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南方文壇》
關注()【雜志簡介】
《南方文壇》是文藝理論刊物。重點宣傳研究馬列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借鑒和繼承中外優秀文藝遺產,探索民族文學藝術道路,研究當代文藝問題和文藝發展趨勢,促進文藝新人成長,及時交流區內外、國內外文藝信息。
雜志努力張揚新的編輯理念,一直致力于獨特的高品位的學術形象和批評形象的建設,精心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的品牌欄目,其中精心組織的“跨世紀”,叢書的討論、晚生代作家群的自白、今日批評的答問、《郭小川全集》的討論等等都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大媒體均有報道和轉載.尤其以評介前沿實力派批評家的“今日批評家”欄目,通過批評家對自己批評觀的言說及其他批評家對他的再批評,不僅給世紀之交文壇的批評家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通過這種批評家之間的再批評,形成了思想的碰撞,達到了相互之間文學觀念的交流、文化精神的對話,真正體現了文學批評的精神。
為了在真正意義上發展中國文藝批評、尋求新路、尋求大發展,雜志達成了與廣西師大出版社合作的共識,從而創立了一個更新更高更開放的人文學術平臺,使《南方文壇》從創品牌的艱苦奮斗中,走向了持續發展、穩步前進的成熟時期。
本刊在堅持正確的政治輿論和學術指導下,繼續敏銳關注當下文化現象,倡導率真,精辟而富有學理、才情的“綠色批評”,通過組織更強大的作者陣容,更新品牌欄目,增版擴容,評選雜志年度優秀論文,編輯出版具有雙效的“南方批評書系,等手段來實踐新的“前沿理念,精品意識,批評精神,學術形象”的編輯思想和全面提升刊物的質量。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在2001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被評為廣西社科“十佳期刊”,主編張燕玲榮獲“十佳出版工作者”稱號。
【欄目設置】
我的批評觀、文論大家、今日批評家、理論新視界、個人鋒芒、現象解讀、今日熱讀、讀來讀去、港臺澳文苑、藝術時代、文壇評述、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專欄、當下藝術視角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社會互動和文學想象——路遙的“方法” 楊慶祥
論“十七年”中國鄉村文學中的氣候政治學 路文彬
生命的親證——論史鐵生的宗教信仰問題 李德南
由“我”步入“世界”的跋涉——李德南的文學批評 王威廉
沉默與發聲——李德南的學術印象 謝有順
張愛玲與相片懷舊 羅鵬,趙瑞安
金庸與圖解民族主義 羅鵬,趙瑞安
啟蒙話語、個人主義與當代中國文學的三次轉型 徐勇
困境與突圍——論新世紀文學理論體系的多元建構 王瑞瑞,廖述務
代際:作為關鍵詞的文學譜系考察與建構——評洪治綱的《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 曹霞
以自我獻身精神為中國文化守夜——關于張新穎《沈從文的后半生》 王春林
余秀華詩歌與“文學事件化” 孫桂榮
艱難的“時代性”——從《收獲》“青年作家小說專輯”說開去 李振
知識分子的底線意識,或聶致遠的書生氣——重讀《活著之上》 趙勇
超越“活著”與活法的重量——評閻真長篇新作《活著之上》 歐陽友權
“活著至上”與“活著之上”的拉鋸、糾結與掙扎 于慈江
從《滄浪之水》到《活著之上》 閻真
嚴歌苓還要在寫作的歧路上狂奔多久——從《護士萬紅》說開去 歐陽光明
遠方、自我與集體性——賀州瑤族三作家論 劉大先
如何表述廣西鄉村生活:馮昱小說與“尋根” 馮強
悖論中的艱難突圍——論楊映川長篇小說《淑女學堂》 張淑云
文學論文范文:紅樓似夢詩性如輝
摘要:《紅樓夢》是一部凝練高度思想,充滿藝術氣息的小說。它的字里行間,不僅僅充斥著作者對所處時代的批判,還散發著詩性的光輝。它在國外也引起了廣泛的翻譯熱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楊憲益夫婦和霍克斯的全譯本。隨著《紅樓夢》翻譯浪潮的推進,對于《紅樓夢》譯本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例如修辭手法、人物形象、文化差異的翻譯研究等。其實,這些研究方面都滲透著詩性特征的魅影。詩性特征是指作品的詩性美。它是支撐作品流芳百世的支柱,是流淌于整部作品間的血脈。因此本文以霍克斯版本為例,努力對《紅樓夢》詩性特征翻譯做出一個探討。
關鍵詞:《紅樓夢》,詩性特征,翻譯
引言
