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期刊是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湖北美術學院主辦的美術期刊,全文彩色印刷,季刊。至1999年我院正式創刊至今,我們的辦刊思想始終以推進學院美術教學、美術創作和美術理論建設為主旨。不僅立足本院,同時也放眼于國內外美術學科的建構和當代進程。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楚美術研究、美術史論、當代美術家、藝術視野、教學研究、譯介、學術動向、關注。
投稿須知
1、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書寫規范,文責自負。
2、文章結構: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文章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電話、郵箱。
3、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古〈畫品〉錄》校注前言(節選) 邵學海
外來文化對中國美術本體建構的影響 徐曉庚,徐波
哈德遜河畫派中的光線主義與印象派比較研究 王洪斌
日本存宋卷軸羅漢畫小考 姜力勤
語言的覺悟-張導曦重彩畫藝術 銀小賓
張導曦作品選
歐洲百年精品版畫展作品選
變古則今賦彩制形 殷雙喜
第四屆水墨文章作品選
體育課程美學價值探 曾憲剛,曾成
基于城鄉學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教育差異化策略 王靈毅
綜合材料表現課教學的探討-材料對藝術表現語言的拓展研究 廖云
服裝CAD軟件在結構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鄒璐
自建小型美術類平行語料庫在ESP教學中的應用 王玨
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設計專業教學思考 李焱
蒙德里安的抽象色彩環境:畫室、空間與繪畫 邁克爾?懷特,丁寧(譯)
城市解碼武漢市地鐵四號線王家灣藝術站創作解析 尹傳垠,戴聰
萬點惡墨,滿紙飛動-石濤山水畫中“點”的畫面分析 任四四
“泛觀念性”-基于觀念變更的當代繪畫創作再審視 馬浩然,高尚,肖豐
后印象派的命名、意義及其繪畫理念探微 李蘇杭
中級職稱論文:淺論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及其現實意義
論文摘要 幸福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同時也是古希臘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本文首先闡述亞里士多德關于幸福概念的內涵,即幸福就是至善,是靈魂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是靈魂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需要遵循中道原則;其次分析亞里士多德關于幸福觀的論證,即從目的、功能、實踐三個方面論證了幸福觀;最后論證亞里士多德幸福觀對于我們構建新時期下的幸福觀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論文關鍵詞 亞里士多德,幸福,德性,中道中級職稱論文
亞里士多德作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對幸福的問題不僅給予了經驗性的描述,而且還作出了規范性的界定。當下對亞里士多德幸福觀的反思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主持人語————作者:王璜生;沈森;
摘要:<正>在美術館研究領域,“游牧”與“定居”之間的張力體現在美術館在面對不同民族及文化傳統的藝術家、觀眾和策展實踐的文化立場與策略中。對于中國美術館界而言,自20世紀90年代本土文化與全球藝術浪潮頻繁互動以來,常常面臨如何在地方性和國際性之間尋求平衡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游牧”更多表現為文化遷移的動態路徑,不僅涉及物理空間的跨區域移動,也包含了觀念和文化的遷移與轉化
游牧與定居:全球文化流動與政治參與中的倫理實踐————作者:李光儀;
摘要:本文以游牧與定居的歷時性關系為線索,討論了游牧從社會組織形態與個人生活方式到全球流動性和身份工作的討論框架的概念演變,提出在當代背景下的全球游牧是建立在定居意義上的游牧,它與定居社會之間的矛盾實則是兩種定居的碰撞,在此意義上本文探討了一種強調主動性背叛的游牧生成倫理,試圖尋找一條穿越定居政治的道路,以回應全球流動中的會面與沖突
到社會中去——2008年以來成渝地區藝術向社會的轉向————作者:田萌;
摘要:20世紀以來,從左翼美術到現實主義,再到晚近的“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轉向”討論,藝術與社會的關系構成了中國藝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議題。藝術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這不僅是藝術家通過作品反映或者再現社會的變化,而且是藝術家主動參與社會的轉向,通過積極行動介入到社會變化中。2008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中再次出現了大量的藝術介入的現象。本文將以2008年以來在重慶和成都兩地發生的藝術實踐作為側影來討論這次藝術...
生成與游牧:從三個案例看美術館展覽與策劃的“地質學”轉向————作者:沙鑫;
摘要:本文引入德勒茲和加塔利的地質、生成和游牧思想,對三場具有代表性的美術館展覽及三位策展人的工作方法進行案例分析。從生成-地質、生成-游牧兩個層面觀察由美術館、策展人、藝術家等組合而成的集體地質裝置的語法地圖,探討該裝置如何利用游牧思維進行地質-身體踏查行動,進而完成對由主流文化意識形態和藝術市場資本權力共同固化的中國當代藝術場域的逃逸、批判與解轄域
女性藝術家團體、策展人和世界藝術家網絡——“女性宣言”現象中藝術家和展覽機制研究————作者:胡超;
摘要:“女性宣言”由一群居住在泰國的女性藝術家、作家和活動家發起,在1997年到2008年間按照雙年展的時間框架運行,依次組織了展覽、公共空間活動、最初類似于雙年農場工作坊、出版計劃、網絡項目和藝術家駐留計劃。2020年“女性宣言”又以六個國家為核心、組織女藝術家分別在當地聚會,匯總為廣州美院美術館《女性宣言》展覽。文章梳理了這一女性藝術家活動的歷史與現狀,認為她們改寫了傳統上對藝術家的定義,很難界定她...
