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文化學刊》
關注()【期刊簡介】
《文化學刊》以繼承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探索導引現代先進文化,構建和諧人文社會為辦刊主旨,以創新·求是·爭鳴·前沿為辦刊理念,以關注重大理論問題讓社會關注為辦刊方略,以矚目學術前沿創新使學界矚目。初創之際就獲得學界和媒體關注被贊譽為“出手不凡”的《文化學刊》,是發表高品質學術成果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園地和信息平臺,一座和諧的學術家園。學刊愿廣納多領域、多學派的學者精誠合作,共同努力,共創“名欄名刊”。力求通過創辦數個“名欄”,把《文化學刊》逐漸辦成在海內外有影響的特色學術期刊。
【辦刊宗旨】
以繼承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探索導引現代先進文化,構建和諧人文社會為辦刊主旨
【期刊欄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5 比較文學高地的中國聲音 宋緒連; 14-21
6 論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的魯迅形象建構 董晴; 22-28
7 南宋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徐吉軍; 29-39
8 求真務實 勇攀高峰——徐吉軍學術述評 楊清華; 40-47
9 “扒灰”考源 楊琳; 48-54
10 中國現代名人書信的史料價值及有關的法律問題 蔡振翔; 55-59
11 信仰、自然與生活——桂東客家村落風水林的文化解讀 張桂紅;李賽賽; 60-61
12 “神緣”與身份認同:祖籍地信仰與海外華人——以猴嶼張村與新加坡潘家村為例 袁佳方; 62-64
13 城鎮化進程中文化記憶的符號建構——以浦江鄭氏宗族文化再造為例 李文茂; 65-72
14 中日茶文化之異同 張博; 73-74
15 “先生育,后結婚”現象實證調查 凌琳; 75-77
16 民俗之美——談鄂爾多斯青銅牌飾的裝飾規律 郝建斌;王文靜; 78-80
17 中日贈答行為中的文化差異——基于義理人情和內外意識的視角 劉中燕; 81-83
18 大連方言的語音系統探微——以食物詞匯為例 陳閱平;司維; 84-86
19 漢語和維吾爾語的“以身喻物”成語 樊國賢; 87-90
20 4-6歲兒童動詞和名詞發展與氣質類型關系 黨靜;黨崢崢; 91-93
21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陳超海; 94-95
22 閩方言區高校現代漢語教學策略——以黃廖本《現代漢語》為例 李頻華; 96-98
23 淺析《說文解字•艸部》連綿詞 樂晶; 99-101
哲學論文范文:美學視角下的悲劇觀念再闡釋
【摘 要】悲劇與社會和人性息息相關。文章歸納前人著述悲劇的兩個特點,對悲劇的概念再闡釋;又從悲劇產生的本質探究悲劇文學的價值,得出“認識―反思―行動”一脈相承的價值論;最后針對當今悲劇泛化、悲劇藝術缺失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展望。
【關鍵詞】悲劇,定義,價值,再闡釋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對悲劇有這樣的定義:“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叔本華斷言:“大不幸之展示乃是悲劇唯一不可或缺的。”F.L盧卡斯(Lucas)提到,“悲劇,對古人來說意味著嚴肅的戲劇,對中世紀人來說,是有著不幸結局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則是有著不幸結局的戲劇。”沒有對于悲劇的完美定義,但不論是一種抽象的概括,還是簡潔而謹慎的判斷,抑或是分類的具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有兩個關鍵詞是比較為大家所認同的,對于悲劇而言是必要的:一為“嚴肅”,二為“大不幸”。
文化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山海經》動植物生態思想、意蘊興發及文學闡釋————作者:徐海梅;于素香;
摘要:古代典籍《山海經》蘊含著上古時期豐富的宗教文化和動植物生態文明,歷來被學者取資進行各種文學闡釋。迄今為止,學者們已經在地理、宗教、神話、信史等多個方面有了不少成果,但仍未能窮其味。分析這些原始動植物信仰,可以了解先民的原始生態思想,也利于拓展文學作品中意象的研究范圍
云南彝族民間故事的敘事技巧與語言藝術特征研究——以《阿詩瑪》為例————作者:曹培培;
摘要:《阿詩瑪》作為云南彝族著名的長篇敘事詩,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手法等方面探析其敘事技巧,揭示其運用的襯托、對比、重復等修辭手法,以及詩歌語言的韻律美、意象美和音樂美。研究發現《阿詩瑪》在敘事過程中善用多重視角轉換,情節跌宕起伏;在語言表達上融合彝族方言土語,形成獨特的語言審美特征。這些敘事技巧與語言藝術的運用不僅體現了彝族民間文學的藝術成就,也為少數民...
