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國際博物館(中文版)
關注()《國際博物館》博物館雜志,是一個交流有關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科學和技術信息的主要論壇。這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里讀者和撰稿者可以通過遍布全世界的遺產分享文化的差異。《國際博物館》如今以新的編輯思路討論國家和國際層面上的文化政策、倫理和實踐的問題。本刊鼓勵在跨學科(包括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及藝術歷史學、社會學、哲學、博物館學和經濟學等)語境下交流專業知識,交流保護文化遺產的最佳實踐,以及如何在不斷深刻變化的文化環境下作出政治決策。本刊突出博物館作為遺產和文化知識反思與生產場所的地位,并提供發生在國際團體中的爭論的信息。各種文化的經驗和知識圍繞相關主題得到展示,從而發展實踐了多樣性并鞏固了國際團結。本刊是就博物館和文化遺產進行國際對話的基本陣地。
《國際博物館》為季刊,以阿拉伯語、英語、法語、中文和西班牙語五種文字出版。本刊還根據主題出版特定語種的版本并向有關國家的學術機構發行。
《國際博物館》全球中文版(季刊)創刊于2008年,是由譯林出版社主辦的遺產保護問題的刊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國際博物館》目前已擁有多個語言版本,而該刊全球中文版的出版,可以對中國的專業人士和各級政府產生積極的影響,并為中國博物館發展和遺產保護方面走向國際化提供重要幫助。同時,它也為中國博物館和遺產保護領域與世界的交流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閱讀推薦:中國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是于改革開放初期的1984年創辦的一份學術季刊。最初名稱為《博物館》,1985年改為現在的刊名。創刊以來,它致力于中國博物館學的學科建設,在理論博物館學、應用博物館學方面進行了積極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進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壯大和中國博物館學的成長,提升了中國博物館界的專業研究水平,促進中國博物館學走向成熟。
國際博物館(中文版)最新期刊目錄
她又來了:一個聚焦挪威博物館藏品和展覽實踐中性別呈現的項目————作者:莫娜·霍爾姆;西婭·阿巴克;蔣鳴明;
摘要:<正>2008年,女權主義評論家麗貝卡·梅欽認為,在曼徹斯特博物館自然歷史館的展覽中,明顯可以察覺到男權主義的傾向和偏見:在絕大多數物種中,雌雄個體的比例約為1:1。因此,如果博物館試圖體現生物多樣性,觀眾可能會期望它以相似的比例展示雌雄樣本。但是在曼徹斯特博物館卻并非如此。曼徹斯特博物館哺乳動物館展出的標本中,有71%是雄性,只有29%是雌性[……]
哈薩克斯坦的女性博物館:新數字時代下的前景————作者:迪納拉·阿薩諾娃;鮑爾詹·詹古廷;蔡可欣;
摘要:<正>近些年來,線上博物館的增加已經引起哈薩克斯坦博物館的轉變,它們正調整博物館的發展來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本篇文章描述并評估了哈薩克斯坦女性虛擬博物館(WOK)項目所用到的數字方法和技術,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哈薩克斯坦的女性博物館是如何演變至今的?它作為中亞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編者的話————作者:艾什莉·E.雷默;賀潔;
摘要:<正>淺談時事正當我們籌備這期《國際博物館》時,世界遭遇了巨大的變化。對于我們每一個人,對于我們的家人、社區和這個行業來說,新冠病毒(COVID19)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目前業內到底遭受了多少損失尚且不明,有關行業重建的討論也才剛剛開始。我只希望,我們在向前邁進的同時能背負著新的使命感,懷揣著美好的人性和平等的意識,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清楚我們的機構將如何使這一切變成現實
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與女性博物館:保護女性遺產,賦予女性權利————作者:朱莉·博特;魏蘭;
摘要:<正>與加拿大隆格伊市的女性博物館一樣,美國華盛頓特區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NMWA)創建的目的也是為了在博物館收藏品中彰顯女性的存在,促進社會中的性別平等。這兩座博物館不僅保存了女性發展的歷史,同時也為女權運動提供了活動場地。我們是否可以把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視為第一座女權主義的博物館呢?支持女權主義的博物館學說對排除女性的做法提出了挑戰,對于展品的布展方式、展品之間的關聯以及展品的闡釋方式等都提出...
抗爭者:重新定義巴巴多斯的抗爭————作者:薩米亞·康伯巴奇;羅內爾·金 ;娜塔莉·麥奎爾·巴特森;秦文;
摘要:<正>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巴巴多斯博物館和歷史協會、“穿緊身褲的生活”:加勒比海地區反對基于性別暴力的聯盟,聯合巴巴多斯青年發展委員會設計和開發了一個空間,用以凸顯作為社會變革積極發起者的巴巴多斯人的行動主義。“抗爭者:重新定義巴巴多斯的抗爭”(Insurgents:Redefining Rebellion in Barbados)是一個互動式展覽,展覽不僅分析了歷史上的反抗實例—從...
