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書畫藝術》
關注()雜志簡介
學術性兼顧普及性的中國書畫專業刊物。《書畫藝術》是具有學術性與普及性廉融的中國書畫篆刻專業刊物,為適應新形勢,充分調動社會辦刊力量。《書畫藝術》有以下幾大看點:封面設計新穎獨特、《畫壇名家》一欄推出二人、《書壇名家》一欄推出二人、《印壇名家》一欄推出一人、《經典重讀》一欄推出一篇大文章、《大師回顧》一欄推出新人力作、《藝林漫步》一欄推出別具一格的瓷俱作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2 尊受居畫談 孔仲起; 2-11
3 風過耳堂 境由心造——試說趙熊先生 韓健暢; 12-18+82
4 趙熊的文化訴求——以篆刻為例 吳振鋒; 19-21
5 黃賓虹太極墨法探秘——在黃賓虹150周年紀念杭州研討會上的發言 勞誠烈; 22-25
6 書法藝術的視覺認知機制研究 朱永明; 26-29
7 寫給艾國 宋友新; 30-34
8 樸拙而立 向寬而行 劉健; 35-39
9 碑帖兼融 質妍相生——讀王國安書法 李剛田; 40-44
10 共一輪明月——丁兆德書法印象 牟宗剛; 45-49
11 明清白描人物畫解析 廖安亞; 50-56+81
12 瀟灑清逸 涉筆成趣——諸聞韻先生紀事 盧炘; 57-67+2
13 翰墨薪傳見精神——王福辰、王潔、施王卓爾三代人的傳承 68
14 自敘 王福辰; 69-70
15 夢想的延伸 王潔; 71-74
16 書法伴我慢慢長大 施王卓爾; 75-77
17 評邱世鴻《藝術文化與藝術創造——撫云齋藝術評論集》 孫洵; 78
18 靜觀風來——黃惇書法篆刻作品展和婁東詩韻——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在太倉市博物館開幕 本刊訊; 79
藝術研究征稿范文:表現力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
摘 要:聲樂表演是一門講究表現力的學科,表現力在其中作用突出,大大超越了后天的技巧和先天的機能。本文旨在闡釋表現力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通過對表現力的概述,深入探討在實際的聲樂表演中表現力如何體現并滲透其中,借以表達歌曲中的深刻內涵和美學價值,以及如何培養演唱者的藝術表現力,塑造富有價值的藝術形象,不僅僅提高藝術專業素養和技能,同時還能夠加深他們的對藝術的理解和感化,借此說明表現力的重要性和藝術價值。
關鍵詞:表現力,聲樂表演,藝術價值
一、表現力概述
(一)表現力的界定
聲樂藝術本身賦有極強的生命力,它經久不衰的魅力取決于自身豐富的變化和個性,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和表演風格注定令人難忘。而聲樂的表現力則是決定聲樂藝術的靈魂所在,它可以借由曲譜、歌詞、表演、節奏、情感等方面來直接體現音樂,表演者利用自己先天的嗓音優勢,配合科學的演唱技巧,將自己經歷中的體驗融合歌曲中的情感,聲情并茂地將作品表現出來,不僅賦予了作品生命力,也通過二次創作充實了自己的藝術經歷,也讓觀眾在音樂的感染下獲得美的熏陶和享受,形成表演者與欣賞者的二元互動這樣綜合的行為過程。
書畫藝術最新期刊目錄
半池墨彩染癲狂——記108歲高壽藝術大家侯北人————作者:顧晶晶;
摘要:<正>1917年3月18日出生的侯北人先生,今年已是實實足足的108周歲高壽了,百歲藝術家本就罕見,而侯老先生今逾百歲高齡,仍精神矍鑠,揮毫不輟;思維敏捷,耳聰目明;妙語如珠,聲若洪鐘。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自駕開車,2014年6月的一天,友人訪美前,侯老夫婦設宴為其餞行,餐前到侯老府上老杏堂,侯老笑指老夫人對其說,為今日宴會他太太昨日特地去發廊做了頭發,是他駕車送接的
作為藝術的書法————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歷史已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實用為目的的漢字已經逐漸被電腦取代,人們再也不必為寫一手爛字發愁,一切都可以用電腦解決。那么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藝術會不會就此消亡,好多年前人們就發出了這種疑問,直到今天書法藝術不但沒有被弱化,相反卻出人意料地迅猛發展著,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許多人沉醉其中樂此不疲。就其原因是因為漢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使人們對于用毛筆書寫的漢字有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親近感
蜀山圖記————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蜀中多淺丘,起伏綿延數百里不絕,竹樹林泉相與其里,房舍村落錯雜其間,炊煙裊裊,幽鳥相逐。山青兮欲雨,水淡兮生煙,雖無名山大川之盛,然有秀水青山之韻,吾生于斯長于斯,其樂融融矣。至乎弱冠始弄翰札,及至而立乃涉丹青,悠游于賓虹、八大、石濤諸賢之間,疑惑時茫然有失,會心處欣欣粲然,此中真意唯與道中人共享矣。如是多年似有所得,乃以前人之筆墨寫吾蜀中之盛景,得之于心而發乎于手也,若能得前人筆墨大意與蜀...
