驅——戴秉心老師油畫展開幕式記實————作者:劉曦林;
摘要:<正>時間:1962年6月15日地點:山東藝專南院新教學樓一層美術科展覽室呂品②老師主持開幕式。呂品:戴老的油畫展是我們學校美術科學術活動及國內油畫活動的重大事件。請張鶴云教授講話。張鶴云③:戴老油畫展是我省第一次油畫專題展。過去國畫容易土生土長,發展得快
在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結業儀式上的講話————作者:彭麗;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員、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冬日暖陽,朔風作歌,由山東藝術學院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今天就要結業了。在此,我謹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學員和朋友們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山東藝術學院作為一所創辦于上世紀50年代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承載著深厚的藝術底蘊和光榮的歷史使命
在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結業儀式上的講話————作者:劉曉靜;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學員:大家上午好!我是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梆子腔新劇目音樂創作人才培訓”的負責人劉曉靜。今天,我們齊聚在山東藝術學院,共同回顧與總結項目開班至今的各項工作。在此,我代表項目組,向撥冗出席結業儀式和一直支持此項目實施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積極參與、勤奮學習、圓滿完成學習任務的各位學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民間鑼鼓樂曲的數列結構及其文化意蘊——夾倉打擊樂《斤求兩》調查研究————作者:賈力娜;
摘要:自20世紀20年代楊蔭瀏先生對十番鑼鼓的開創性研究以來,民間鑼鼓樂曲中的數列組合關系逐漸成為音樂學界探索的焦點。盡管眾多研究致力于揭示數列關系的規律,但對其背后文化淵源的解析仍顯不足。通過對山東省日照市夾倉地區流傳的打擊樂《斤求兩》的調查發現,該樂曲的數列結構與秦代“十六兩一斤”的計量方式緊密相連,進一步分析表明,這首樂曲的數列組合源于宋代以來斤兩除法運算中使用的“珠算口訣”,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其...
沂蒙題材美術創作的圖像敘事————作者:沈穎;
摘要:沂蒙題材美術創作呈現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記憶與圖式表達。革命戰爭年代沂蒙精神的視覺表達以再現革命史實、傳播革命思想和激發革命斗志為本務,成為思想宣傳的利器。新中國成立后,藝術家們結合新的時代語境不斷創新拓展沂蒙精神的藝術形態表現,以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描繪了新中國美術史的重要篇章。今天廣大人民群眾對美的需求,特別是對民族文化精品力作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精神力量和傳播效果遠遠超過...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