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樂器》
關注()【雜志簡介】
《樂器》雜志是一本有著 30 多年歷史的科技類音樂教育刊物,由國家輕工業聯合會主管,全國樂器工業信息中心、中國樂器協會主辦的國內樂器行業公開出版、海內外發行的雜志。雜志主要面向樂器演奏家,音樂家,音樂院校及其他院校音樂系、器樂系的老師和學生,樂器生產者、經銷者,琴行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雜志內容主要介紹古今中外樂器、電聲樂器的使用、演奏技巧,音樂知識教育、電腦音樂制作以及樂器制造、選購、保養、維修等知識。
雜志無論從內容還是到精良的印刷包裝都符合時代及現代人了解、學習樂器的需要,相信更新、更細、更實際、更豐富的《樂器》雜志會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和支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知網,萬方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本期關注 電聲廣場 國樂茶社 現代空間 流行碼頭 收藏會館 樂人樂事 少數民族樂器 XO酒吧 制琴作坊 樂器學堂 學術交流 經驗之談 資讀驛站 行業動態 經營方略 編讀信箱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回“家”——首屆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藝術節隨筆 柳蘇凌
民族樂器制作人要有責任與擔當——訪高級工藝美術師宋從甲 孟建軍,王瑋
“雲山韶濩”古琴之芻議(上) 陳平
古箏制作技術及產業發展研討會紀實(下) 王瑋,孟建軍
龍頭倍大低音文琴及其他 文正球
我眼中的瓜達尼尼 楊小洋
徐弗大師回憶制琴人生(下) 孟建軍
阮“推奏技法”的音樂表現特點與應用 寧海天
論古箏協奏曲《西楚霸王》中的東西方音樂文化元素的融合 方雍潔,丁笑然
互文性意義下音樂和文學的對比研究 王婷
“標簽化”推進大提琴教學的有效方法 劉蔓
陳耀星二胡樂曲創作的美學意涵和大眾性 韓石
浦東派琵琶藝術《十面埋伏》的文化探析 武齊
淺析“視聽化音視頻教學手段”對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的影響 宋澤億
亞細亞傳來的樂音(十三)——郵票中的亞洲傳統樂器 趙春婷,施鶴皋
聽羅伯托迪亞茲(Roberto Diaz)講“柯蒂斯”那些事——柯蒂斯院長上海大師班交流有感 胡靜
絲綢之路上的彈撥爾研究(二) 梁秋麗,周菁葆
春天走進帕米爾——訪軍旅竹笛演奏家李大同 孟建軍
音樂教師怎樣發表論文之音樂學院數字音樂圖書館建設問題
摘 要:筆者以自身于音樂學院數字圖書館工作的經驗,討論了音樂學院類數字圖書館建設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及現狀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中所討論的諸多問題涵蓋了數字音樂圖書館中的版權保護、館藏作品藝術價值定性、數字資源館際互借、數字資料的采編查重及錄入和傳統影像資料管理等問題。諸多問題的討論有助于音樂學院數字圖書館管理者更好地分析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困難,從而建立更為管理規范、作品涵蓋面更大、資料更為全面的數字音樂圖書館。
關鍵詞:怎樣發表論文,數字音樂,圖書館建設
一、前言
筆者以自身在于音樂學院數字圖書館工作的經驗,討論了音樂學院類數字圖書館建設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其中有部分問題是所有數字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都會遇到的,而另一部分問題則是音樂學院圖書館所特有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為資料版權保護、作品藝術價值定性、館際互借、采編查重及錄入不便和傳統資料管理等問題。下面在本章中就對各個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樂器最新期刊目錄
北京樂器研究所召開樂器聲學評測研討會
摘要:<正>為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樂器聲學評測在提升樂器質量、促進品質消費過程中的基礎作用,2月18日,北京樂器研究所與木道琴莊(北京)樂器公司開展專題研討,在質量標準、品質現狀、市場認知和消費導向等多個維度了深入交流。樂器聲學是衡量樂器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直接關系樂器的演奏效果和聽覺感受。在現行樂器標準領域,北京樂器研究所聯合武漢音樂學院和多家樂器企業制定的《樂器聲學品質評價方法》國家標準,自2015...
第58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公布107名候選名單
摘要:<正>第58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將于2025年10月15日在意大利熱那亞開幕,近日宣布107名小提琴演奏者被錄取為候選人名單。該項比賽面向15~30歲的各國候選人開放。預選階段將于4月至5月間在熱那亞、廣州、首爾、紐約和柏林進行。候選人將演奏尼科洛·帕格尼尼的兩首《隨想曲》、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奏鳴曲與帕蒂塔》中的一個樂章,以及弗朗茨·舒伯特《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D.574(偉大二重奏)》...