楊可 張琳人物畫作品 團圓的味道——《煙火年年》創作記————作者:楊可;張琳;
摘要:<正>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的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全世界人民的參與,使中國文化走向全球,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深入了解,在傳遞我們和諧友好的文明理念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對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再發掘、再認識。歡度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以除夕夜的年夜飯最被看重。年夜飯的餐桌上,家人親朋圍坐一起,共享美食,歡慶暢談,享受溫馨美好的團圓時...
趙立志書法作品 明代書法興衰給當下書法創作的啟示————作者:趙立志;
摘要:<正>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明代恢復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并以程、朱理學作為取士的標準。明初的統治者并非不重視書法教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規定“諸生要臨摹著名書法家的字,二王、智永、歐、虞、顏、柳諸大家的字帖為藍本,每日必須仿寫五百字以上”。但是,由于程、朱理學在當時文化上的主導地位,使得明代初期的書法具有了很強的“理學”色彩,書法講求“中和”之美和“文質彬彬”,而...
伍長巍書法作品 從兩漢古韻到當代篆隸創作的靈感緣起——以《祀三公山碑》為研究對象————作者:伍長巍;
摘要:<正>兩漢,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據著承前啟后的關鍵地位,是古文字向今文字逐步演化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隸變意義非凡,它不僅推動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轉變,更促使當時的書法藝術呈現出風格多樣的繁榮景象。篆書,在漢代初期作為官方文字,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演變成一種彰顯莊重肅穆的非實用性文字,其風格也因隸變發生顯著變化
品鑒石濤《山水集冊》————作者:蕭平;
摘要:<正>石濤的這本冊頁,我在青年時期二十幾歲的時候就見到過印刷品,當時就非常喜歡,還臨摹過其中的幾張。后來發現,張大千的許多畫都來源于這本冊頁。細看一遍發現,冊頁上張大千、張善孖的印章都有,張大千的印章尤其多。應該說,這本冊頁對于形成張大千第一個階段的風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張大千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并沒有形成自己繪畫的面目,到了他三十幾歲到四十歲的時候
石濤開揚州考————作者:包媛媛;
摘要:石濤,既是揚州畫派的開創者,同時也是揚州畫派的精神支柱,靈魂人物。他的文化遺產,從生存方式,到創作成果,到繪畫觀念,被揚州畫派的畫家從不同的方面予以繼承,并在“十足的現代城市”揚州的經濟、人文環境下,開枝散葉形成花團錦簇的局面
新見吳讓之致梅植之信札二通考釋————作者:鄭力勝;
摘要:《吳讓之書畫篆刻與研究》一書中輯錄吳讓之致梅植之信札二通,此前研究及相關著述均未收錄。這兩通信札首次披露了吳、梅二人的交往歷史,填補了吳讓之交游活動研究的空白。本文通過系統梳理詩文別集中的相關記載,考定此二札分別書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與十六年(1836年),進而對信中涉及的吳讓之與汪潮生、李彥章等士人的關系進行深度考辨,揭示其參與揚州文人雅集等活動的具體細節,為重構吳氏交游網絡提供了重要的史...
刊首語
摘要:<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每個時代的文藝都表征了該時代精神風貌和精神高度。要表征這樣的精神風貌和精神高度,需要有“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氣概,更需要為人民代言,為時代立碑的豪情。惟其如此,才能創造出新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的優秀作品。本期報道的名家是侯北人和文永生。侯北人先生的中國畫,中西融合,結合了中國古典傳統與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畫法,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潑墨山水畫意象風格...
書畫世界2025年期刊征訂開始啦!
摘要:<正>中國書畫藝術之美盡在《書畫世界》訂閱方式(全年12冊576元,單冊48元)1.微店2.郵局訂閱: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6-95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3.郵購訂閱:匯款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區翡翠路1118號出版集團14樓安徽美術出版社收款人/《書畫世界》編輯部郵編/230071立足專業弘揚傳統凸顯經典服務當代·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安徽美術出版社主辦、大型書畫藝術專業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
吳讓之篆刻刀法探微——基于原石印面刀痕————作者:田碩;
摘要:<正>吳讓之(1799年—1870年),生于儀征(今揚州),原名廷飏,字熙載,太平天國戰亂避居泰州后更字讓之,號讓翁、晚學居士。其篆書、篆刻上承鄧石如遺風,而又能推陳出新,為晚清篆刻界的一代巨擘,對后世吳昌碩、黃牧甫等大家影響深遠。后世評價吳讓之,多將他看作鄧石如“書從印入,印從書出”思想的嫡系傳人,重視其在字法方面將自身篆書的特征融入篆刻風格的成就,而對于其篆刻刀法往往用“使刀如筆”一語帶過,以...
