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油畫
關注()《中國油畫》是中國目前唯一的油畫類專業雜志,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創刊于1980年1月,原名《畫廊》。1987年1月(總第26期)開始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與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合作編刊。并更名為《中國油畫》至今。2001年1月(總第82期)由季刊(每年四期)改為雙月刊(每年六期)。歷任主編有杜滋齡、清白音、劉建平、張安吾、戴劍虹。
期刊欄目:
設有“中國油畫家”、“油畫展廳”、“院校作品”、“畫家與作品”、“名作欣賞”、“技法研究”、“藝術 市場”等欄目。
辦刊宗旨:
明確,積極反映當今中國油畫發展的整體水平,介紹國內實力派畫家近期力作,系統介紹西文油畫發展狀況和最新動態。為配合雜志推動中國油畫的發展。
期刊收錄: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已被中國知網全文收錄的核心期刊。[1]
期刊目錄:
難得不糊涂王琨
大盆景周青
自在途程——靳尚誼油畫語言探索的歷程余丁
杰出的油畫家、藝術教育家張世范先生王偉毅
新馬掠影戴士和
博特羅的繪畫趣味尚輝
左起第一……劉建平
我的繪畫道路朱春林
灰調的意象——唐滿生風景油畫簡評呂品田
寫生去周青
“看”與“繪”——隱藏在油畫藝術中的觀看模式研究檀梓棟
藝途無塵——杜仲油畫創作之路薛平
寫生寫生何寧
漸入佳境的龍子宇朔人懿烽
我的繪畫與成長姚瑤
鄉土隱喻中的悲憫情懷——段正渠的藝術王志軍
中國精神——天津油畫展胥曉娜
油畫風景,是人類走向高品質生活的心靈通道——廣東“禮贊自然”油畫風景應歧
閱讀推薦:美術大觀
《美術大觀》創刊于1988年,是遼寧出版集團主管、遼寧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專業性美術刊物。本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立足東北,面向全國;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強調群眾性、知識性、學術性與時代精神,為繁榮美術出版事業做貢獻。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中國油畫》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中國油畫》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油畫最新期刊目錄
另一種杰作——淺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紙上繪畫————作者:唐天衣;
摘要:<正>當我們翻閱八場印象派展覽的目錄時會發現,油畫并非是展覽墻上的唯一主角。雕塑作品雖然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它們的數量遠遠不及那些各種媒介的紙上作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水彩、粉彩、坦培拉和丙烯畫與油畫并列展出,而非像傳統沙龍那樣被隔離開來,這種安排不僅表明了印象派畫家對他們的紙上作品賦予了與油畫同等的重要性,而且也暗示了他們對于繪畫媒介的全新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傳統繪畫的等級劃分,這是對藝術表達自由的...
開放的視覺文本——安迪·丹茲勒的色層扭曲繪畫————作者:李樹信;
摘要:<正>一、色層的扭曲與圖像的流動性丹茲勒,1965年生于瑞士,他具有傳媒設計、攝影師、制片人的工作履歷,曾涉足抽象繪畫,后來轉向具象繪畫。他的繪畫主題主要是對藝術史、電影史、宗教史和影像史中的部分經典影像進行重繪和演繹,也對繪畫、攝影和數字技術這三者的關系進行探索,表達對這些概念的反思和質疑。除了自己拍攝的圖片外,他還收集和使用來自電影、音樂海報、報刊、網絡上的圖片作為創作素材。丹茲勒的繪畫特征在...
油畫創作中的設計意識探究————作者:王霖;
摘要:<正>一、油畫創作與設計意識(一)油畫創作油畫創作能夠表現畫家在生活、文化等環境影響下的獨特思維方式,是畫家用個人的形式語言呈現主觀意識的過程,蘊含著畫家的審美取向、形象思維和畫面語言等方面。油畫創作是油畫藝術的前提和基礎,是對藝術作品的構思設想,既可以展現豐富的題材內容和語言形式,又可以表述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一幅優秀的油畫藝術作品,畫家往往善于主動把握畫面中的技術與形式,在作品創作之前需要進行...
康蕾的繪畫:花氣的存在之名————作者:夏可君;
摘要:<正>花,一個與畫家康蕾名字的互文,相互交錯,彼此指涉,畫家試圖在語詞與形象、個人與事物之間構建與解構、強化與削弱、顯現與下沉,從繪畫表面直抵生命情志。花的綻放如同存在的出離與外展,那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去向往、去想望某個定或不定的衣裳與面容。從現實的色彩到想象之藍,花不僅僅是似錦繁花,也可以是叢林之樹、簇擁之葉、荊棘之掌,在一片幽暗的舞臺中,生命重新披掛另一件衣裳,顯露她的面容,一個自我的她者...