滬上興盛的后起之秀——古箏藝術浙江流派古今及發展綜觀(三)————作者:韓建勇;
摘要:<正>(接上期)文革十年間浙派古箏家的另一面(1966~1976)文革期間,古箏藝術遭遇冰封。知識分子受到嚴重迫害和打擊,廣大知識青年則要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王巽之慘遭迫害,女兒王昌元自然也受牽連,學校的古箏學科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在當時,像《月兒高》《林沖夜奔》這些曲子遭遇禁演。這種情況直到1972年才有所好轉,然而浙派古箏的大家王巽之卻在這一年遺憾離世。自1972年起,部分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
我把音樂獻給你——訪世界知名兒童合唱團One Voice中國巡演總策劃孫秋波————作者:柳蘇凌;
摘要:<正>2024年與2025年,著名的兒童合唱團“One Voice”在旅美音樂策劃人孫秋波的策劃、組織下,連續兩年來華巡演。曾經,這支合唱團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一亮相,便震驚四座,逐漸蜚聲海外。但成立至今20多年,卻從未到中國進行過演出。在孫秋波的努力下,她以項目主管和節目主持人的雙重身份,帶領著這支由60多名美國少年兒童組成的合唱團來到中國
媒介生態學視域下民族音樂綜藝節目傳播路徑研究——以《國樂大典》為例————作者:李佳霖;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升級發展,傳播媒介日益兼具創新性與多元化,電視音樂類綜藝節目也受到新興媒介的沖擊,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和外在壓力。本文從電視節目《國樂大典》入手分析,將媒介交融與傳統民族音樂保護這一熱點話題相結合,探究在媒介生態學視域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創新傳播路徑
專輯《黃濱演繹法國小提琴奏鳴曲》發布
摘要:<正>前不久,全新專輯《黃濱演繹法國小提琴奏鳴曲》正式發布,這張專輯由國家大劇院音樂廠牌NCPA Classics推出,呈現出小提琴家黃濱與鋼琴家達尼埃拉·米內瓦的精彩合作。專輯封面選自著名攝影師逄小威的北海道系列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音樂的融合相得益彰。專輯中的曲目包括了三部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奏鳴曲——弗朗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德彪西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以及拉威爾的《G大調小提琴奏...
傳統文化與美育的雙重綻放:《中國高等院校藝術通識教育系列教材(古琴)》出版
摘要:<正>近日,北京樂器學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推出了《中國高等院校藝術通識教育系列教材(古琴)》。本套教材的主編由多位古琴專家共同擔綱:中央音樂學院趙曉霞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王狄主任,北京樂器學會副理事長兼古琴專委會會長張子盛等。這本古琴教材不僅僅是一本教學工具,更是一部濃縮了古琴文化與歷史的藝術寶典。它通過以下內容,帶領學生走進古琴的世界:從古琴的起源到其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為學生展開一...
第六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暨“2025中國胡琴藝術發展峰會”活動章程發布
摘要:<正>“秉持“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辦賽宗旨,以傳承、發展中國二胡演奏藝術,發現、培養二胡藝術人才為價值目標,第六屆"敦煌杯"中國二胡演奏比賽于2025年3月~8月舉辦。本屆比賽由中國樂器協會、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敦煌杯”中國民族器樂比賽組委會聯合主辦,北京華夏璇音藝術傳播中心承辦。“敦煌杯”比賽與展演系列活動自2010年創辦首屆全國二胡大賽以來,始終秉承“弘揚國樂精神、培育藝術人才、...
“夢幻風格”音樂創作的實踐性探究——以洛納蒂1701《十二首小提琴奏鳴曲》為例————作者:張若愚;
摘要:17世紀中期到晚期的歐洲,音樂創作風格多元化發展,其中“stylus phantasticus”成為意大利和德國小提琴獨奏奏鳴曲創作的首選音樂風格。卡洛·安布羅斯·洛納蒂于1701年提獻給利奧波德一世皇帝的一部小提琴作品曲集——《十二首小提琴奏鳴曲》,可以被視為當時與科雷利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集并肩的另一部曠世之作。其在運用情感美學背景下的音樂風格演奏實踐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道教音樂與西方彌撒音樂的比較研究————作者:瞿楊;
摘要:本研究探討了中國道教音樂與西方彌撒音樂的關系,分析其在信仰表達與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道教音樂和彌撒音樂各自承載著豐富的宗教思想與文化內涵,其獨特的音樂特征在儀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道教音樂通過旋律和節奏表達對自然與和諧的追求,而彌撒音樂則通過結構嚴謹和情感表達強化信徒的宗教體驗。兩者的融合與對比不僅豐富了宗教音樂的研究視野,還為理解各自文化背景及信仰內涵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通過深入分析這兩種音樂的起源...