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賞析————作者:焦麗;亓玉國;劉娜;
摘要:賞析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有助于理解其文化內涵,促進中外文化的融合與發展。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風格,這些語言藝術是文學作品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我們從跨文化視角進行分析,可以揭示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深層次文化意義,增強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的理解與認同。本研究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和分析,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和藝術風格;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學作品,進行...
亞里士多德友愛觀的當代闡釋————作者:徐倩倩;
摘要:亞里士多德指出真正的友愛是基于對朋友內在的善意與愿望,是德行的體現。本文從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變遷出發,提出重新審視并挖掘亞里士多德友愛觀當代意義的迫切性。重新審視并挖掘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對現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有助于提升個體修養,指導人們在實踐中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還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助力
數字科技賦能非遺:海南文昌灰塑壁畫傳承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作者:賈天天;許傳濤;
摘要:在數字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本文聚焦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以海南文昌灰塑壁畫為個案,探索數字科技賦能非遺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文昌灰塑壁畫為省級非遺,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但保護傳承遭遇挑戰。本文先介紹其歷史背景與藝術特色,再討論數字科技在非遺保護中的應用,如3D Mapping等。針對灰塑壁畫特性,提出融合數字科技的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數字科技為灰塑壁畫傳承提供新工具,助其從靜態保護轉向動態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京劇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策略研究————作者:任浩杰;劉林鳳;
摘要: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表演技藝,本研究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京劇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出了加強人才培養、構建多元化宣傳矩陣、實施數字化保護以及鼓勵創作創新等策略,旨在促進京劇藝術的活態傳承,平衡保護與利用的關系,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從《山花爛漫時》到《玩偶之家》——從娜拉的精神覺醒探討女性獨立的條件————作者:李麗芳;
摘要:電視劇《山花爛漫時》的熱播令張桂梅的名字再一次登上熱搜,她的事跡也被人們津津樂道。華坪女高的學生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宰了自己的命運,這令人聯想到了《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娜拉經過一場家庭風波的洗禮,精神覺醒了,離開了“玩偶之家”,成為一名獨立女性。文章從娜拉的獨立著手,從獨立的經濟收入、獨立的社會地位和獨立的人格等幾個方面探討女性獨立的條件
杭劇的保護與傳承:元宇宙視角下的數字化探索————作者:龔禎;丁語函;馮子央;
摘要:杭劇是杭州唯一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全國唯一以杭州方言表演的戲曲形式,深刻體現了杭州的地域文化,反映了當地人民的行為習慣和意識形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杭劇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亟須探索新的傳承與保護途徑。本文通過杭劇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現狀,結合對年輕人群體中的認知與參與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探討了如何利用元宇宙(Metaverse)技術,應用數字化手段實現杭劇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近年來中國年代劇的內容創作與傳播路徑研究————作者:蔣春霞;
摘要:近年來,年代劇成為電視劇創作的重要類型,折射了時代的變遷與生活狀態。年代劇作為當下社會語境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文藝創作實踐,本文通過對熱播劇進行分析,探討了新時代年代劇內容創作與傳播路徑,展現了時代奮斗的生活故事,并進一步詮釋了用影像傳播好中國聲音
監護過失行為入刑問題研究————作者:聶子嫣;趙穎;
摘要:近幾年監護人因過失而導致兒童傷亡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從監護過失案件的兒童權益保護無力、同案不同判等諸多司法現狀問題分析出發,監護過失行為入刑具有必要性,規制監護過失行為不必增加新的罪名規制監護過失行為,只需在原有罪名的犯罪審查中重點審查是否違反注意義務,并以被容許的風險為限制,避免入罪擴大化
人工智能侵權:產品責任規制的反思與修正————作者:張東方;富新梅;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產品的侵權問題逐漸凸顯。在人工智能當前的發展階段,傳統的產品責任制度雖有缺陷但是依然有適用的余地,造成的侵權糾紛從解釋論的角度可以參照適用產品責任,對于適用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完善“缺陷”的認定規則,實行因果關系的推定,合理確定責任主體等方式進行完善,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數字時代“信息迷霧”的治理對策淺析————作者:王麗;李巖;
摘要:數字時代大量破碎信息、符號涌現,其中裹挾著暴力游戲、色情鏈接、虛假商業廣告等魚目混珠的數字內容,逐漸形成了“信息迷霧”。鑒于此,社會各界要協同發力,在凈化網絡空間的基礎上推動網絡社會有序井然地運行。政府要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協同社會合力、重視網民教育等措施對網絡秩序提升治理能力;學校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重視大中小學生的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公民要加強責任意識,發...