洋洋灑灑,如浪濤不絕;尋尋覓覓,似曲徑通幽。《紅樓夢》如同山水畫連綿不絕。它之所以如畫一般美妙,不單是借助作者精彩的描述,更是因為充斥于整部著作之間的詩性特征。那么,能否將詩性特征淋漓盡致的翻譯出來,則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隨著對《紅樓夢》翻譯的研究的深入,許多學者開始對詩性特征的翻譯加以重視。我們最常見的,是對語言詩性特征的研究和修辭的翻譯。此外,在意象的翻譯方面,也是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的意象或優雅婉約,或悲憫傷懷,或詩情畫意。它們共同營造了書中的意境,在《紅樓夢》的詩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方文壇最新期刊目錄
醫學人文及其語詞轉喻————作者:陳若谷;
摘要:<正>在快意恩仇、臧否人物、指點江山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掌握批判的武器,尤其是對于事件及制度性的剖析,往往具象落腳到人,比如把人分類為濃人淡人、NPD人格,或者歸因于原生家庭、東亞父母……這些語詞進入社會流通的初期,高度凝練且迅速地對境況做出了“診斷”。自啟蒙運動以來,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追求席卷全球,醫學幾乎壯大為可以與宗教/信俗、法律/道德劃江而治的新的社會控制機制。何謂控制機制...
堅守在教師這個崗位上——陳思和教授從教42周年座談會答謝詞————作者:陳思和;
摘要:<正>46年前,我24歲,衣袋里放著高考錄取通知,搭乘公交車來復旦大學入學報到。也許是心情激動,沒留神,下錯了車站,在復旦大學站前面的電力所站下來。旁邊有個好心人看我在東張西望,就指點說:你是到復旦大學吧?往前走半站路,就看得見校門了。好事真需要多磨,就這樣我多走了五六分鐘的路,才看見了校門口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但這幾分鐘的路程,在我的感覺里走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民間”中的“知識分子”————作者:王曉明 ;夏天 ;陳昶;
摘要:<正>夏天(上海師范大學講師):您在陳思和教授從教四十二周年暨《從廣場到崗位》新書發布座談會的發言中,對思和老師的定位很清晰,一是思和老師帶著他的特定的學術傳承進入他所關注的領域,其次是思和老師有您稱之為“對‘來自未來的眼光’的意識”。在這樣的定位后,您談到與他有很多共同或類似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而互補的地方,希望您進一步展開談談后一方面的情況。您覺得您和思和老師的最大不同在哪里?互補在什么地方
“我”的意義:從“問”的意義到“在”的意義——陳思和先生《從廣場到崗位》的啟示————作者:何向陽;
摘要:<正>20世紀80年代開始讀到陳思和先生的書,但第一次見到陳思和先生,是90年代初,在河南大學的校園里,印象中好像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個會議,或者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或者是中國新文學學會年會,記不清了,許多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學者都在,陳美蘭教授也在,為什么記得,因為陳思和先生把我當成了陳美蘭教授的研究生了,我向他做出了解釋,我的研究方向是文藝學。那次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我聽到了許多會議發言,對于陳思和...
文學史不僅記錄過去,還是“可能發生”的歷史————作者:許子東 ;李浴洋;
摘要:<正>一、為作家論辯護李浴洋:許老師,我們關于您的學術生涯進行過一場對話(《為我的“問題”,找到合適的“方法”——許子東教授訪談錄》,《傳記文學》 2024年第3期)。當時側重您的學術歷程。您妙語連珠,許多精彩答問都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因為那篇訪談主要按照時間線索展開,其中涉及的一些具體話題未及深入。所以這次我想聚焦一些專業議題,請您更進一步展開,核心是您的研究方法與文學史觀
《紅旗譜》:歷史性回望與當代性延伸————作者:韓春燕;顧吾玥;
摘要:<正>《紅旗譜》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典范性文本,其經典性到今天仍在被不斷討論。有學者將它的經典性歸結于它是一部泛政治化文本,認為它是“十七年”政治話語下的時代性產物(1);有學者看見了《紅旗譜》內含的民族形式建構,將它作為一種構成當代文學整體脈絡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2);有學者認為《紅旗譜》等紅色經典的再流行與再生產是因為其影視改編內含著契合大眾影視觀眾的審美趣味因素(3);但與此同時又有學者重回...