吳讓之篆刻邊款略論————作者:林梓瀚;謝源;
摘要:邊款是印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以來文人印的興起逐漸豐富了邊款的形式與刀法。吳讓之作為清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書法篆刻家,其邊款亦很具有研究價值。吳氏的披削刀法成熟并定型后對其篆刻邊款具有重要影響。吳氏行草邊款的形態與刀法可開風氣之先,結合其書學師承、書寫實踐與法帖摹刻,或可由此窺探其書學以及印學思想
倪瓚“一河兩岸”圖式演進歷程研究————作者:施泓言;
摘要:元末明初政權更迭,社會環境惡劣,以倪瓚為代表的江南文人畫家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人生歷程的推進、內心思想的轉變,倪瓚寄情書畫,運用獨特的“一河兩岸”圖式創造屬于自己的畫風,并蘊含獨特韻味,在中國畫史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倪瓚的典型圖式,“一河兩岸”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存在一個演變的過程,這個過程與畫家所經歷的生活與時代又有著較為密切的關聯
無法為法——淺談新媒體語境下的博物館展覽————作者:李靜遠;
摘要:<正>一、新媒體與博物館新媒體最早由加拿大傳媒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中提出。他在書中提到了“新媒體”這一概念,指的是電視、電影、廣播等新興的傳媒形式。但互聯網作為新媒體的雛形,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普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科技的發展,21世紀...
筑夢丹青——侯北人的夢里家山和夢幻藝境————作者:趙宗概;
摘要:<正>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曰“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仁者與山水,不但是物我對立統一,而且是人格與觀照的結合。在侯北人的作品里,縱橫相滲的墨線墨色,濃艷深邃的色塊色斑,混沌地消融在如同茫茫宇宙一般難以辨明的神秘中,恣肆豁達,墨彩奇幻。展現在他腕下的筆墨,并不在乎如何斤斤勾畫描繪的物象,而是著眼于整個畫面框架的構筑以及運用這些手段來達到視覺上的張力
風格形成于有意無意之間————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問:請問文老師你是從何時開始嘗試著走藝術這條道路的呢?又是怎樣適應教師到藝術家這個身份的轉變的呢?答:我的經歷有點特殊。我的老家在蓬溪,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川中小縣。但我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臨摹連環畫、宣傳畫,甚至毛主席像也敢臨摹。后來進了師范學校,讀的是普師班,就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畫畫上,摸索著畫一些素描和色彩之類的東西。從師范畢業之后就成了一名美術教師。那時年輕
談國學與藝術————作者:徐建融;
摘要:<正>通識和知識自1990年代以來,中小學學生的學習負擔之重,古今中外,前所未有;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生的“學習”之輕松、敷衍,也前所未有。這就引起全社會“減輕中小學生學習壓力”的強烈呼聲,呼聲越強、措施越嚴,學習壓力越重;而“加強大學生學習動力并提升教育質量”的呼聲則似乎并不強烈,呼聲越不強烈、措施越不嚴厲
從案頭賞到壁上觀——論明代后期門廳格局對書法形式的影響————作者:張金梁;
摘要:明代中葉后,自上而下奢侈風尚大盛,“庶民之家,已是‘屋有廳事,高廣倍常,率仿效品官第宅’”。居住門廳空間的擴大,高腿凳、椅、桌、案隨著普遍使用,而高大廣闊的廳堂墻壁,則給書法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堂匾、齋號、對聯、中堂、條幅等形式大量涌現,甚至丈余的豎式巨幅書法亦屢見不鮮,之前以手札長卷為主在書齋把玩欣賞的翰墨,更多地以縱勢形式從案頭移向墻壁,成為明代書法形式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石濤《黃硯旅度嶺圖卷》鑒賞————作者:尹光華;
摘要:<正>黃硯旅,全名黃又,字燕思,硯旅是他的號。清初歙縣人,長期居住在揚州,是石濤的好友與藝術贊助者,一個有強烈遺民情結的詩人。他好游,“足跡幾遍海內”,在各地不遺余力地收羅先朝遺跡遺事。石濤此卷,正是黃硯旅漫游塞北逋歸,又計劃南游閩、粵,預先約請石濤精心繪制的紀念性圖卷。卷中畫黃硯旅氈帽布袍,腰系絲絳,屹立于山崗之上。肖像畫得極為傳神,詩人雙目炯炯,氣宇軒昂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