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大眾考古
關注()《大眾考古》考古期刊論文發表,創刊于2013年,是江蘇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
辦刊宗旨:
《大眾考古》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期刊欄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期刊收錄:
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大眾考古雜志社征稿要求:
1、大眾考古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大眾考古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考古與文物
《考古與文物》是中國文物考古學界享有盛譽的著名核心期刊之一,創刊于1980年,由國內規模最大的地方性考古科研機構——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主辦,主管部門為陜西省文物局。本刊依托文物大省的豐厚資源優勢和科研實力,側重周、秦、漢、唐四大盛世板塊的內涵積淀,使刊物成為中國考古學研究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學術平臺。
大眾考古最新期刊目錄
大眾考古
摘要:<正>訂閱方式1.郵局匯款收款人/《大眾考古》編輯部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63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151室郵編/2100232.銀行匯款戶名/江蘇華域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賬號/4301 0174 0910 0086 296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南京龍園西路支行3.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8-448咨詢電話:025-8968 7839新浪官方微博:@大眾考古官方淘寶店:http:/populararchaeo...
安徽淮北惠黎路西延段墓群————作者:陳超;
摘要:<正>惠黎路西延段墓群位于淮北市西部鳳凰山西南坡,2022年9月—2023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19座,其中土坑墓82座、洞室墓10座、磚室墓9座、石槨墓10座、磚石混筑墓7座(包括畫像石墓1座)、瓦石結構墓葬1座(宋代)。墓葬主體年代為漢代,有20余座墓葬屬戰國時期。西漢的豎穴土坑墓一般有生土或熟土二層臺,基本未被盜擾,陪葬器物組合特征鮮明,以陶...
陜西西安曲江池土雕清墓————作者:王心怡;
摘要:<正>2022年11月,為配合西安地鐵8號線曲江池西站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發現的6座墓葬及2口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6座墓均為豎穴土坑墓,由墓道及墓室組成,頭向東南,可能為家族墓地。隨葬品有板瓦、陶盆、瓷碗、銅飾等,年代可判斷為清末
“求真”是考古學第一要務————作者:賀云翱;
摘要:<正>求真,是一切科學的底線,也是科學給人類帶來的思想寶典。考古學是用實物資料研究問題的現代科學,“求真”是它的第一要務。考古學的“求真”貫穿在它的整個學術過程之中。首先是材料求真。材料求真就是要求考古學家用來研究問題的材料需確保其本體及與材料本體直接相關的時間、空間三者保持統一性,脫離三者中任何一個因素,材料便喪失了其完整的真實性。這個求真要求體現于對考古學材料的調查、發掘、獲取、記錄、整理、分...
“考古”百議
摘要:<正>經過數十年的發掘和研究,中國考古學逐漸建立起新石器和早期青銅時代的時空框架,總結出以中原、海岱、江漢、環太湖和燕遼等五大文化區系為主干的多元一體的文化結構。這一長時段的文化演進過程,自早至晚可以分為若干個歷史發展階段,如多元文化的起源和相互影響、多元演進和一體化進程、夷夏東西、中原中心的確立等,最終匯集和形成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高度統一的秦漢帝國
安徽和縣博物館藏六朝六面印————作者:齊澤亮;
摘要:<正>和縣博物館收藏有一枚六朝時期六面印,其形制、印文內容、字體與考古出土實物及文獻記載的六面印基本一致。六面印呈“凸”字形,上為印紐。印文為篆書,右起橫讀,四字、三字或二字。印紐頂部印文漫漶不清,底面為“石由”,四邊有框。四周分別為“君教”“石由言事”“石世祖”“臣由”。“石由”六面印長約2厘米,寬約2厘米,臺高約2厘米,整體通高約3.2厘米
勘探手段在南方山城考古中的應用————作者:蔡亞林;
摘要:<正>勘探是考古調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過鉆探、物探等手段來了解、確認和研究文化遺存,并為考古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基礎材料與依據。使用探鏟(洛陽鏟)鉆探是考古勘探最常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根據探鏟向地下打孔帶上來的泥土及其包含物來判斷地下遺跡、遺物堆積情況
窮物理
摘要:<正>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4.5萬年前開始混血現代人在4.5萬年前抵達歐洲,與尼安德特人的重疊時間至少有5000年。歐洲至少曾居住著兩個遺傳學上迥異的早期現代人群體,代表分別是來自保加利亞Bacho Kiro洞穴的個體和來自捷克的一位定名Zlaty kun的女性。該女性來自最早走出非洲的一系人類中分化出的人群,對她的分析顯示他們和尼安德特人只有一次混血事件
《中國城墻》征稿啟事