2024仁懷·《人民文學》青年作家批評家文學周
摘要:<正>~
民間崗位與人文關懷——陳思和學術貢獻的多重面向————作者:劉勇;
摘要:<正>陳思和先生以其獨特的學術視野、深刻的歷史洞察力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成為堅守人文精神崗位的典范。人文精神是其研究的對象,同樣是其學術生涯的主線;“崗位”是他對知識分子價值取向的概括,更是他為中國現當代知識分子在社會現實與學術發展中指出的未來!叭说奈膶W”這一提法自五四至今已經走過百余年歷程,一代又一代學人用自己的學問涵養與生命經歷參與、解讀、建構這一動態譜系。無論是對文本的細致體察,對作品生命...
若谷的“偏移”與“固守”————作者:馬兵;
摘要:<正>前些時日,若谷聯系我,問我可否來寫她的“印象記”,我其實是有點意外的。2016年夏天,若谷從山東大學碩士畢業后去北京大學讀博,博士畢業后重返母校任職于山東大學人文社科青島研究院,雖然我們在同一所學校,也是同一學科,但畢竟分屬濟南、青島兩城,交流機會并不多。我對她的印象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她讀碩士時的記憶,那時她思路開闊,談吐清晰,有時也不免掉掉書袋,但在話題研討中總能因犀利的見解成為小小...
論中國影視美學建構的道、術、象————作者:徐兆壽;
摘要:<正>中國影視美學的概念提出已經很多年了,也有不少名家的著述。早在1998年黃會林先生就在《當代電視》雜志上著文,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提出中國影視美學的建設。那時,她認為,“電影電視已成為當今世界文化傳媒中傳播最廣最快、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藝術創造和文化傳播方式之一”(1)。中國已經是第一電視大國,但面對強大的西方文化的影響,應當重視中國自身的文化傳統,中國的影視工作者應當“構建和...
新時代中國鄉土題材電影的美學建構————作者:周仲謀;
摘要:<正>表現鄉村生活,關注鄉土社會,是中國電影創作的重要傳統之一。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淳樸、詩意的鄉土想象,到左翼電影中凋敝、衰敗的“廢園”呈現,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奮昂揚的鄉土革命與鄉村建設風貌,到新時期以來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變化的鄉村鏡像,中國鄉土題材電影在不同時期展現出不同的表現內容和美學風格特色。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我國鄉村發展日新月異,涌現...
學術思想自傳與話語創新實踐——讀陳思和《從廣場到崗位》有感————作者:劉俊;
摘要:<正>2015年我曾在《書城》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少年成長與學術姿態——讀陳思和的〈1966—1970暗淡歲月〉》,此文后來收入《陳思和文集》!1966—1970暗淡歲月》是陳思和的人生自傳,重點寫他在特殊年代的十年人生,那時他尚未走上學術道路,因此我那篇文章重點針對陳思和的成長經歷談了一點讀后感,對他的學術貢獻從“后視”的角度略有涉及,但談得不多。這次讀他的《從廣場到崗位》,我覺得這本書正好從學...
英雄形象、革命歷史與民族精神——評民族歌劇《拔哥》的創作————作者:仵威;
摘要:<正>紅色民族歌劇《拔哥》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歌劇節上,作為入選的18部新創劇目之一,引起觀眾強烈反響,掌聲雷動、好評如潮。作為唯一的一部由少數民族自治區選送,由藝術類院校自編自導自演的創作的劇目,獲得了中國歌劇節的優秀劇目獎榮譽。同時,該劇還獲廣西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八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等榮譽?梢哉f,歌劇《拔哥》主題鮮明、演員出彩、歷史感...
