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當代藝術與投資
關注()《當代藝術與投資》省級雜志,創刊于2007年,是內蒙古日報社主辦。是一本學術性雜志,它關注的是當代藝術領域中最核心的部分——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本身。
《當代藝術與投資》我們所理解的藝術創作包括了藝術家的創作,策劃人的創作,批評家的創作,藝術機構的創造性工作和藝術行業其他角色中具有開拓性視野的實踐者,當然還有視覺藝術以外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這種寬泛的理解也定位了我們雜志的一個態度和基調,即對一切與創作有關的實踐、試驗、思考和討論敞開大門,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平臺。
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欄目設置
藝術家、策劃人、批評家、藝術機構、藝術行業
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當代藝術與投資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當代藝術與投資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閱讀推薦:新文化史料
《新文化史料》教師發表論文期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當代藝術與投資》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當代藝術與投資》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當代藝術與投資最新期刊目錄
社會更新論壇(1)————作者:王家浩;
摘要:"社會更新論壇"圓桌第一期是由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主辦,王家浩與許雅筑(臺灣)聯合策劃的。在10月20日晚起至23日的四天里,來自臺灣的謝英俊、汪文琦、黃孫權的三場公開講座,以謝英俊及其團隊的十幾年來的實踐為個案,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進行了表述和深入解讀,并與與會的其他學者和設計師們,高士明、趙千帆、陸興華、王家浩、王衍、許雅筑、鄭空空等,展開了連續四天的內部高強度對談。本次圓桌同時也是跨媒體...
95%,或5%,老調重彈————作者:董冰峰;
摘要:<正>同事說的好。什么是策展人(curator)?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失敗的藝術家。治愈不了自己只能轉向治愈他人,因為藝術無法成功,所以只能踏足機制或被機制化。例子雖然簡單,但思索起來卻覺得意義無窮。讓我們從失敗談起。藝術家總是失敗的,或失敗的藝術家是絕大多數的,即便失敗,仍然存在大量苦苦掙扎在底層創作的藝術家。或者說,藝術家的失敗與成功是無法簡單用物質衡量,精神成功也至關重要,當然后者更為艱難。就...
為另一個世界的想象提供棲身之地————作者:蔡影茜;
摘要:<正>2011年似乎真的不是關于藝術的一年,相比于全球范圍內的一系列重大自然和社會政治事件,藝術只是那個充滿了人造物的龍卷風中心邊上的某塊還未被卷入的蛋糕,周遭危機四伏、風起云涌,它卻還蹊蹺地精致誘人并散發著香氣。當然也有藝術主動卷入、或無法不被卷入的某些事例,例如今年的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埃及國家館以展出作品及紀錄片的方
溫故2011————作者:李振華;
摘要:<正>2010年世博會期間,我感覺文化完了。從上至下的窒息感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還好有微博的幫助,能讓人在這種窒息里找到一絲聯系,共享一些更加悲慘的現實,讓文化的陣痛稍微得到緩解,我想文化完了之前,首先是道德和體制的淪陷
這一年:香港視藝回顧————作者:梁展峰;李俊峰;
摘要:<正>香港視藝三面體2011年是香港視藝界特別的一年。回顧過去一年,從官方到民間到商界,都各自推出自己的藝術和文化活動,為香港視覺藝術界帶動不同層面的活力。綜觀藝術界內外,都有漸漸關注香港本土藝術的趨勢。本地拍賣和畫廊業依然活力十足,各大品牌和購物商場的藝術活動的需求亦有增無減,當中形成香港當代藝術的年青化和商品化。過去一年的藝術活動,亦標
藝術與金錢————作者:鮑里斯·格洛伊斯;李佳;
摘要:<正>藝術與金錢的關系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其一,藝術可被視作流通于藝術市場的作品之集合。在這種情況下,談起藝術與金錢,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近年來藝術市場蔚為奇觀的飛速發展:現當代藝術現身于拍賣行中,吸引各路主顧在它們身上一擲萬金,如此情形比比皆是;我們在報紙上讀到的關于當代藝術的報道幾乎都在圍著這一點打轉。今天的藝術完全可以在藝術市場的語境中加以解讀,而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可成為商品,這已是毫無疑問的...
