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自然辯證法通訊》
關注()雜志簡介
《自然辯證法通訊》(雙月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學術性、理論性刊物。該刊是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哲學類和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創刊于改革開放伊始的1979年。該刊囊括自然科學的哲學、歷史和社會學等諸多學科,是聯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紐帶,溝通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橋梁。這本特立獨行的綜合性雜志以弘揚科學精神、撒播人文情懷為旨趣,在它的版面上,科學與人文比翼齊飛,學術與思想圓融一色。因此,她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并贏得各國學人的贊譽和重視,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并將繼續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該刊辟有科學文化、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與科技政策、科學技術史、人物評傳以及學人論壇、學問人生、學術評論、科學前沿、問題討論、教學與研究、學術動態、讀者作者編者等專欄。注重向讀者傳遞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學術信息,啟迪讀者的思想和智慧,是求知者和愛智者的良師益友。
讀者對象
科學家,工程師,科研管理人員,高技術企業家,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科學社會學與科技政策研究者,大專院校教師、研究生、大學生,中學教師,以及對自然辯證法和相關學科感興趣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研人員和業余愛好者。這本格調高潔、雅俗共賞的雜志,是每位學術守望者和文化駐足者的砥礪思想的競技場和精神漫游的憩園,各個層次的讀者都能由此通幽尋芳,探賾索隱。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科學文化和技術文化、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社會科學、科學技術史。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意圖與有意圖的行動 王華平,WANG Huaping
休謨主義、欲望與實踐承諾 徐向東,XU Xiangdong
意圖的形而上學 張巍,ZHANG Wei
欲望、普紐瑪與行動——亞里士多德心理學對身心二元論的突破 陳瑋,CHEN Wei
人類語言進化中的“適應”與“限制” 李慧,LI Hui
德萊斯基論意識經驗 劉劍,LIU Jian
認知生成主義的方法論意義 魏屹東,武建峰,WEI Yidong,WU Jianfeng
隱喻與意向性立場——論塞爾對隱喻比較主義的批判 馮艷霞,FENG Yanxia
再論F.克萊因的《埃爾朗根綱領》 鄧明立,王濤,DENG Mingli,WANG Tao
信息動態
中世紀光學思想史的漸進論編史綱領 晉世翔,JIN Shixiang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科學改造活動研究:以地理學為例 胡志良,HU Zhiliang
漏刻為什么要改箭? 汪小虎,WANG Xiaohu
“勢”在中國古代表示與力相關的含義及其變化 儀德剛,馮書靜,YI Degang,FENG Shujing
價值敏感設計方法探析 劉寶杰,LIU Baojie
社會決策的深層理性——基于進化心理學的闡釋 蔣京川,葛茜,JIANG Jingchuan,GE Xi
中美重大工程事故調查模式比較分析——以兩起鐵路事故調查為例 張濤,王大洲,ZHANG Tao,WANG Dazhou
高等教育中認知增強藥物使用的倫理審視 劉玉山,陳曉陽,LIU Yushan,CHEN Xiaoyang
黑格爾論自然哲學 湯姆·洛克摩爾,Tom Rockmore
哲學論文范文:萊斯關于“控制自然”及其內在矛盾的反思
摘 要:萊斯認為,控制自然既是自然被人控制的過程,也是人被自然所控制的過程;控制自然既使人獲得了自由,也使人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技術本是人用來控制自然的工具,卻反而成為控制人的手段。控制自然的這些矛盾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關鍵詞:萊斯,控制自然,控制人,科學技術
作者簡介:王琰,女,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李慶霞,女,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自然辯證法通訊最新期刊目錄
改進隱私概念控制訪問說及強化隱私倫理風險治理————作者:毛牧然;劉佳慧;董曉梅;
摘要:針對隱私概念界定問題是沒有解決的前沿爭議問題以及隱私概念單解論的探尋難題,順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將傳統的公私領域二分隱私理論改進為具體和抽象的公私領域二分與關聯理論,并以該理論為主要論據,結合其他三項論據,在對隱私概念的控制訪問說予以四個方面改進的基礎上,闡述了隱私概念的一個單解論新學說——自身事務控制與公領域主體介入說。之后,遵循《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所提出的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制度保障的...
