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當代電影》
關注()【雜志簡介】
《當代電影》為電影理論和評論類學術期刊,創刊于1984年7月。堅持貫徹“雙百”方針,堅持當代性、學術性的辦刊特點,鼓勵理論聯系實際和理論創新、藝術創新精神,提倡思想活躍、觀點新銳、內容厚實、態度嚴謹的學術風氣,關注和評介國內外電影藝術最新發展趨勢,追蹤和研討國內外電影(文化藝術)理論研究最新動向和學術成果,為促進國產電影創作繁榮,為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電影理論體系服務。讀者群定位:主要針對各大電影院校的老師和學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社科雙效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1)收錄。
【欄目設置】
“電影理論”、“國產電影態勢”、 “影片個案分析”、“封面人物”、“當代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史”、“重寫電影史”、“國際影壇”、“電視研究”、“電視劇評析”、“電視文化批評”、“影視藝術與技術”、“國產新片評論”、“佳片新賞”、“名作評析”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國產抗戰(反法西斯)電影新觀察 4
2 國產抗戰(反法西斯)電影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胡克;趙寧宇;李鎮;詹慶生;尹鵬飛; 4-16
3 抑制的精神創傷與斷裂的歷史記憶——中國抗戰電影的身心呈現及其文化征候 李道新; 16-21
4 《冬》 邢健;田卉群;左衡;郭瑞; 22-29
5 《捉妖記》:互聯網思維與影像新元素 趙衛防; 30-32
6 《捉妖記》:真人與動畫的奇幻之旅 周雯; 33-36
7 《少女哪吒》:一場痛楚與憤怒的青春獻祭 張斌寧; 36-38
8 試論作為電影類型的戰爭片 洪帆; 39-43
9 論戰爭電影的“宣傳”和“對話”功能——暨考察太平洋戰爭的文本意義變遷 劉輝; 43-48
10 不知所終的戰爭 不拘一格的講述——后“9•11”時代美國戰爭電影類型的承繼與新變 路春艷;蘭朵; 48-53
11 另一個世界——戰爭電影影像造型研究 萬子菁; 53-58
12 商業范兒 文藝心——張一白訪談錄 張一白;李迅;王小霞; 59-66
13 光影婆娑中的都市情感詠嘆者張一白 戰迪; 66-70
14 從“作者電影”到“數據庫電影”——張一白電影創作探 王亮; 70-74
15 中國武俠電影的探尋者 徐皓峰;賈磊磊;付強;賴建晶; 75-80
16 內省思過與鳴冤責難:日本乙丙級戰犯審判電影 張新民; 86-92
17 獨立制片人描述的戰爭——論新藤兼人的遺作《一張明信片》 韓燕麗; 92-96
18 自衛隊參與電影中的“日本人”:2005年以后作品中的現代民族主義 須藤遙子;梅定娥; 97-102
19 陳云裳:上海“孤島”時期的影后 鳳群; 103-106
核心期刊發表網投稿: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策略探討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了解外部世界,掌握實時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然而,在互聯網絡、手機網絡、wifi網絡并不發達的縣域和鄉鎮村,電視依然是人們獲取資訊,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電視媒體在縣級媒介平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諸多的電視節目中,時政新聞是縣域受眾關注度最高,覆蓋面最廣,針對性最強的電視節目之一。近年來,受到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縣級電視臺的對高端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降低,電視節目,特別是時政新聞節目呈現出流程固化、報道僵化、語言官化、內容虛化等癥疾,內容缺乏感染力,節目編排缺乏吸引力。可以說,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改革迫在眉睫。
關鍵詞 核心期刊發表網,電視臺,時政新聞,策略
1 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意義
時政新聞,顧名思義,主要是指時事新聞和政治新聞,例如國家政策的出臺、國家法律法規制定與頒布、重大改革舉措、重要干部任免、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等。
當代電影最新期刊目錄
強敘事、N次刷屏和況味化表演——近年中國電影表演藝術觀察————作者:厲震林;
摘要:21世紀以來,歷經奇觀化表演、顏值化表演之后,電影表演又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從原來的“輕表演”發展到了“重表演”,表演在矛盾沖突的高位運行,是一種充滿錯綜力學關系的“重”意象,可以用“高頻度,強表達”來概括。隨著影片越來越多地被切成多個片段投放網絡平臺,觀眾可以N次刷屏,反復觀看表演,又出現“后表演”概念,表演需要“細加工“”深加工”。而況味化表演,表現了真實的人生以及人性,進入深層的生活體驗,涉及...
