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是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管、南京曉莊學院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廣泛吸收國內外高質量的來稿,強調學術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宗旨為反映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以促進文化交流,繁榮學術研究,為科教興國做出貢獻。主要反映本校的兩個文明建設,刊發學術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交流科教學術信息,促進科教學術的繁榮發展。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陶行知研究、六朝研究、近代書院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文化與傳媒、外語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書院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陶行知詩歌價值論析 鐘玖英
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思想與實踐及其現實意義 程功群
六朝建康城研究的新階段 樓勁
“六朝建康城東方大都會”國際高層論壇會議總結 張學鋒
略論六朝建康與江南社會的發展 中村圭爾
六朝建康城與日本藤原京 佐川英治
試論馬克思《大綱》中的國家空間思想 袁久紅,吳耀國
哲學螺旋與科學螺旋的對應、貫通--以“多←→二←→一(0)”與DNA雙螺旋結構為重心作探討 陳滿銘
尼采與反猶太主義 閔抗生
論牟宗三對唯識學的判釋及科學問題 劉奉禎
早期現代新儒家科技觀的價值超越--基于科學價值認識增殖的理論 趙培軍
奧克肖特理性主義政治批判的價值及啟示 陳紅英
“小學教育研究”欄目稿約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編輯部
小學數學“間隔排列”教學中的問題與反思 朱春香
立足學生發展,設計規律教學--例談小學數學中“探索規律”的教學策略 劉娟娟
2005年以來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本刊“小學教育研究”文章一覽
大班幼兒對聲音現象的樸素認知 袁宗金,紀曉丹
社會認知發展研究觀對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啟示 李煜
文學核心期刊:現代藝術思潮影響下的中國現代陶藝
論文關鍵詞:現代藝術思潮,現代陶藝,本土性,文學核心期刊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現代藝術思潮影響下中國現代陶藝表現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別從艷俗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裝置藝術風格的超越性、新表現主義風格的原始性三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現代陶藝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命題。
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社會的發展形成了當代多樣化的藝術創作風格,以及多元化的評判體系。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城市環境的浮躁,以及人們心靈深處對純樸的自然、恬靜的生活環境的渴望更加強烈,于是現代設計藝術出現了“返樸歸真”的趨勢。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有著完備審美體系的中國現代陶藝,正在由一代新人進行著現代追求和改造,使其具有現代感,又具有我們民族自己的特色。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生活教育”視域下的身體教育:內涵、實質及其實施————作者:李忠;周子玉;
摘要:“生活教育”視域下的身體教育,認為身體感知是知識學習的載體和連接個體與世界的橋梁,強調身體感知在認知、學習與發展中的基礎性與主體性作用。其實質在于以具身教育超越離身教育引發的弊端,通過學生的身體行動促進知識獲取、認知發展與能力提升,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個體的全面發展。“生活教育”視域下身體教育的實現,需要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設計豐富的教育活動,關注學生在身體教育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在生活...
核心素養視域下三版數學課程標準小學“數與代數”的發展研究————作者:孟英博;李曉雯;郭青青;楊慧娟;
摘要:數與代數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其在課程標準中的變化反映了數學教育的發展脈絡和逐步深化的改革方向。在核心素養的統領下,該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對新世紀以來三版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課程內容的變化,如主題進行的結構化整合、新增的內容要求、部分內容的學段調整等進行梳理研究,得到啟示與思考:教師在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數學本質的探尋;善于捕捉真實情境中的數學;重新認識運算的地位與價值
小學校園欺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對1502名學生的調研分析————作者:劉麗君;李春燕;李艷瑋;劉曉明;
摘要:為了解小學校園欺凌的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采用方便抽樣法對某小學1502名6—12歲學生進行整體取樣,使用分層線性回歸法探究了小學校園欺凌的相關因素。結果發現:(1)班級和學校適應:女生比男生更喜歡自己的班級,男生比女生更覺得學校生活有趣;年級越低的學生越覺得學校生活有趣;家庭收入負向預測學生對學校生活有趣度的評價;親子親密、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正向預測學生對班級的喜愛程度、對學校生活有趣度的評價。(...
兒童意外傷害的評估與預防:基于PRECEDE-PROCEED模型————作者:田騰;俞桂芳;胡成英;
摘要:PRECEDE-PROCEED模型分為規劃(PRECEDE第一至四階段)和評估(PROCEED第五至八階段)兩個部分,具體包括社會評估、流行病學及行為和環境評估、教育組織評估,政策管理評估,實施、過程、影響以及結果評估,這一模式旨在識別問題行為并設計健康教育規劃。該文在對該模式內涵解析的基礎上,為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工作提供一些啟發與建議,即根據影響因素把握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工作的規律和重難點;重視政策...