用色彩觸摸祖國的西北大地——讀張臏油畫作品有感————作者:劉媛媛;
摘要:<正>張臏作為“80后”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其作品的寫意氣質和靈動色彩在當代油畫領域備受關注。多年來,他持續研究油畫風景創作,寫生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粗狂有力的筆觸、奔放絢麗的色彩記錄了張臏在不同階段所獨有的感覺、情感、體驗和想象。他儼然一支行走的畫筆,這支畫筆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他手中真實的畫筆,對于回到現場的感知與表達;其二是精神的畫筆,對于寫意精神的描繪與探索。而這兩支畫筆都以回到現場為...
在“形式”與“意味”之間探尋————作者:祁百成;
摘要:<正>李澤厚在《美學四講》中曾說:“藝術家的天才就在于去創造、改變、發現那些嶄新的藝術形式層的感知世界。”之所以照相術永遠不能代替再現性的繪畫,其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出自藝術家手中的線條、色彩、構圖等元素,明顯不同于自然,因其包含了主體對于虛實、節奏、情緒等的把控,這些顯然也是自然無法轉嫁于作品之中的東西。因此,這些形式元素本身也就具有了藝術力量和審美意義,從而形成視覺藝術。同時,我們以生命經驗所記...
草原的回聲——芬筍得日的抽象藝術————作者:趙昆;
摘要:<正>芬筍得日(Sundeer Solo)是一位優秀油畫家,他以表現主義和抽象繪畫作為自己創作的主攻方向。他的作品是在體味理解蒙古族和草原的神話歷史想象中生成的,作為一個蒙古族畫家,他沉浸于草原的宏大歷史精神場域當中:傳說游牧部落誕生于蒼狼和白鹿(《蒙古秘史》)的圖騰變形當中,蒼涼而雄渾地演進,從東胡到室韋,達怛到韃靼,蒙古到北元,逐草而居;帳篷與欄桿,干肉與馬奶酒,四處征戰;殺戮與血戰,榮耀與敗...
《銅水罐》:夏爾丹靜物畫的藝術自覺與嬗變————作者:嚴蓉 ;羅凱;
摘要:<正>啟蒙運動是歐洲文藝復興后的一次重大思想變革,是以摒棄虛偽、展露真實為原則的現實主義運動,在繪畫上產生了最杰出的代表——夏爾丹。夏爾丹生活在18世紀下半葉,華麗繁復、富貴奢靡的世俗浮夸之風洛可可藝術正當流行,藝術創作也多以滿足統治者需求為主,多強調情感、個性和自由,其作品更加注重觀念和審美享受。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之下,夏爾丹堅持以描繪普通市民階級的生活風俗、情趣愛好為創作風格的平民寫實主義,其靜...
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的藝術回響:以莫奈《圣拉扎爾火車站》為例————作者:李懿軒;
摘要:<正>19世紀下半葉,歐洲迎來了以工業革命為核心的社會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重塑了城市結構、交通系統與自然景觀。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代表,巴黎迅速從一個古典城市轉變為現代都市,鐵路、工廠、火車站等新的城市元素不斷涌現。在這一背景下,法國的藝術家們面對著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和社會現實,探索如何通過藝術表現這一現代化的變遷
周紅:縮小自己,世界就變大了————作者:谷泉;
摘要:<正>畫家畫娃娃。畫得久了、深了,世界就變大了。書架里的書,層層疊疊,那是知識的山崖;字帖,也成了頂天立地的石刻;蠟染的背景布,裝飾出圣殿一般的感覺;奶奶的針線盒,是可以躲藏的安全屋;枯黃的樹葉,似五彩斑斕的小舟;懸在頭頂上的剪刀;火箭發射器一般的鉛筆;另外一個玩具,因為它是龍霸王,就值得膽戰心驚……奇怪,明明熟悉,卻又陌生?熟悉,是你我家庭,看似不同,其實都是一樣;陌生,是變換了視角,日常也充滿...
以繪畫的方式——紀念1994紅磡演唱會30周年————作者:薛方明;
摘要:<正>“1994紅磡”,是中國搖滾的重要現場演出之一。對于每一個熱愛搖滾的靈魂而言,它不僅是一場音樂的盛宴,更是心靈的共鳴與時代的烙印。它承載著對中國搖滾音樂有深遠影響與非凡意義的深刻記憶,至今仍讓無數人心潮澎湃,狂熱不減。2024年12月17日是1994紅磡演唱會30周年,我希望以繪畫的方式去懷念中國搖滾曾經輝煌的一頁,我相信這必將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紀念方式。這個系列作品共完成了八十余幅,在形象刻...