《蛟龍行動》:軍事片的題材拓展、技術風格和循環語義————作者:孟君;
摘要:《蛟龍行動》是一部融合了軍事和動作元素的類型大片,演繹了中國現代化海軍“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中國首部核潛艇題材電影,《蛟龍行動》拓展了中國軍事電影的海軍題材。核潛艇題材為影片的故事、置景、裝備、戰斗場景等提供了巨大且具有挑戰性的想象空間,技術風格凸顯的拍攝和特效高質量地呈現了中國電影工業美學的特色。與此同時,作為《紅海行動》的IP衍生續作,兩部影片在主題、故事和人物等方面形成疊加...
要做比我們活得更久的電影——方勵導演訪談錄————作者:方勵;陸紹陽;
摘要:<正>時間:2024年12月23日地點:勞雷電影工廠陸紹陽(以下簡稱陸):方導好!感覺跟前段時間您在路演時疲勞的樣子不一樣,今天狀態好多了。方勵(以下簡稱方):我跑了三個多月了,150場,馬不停蹄。我是比較喜歡路演,我做電影的初衷就是跟觀眾交朋友,男女老少甚至小朋友的看法我都喜歡聽
影院效果與虛擬現實:論科技迭進下觀影物質性的變遷————作者:劉俊;曹心媚;
摘要: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影物質性在觀影的環節正在或者將要發生帶有相當顛覆性特質的變化。傳統的電影觀看受影院的實體物質性規約,劇場效果的釋放、二維巨幕的視聽體驗、實體的觀看共同體等是其顯著的特質。而隨著虛擬現實電影(或稱虛擬現實影像、虛影等)在技術和藝術上不斷發展,因其物質性的虛擬化、虛無化,使得接受者的觀影感受呈現出迥異于傳統影院觀看的狀態,甚至走向極致的自主化、極致的包裹感、極致的驚顫化、...
感知融通:武俠電影的觸覺性影像建構與民族性審美表達————作者:崔卉萱;
摘要:多感官研究是當代電影理論的重要轉向之一。本文以中國武俠電影為切入點,探討以觸覺為核心的影像建構方式,分析觸覺性影像在觸覺經驗、聯想和審美喚起中的生成機制。通過對鏡頭運動的研究,本文進一步探討了“非視覺中心”影像創作邏輯對觀眾共感體驗的營構,揭示觸覺性影像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剛柔、順勢等理念的深層聯系,展現武俠電影的民族性審美表達。本文主張以觸覺思維重新審視武俠電影,推動電影影像從視聽邏輯向多感官表達的...
再續時光:當AI融入電影修復時————作者:左英;王瑤;
摘要:本文在概述電影修復技術發展歷程、總結AI輔助電影修復對行業貢獻的基礎上,梳理了電影修復倫理爭議,并展望了AI技術進一步融入電影修復的前景與挑戰。結論自然指向對AI時代電影修復事業的思考
《數字宣言》Ⅲ:影片修復、利用(操作)、處理及其倫理————作者:羅伯特·伯恩;卡羅琳·富尼耶;安妮·甘特;烏爾里希·魯德爾;韋怡舟;
摘要:FIAF技術委員會(FIAF Technical Commission)近年來相繼發表了與膠片數字掃描、數字典藏、數字修復及聲音修復相關的具體倫理指南,[1]內容涵蓋了膠片沖印技術、數字掃描技術、館藏管理以及《數字宣言》四大核心內容。其中,《數字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第三部分“畫面修復、操作、處理及其倫理”,首次明確了在數字修復具體操作中的倫理標準和實用規則,同時劃定了...