數字技術革命與未來教育模態————作者:李超超;陸丹;
摘要:當前科學技術在多個領域迅速發展,但我們對其技術進步的理解仍然處于舊的條塊分割的科學范式之內,并不能直接把握其對于社會整體的真正意義。尤其面對科技變革帶來的未來教育挑戰,需要以人為中心的數字技術范式革命和未來教育的整體融合。本文提出了數字技術革命下的三層教育價值,首先是教育創新工具和成果,助力學生獲得個性化學習體驗和優質教育資源;其次重塑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及新的社會結構和人才需求的...
漢長安城未央宮的結構與意義————作者:賈越;楊茗鑠;
摘要:未央宮作為西漢最重要的宮殿,其設計理念基于所謂的“四海模型”,即:“四海之內”是一塊“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的矩形大地。通過對發掘報告數據的整理,利用數理考古方法,揭示出蕭何在設計未央宮藍圖時蘊含了“2.8里×2.6里”的矩形大地模型。這是大型皇室建筑中首次發現“四海模型”的應用。在重構未央宮設計藍圖的基礎上,發現并證實《三輔黃圖》與《西京雜記》采用的都是1里=240步的換算關系來記錄未...
《自然辯證法通訊》2025年稿約
摘要:<正>一、本刊接受網絡投稿,網址為:http://jdn.ucas.ac.cn二、本刊實行匿名審稿和同行評議制度,刊登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技術文化研究、人物評傳等方面的稿件,并圍繞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和前沿問題開辟專欄,歡迎海內外學者投稿。三、一般情況下,來稿通常不要超過10000字,文章關鍵詞3至5個,中文文章中文摘要以300字為限,同時提交英文題目、作者姓名、單位、摘要和...
《本草綱目》的西傳路徑及影響研究————作者:范筱睿;張學偉;高楊帆;
摘要:荊楚名醫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自17世紀傳入歐洲后,其譯介和研評活動持續至今。這種傳播不僅加深了西方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促進了中西醫學的交流,還推動了西方醫藥與博物學的發展,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典型例證。研究采用歷史文獻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探討《本草綱目》西傳的傳教士背景和神奇好奇心以及貿易需求等動因,審視歐美對該書的收藏、翻譯與研究活動,分析其在醫藥學、博物學等領域傳播的深遠...
極值原理:目的因果根源之解析————作者:劉闖;
摘要:“動力因果”是近現代科學方法中,特別是科學解釋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概念。如果要解釋某個時空點發生的事件,則需要找到此事件發生之前作為充分條件的事件。與此相對,“目的因果”是用目的性作為必要條件來解釋事物的存在或發生的。目的因果解釋在科學解釋中的地位一直受到質疑。不少學者(科學的或哲學的)認為目的因果解釋終究應該被動力因果解釋所取代,但也有人認為目的因果解釋是一類不可或缺的科學解釋模式。本文支持目...
動態觸摸理論的科學化進程及其認識論意義探析————作者:王義;張慧;
摘要:動態觸摸理論(dynamic touch,又稱為effortful touch)是吉布森生態心理學認知革命在科學方法上的重要突破。通過引入力學觀測和分析方法,它揭示出在動物(人)通過肢體(手)對環境(物體)主動操控的各種活動中,環境和動物本身不變的力學、幾何學等屬性乃至可供性(affordance),既可以通過慣性張量實現專屬顯示(specification),也可以進一步被動物直接知覺到。動態旋...
沖突的概率融貫測度?————作者:杜文靜;劉小濤;
摘要:信念系統不僅有是否融貫的“分類”性質,還具有不同融貫程度的“分級”性質。概率融貫測度為這兩種性質提供了統一的描述方案。一些批評者認為,概率測度不能捕獲融貫的概念,概率分析會得出許多反直覺的結果:一方面,它可能與融貫的認知直覺評價結果相沖突;另一方面,運用不同概率測度對同一個信念系統作分類評價,或者對兩個信念系統按融貫度大小排序作分級評價,有時會得出自相矛盾的結論。本文嘗試回應這一批評,并指出這種批...