就去做!————作者:盧迎華;
摘要:<正>鮑里斯·格洛伊斯(Boris Groys)在文章《藝術與金錢》的前兩段描述了金錢與藝術之間的兩種關系,第一種是藝術作為被金錢購買的商品:第二種關系同樣重要,藝術在不可以被購買的展覽中被呈現,而這個時候,展覽需要金錢的支持,也就是資本支持和催生了藝術的誕生。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金錢并不是擁有藝術品,而是促進和激發了想法的產生。在文章的第三段,格洛伊斯馬上進入討論一個他認為經常被忽略的問題,那...
關于新媒體的全球進程調查22 莫里奧集團(MOLIOR GROUP),一個獨特的加拿大機構————作者:Sylvie Parent;馮靚婧;李振華;
摘要:<正>近幾十年來,加拿大媒體藝術在國際盛會中頻繁展出。這一成就不僅歸功干加拿大藝術家所完成的藝術項目那無可否認的高質量,也歸功于有利的創作環境,在制作和發行上給藝術家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事實上,當藝術實踐在新媒體領域發展時,整個媒體領域也通過借鑒其他學科中的現有體制,支持著目益增加的藝術項目的發展和實現。創作中心、展覽廳、藝術節、私人畫廊、培訓機構以及新形式藝術財政專款等的大量出現,都是為目前日益...
章魚和憂郁公主的故事 讀《感受自然:重思日本的自然意識》————作者:Luisa Tresca;李佳;
摘要:<正>在日本,有時某些精靈會附身于人類。這些妖怪(y6 kai)、超自然的存在、善良或邪惡的鬼魂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同人類、山川、神明、巖石乃至摩天大樓一道棲居在同一個世界中。就我本人的經驗,對今天的西方感性而言(我必須坦言其局限,盡管自己也身在其中),談起妖怪,眼前最先浮出的畫面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一幕幕場景和角色:森林精靈,龍貓,還有那些藏身在廢棄住宅中的小煤渣怪物"susuwatari"...
沒頂公司:意識行動————作者:翁志娟;
摘要:<正>時間:2011年11月12日-2011年12月12日地點:香格納畫廊上海空間沒頂公司為徐震于2009年創立,此后他徹底放棄了作為傳統個體藝術家的身份,與多人進行集體式創作。這種策略不但符合徐震個人的藝術經歷,也是當代藝術家探尋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的實踐。今天的藝術家所面臨的情境與過去完全不同
羅伯特-塞里恩(Robert Therrien)個展
摘要:<正>時間:2011年11月16日-2012年1月21日地點:柏林Spr(u|¨)th Magers畫廊羅伯特·塞里恩近日在柏林spr(u|¨)th Magers畫廊開幕。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塞里恩就開始利用銅、木材以及青銅等各種材料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物品轉化成雕塑,這些物件對于所有人來說都很普遍而且熟悉。塞里恩作品的主題通
自然,自己————作者:侯瀚如;
摘要:<正>時間:2011年11月19日-2012年01月22日地點:法國盧瓦爾河地區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sregional d'art contemporain des Pays de la Loire)藝術家:楊光南、段建宇、蔣鵬奕、黃小鵬、楊心廣、闞萱在熱鬧紅火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背后亦存有無法否認的深層問題和危機中。藝術品的國際市場邏輯使得不少藝術家一心迎合市場,并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典型的"社會...