米歇爾·賽爾與AI時代的“演員”物質性考探————作者:樊姝彤;
摘要: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影像生產的主體與客體邊界不斷拓展,傳統主客二分的屏幕表演研究范式逐漸失效,演員的物質性正面臨重構的挑戰。米歇爾·賽爾的“準客體”概念揭示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混合與替代關系。電影作為一種“世界-客體”,通過主客間動態的寄生鏈條,犧牲個體主體性以強化主體間性,在行星尺度上重塑了人類的感知能力,亦削弱了世界的豐富性。在維維安·索布切克的演員四重身體理論基礎上,本文提出“演員”的...
選擇的困境:電影保存與修復的倫理嬗變————作者:張艾弓;韋怡舟;
摘要:電影保存與修復的歷史幾乎與電影藝術本身同樣悠久,其發展脈絡經歷了從技術導向到倫理聚焦的重大轉變,如今,修復倫理已成為電影修復實踐中的核心議題。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FIAF)在2009年發布《倫理守則》,首次為電影修復確立了系統性的倫理框架;2021年4月,其技術委員會發布了《數字宣言》第三章,進一步提出了關于電影修復、操作和處理的詳細倫理規范。本文首先回顧電影保存歷程中的關鍵倫理選擇,分析其對行...
從作者論視角考察電影修復現象————作者:趙淼;
摘要:自1962年由美國評論家安德魯·薩里斯將《電影手冊》首倡的“作者策略”闡發為“作者理論”以來,作者論影響無邊,相關爭議也從未休止。在以宏大理論為主導的后理論時代,作者論漸趨邊緣化,在電影修復實踐和倫理建構層面,作者論依然占據著統領性地位。本文試圖以作者論為切入點對電影修復現象及相關倫理問題做出辨析,為電影修復倫理的未來尋找可能路徑
探尋中國神魔小說的奇幻電影改編策略——以《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為案例————作者:王一川;
摘要:分析《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可以為中國神魔小說的奇幻電影改編策略提供借鑒。該片在視聽藝術形象造型上得失皆有,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留下遺憾,在姬發“延宕”情節背后留下理念沖突——主要是在把“延宕”的原因由“敬畏天命”轉化為親屬關系和家園守護等現代理念時遭遇多重沖突甚至自相矛盾。這一改編案例對于中國神魔小說的奇幻電影改編的啟迪在于:找到古今文化價值理念、古今日常生活理念以及古今形象造型之間的相...
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的電影評獎研究————作者:宮浩宇;
摘要: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南京國民政府舉辦了四次國產電影評獎,前兩次乃假借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這一半官方組織完成,后兩次則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親自操辦。這四次國片評獎活動,不僅開官方評選、獎勵國產電影之先河,而且在評獎機制的創建、評選程序的設定與改進、獎項設置等方面,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嘗試及經驗積累,以此構成了彼時南京國民政府電影政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場域,亦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官方對電影界傳達的意識形態導向,有助于...
電影手動性:作為物質影像史的前電影史————作者:黃天樂;楊宇;
摘要:從安德烈·巴贊、斯坦利·卡維爾、雅克·朗西埃及至大衛·羅德維克,諸多理論家無不將自動性視為電影現代性之基底。然而,現今被視為前電影裝置的詭盤、費納奇鏡、走馬盤、手翻書、妙透鏡等光學玩具亦曾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以差異化于前述自動性的手動機制為彼時觀者制造連續性運動影像。這些以物質性、生理光學與身體參與為前設的近距離影像生產者在機械復制時代來臨前的歐陸風靡一時,隨即又在電影術出現后迅速式微。依循此脈...