勵精圖治敢為先,改革創新有作為——楊義的魯迅及其中國文學研究————作者:趙京華;
摘要:<正>當代知名學者、文史專家楊義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時代一路走來,平生留下豐厚的學術成就。這些成就凝聚著那一代中國學人勵精圖治敢為先、改革創新有作為的博大精神和建構中國學術的宏偉志向。因此,我們需要將其置于此一時期的學術史乃至思想史之下,以探究他的學術奧妙和方法論意義。楊義治學廣博而不求精深、善于創制新概念開拓新領域而不求體系之完備,從魯迅文學到現代小說史再到中國現代文學圖志,從中國敘事學、大文學...
楊義“還原學”的文學方法論意義與文化意義————作者:朱壽桐;
摘要:<正>楊義的文學研究,是思想研究和歷史研究,在其學術生命的最后、最重要也最有力度的學術關鍵詞,便是“還原”。如何理解這個“還原”,不僅事關對楊義學術建樹的解讀,不僅事關對楊義學術評價的準確性問題,而且也是事關當代人文學術的重要方法論的認知,以及對這種學術開拓的文化意義的評估
朱自清舊體詩詞創作中的擬古現象論析————作者:李遇春;張馨月;
摘要:<正>21世紀以來,朱自清的舊體詩詞創作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白話新詩的早期開拓者和現代白話散文“圣手”的身份之外,學界又發現了朱自清作為舊體詩詞作手的另一面目。其實,五四新文學家創作舊體詩詞的情形并不罕見,但在寫作擬古詩詞方面,朱自清可謂獨樹一幟,其數量之多與態度之嚴謹,使擬古足以成為朱氏詩詞創作中的一種“現象”。所謂擬古詩詞,就是將前代的某種詩詞體式,或某位詩人詞人、某一具體詩詞作品作為范本,揣度...
包天笑1920年代編務考論————作者:刁玉萍;
摘要:<正>引言1922年2月10日,《新聞報·〈星期〉出版預告》中稱:“天笑先生,兩三年不做小說了,大家望眼欲穿了,此刻到上海,忽然又高興做起小說來,現在我們出一種小說周刊,喚作《星期》,請他主任!(1)然而包天笑不僅沒有做小說,似乎連在編輯舞臺都銷聲匿跡了。而此時第三波通俗文學期刊潮正如火如荼,“自由之鵑”(周瘦鵑)領銜大東書局以《半月》《紫羅蘭》為代表的“紫色系”刊物、“快活之鶴”(嚴獨鶴)則牽...
超越局限,追求自我——論陳若谷的文學評論個性兼及一種對話————作者:賀仲明;
摘要:<正>我很認同這樣一句話:“每一歷史時期都有它自己的傾向,它的特殊偏見和精神疾患。一個時代就如同一個個人:它有它自己意識觀念的局限,因此需要一種補償和調節。”1也就是說,任何時代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自然會具有時代文化的個性,包括其卓越處,也包括其盲區和弱點。一般來說,個人很難甚至無法真正擺脫時代的特點。他(她)所能做的,只能是盡量克服時代所帶來的局限,發揮時...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美學的新變革與新拓展————作者:周斌;
摘要:<正>21世紀以來,隨著國產電影創作和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電影藝術、電影技術和電影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電影理論批評的日趨活躍和不斷深入,中國電影美學也有了較明顯的新變革與新拓展:它一方面注重從中國電影發展道路和創作歷史的回顧反思中探尋電影美學規律,并從國產電影創作和電影產業實踐中總結出若干電影美學經驗;另一方面則更加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此來豐富電影美學內容,凸顯電影美學特色;...
中國民間詩刊的在線資料庫————作者:柯雷;
摘要:<正>本文我要討論的是中國的民間詩刊。荷蘭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有“中國民間詩刊特別藏書”(collection of unofficial poetry journals from China),是紙質館藏,除刊物以外,還包括個人詩集和多人詩選。從2019年開始,萊頓大學圖書館的紙質版特別藏書增加了電子部分,也就是數字化的特別藏書,已經掃描了大量資料,并發布在萊頓大學...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