聲樂演唱中的共鳴腔體作用研究————作者:楊擴;
摘要:通過分析共鳴腔體的聲學原理,本文闡明了頭部共鳴腔體的精細運用方法,探討了胸腔與口腔共鳴的協同效應,并強調了共鳴腔體的整體協調對藝術表現的重要性。研究發現,合理運用共鳴腔體能顯著提升聲音質量,增強情感表達,適應不同音樂風格的需求。本文為聲樂演唱者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策略,有助于提高聲樂演唱水平和藝術表現力
戲曲音樂在戲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進程中的價值研究——以戲曲《穆桂英掛帥》為例————作者:王英閣;
摘要: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戲曲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審美理想。戲曲音樂作為戲曲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不僅是戲曲表演的靈魂,更是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戲曲音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效傳承、保護與發展戲曲音樂,成為當前戲曲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以戲曲《穆桂英掛帥》為例...
基于數智平臺的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對外翻譯及傳播路徑研究——以《楚辭》(許淵沖譯)為例————作者:張恒茂;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對外翻譯與傳播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在翻譯和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如翻譯內涵不足、傳播方式單一以及文語對接障礙等。接著,通過《楚辭》(許淵沖譯版)的傳播實踐,探討了數智平臺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翻譯和多媒體互動傳播中的優勢。最后,本文提出了優化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對外傳播的策略,包括加強文化適應性翻譯、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翻...
云岡石窟外宣翻譯與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作者:張娟超;
摘要:本文通過對云岡石窟外宣翻譯材料的分析,研究了山西大同市文化軟實力建設,并試圖通過提升旅游外宣翻譯的質量推進大同市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以此促進地方旅游業的更高更快更好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地位
“竇娥”型中式悲劇審美心理研究————作者:侯長生;王晨陽;
摘要:在互文性理論視閾下,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具有強烈的互文特質,它與“東海孝婦”民間傳說、明傳奇《金鎖記》、乾隆年間的折子戲《金鎖記》、程硯秋主演的京劇《金鎖記》、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間具有密切的文本演變關聯。女主人公的反抗與妥協、死亡與毀滅,體現了中式劇作對于女性悲劇的構建,對于女性隱秘的精神世界的探尋,從而使“竇娥”型文本形成了基于中式文化心理的美學氛圍。梳理《竇娥冤》相關文本的演變邏輯,讓我...
楚辭對唐代詩歌發展的影響及文學價值傳承————作者:李露菲;
摘要:楚辭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源頭,對唐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對《離騷》《九歌》等楚辭經典作品與唐代詩人作品的對比分析,本文探討了楚辭在意象塑造、抒情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對唐詩的影響。研究發現,楚辭獨特的香草美人意象、絢麗的想象力、深沉的愛國情懷等特征,在唐代詩人的創作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從李白浪漫主義精神到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從意象的借鑒到表達技巧的傳承,楚辭對唐詩的影響體現在多個層面,構...
《廣東新語》中的祭祀禮俗:傳統信仰與地方文化的交融研究————作者:艾紅玲;
摘要:《廣東新語》中的祭祀禮俗是廣東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廣東地區社會風貌和民眾信仰。文章簡述了《廣東新語》中的祭祀禮俗,包括祭祀對象與類型、祭祀禮俗的特點以及功能,介紹了傳統信仰與地方文化在《廣東新語》祭祀禮俗中的交融現狀,包括中原傳統文化影響、地方文化影響以及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合等內容;并從現代視角下的祭祀禮俗解讀、《廣東新語》祭祀禮俗對現代社會的價值、傳統祭祀禮俗在現代的傳承與創新三...
清代前中期吉林地區社會風俗變遷研究——以旗民關系為視角————作者:孟磊;
摘要:社會風俗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地域不同,風俗各異。清前期吉林地區民人稀少,駐防旗人為當地主要居民,故而滿洲舊俗保留較多。清中期之后,內地民人大量遷入,旗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使得吉林地區社會風俗發生變化。本文以清前中期吉林地區旗民關系為切入點,透過旗民的交往交流,闡述吉林地區生產生活、婚喪嫁娶、信仰等風俗的變化,進而探討清前中期吉林地區社會風俗變遷的特征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