協商無心性身體——腦深部電刺激前后帕金森患者的生活經驗————作者:王程韡;戎毅杰;
摘要:當代身體研究在身體是一個還是多個的問題上存在爭議。帕金森(PD)作為一種神經退行性慢性疾病,通過避免心-身“同時說話”的方式,為觀察無心性的(mindless),即不受心性干預的身體提供了窗口。依托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無論是在腦深部電刺激術前決策還是術后心態調整的過程中,對家庭、工作等社會角色的期許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相比之下,情感性事件僅僅停留在幫助PD患者提振治療信心的程度。...
近代英國社會對茶葉功效的認識論析————作者:劉章才;
摘要:近代時期,英國人對茶葉功效的認識經歷了一曲折過程。最初,贊同飲茶者對茶葉給以好評甚至視之為“靈藥”,此舉推動了飲茶在英國的傳播但亦招致批判,持嚴厲態度者將茶葉斥為“毒藥”,這一齟齬促使英國人更為深入地研究其特性,認識到茶葉具備多重功效但并非適于所有人,而且飲用須適量。英國人得出的認識實則并非創新,中國古代對飲茶功效與禁忌的總結此時已譯介至西方,但英國社會并未關注,而是通過化學實驗與案例調查等方式得...
海姆與火藥西源論的特征考析————作者:王堅;
摘要:英國陸軍中校海姆是火藥西源論的研究先驅。他不僅指出早期研究遇到的語言困境及其解決途徑,而且通過在古代希臘、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文獻中搜尋相關證據,否定了火藥誕生于這些傳統文明的說法,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培根發明說”,從而為西源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然而,海姆等人對中文史料的曲解和將火藥與火炮等量齊觀的研究方法,致使火藥在很長時期里被錯誤地視為現代科學的產物。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的火藥是由中國古代煉丹...
明刊《幾何原本》第六卷第五界注釋來源探討————作者:王宏晨;薩日娜;紀志剛;
摘要:韓應陛跋本《幾何原本》是否為萬歷丁未初刻,前人尚存疑意。崇禎初年《天學初函》本的第六卷第五界注釋較韓跋本有千余字異文,為解決此問題提供了文本線索。本文將這兩個明刊本第六卷第五界的注釋與克拉維烏斯拉丁語1574年首版及其后續增補本分別進行比對,證明韓跋本此篇注釋在結構與細節方面均與克氏首版相吻合,而初函本注釋特有的中率相結之理、帶分數通分法與“借象之術”則來自克氏后續增補本,從而為韓跋本是萬歷丁未初...
機器造紙為何始于歐洲而非中國?——從“機器造紙”本質探析————作者:李雅璠;張丁偉;
摘要:為何機器造紙始于18世紀末的歐洲而非擁有兩千年造紙史的中國?本文剖析“機器造紙”的本質,認為歐洲在“生產效率與社會需求”和“科學技術”兩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上述結果。具體為,其一,歐洲迫切需要提高產紙效率,因其始終存在造紙技術難題以及紙張生產與需求的矛盾,而中國的紙張供給與社會需求相持衡,沒有急需提高產紙效率的理由和動力;其二,歐洲國家具備造紙技術革新的科學技術手段,主要表現為文藝復興與工業革...
“冷淡氛圍”理論的內涵、測量、爭論及對我國科學界性別分層的啟發————作者:謝園;
摘要:性別分層是國內外科學界均長期存在的現象,女性主義運動中涌現出的思想流派為解釋科學界性別分層提供了豐富視角。“冷淡氛圍”概念最初提出于第二次女性運動之后,用以比喻女性在日常微觀互動中遭遇的一系列差別對待,這些差別對待以隱蔽的形式出現,但其形成的累積作用最終造成女性在職業成就上與男性的差距。國內學者對這一概念關注較少,在此對國外關于科學界“冷淡氛圍”的研究進行梳理,包括“冷淡氛圍”的內涵、測量及主要爭...