價值共創:服務設計思維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鏈的構建路徑————作者:朱志平;張志強;
摘要:在農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由于品牌建設過程觸及多個環節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主張,品牌價值體系錯綜復雜。本文剖析服務設計思維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共創中的作用機制,闡述政府部門、生產者、消費者、行業機構等利益相關者在品牌價值共創過程中的角色互動;運用服務設計的系統性、戰略性及全鏈路思維優勢,構建品牌“內環重塑—中環優化—外環...
主持人語————作者:仲威;
摘要:<正>主持人語本期金石碑拓專欄中有兩位作者在我眼里,既年輕又老道,一位是朱嘉榮,一位是宋松。朱嘉榮四十剛出頭,從事碑帖鑒藏快二十年,在碑帖收藏圈人稱“撿漏王”,只有你做不了的“夢”,沒有他撿不到的“漏”。如今在碑帖收藏圈還能撿漏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知識碾壓型”,另一種是“先知先覺型”,前者擁有常人不具備的知識儲備,后者具有領先常人的行動力
浙江省博物館《金石書畫》第六期展覽善本碑帖補論————作者:宋松;
摘要: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金石書畫》第六期——《上海博物館藏善本碑帖特展》展出了83種拓本,主要是戚叔玉先生的捐贈品。本文對秦《瑯琊臺刻石》、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刻石》、漢《劉平國摩崖刻石》和晉《黃庭經》四種碑帖的版本、年代和真偽進行補充論證,修改并增添了若干考據信息,為日后鑒定相關拓本提供了學術支持
馬起鳳:一位普通文士的金石世界————作者:高雅;
摘要:馬起鳳向被視為全形拓開創者,但其生平活動有待補足。他是浙江海鹽人,主要活動于道咸時期,目前留下的拓片以磚拓為數最多,其背景是19世紀浙江文人間肇因于金石學熱而流行的藏磚風尚。浙江收藏家、海鹽游幕拓手、吳門契友、資助人等構成了馬起鳳的金石交游圈。馬起鳳在金石生活中獲得了愉悅、名聲與生業
以美啟智:《東方雜志》圖像的藝術引介與視覺啟蒙————作者:何國梅;李海燕;
摘要:在西畫東傳的歷史背景下,近代綜合報刊《東方雜志》以可視化的傳播方式參與了近代社會藝術啟蒙與審美意識重塑的歷史過程。通過圖像證史、視覺話語等研究范式發現,在《東方雜志》所刊載的圖像中,挑戰傳統審美的西洋畫、雕塑及建筑等藝術形式以獨特的光線、色彩、造型等要素刷新了國民對藝術的認知,塑造了新的審美意識。以直觀呈現的圖像引介西洋藝術,不僅給國民帶來了強烈的、新奇的視覺沖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啟蒙并影響了近代...
虛擬現實藝術設計中交互敘事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作者:余日季;呂高楓;
摘要:近年來,虛擬現實技術蓬勃發展,虛擬現實藝術已經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為眾人所知。然而相較于技術的高速進步,虛擬現實藝術的發展由于缺乏行之有效、可跨媒介使用的敘事模型與敘事策略,導致交互性與敘事性逐漸失衡,出現敘事性消解的危機。針對這一挑戰,本研究旨在以西摩·查特曼提出的經典敘事交流模型等相關敘事學學術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結合虛擬現實電影、游戲等藝術作品發展現狀與傾向,從敘事作者、敘事構成、敘事方式...
橐駝西來:魏晉隋唐時期墓葬壁畫中駱駝圖像的本土化演變————作者:王江鵬;張武雪;
摘要: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墓葬壁畫中駱駝圖像大致可分為莊園經濟生活、商旅駝隊、宗教藝術、出行儀衛、胡人牽駝五類題材。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多見牧駝圖,反映墓主人莊園經濟生活。北朝時期商旅駝隊圖逐漸流行,駱駝兼有祆教色彩。另一方面,傳統升仙題材中也出現駱駝圖像,但駱駝的宗教性只是該時段中外文化融合過程中的短暫現象。唐代在商旅駝隊圖的基礎上,內化出胡人牽駝圖,并加入出行儀衛題材中,完成了本土化。駱駝圖像的本土化演...
