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研究婦女理論、婦女問題和婦女教育為特色的專業性理論刊物。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宗旨,以探討性別平等理論、女性與社會發展、女性與法律、女性文化、婦女教育等女性問題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婦女整體素質,促進婦女的社會參與和兩性的和諧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要任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1995年獲山東省報刊評比總體設計一等獎
2001年獲山東省報刊評比優良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性別平等理論研究 、女性文學研究 、女性文化研究、調查與思考、女性與社會發展研究、婦女運動史研究、女性教育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公共政策中的性別平等因素與女權運動 宋曉敏,鄒素妍,SONG Xiao-min,ZOU Su-yan
社會性別視域下的國內宗教與女性研究 馬亞萍,張彥珍,MA Ya-ping,ZHANG Yan-zhen
誰易于被剩?--對“剩男剩女”個體特征的實證檢驗 劉玉萍,郭郡郡,LIU Yu-ping,GUO Jun-jun
基于權利-機會-結果平等的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楊慧,李曉娥,YANG Hui,LI Xiao-e
全國高校首批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第六屆建設會議暨高校知識女性發展研討會綜述 余永躍,YU Yong-yue
鄧穎超對中國婦女運動理論與實踐的貢獻--以蘇區和解放區爭取農村婦女土地權和婚姻自主權為中心的考察 杜芳琴,DU Fang-qin
兩漢女官考 吳從祥,WU Cong-xiang
現代性視域:近現代以來中國廣告女性角色訴求取向的演變 王純菲,王影君,WANG Chun-fei,WANG Ying-jun
“剩女”現象的文化內涵 王澄霞,WANG Cheng-xia
從魯西南春節習俗的變化看農村女性的地位提升--以鄆城縣武安鎮王莊村為例 張傳瑜,ZHANG Chuan-yu
歷史敘事的血肉標記--莫言小說女性身體的多重表義功能 季紅真,JI Hong-zhen
論文發表代理投稿:博弈論視角下的征地實踐:基于鄂中L村的考察
摘要:基于對既有征地研究中政治抗爭視角以及批判我國當前土地制度視角的反思,研究發現,需要將國家征地行為置于村莊之中,實現征地情境的還原,揭示征地本身的復雜性、所牽涉征地主體及其利益訴求的多樣性,才能整體和客觀理解征地糾紛和沖突產生的實質。通過對鄂中L村征地實踐過程的詳細展現和考察,發現征地糾紛主要是村莊內部各主體針對征地利益博弈的結果,與抗爭政治視角中農民的利益或權利受損無關,也與當前我國土地制度(包括征地制度)所隱含的土地發展權國有的規定無關。村民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因博弈能力的差異造成了村莊利益分配秩序的失衡,引發了村莊公共資源分配失序、村莊社會關系緊張、村莊歷史遺留問題被激活等社會后果,侵蝕著村級組織的合法性。
關鍵詞:征地,村莊,利益博弈,社會失序
一、問題的提出
征拆研究中比較典型的是抗爭政治視角,其將征拆實踐中頻發的諸多問題和沖突置于農民與國家關系的范式中探討,二者呈現出強烈的對立性,主要體現在因土地非農化收益的分配在二者間存在的嚴重不公[1],導致農民權利或利益受損,引發農民針對政府的抗爭。然而,城郊農民盼征地拆遷[2]的事實越來越為學者發覺。農民尤其是“釘子戶”的抗爭抗拆行為實則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額外利益,而非權利或利益受損。征地拆遷在本質上是“對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過程”[3]。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流動家文化”:在流動中的重塑與再造————作者:楊笛;金一虹;
摘要:流動對于家文化具有怎樣的影響?流動家庭是否形成了屬于自身的流動家文化?這一文化又是怎樣的一種文化?通過對16個具有兩代以上流動打工經歷的家庭的長期觀察記錄,嘗試分析并思考“受流動影響的農民家庭”的家文化中更具建設性的面向發現:在大流動時代,流動家庭已經逐漸形成具有比較明確特征的流動家文化,但其內部也存在著由性別、代際、城鄉及階層疊加的張力。流動家庭在追求生活世界和人生“整全意義”的同時,其下行的“...
左力光作品————作者:左力光;
摘要:<正>~
郝曉明作品————作者:郝曉明;
摘要:<正>~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征稿啟事
摘要:<正>《山東女子學院學報》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山東女子學院主辦的婦女/性別研究專刊。本刊主要刊登女性與社會發展、性別平等理論、婦女史、女性世界與文化敘述、性別與法律、性別與教育、性別與家庭、國外女性研究、生育研究等為主要內容的學術論文。本刊已被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收...