普賴斯:古科學儀器研究的巨擘————作者:謝彩霞;王佳琛;鄭倩;鄧哲;
摘要:普賴斯一生著作頗豐,研究領域跨越物理學和數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學學、科技政策、科學計量學等多個學科。論文追溯了普賴斯科學史領域的學術成就,著重梳理了普賴斯在古科學儀器研究方面的貢獻,探討了普賴斯對行星赤道儀、中國宋代大天文鐘、中世紀水鐘機械、古希臘風塔和安第凱色諾日歷計算器等的研究成果,以期從這一側面展現普賴斯在科學史領域的學術價值
美國科學天才獎的人才早期孵化經驗及其啟示————作者:王珂;李俠;
摘要:美國科學天才獎是在二戰時期成立的識別青少年科學天賦的競賽活動,為美國的人才鏈條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智力資源。考察美國科學天才獎的歷史發展以及人才孵化形式等,可以發現其運行機制具有以下特征:美國科學天才獎開創了學校、政府機構、公益組織和企業等多方主體相互支撐與合作的生態系統;從制度安排上充分重視人才早期的科學潛能,形成了智力資源的冗余效應;全鏈條式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結構的高度吻合。在此經驗基礎上,通過相...
攝像頭的開啟與在場情境的建構——在線教學的技術社會學實踐————作者:徐秋石;田松;
摘要:2020-2022三年六個學期從應急到常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已成為思考教育、教-學的特別案例,可以從技術哲學、技術社會學、教育學等多重維度加以討論。根據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技術與社會之間并無截然的界線,一項技術的發明、應用和調整都是相關人群共同協商的結果。網絡會議軟件被用于常規教學,是對這項技術的重新闡釋。使用者對上課——教-學活動的不同理解,導致對技術的不同使用方式,尤其表現在攝像頭上。如果認為...
網絡游戲交往文化影響兒童道德發展的風險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作者:李敏;郭威;
摘要:交往文化對兒童的道德發展影響深刻,網絡游戲交往文化中的道德風險亟須研究。使用扎根理論方法對網絡游戲交往文化的道德風險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發現網絡游戲中詞義貶降的交流習慣易使兒童的道德認知、行為出現偏差、失范的風險,對兒童的污名化易引發兒童自我認同危機;成人文化侵擾了兒童的同輩交往,迫使兒童在游戲中的交往表達遵從成人的話語體系,這加劇了兒童復制成人不良行為的風險;道德邊界模糊的交往場域使兒童更易推卸...
意識概念研究中的錯覺解釋何以成立?————作者:楊志偉;
摘要:對于現象溢出是否存在,一種觀點認為相關實驗中受試者們的現象意識溢出了與其不同的取用意識,因為他們在相關實驗中總是宣稱他們可以看到全部被展示內容卻僅可報告其中一部分;而以奎德等人為代表的批評者則將這種感知的豐富性解釋為一種錯覺。但相關實驗數據是否足以支撐錯覺說得以成立?筆者以錯覺說的代表人物奎德的觀點為出發點,通過對相關實驗數據的重新思考,指出錯覺說并不是對這些數據的最佳解釋,因此也無法對現象溢出的...
格雷戈里·平卡斯:口服避孕藥之父————作者:佟超;劉省非;
摘要:平卡斯是美國著名科學家,他在動物性生理學、類固醇類激素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哈佛大學工作期間,他主要研究兔子卵子,因研究主題過于敏感、自身的性格與身份等原因飽受爭議,1937年被解聘。在克拉克大學工作期間,研究領域逐漸轉向為類固醇激素研究,并領導和組織了伍斯特實驗生物學基金會和勞倫特激素會議,逐漸成為激素研究領域的權威。1957年,他成功開發并上市了世界上第一款復方口服避孕藥,影響深遠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