摘要:<正>《中國城墻》是由中國城墻研究院等機構主辦的專業學術輯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廣、保護、利用中國城墻遺產,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助力中國明清城墻中報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現有“城墻學研究”“城墻考古”“城墻歷史”“城墻保護”“城墻利用”“世界城墻遺產觀察”“成果評介”等常設欄目。誠向廣大學者及關注城墻的有識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優秀稿件,歡迎賜稿
塔吉克斯坦塔赫提桑金遺址出土象牙劍鞘
摘要:<正>~
湖南澧縣李家崗遺址————作者:李意愿;
摘要:<正>李家崗遺址位于澧縣城頭山鎮大興村一塊高出周邊約1米的低矮丘崗之上,是一處彭頭山文化時期的聚落。2023—2024年,我們對遺址進行了2個年度的發掘。經調勘,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主體文化堆積厚0.4—1米。已揭露面積1500平方米,發現壕溝、房址、火塘、灰溝、墓葬等遺跡,出土較為豐富的陶器、石器等遺物
尋找“浮濱古國” 漳州巖溪盆地浮濱文化石器制造場調查記————作者:阮永好;黃弘毅;呂錦燕;黃運明;
摘要:<正>2024年3月,福建省文物局正式立項“九龍江流域先秦時期遺址調查與研究”項目。7—8月,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漳州市文物保護中心與閩江學院組成聯合考古調查隊,對九龍江流域可能存在的青銅時代浮濱文化高等級聚落遺址開展調查。調查第一站選在漳州長泰區巖溪盆地。九龍江北溪主要支流龍津溪自北向南從盆地中央穿過
新疆新源縣“四普”工作紀實————作者:繆紫薇;
摘要:<正>2024年7—8月間,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的幾位老師與研究生共同前往新疆伊犁州新源縣參加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新源縣“四普”工作由南京大學和新源縣協同開展,主要工作內容是對新源縣境內的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216處自治區、縣級文保單位(共計6800多處文物點)進行實地考察,核實并整理已登記文物點的檔案,同時對新發現的文物點建檔,最后形成完整準確的數據庫。普查隊員既有南京大學的...
知文明
摘要:<正>中原文化對青藏高原文明進程的重大影響青藏高原歷史上生活著以羌族、藏族為主體的各個民族,他們的文化抉擇與發展走向對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中國西南邊疆的長期穩定,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文明進程當中,中原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強大的吸引力使得青藏高原各族也相應地產生了強烈的向心力,正是在這兩股力量形成的合力之下,青藏高原文明的走向一直是向東發展,最終匯入中華文明體系之中
讀天下
摘要:<正>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揭牌1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語言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冷門絕學協同創新研究院等揭牌
江蘇文博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江蘇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摘要:<正>公司介紹江蘇文博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江蘇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位于南京市棲霞區紫東國際創意園C2幢,面積530余平方米,是南京大學與江蘇省文物局合作共建的“江蘇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公司擁有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證書(證書編號32018-2016),業務范圍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鐵器、其他金屬器,磚瓦,書法、繪畫,古籍善本、碑帖拓本、檔案文書、石器等的修復和...
江南水城 瑰瑋詭譎 常州淹城遺址述略————作者:周璞;
摘要:<正>淹城遺址位于常州武進區湖塘鎮,東南瀕太湖,西南與滆湖為鄰。淹城始筑于西周晚期,主要使用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在春秋中期基本廢棄。淹城遺址地面遺跡保存較為完整,是東南地區先秦時期重要的城址,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鳥瞰淹城,三城三河,城垣高聳,城壕深廣,形制獨特,遐想萬千
《大眾考古》2024年1—12期總目索引
摘要:<正>~
南島語族與有段石錛————作者:余慧君;
摘要:<正>新石器時代出現了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工具,磨制石錛便是其中一種。其器形較厚,單面刃(無刃的一面微弧,極少平直),一般多為普通石錛(又稱“常型石錛”)。有段石錛則是安有柄的石錛,背面上端為綁木柄打磨出的一個平面。在眾多描述中,德國考古學家、民族學家海尼·格爾頓(Robet Heine Geldern)命名的stufenbeil(德文)最為形象和精確,英譯stepped adze,中譯“有段石錛...
塔吉克斯坦主要考古遺址概述————作者:劉斌;張思曼;
摘要:<正>塔吉克斯坦位于西亞、歐亞草原、印度次大陸和中國西域綠洲之間的通道上,自古就是東西方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網絡的樞紐,其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金、銀、鉛、鋅、錫、銅等礦產資源和帕米爾地區的紅寶石、青金石等,奠定了其貿易和文化中心樞紐的基礎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