地域·階級·底層:論羅淑鄉土敘事的女性文學史意義與當代價值————作者:陳鳴鏑;
摘要:四川簡陽籍女作家羅淑是百年中國女性文學史上較早自覺致力于創作鄉土文學的作家,其女性鄉土敘事突破現代女作家較少書寫鄉村的局限,在男作家主導的鄉土文學創作中別有特色。運用比較分析、文本細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方法,研究羅淑的鄉土文學作品可以發現,羅淑的鄉土敘事富有蜀地特色,展現當時四川簡陽農村的生產和生活面貌,表述與革命時代風潮相契合的階級關系之思,描繪知識女性較少貼近的底層生活。羅淑的作品呈現帶有鮮...
人口變遷視域下新型生育觀的建構研究————作者:龐雯予;
摘要:在古代文獻中,生、育二詞常常是互釋的,生育一詞的內涵不僅包含著出生和撫育兩個面向,還蘊含了生與育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彼此滋養的關系。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以“多子多!薄皞髯诮哟睘橹行牡纳^發生了巨大變化,當代青年更為審慎地對待生育,其中也存在一些觀念的誤區,如對生育內涵的理解過于偏狹、對生育目的的精神維度認識不夠、對生育主體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新型生育觀的建構既應繼承中...
生殖健康權視角下保障經期健康的國家義務————作者:孫萌;江穎;
摘要:經期健康作為婦女生殖健康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婦女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保障經期健康是促進性別平等和實現婦女人權的重要措施。目前,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各國國內,對于經期健康的關注顯著提升,經期健康已逐步被納入生殖健康權等婦女人權的范疇。將經期健康納入健康權框架,不僅有助于厘定保障經期健康的國家義務,還能促使國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促進性別的實質平等。中國在保障經期健康方面已取得顯著成就,但是仍應進一步采取...
我國婦女人權的實現狀況——基于《行動綱領》戰略目標近五年的考察————作者:劉小楠;
摘要:婦女的人權是《行動綱領》的重大關切領域之一。參照該領域中的三項戰略目標,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后的30年間,特別是最近五年中,我國在批準并確保國際公約的執行;擬訂國家行動計劃,制定全面的人權教育方案;建立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制定和落實性別平等法律政策;在普法宣傳中納入婦女人權的內容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但是對比《行動綱領》中的戰略目標和應采取的行動,我國在婦女的人權這一關切領域中也存在一些不...
消除一切形式對婦女的暴力——對中國近五年治理對婦女暴力行動的回顧與展望————作者:呂孝權;汪姝文;林麗霞;袁純子;
摘要: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是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領》中確定的12個優先關切領域之一。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中國政府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對婦女的暴力,推動婦女人權保障與婦女全面發展。自2020年“北京+25”以來,在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暴力框架的指導下,中國政府堅持履行國際承諾,在治理性別暴力方面,取得了立法、司法、執法、觀念普及、社會支持系統建設等多方面的顯著進展,特別是禁止家庭暴力...
誰更幸福?當代青年婚戀狀態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來自陜西省的調查發現————作者:靳小怡;劉詩奇;
摘要:隨著人口轉變與社會轉型,當代青年的婚戀觀念與行為正在發生重要改變,并對其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對2023年“陜西省青年婚戀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已婚者的主觀幸福感整體高于未婚者,婚姻質量越高幸福感越強;結婚意愿顯著提高了未婚者的主觀幸福感,戀愛關系對提升未婚青年的幸福感有促進作用;婚姻對男性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顯著,未婚男性的主觀幸福感顯著低于未婚女性,說明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性別分工仍占主...
馬約翰體育教育思想及其對高校女子體育課程思政改革的啟示————作者:謝偉;
摘要:馬約翰先生一生潛心研究體育,探索體育實踐,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留下了珍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再次弘揚馬約翰精神,高揚體育界這面旗幟,對于堅定體育教師理想信念,促進高校女子體育課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專家訪談等方法,分析馬約翰體育思想可以發現,其內涵主要體現為倡導“男女平等”體育、秉承“科學體育”思想的體育本質論,堅持“身心并育”原則、實現“體育遷移”價值的體...
弗雷澤對哈貝馬斯批判理論性別盲視的指認與批判————作者:饒燁飛;
摘要:作為法蘭克福第三代批判理論家的南!じダ诐烧J為,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無法充分闡釋當代女性從屬地位的基礎,也無法回應當代女性主義運動的愿望,這使得他的理論未能充分發揮批判潛力。從弗雷澤對哈貝馬斯進行批判的論點及其論證思路可以看出,哈貝馬斯的理論與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女性所受到的壓制形式有一定的重合之處,這種重合從哈貝馬斯對“社會再生產勞動”與社會生產領域的“分離”、“家庭”與生產領域的分離,以及對男性中...