中國草原題材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征與文化表達————作者:蘇培;
摘要:草原題材電影是我國少數民族電影中的重要類別,其以草原文化為敘事背景,通過講述草原故事,創造出一批具有民族審美風格的經典電影作品,其中以蒙古族題材影片具有一定代表性。回溯我國草原題材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探索時期、快速發展時期和融合創新時期,并分別展現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音樂審美取向。草原題材電影孕育于草原文化之中,通過影音藝術展現著以“馬文化、歌文化、酒文化和英雄崇拜情結”為核心的審美文化表...
中國早期科幻電影的形態與觀念溯源————作者:黃望莉;翟耀;
摘要:“泛科幻”是中國早期科幻電影發展史視域下對相關作品形態與創作觀念進行研究的一種描述方式。從1925年《隱身衣》到1939年《六十年后上海灘》,很多具有科幻元素的影片多嫁接在“稗史“”古裝”等富含本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電影類型中,一定程度上寄托著大眾對現代文明的想象,也體現著人們對文明進步引發社會危機、帶來倫理焦慮的恐懼。對該時期“泛科幻”電影的整體探尋,是理解與確認民族科幻電影歷史起源的重要途徑
海生萬象 光映未來——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觀察————作者:李昉;盧巨波;
摘要:<正>2024年12月4日至10日,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海影節”)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本屆電影節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立足打造電影藝術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持續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以影為媒,創新突破,向全球展示海南的魅力與活力,也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尋找新質動力
徐氏武俠世界中的理想國——影片《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倫理敘事————作者:賈磊磊;
摘要:在中國武俠電影里“,俠”不僅是敘事的主體,而且也是價值的主體,確切地說,他們是武俠電影文化價值觀的指認對象。在影片《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中,導演徐克強調,武藝的高低并不是衡量一個英雄的終極標準。這種超越了武術技藝層面的終極標準的確立,不僅賦予了郭靖這個人物更為超然的人格魅力,而且使影片在價值取向上超越了所有那些以武藝高低定勝負、以武藝的強弱論英雄的武俠電影。西毒歐陽鋒是人類的天敵,郭靖與他作戰便...
《唐探1900》:套層敘事建構的重心位移——“唐探”電影品牌系列延續方式分析————作者:張衛;
摘要:《唐探1900》建構了套層敘事結構:其表層敘事延續了“唐探”系列母版模塊的推理結構方式,深層敘事和中層敘事則展呈了另外兩個二元對立的戲劇沖突,表現出“故事講述的年代”與“講述故事的年代”高度相似,加強了電影文本題旨內容的豐厚度和深廣度,其隱含的意識形態內涵高度應和網絡上興起的愛國(民族)主義浪潮,因而獲得了票房的高支持度。該片在敘事結構上的創新探索,與“唐探”品牌系列的母版模塊產生位移和偏離,一定...
書畫“勢”觀與情動潛能:關于中國武俠片“身體-影像”的思辨————作者:王涵宇;馬豆豆;
摘要:作為一類充滿感官刺激的身體類型電影,中國武俠片對身體運動、姿勢、力量的表現往往成為影像審美意義的主要來源。依循中國傳統書畫理論“勢”觀展開武俠片的影像本體思辨,可以將其指認為一種“勢-影像”,代表了力量和潛能的不斷實在化和不斷生成;而在電影現象學的脈絡中,表現身體運動覺、本體覺的武俠觸感影像,其感知的整體連續正離不開一種充盈的情動之力。武俠片身體-影像的情動潛能與書畫“勢”觀都指向對生命激情的主張...
2024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報告————作者:劉漢文;
摘要:2024年是中國電影產業夯實基礎、尋求變革之年。這一年,各級電影行政部門在推動中國電影繁榮發展、促進和擴大電影消費方面多措并舉,分區域、分線化、多輪次發行模式持續探索“,差異化放映”使更多影片精準找到目標受眾。同時,中國電影也面臨優質影片供給不足、檔期市場冷熱不均、電影觀眾減少等情況。未來需要更加尊重電影藝術規律、產業規律、管理規律,加快重構電影產業鏈,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