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東方劍》
關注()【雜志簡介】
《東方劍》是一本暢銷的公安文學雜志,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入“中國期刊方陣”并被評為“雙效期刊”。她始終堅持“二為”和“雙百”方針,不斷推出一批批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尚佳的作品,不少作品曾榮獲全市性或全國性獎譽。珠海出版社一眼看中,他們會同馮世榮和牟懷珂從近幾年《東方劍》雜志上選出佳作編纂文集。這是一件對廣大讀者和研究偵探文學的學者十分有益并受歡迎的好事。
公安文學,即現代意義上的偵探文學,與古代公案文學和近代俠義文學有血緣聯系,是久盛不衰的一個文學品種,對懲惡揚善有歷史和現實意義,歷來為讀者喜聞樂見。繼承和發展公安文學,《東方劍》雜志社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經歷新舊交替的時代,遇上中國改革開放的機會,身處國際性大都市上海的環境,親臨偵破斗爭的前沿,這為繁榮公安文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就案件說,特點是多、大、險、難,尤其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智能化、跨國類、轟動效應的刑案不斷增多,大大充實了偵探文學的內容。就警察說,上海刑警既繼承中國警察務實、堅韌、機智、勇敢的傳統,又具有現代警察的文化、思維、眼光、情操等素養,還輔于高科技手段,大大豐富了偵探文學的素材。就時間說,上海有著百年歷史的租界、國民黨政權和新中國時代的滄桑,積累了無數刑案的舊聞軼事。改革開放后,提供了審視舊社會刑案的新視覺,開禁了未公布的大案檔案。加上同國際刑警的聯手破案。這大大擴展了偵探文學的外延。就領域說,通過破案透視大千世界,剖析人生眾相,作品涉及到倫理道德、犯罪心理等多方面,大大深化了偵探文學的內涵。就環境說,上海有許多著名作家和公安作者的支持參與,又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大大濃化了偵探文學的氛圍。這一切,使上海公安文學作品既有專業特色,又具有文化品位。《東方劍》文集的編輯獨具匠心,將本輯分編成偵探小說卷《智慧的較量》、社會倫理卷《靈魂的碰撞》、大案聚焦卷《人性的搏殺》和舊案解密卷《泣血的隱情》四本,使這些偵探作品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都市特點更加凸現出來,可以說是必要和確切的。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2001年入圍“中國期刊方陣”,被評為“雙效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警事追蹤、人物春秋、東方劍大寫真、推理偵探小說、長篇連載、舊案新撰、大案要案、藝海拾貝。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腐官不聊生 吳興人
兩個戀人 西村京太郎,李重民
最后一次任性 鞠建忠
入殮師之情 李雅民
有病 孫建偉
恐慌 王劍寧
旮旯村的屁事 顧景江
黑暗里的眼睛 吳迪
求你愛我 昆金
太平洋邊垂釣人 朱輝
殺人往事 王愛
一把花籽 喬葉
女兒來電 崔立
做生活 錢建平
誰叫你不放錢 劉國芳
彼岸煙花(之五) 王華
文藝理論投稿:試論李漁小說“新奇同質”思想在喜劇風格中的體現
摘要:李漁小說的尚奇觀理論在內涵上包含著三方面的內容:“非奇不傳”、“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質”。縱觀李漁的白話小說集《連城璧》與《十二樓》,可以看出許多作品都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喜劇效果,而這種喜劇效果的形成與李漁小說“新奇同質”的思想是密切相關的。本文試從李漁小說所選取的題材、所塑造的人物、設置的情節以及大團圓的結局等方面闡述李漁小說“新奇同質”的思想在喜劇風格中的體現。
關鍵詞:李漁小說,新奇同質,喜劇風格,文藝理論投稿
李漁小說喜劇風格之奇主要表現在喜劇風格之“新”這個層面上,這是他小說“尚奇觀”中“新奇同質”思想的具體展現(李漁小說“尚奇觀”的理論詳見2010年05期《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中《李漁小說的尚奇觀在藝術手法中的展現》一文)。在李漁之前,詼諧幽默的話本小說不能說沒有,但在作品總體上形成如此鮮明統一的喜劇風格,可以說就只有李漁一人。無論什么樣的題材、人物、故事,到了李漁筆下,都被賦予了喜劇的特質,無不透露出喜氣和樂意。李漁極力主張文學創作要使人“消愁”,給人帶來快樂,即所謂“傳奇原為消愁設,費盡杖頭歌一闕;何事將錢買哭聲,反令變喜成嗚咽。惟我填詞不賣愁,一夫不笑是吾憂;舉世盡成彌勒佛,度人禿筆始堪投”[1]9。在李漁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作家在作品總體上形成如此鮮明統一的喜劇風格。而李漁小說所顯現出的喜劇風格,正是他求新求奇,是其“新奇同質”思想的具體實踐。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