活動理論視角的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與應用——以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為例————作者:艾麗娟;朱彩蘭;
摘要:為了更好地設計跨學科主題活動,研究依據活動理論構建了跨學科主題活動教學模式,該模式關注跨學科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客體、共同體、工具、規則、分工等活動要素,強調活動設計的整體性。為驗證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以南京市K小學四年級三個平行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采用基于設計的研究方法開展教學實踐。在每一輪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觀察表、學生作品及作品評分細則,多角度展開學習評價,根據反饋不斷優化形成最終的跨學...
建構主義視角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策略探析——以統編版五上《憶讀書》教學為例————作者:宋尚琴;
摘要:該文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與策略,聚焦于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針對融合過程中面臨的技術應用表面化、學生認知負荷加重等問題提出具體策略:精準定位信息技術角色、轉學成教以激發學生主動建構、利用情景再現深化理解與情感共鳴,以及采用多元動態評價促進高階思維
孤獨癥兒童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進展————作者:吳彥;周紅;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孤獨癥兒童接受融合教育,學界對于學齡段孤獨癥兒童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溝通和社交技能,對其學業的關注也在持續增加。2010年以來,國外針對孤獨癥兒童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主要有基于圖式的教學、認知策略教學、圖形組織者以及基于概念模型的問題解決等四種方法。雖然理論基礎不同,但這四種方法均強調通過教學方法來彌補孤獨癥兒童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缺陷,提升其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已有研究顯示,這些方法對孤獨癥兒童...
幼兒問題行為干預O2O模式的構建————作者:張金芳;單愛慧;
摘要:家庭教育不良和感統失調是幼兒問題行為的兩大主要危險因素。當前的幼兒問題行為干預中,間接干預因家長工作繁忙、時間短缺等原因效果低下;直接干預因特殊環境和專業療法給幼兒帶來精神和心理壓力。為克服上述問題,該研究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幼兒問題行為干預領域,以成人學習理論、感覺統合治療理論和新媒體傳播理論為基礎,架構幼兒問題行為干預的O2O模式,并通過組建專業高效的干預團隊,線上開發樣態豐富的幼兒問題行為干預科...
基于Apriori算法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關聯性研究————作者:汪雨晨;楊冰;
摘要:為探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之間的潛在關聯與相互影響規律,采用Apriori算法對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的成績進行數據挖掘。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間存在內在聯系,同類型課程的關聯性尤為顯著;《兒童發展》和《學前衛生學》對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起到奠基作用;專業技能課程展現出高度連續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各學習階段緊密關聯。研究結果不僅能為學前教育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優化提供量化依據,也為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
基于扎根理論的旅游市場亂象形成因素研究————作者:趙慶洋;尹華光;王妍;
摘要:為分析旅游市場亂象的形成因素,提出有效可行的治理措施。本文運用扎根理論方法對游客游記中有關旅游市場亂象的評論進行解析,歸納總結出旅游市場亂象形成因素的4個核心范疇為:從業門檻低、利益驅動、內部管理松懈、外部監管不力,并對這4個核心范疇進行具體闡釋。在此基礎上提出善用社交媒體披露、引進旅游電商平臺治理、構建一體化平臺、成立網絡輿情監管小組等治理措施,以期有效治理旅游市場亂象,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數智時代師范生智能素養培養:社會邏輯、現實困境與發展進路————作者:許玲;張海萍;
摘要:在大語言模型和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的背景下,智能素養的提升成為職前教師培養的重要議題。基于嵌入性理論分析發現,師范生智能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著認知嵌入、文化嵌入、情境嵌入及結構嵌入不足的現實困境,為了更好地提升師范生智能素養,對地方師范類院校發展提出四點建議:培育智能文化生態,豐富智能體驗;強化基礎規律研究,夯實理論基礎;打造多元實踐平臺,促進知行合一;增強智能倫理教育,塑造...