科技材料在傳統藝術創作中的實踐運用————作者:田芳芳;
摘要:<正>一、科技材料的理論運用和發展人類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我們所處的世界在發生巨變,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關系、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城市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都在重新定義和重構,人們的交流空間和傳播的媒介都在發生重大轉變。[1]當代藝術科技材料創作區別于傳統藝術材料創作而逐漸引導著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呈現出多樣性。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藝術...
現當代油畫中設計色彩的研究————作者:劉莉;
摘要:<正>在現當代油畫中,色彩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影響著我們的感知系統,能夠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情感體驗。色彩在視覺藝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更加直觀和鮮明地沖擊觀者的視覺。不同波長的光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能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色彩生理與色彩心理過程是交叉進行的。所謂色彩的功能,就是指色彩對生理的影響及對心理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三要素之間的對比及調和,對眼睛產生的刺激作用,以及...
談藝術療愈的應用與影響————作者:王仲初;
摘要:<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日益增加。藝術療愈作為一種通過藝術創作和體驗來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它結合了藝術和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通過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幫助個體表達情感,釋放壓力,促進自我認知和心理康復。藝術療愈的核心理念是通過非語言的藝術表達,使個體能夠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療愈的效果
藝術創意思維培養初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基礎課教學改革探尋之路————作者:朱紅梅;
摘要:<正>近年,應用設計學院聚焦高質量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回應新時代高校教學改革要求,按照“思維先導、技能奠基、創新至要”的主旨思路,探索出一套切合藝術設計專業規律和學生全面發展要求的基礎課教學模式。回歸高校藝術教育的本質和原點,從學生入校“第一課”起步,精心謀劃,整體打造新視野、新思維、新架構下藝術設計人才培育的全鏈條。當下學生發展的急、難、盼、困點就是基礎課教學的基點和教學改革的重點,大一新生自...
做評委————作者:王琨;
摘要:<正>“全國美展”全稱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美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所有美術家心目中的頂級展覽和榮譽。它的評審過程也受到大家的極大關注,既神秘又神圣,也是許多人心中的一個謎。這次我參加了油畫的終選,這是經過各省市層層選拔,從數以萬計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作品,是傾注了大家的心血的優秀成果,作為評委,我深知每一票的分量。評審前,我提前兩三天接到通知做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展區的評委,到上海后也不知...
羅爾純紅土地油畫作品中的意象語言特征解讀————作者:曹亞敏;
摘要:<正>羅爾純的藝術風格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紅土地系列油畫作品是他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從描繪“湘土”到“何處不鄉土”,表達了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感受到鄉土情懷。他用頓挫生澀的用筆、具有觸摸感的造型、鑲嵌般的色彩傳遞出生命的掙扎與不屈的抗爭精神,他的作品中飽含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人文關懷。他的作品從不再現自然,也不像西方現代藝術那樣強調結構形式,而是一種賦予生命精神物化形態的意象表達,是人格化的審美再...
藍色書寫——潛入無意識的深海————作者:祁海平;
摘要:<正>單色:每一種顏色都有它的靈魂,也有著某種精神的象征性。我偏愛單一的顏色,或許是因為這個世界足夠絢麗多彩了,單一的事物反而顯出其存在的獨特性。純者,專一不雜也。當我對某個單色大量地重復使用,并使之達到最大限度的豐富變化時,便會沉浸在它的氛圍中,對它的微妙質感和溫度乃至精神屬性有了更為透徹的了悟。這不是視覺層面的效果,而是在重復的體驗中獲得的精神感受,甚至是在詩性的氛圍中領悟到的心靈震撼
人生風景——寫給父親————作者:曲音;
摘要:<正>父親常畫風景,他的風景畫廣受贊譽。但我知道,一直以來他心中最想畫好的其實是人物。父親年輕時畫了很多人物創作,畫幅有大有小,有的寥寥幾筆,有的細膩、完整。在他的作品中有放羊的彝族少年、梳妝的苗族姑娘、身懷絕技的土家族鼓手等等,大多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少數民族題材或者農村生活題材。這些作品少有系列感,內容不存在明顯的內在關聯,甚至繪畫方法也并不一致
路過世界————作者:王嵬;
摘要:<正>很早我就意識到,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我們只是有幸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一個過路者。由此,我敬重世間的萬物,也享受生命的過程。歲月好似奔騰向前的江河,洶涌疾駛,無法回頭。我仿佛剛剛還年輕,卻走著走著,便步入了人生的下半場。下半場的生命或許相對短暫,但下半場的人生劇情則應該更加緊湊,也是將要達到高潮的部分。所有翻過頁的經歷,都是我為城市無怨無悔的貢獻和應盡的職責,無論怎樣輝煌,或有些許遺憾,無須纏綿...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