松上鷓鴣鳴 庭前幽蘭香(下)——回憶我與恩師趙松庭的點滴————作者:蔣國基;
摘要:<正>(接上期)而最難想到的是,他主動提出教我寫譜作曲。我簡直難以相信。他卻說,沒有什么不可能的。我教你,你放大膽子寫。沒有高深莫測的學說理論,用最通俗的言語,如聊家常,講解了世上公認的深奧的作曲學問。他說,先找一個基調。當即他哼了一個調調,真的就只有五六個音符。然后他讓我繼續擴展。他哼了一長節,又說,繼續擴張開去,調調果然成曲。也就是說,作曲對他來說真的是張口就來啊
歡慶開場,就在“日落”以后————作者:Slowly;
摘要:<正>想要寫下這些文字是源自幾天前的發想。那日黃昏,車子在環路上緩緩過彎,余霞成綺的天空倏地躍入眼簾,車內正循環著孫燕姿的新歌《日落》。一些詞句恰巧落入這樣的場景,聲聲入耳。此刻的我面容平靜,卻心潮騰涌,縱橫交錯的思緒膠著在了一起,如踞伏在車內的一臺開足馬力的發動機,轟隆隆地發出了低吼
從“守藝人”到“改革者”——追憶民族樂器琴弦改革者戴闖————作者:柳蘇凌;
摘要:<正>2024年12月末,時任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工廠廠長、戴氏琴弦創始人、民族樂器琴弦改革的代表人物——戴闖仙逝。從1954年以來,由國家倡導的民族樂器改革至今已經70年。回眸以戴闖為代表的民族樂器改革的開拓者,再次翻開民族樂器樂改的篇章,讓我們又重新回到了民族樂器改革如火如荼的改革時代洪流中
維吾爾族卡龍琴藝術及制作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上)————作者:朱慧媛;
摘要:維吾爾族卡龍琴音樂表現力豐富,是刀郎木卡姆中的主奏樂器之一,其制作技藝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當今的卡龍琴是歷代卡龍琴手工藝人不斷探索的心血,綜合體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藝術追求與審美觀念。本文將以卡龍琴制作技藝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卡龍琴藝術及制作技藝的傳承現狀與未來的發展策略
核心素養視域下云南少數民族樂器進課堂教學研究——以巴烏為例————作者:劉銘;倪崧格;
摘要:課堂樂器教學是學校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的體現。本文通過審美、實踐、文化理解三個角度對當前音樂課堂教材中的章節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運用欣賞聆聽、創意互動、情境創設等手段將云南少數民族樂器融入課堂教學環節
論馬頭琴的保養及相關問題————作者:薩其日拉;
摘要:<正>馬頭琴,作為蒙古族傳統樂器,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藝術價值。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珍貴的樂器因缺乏科學保養而受損。提升演奏者對馬頭琴日常護理的認識和技能,不僅能夠延長樂器使用壽命,保持其音色純正與演奏性能,更能促進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與凝聚力。本文重點探討保養材料的選擇、保養周期的確立以及針對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保養策略,旨在為馬頭琴愛好者與專業人士提供一套科學、...
會唱歌的茶壺——壺笛————作者:何山;
摘要:壺笛是一種將傳統茶壺的造型和陶笛的功能相融合的獨特樂器。在保留茶壺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它不僅在視覺上展現出茶壺的優雅形態,還具備樂器的功能,在音色和演奏方式方面也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本文就壺笛的創意形成、制作流程、音樂特點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旨在讓人們對這一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的藝術形式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為其在音樂藝術領域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引導
論古箏提彈法的發力原理和訓練方式————作者:冼澤輝;
摘要:古箏彈奏中的提彈法并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古箏的發展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彈奏速度才出現的一種技法。提彈法的訓練內容主要包括手指獨立性訓練與手指連貫性訓練,本文從解剖學和運動力學的角度分析提彈法的原理及有效的訓練方法
當代江蘇作曲家音樂創作與其地域音樂文化的互動研究——下篇:器樂創作————作者:章崇彬;
摘要:江蘇地域音樂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體現了江蘇的歷史積淀和人文情懷,不僅為音樂創作提供了素材和靈感,還傳遞了江蘇獨特的地域文化認同和傳承價值。在當代器樂創作中,江蘇作曲家以深厚的地域音樂文化為根基,深入挖掘民歌與傳統器樂元素,并融入與江蘇關聯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經典古詩詞、宗教與哲學等文化主題,通過融合現代音樂技法賦予傳統音樂新的生命力,以此形成了多樣化的互動形態及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萬物歸“我”,與世界“鏈接”著的莫西子詩————作者:張迪;
摘要:<正>初識莫西子詩是通過一檔電視節目,他作為唱作人抱著把木吉他,以一曲《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震驚全場。以至于后來的很長時間里,大眾對于他的刻板印象都是“來自大涼山的音樂詩人”。殊不知,他創辦了“米地書屋”,還參演了電影《河邊的錯誤》《帶彩球的帳篷》,這一次更是以作家和攝影師的身份,交付出了一本攝影文集《自然的孩子》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