我國干部交流研究:核心議題及未來展望————作者:謝吉晨;
摘要:干部交流是中國特色干部培養的重要環節,更是干部研究的重要議題。國內干部交流研究肇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經過30多年的發展,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總體來說,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呈現出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并存且實證研究日趨興盛、研究議題的集中性與理論的分散性并存、作為“主角”的干部普遍“不在場”等特點。新時代干部交流研究必須在多學科之間的交融對話、研究內容的不斷擴展、實證研究的規范性等方面加以努力
胡尚志烈士革命活動與遺作釋讀————作者:姚群民;嵇娟娟;
摘要:從深受國共合作大革命影響的進步青年學生到大革命失敗后加入中國共產黨,胡尚志先后經歷了武漢求學和湖北地區從事農民運動工作的歷練。1929年考入曉莊學校后,他積極參加中共南京市委領導的革命工作和曉莊黨組織開展的面向青年學生和農民的教育宣傳活動。1930年春在北平新農農業學校考察期間,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革命經歷,在清華大學《現代中學生》發表有關中國革命和青年學生人生道路選擇等主題文章多篇,體現了他對中國革...
陶行知鄉村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究————作者:郝思寧;謝慧盈;
摘要:新時代鄉村教師是鄉村振興、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靈魂”,鄉村教師學習教育家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認同鄉村文化,扎根鄉土社會教書育人。陶行知的鄉村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中西雜糅的特點,考量了我國鄉村社會的實際需求,其內涵包括了農民化的鄉土情懷、改造鄉村的職業信念、愛滿天下的教師精神和扎根本土的活教育理念,并從強調榜樣作用、注重專業訓練、推行藝友制、加強業界聯絡來落實理想信念教育。通過深入挖掘陶行知鄉...
國家記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審視及實踐思考————作者:高嬰嬰;劉暢;
摘要:國家記憶是在意識形態主導下,以國家力量使社會成員對集體記憶產生認知、認可、認同,是一種集體性的記憶。國家記憶具有集體性和整體性、承載性和象征性,其自身的內涵特點決定了國家記憶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邏輯關聯。國家記憶具有傳播意識形態、凝聚人心的基本作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進行創新發展,運用國家記憶進行符號表意、凝聚共識、價值引導,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新時代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評價指標的建構————作者:于敏;
摘要:自我革命是新時代黨組織不斷提高自身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的必由之路。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直接關乎其自身建設的水平、能力與成效,因而,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何以衡量,理應成為值得研思的議題。由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評價指標建構的必要性入手,研思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評價指標建構的設計理路,以動態發展性思維,探索黨組織自我革命能力評價指標的可能性模型,旨在建構可視化、可量化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便于更加科學、全面、...
論鄉村民俗的文化空間與保護傳承——以高淳薛城花臺會為例————作者:丁津津;
摘要:鄉村民俗承載著地域歷史文化傳統,與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連,隨著社會發展更迭給鄉土環境帶來深遠影響,鄉村民俗的傳承發展受到了一定威脅。基于民俗的綜合文化特性,本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文化空間的三重構成要素對高淳薛城花臺會進行案例分析,發現文化空間是地域文化生態系統的集中顯現,重塑鄉村民俗文化空間對于提升鄉村民俗的內生動力、推動保護傳承有積極作用。由此,從尊重民眾主體地位、依靠關鍵團體組織引領、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啟示————作者:王玨;陸韻;寧蘭兒;
摘要:陶行知于20世紀30年代末立足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緊密關聯。該理論蘊含著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思想,包括明確育人目標、強調生活教育理念,構建協同機制、發揮家校社聯動性,實施協同活動、聚焦生活教育實踐,持續評估反饋、優化協同育人效果。陶行知思想對當下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帶來如下啟示:通過“授人以漁”和尊重溝通,家校社協同培養“真人格”;通過“面向生活”和課程改革,家...
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意蘊、關鍵要素與踐行路徑————作者:徐萌萌;
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講好中國故事是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效助力及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要素包括故事素材的積累與充實、教學情境的創設與選擇、故事方法的變革與創新、故事聽眾的了解與共通。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從全面準備“講好中國故事”的系列素材、充分挖掘中國故事背后的中國理論、注重故事載體與方法的綜合運用、提升思政課教師講好中國故事的能...
中國三大城市群高鐵可達性格局及其空間公平性對比研究————作者:馬國強;謝青原;戴妍璐;趙陽陽;韓艷紅;
摘要:不同城市群高鐵運營網絡對區域可達性格局的影響不同,其空間公平性特征必然有較大差異,城市群之間的比較非常必要。本文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例,基于可達性方法,通過定量測度高鐵相對可達性、全域空間公平性、空間相對公平性,對比分析三大城市群交通可達性格局和空間公平性的差異。結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高鐵可達性格局差異明顯。京津冀城市群呈孤島狀格局,珠三角城市群呈圈層狀格局低,長三角城市群呈多...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