乾隆帝的“穿越”夢——董邦達《四美具合幅》人物形象與身份研究————作者:譚頻璇;
摘要:董邦達的《四美具合幅》冊頁及雙立軸描繪了策杖過橋的文人形象,頭巾上的白色圓形玉飾明確其身份為董其昌。雙立軸巧妙運用山石、竹林、圍墻、月洞門等元素,既區隔又延續了不同的空間,并暗示了時代的差異。新增的熟睡門人形象傳達了畫境的虛幻感,創造出“異代同圖”的畫面,將明代的董其昌與乾隆帝的“穿越”雅會一夢形象地呈現出來
讀范大澈《碑帖紀證》帖部札記(下)————作者:朱嘉榮;
摘要:《碑帖紀證》所述大都范大澈親歷之事,法帖部分尤有研究價值。本文系讀書札記,每篇列范氏原文于首,將范說與實物相結合,又旁征諸家之言,復有拓展延伸。下篇前部自秘書省(三館秘閣)文獻引出,考辨《太清樓帖》《淳熙秘閣帖》《紹興米帖》等宋代內府刊刻、儲存法帖史實;后部針對《越州石氏本》《寶晉齋法帖》《十七帖》等私家帖與單刻帖試作探究,間有創見。近年新出宋帖善本頗多,明清間偽托者亦不少,樣本增量于研究大有裨益...
我國華東地區設計政策管窺:兼與韓國的比較————作者:李軼南;戴卓;
摘要:我國華東地區在全國七大片區中屬于人口最多、人煙最稠密區域,無論從自然區位、人文積淀還是經濟總量維度來審視,華東地區都有其自身顯著優勢。論文運用歸納法、比較法和波特鉆石模型分析法等,分析我國華東地區設計政策現狀和存在問題,例如區域內各省市工業設計相關政策發展不均衡、工業設計教育政策有待完善、工業設計相關政策支撐體系亟需加強、區域間缺乏整體統籌布局等,并通過與韓國設計政策的比較分析,得出韓國經驗對于我...
胡朝陽作品選————作者:胡朝陽;
摘要:<正>我相信創作時,他定是一個行走于往事追撫和藝術呈現之間的獨行俠。凈空無塵是至高境界,塵世間的熙熙攘攘、物欲橫流、勾心斗角皆被一種藝術追求的純粹所屏蔽。凡俗之念接近于消失。畫家沉浸于不被功利心襲擾的自我空間里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這場景讓人的思維和聯想自然鎖定陶淵明膾炙人口的詩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馬克思論意識形態與藝術————作者:O.K.沃克邁斯特 ;楊賢宗;陳清逸;
摘要:作者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兩段著名文字出發,論述了馬克思有關藝術的烏托邦觀念與意識形態作用;并以普列漢諾夫、馬爾庫塞等人的觀點為例,分析了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不同藝術觀。這對于我們今天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美術史或社會學美術史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身份?符號?受眾:西方藝術史變遷中的性別政治問題————作者:崔子涵;
摘要:藝術史的書寫和接受過程,充滿了意識形態的權力博弈。特別是,其中凸顯出性別政治攸關的嚴肅問題。女性藝術家的身份得不到承認,只能作為藝術史的他者被排除在藝術殿堂之外;作為圖像而呈現的女性形象不過是男性欲望投射于其上的客體,淪為被剝奪了主體性的符號;作為贊助人與消費者的女性觀眾雖然早就存在,卻總是受到忽視。男性話語在藝術領域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女性則是被壓迫的一方。但與此同時,女性也一直在進行奪取話語...
波曲紋填充紋樣考——兼談三星堆連山紋與商周神鳥崇拜的視覺表現————作者:吳宛妮;
摘要:通過綜合對比三星堆遺址與商周出土銅器,本文認為西周銅器上的波曲紋填紋為二維平面化的鳥紋變體,與三星堆銅器中的連山紋填紋有淵源關系。連山紋填紋中的“凸目”與“鳥羽”,分別象征了商周兩種神鳥崇拜觀念,前者來源于注視行為下的權力指涉,而后者則代表了主動被觀看行為中的權力夸耀。伴隨神鳥信仰的更迭,連山紋與波曲紋的填紋表現重點也發生變化。波曲紋填紋拋棄了對鳥目的描繪,其分支“只”字與“皇”字形填紋皆描繪鳥羽...
墓中圖繪為何?————作者:汪悅進;方慧譯;
摘要:馬王堆出土文物給我們提出眾多問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便是它們的功用。通常認為它們是為死者提供一個死后安居樂業的居所。這種假設無法解釋內棺頂層畫面朝下、直對死者的飛衣帛畫。畫面內容描繪由黃泉至天界的升仙形跡,顯然與死后居所說有矛盾。升仙帛畫又不像是供死者“觀看”,因為死者雙目被蒙上“幎目”,且被二十多層織物包裹嚴實。既然如此,這升仙帛畫在墓中又起到何種作用?這便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文章從漢代生死觀出發...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