農村彩禮返還糾紛中女性保護的司法困境與紓解————作者:康琳;
摘要:男女雙方在彩禮返還問題上的觀念差異引發了彩禮返還糾紛。在農村彩禮返還糾紛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可以使用法律話語、政治話語、道德話語、治療性話語四種訴訟話語。其中,男方當事人青睞運用法律話語和政治話語來主張彩禮的返還;女方當事人則更多地選擇道德話語和治療性話語來加以抗辯。各種訴訟話語間的不同等力量關系,以及雙方當事人間的不對等訴訟地位,致使農村彩禮返還糾紛司法實踐陷入了女性保護的困境之中。化解這一困境需...
《女四書集注》點校本價值芻議————作者:王琪;郭海文;
摘要:<正>筆者在從事文獻學、婦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過程中,經常要引用《女四書》,但苦于古籍版本眾多,不便閱讀和使用。個別今人的標點本也非古籍整理意義上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備學術參考價值。幸好,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李志生等人點校的《女四書集注》,解決了這一難題。該書由三部分組成。(1)《整理弁言》。(2)點校:包括《女四書集注(點校)》以及單行本點校,即《女孝經(點校)》《女誡(后漢書本)(點校...
論點選編
摘要:<正>西爾斯案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女性主義史學西爾斯案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性別歧視訴訟之一。兩位婦女史家愛麗絲·凱斯勒-哈里斯和羅薩琳·羅森博格分別代表控辯雙方——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和西爾斯百貨公司出庭,對美國婦女就業歷史作出截然不同的詮釋。該案引起婦女史界廣泛關注?胤降臄≡V引發美國學界對史家公共責任的探討,以及對婦女與性別史研究長達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反思,體現了美國女性主...
民族鄉村旅游治理中女性精英參與機理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分析————作者:史玉丁;
摘要:民族鄉村旅游作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路徑備受關注。研究發現,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經驗行為、參與特征對女性精英參與民族鄉村旅游治理的行為意向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尤其是經驗行為的正向影響最大。行為態度不直接影響女性精英的行為意向,但通過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經驗行為與行為意向進行間接關聯?蓮男詣e平等、政府政策導向、鄉村旅游和鄉村治理培育三個方面推動女性精英參與民族鄉村旅游治理
易地遷建中“大娘”的性別身份與生計重構——以黃河灘S安置社區農村老年婦女的經濟實踐策略為例————作者:閆紅紅;郭燕平;
摘要:黃河灘區遷建等移民搬遷民生工程能有效幫助群眾走出發展的困境,但移民安置后面臨的生計沖擊亦不容小覷。學界對移民搬遷后的生計狀況及政策支持已作出詳盡的探討,然而相關研究往往缺乏性別研究的視角,也較少考察移民如何發揮自身能動性來應對生計的變化和重構日常生活。以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作為背景,聚焦魯西北S外遷安置社區老年婦女這一常被認為處于弱勢地位的群體,分析她們如何運用各種性別化策略應對安置后生計危機的。...
社會資本視角下工程移民女性就業融入研究————作者:吳曉晴;
摘要:后移民時代,工程移民女性作為傳統農村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轉變的典型代表,其就業融入成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目標。運用社會資本理論,從社會工作視角,結合實地調查,重點考察女性就業融入實踐機理可以發現,女性移民就業意愿較為強烈,但其理想就業與現實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其就業資本面臨人力資本、性別分工、移民身份以及社會網絡等困境。社會工作通過組織社區活動、小組活動和提供個性化服務,促進了女性移民與他人的社...
對“性別化記者”的質疑:新世紀中國女記者媒介形象的建構、流變及其語境————作者:徐星星;
摘要: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世紀末,中國女記者多以知識分子或社會活動家的身份現身公共領域。進入21世紀,女記者的媒介形象歷經了新的建構與流變。采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術,分析新世紀六位代表性女記者的新聞文本及評論文本,可回溯女記者媒介形象流變的發生及時代語境。將新聞文本關鍵詞和評論文本情感數值對照分析可發現一對矛盾關系:女記者的性別身份愈...
發掘本土資源,辯證“性別”有別——讀李小江《史學的性別》————作者:康正果;
摘要:《史學的性別》是一部書評集,立論基于兩個要點:一是男女兩性的社會性別基于各自的生理性別;二是不同的性別制度基于各自的地緣環境。通過與所評之書作者的對話,首先厘定了華夏語境中“別男女”的性別秩序,及其男外女內和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進而詳析婦女“三從”的性別制度何以得受父權制蔭庇,女性的弱勢身份在傳統宗法社會中何以反比男人更易幸存;同時剖析男性中心的史書如何編造“紅顏禍水”的故事,并特別贊賞邊緣文人編...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