再公民化與準戀尸癖————作者:黃建宏;
摘要:<正>臺灣當代藝術在2010-2011年的發展,有著許多的轉折與困頓的節點,基本上就是從2009年底蔡國強"泡美術館"的中國特展經費開始,接續著2010年末到2011年初,53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外交"的策展風波、花卉博覽會對于201 0年臺北雙年展的壓縮、陳界仁于"在帝國的邊界上"個展開幕時發動的派遣工陳情與對北美館的抗議,以及由孫懿柔、吳牧青"美術館是平的"的藝術行動所揭發的特展風波
從內部開始的實踐————作者:盧迎華;
摘要:<正>如果你像我一樣生活在今天的中國,身處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個革命風起云涌的時代,從"阿拉伯春天"到"占領華爾街",到"占領華爾街"蔓延至世界的其他角落所掀起的街頭運動,比如英國的布里斯多:一個在城市的公園里年輕人聚集并具體而不是哀怨地談論他們的不滿,明確地表達他們的訴求,并有效地進行自我組織的時代.一個早晨起來就能夠通過微博了解紐約街頭的學生游行,甘肅幼兒園校車被撞翻造成19名學童死亡,八十旬...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和顛覆1970-1990”————作者:劉辛夷;
摘要:<正>你也許會自問,我是怎么到的這里——說話的頭顱們(樂隊)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奔出家門,打算去坐地鐵南肯辛頓參觀正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和顛覆1970-1990"。到地鐵站才發現趕上了這里的地鐵線關停。想到倒公交不僅費時,還得花更多的錢,我只能埋怨自己至今還不愿養成在周末出門要事先
策展問題第8期不進入市場的藝術生產及其流通————作者:蔡影茜;
摘要:<正>本期推薦鮑里斯·格羅伊斯(Boris Gloys)在第24期e-flux期刊上發表的《藝術與金錢》,文章的背景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初西北歐國家右翼政權以當代藝術過分"精英主義"為借口,從意識形態到財政上直接打擊視覺藝術及其機構實踐,格羅伊斯與當期的其他作者共同撰文聲援這些地區的抗爭。當格羅伊斯對格林伯格的先鋒藝術與精英主義的有關悖論進行進一步闡釋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藝術市場精英的中西差...
對話《現代主義之后的藝術史》 第二部分:藝術史終結了嗎? 5、藝術批評與先鋒藝術————作者:漢斯·貝爾廷;蘇偉;盧迎華;
摘要:<正>浪漫主義藝術時代,歷史藝術最后一次得到召喚,沒有爭議地被樹立為當時藝術的典范:自此開始,藝術史成為學術標準,藝術研究者和藝術家分道揚鑣。藝術研究者不再繼續書寫當下的藝術歷史,過去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偉大和理想,他們只愿意在藝術中書寫過去。想反,藝術家不再僅僅在過去中尋找榜樣,他們向往更好的未來,向往一個不被永恒的過去掌控的未來。兩方的目的相反,卻都同樣把過去提出來,對抗當下.一方把過去當做模仿...
用尖叫代替闡釋————作者:盧迎華;
摘要:<正>漢斯貝爾廷《現代主義之后的藝術史》第二部第1 5章在德語版中的題目為《藝術批評與先鋒藝術》,而在后來修訂的英文版中的標題為《藝術的作品或藝術的歷史》,我們在此刊登的是德語版本的翻譯。比較讀來,后者拓展了討論的對象,把對藝術批評和先鋒藝術的討論延伸至對于藝術史和創作的討論。兩篇的共同之處描述了藝術歷史如何自我演變,嘗試去捕捉藝術當中的變化和思考,而創作本身又總是在
藝術突變與藝術自治————作者:蘇偉;
摘要:<正>貝爾廷在這一章中討論了先鋒藝術和伴隨它發展的藝術批評在不同語境中產生的意義和轉變。這段歷史無疑是現代主義藝術中最受人關注、同時也不是不斷被重新觀看的歷史。先鋒藝術產生時把未來作為實踐的坐標系而與抱守傳統和歷史的藝術研究分道揚鑣,但到了60年代,先鋒藝術在文化語境的轉變中經歷了深刻的危機,最終又被守住最后的"風格"原則底線的藝術
2011年水星記事————作者:顏峻;
摘要:<正>紐約上半年,我有3個月在美國跑來跑去。演出,看演出。講座。看展覽。各種啤酒。漢堡何其粗鄙。半夜的大巴,胖美眉抱著孩子,神秘的黑哥們,流口水的老頭,互相看一眼然后疲憊地睡去。飛機從東海岸飛到西海岸,6小時沒吃沒喝,只賣垃圾食品。行李不是摔壞,就是延誤,要么就自己坐著飛機跑到另一處,要我打車去追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