性暴力、帝國主義和博物館行動主義:以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為例————作者:權智英;秦海花;
摘要:<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上許多地區都在力圖解決“困難遺產”(diffcult heritages)問題,并探索紀念“痛苦和恥辱”之地(Logan and Reeves,2009)的方式。亞太地區也有殖民時期和戰爭年代所遺留下來的困難歷史遺產,而其中最為棘手、與性別密切相關的是“慰安婦”問題。日軍用這個詞稱呼那些1931—1945年期間在亞太地區強迫遭受性奴役的女子
通過“女性主義博物館‘悍客’行動”為認知正義和抵抗行動提供教育資源:另眼觀察,特立獨行————作者:達琳·E.科洛弗;凱西·桑福德;張沫;
摘要:<正>貝爾·胡克斯1提醒我們,“所有人,無論男女,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開始接受社會化的、具有性別歧視性質的思想和行為”(2015)。卡羅琳·克利亞多·佩雷茲將此觀點視為“宏大數據鴻溝”概念的基礎,而弗里克則將其定義為“認知不公正”(epistemic injustice)的闡釋學意義上的差距。從“男性狩獵者理論”的提出開始,過去的編年史學家在人類進化歷程中幾乎沒有為女性的作用留...
行動計劃助力博物館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作者:埃提·歐龍;瑪雅·哈勒維;梅埃·拉爾 ;阿麗奇·佳納克普羅;孫紫和;
摘要:<正>博物館要成為致力于倡導本地區和本國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理工科教育)中兩性平等的永久場所,就要以長期戰略和投入的態度對待這一問題,下決心在多個層面從內部和外部采取行動。博物館和科學中心有著獨特的定位,要為其社區帶來積極變化。它們憑借著在科學傳播領域豐富的經驗自然地讓各參與方聯合起來,是地方和國家環境中被信賴的成員。本文匯集了歐洲和以色列14個科學中心和博物館的經驗。為了在性別平等問題...
性別視角和博物館:藏品解讀中的性別工具————作者:莉莉安·伊內絲·奎斯塔·達維尼翁 ;周宇芬;
摘要:<正>在博物館中引入性別視角1意味著以性別為準則來衡量博物館的運作和政策,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實現性別平等、消除與性別和性傾向相關的偏見和定勢思維,必須貫穿從入藏到展示的整個流程(Cuesta,2013b,2017)(圖1)。博物館的任何一項職能化運作都會牽涉到具體運作和策略方面的相關問題,涵蓋定量和/或定性層面。本文主要介紹西班牙瓦倫西亞的教育化運作及其向公眾解讀藏品方面的一些...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與瓦薩博物館藏品的性別化闡釋————作者:詹姆斯·戴貝爾;基特·海亞姆;斯萬特·諾爾漢姆;艾瑪·塞韋林松;王伊鳴;
摘要:<正>本文基于一項研究完成,該研究是一個系列國際合作項目的一部分。這些項目提高了人們將性別化視角作為博物館學中一個重要闡釋范疇的認識,研究出性別化闡釋工具并將其應用在兩大國際博物館中,即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和斯德哥爾摩的瓦薩博物館。無論對個人或是社區而言,博物館都是充滿力量的文化中心,人們可以在博物館里進行終身學習并促進行為改變。通過共同努力,項目團隊(包括來自這兩個權威機構的研究人員和...
近在眼前:探尋希臘博物館中的女性和女性故事————作者:埃琳妮·瑪格麗 ;盛葦;
摘要:<正>在希臘,無論是國立還是私人博物館都藏有國家級別的重要物品和藝術品。1它們被視為國家記憶的守護者,是“真實”國家歷史的敘述者,是從古至今的珍貴文物寶藏。在各個展廳中,物品按照用途或材質分門別類,按時間順序展出,描摹出連續不斷的希臘歷史和文化演變的故事。閱讀著展覽的文字,跟隨著讓展覽生動有趣的博物館學敘述,觀眾能從大量的歷史和藝術細節中獲得啟發。但若有誰試著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參觀同樣的展覽,圖像...
令人不安的性別、性和種族:“穿越”博物館的收集、分類和噱頭制造機制————作者:埃爾克·克拉斯尼;賴拉·佩里;黃靜雅;
摘要:<正>博物館致力實現人員配置、藏品及設計規劃上的性別、性和種族平等,是對其參與的社會持續且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和結構性歧視的重要政治回應及務實反應。博物館肩負培養公共價值觀、傳承知識和遺產的責任,因此審視其在推行平等觀念上的做法完全合理。最近此類調查的例子持續表明,女性和其他少數族群在博物館機構的展示和發展方面一直處于不利地位(Reilly,2017;Dymond,2019)
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生物性別和性行為的多樣化展示————作者:蔡斯·D.門登霍爾;薇薇安·G.海斯 ;杰伊·R.馬戈利斯;埃里克·多爾夫曼;劉一寧;
摘要:<正>最近,博物館收藏的化石、哺乳動物和鳥類中普遍存在雄性偏見,限制了生態學、進化生物學和保護科學的研究(Cooper et al.,2019;Gower et al.,2019)。除了收藏品和用它們開展研究的科學家們,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示的性和性別偏見為數百萬游客所吸收(Machin,2008;Cassidy,2016),其中許多人相信立體模型能客觀地反映現實(Reiss,Tunnicliffe...
昨日重現,與現實思索交相映照:“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云展覽”的創新實踐————作者:蔡琴;
摘要:<正>2020年新春,新冠疫情肆虐,展覽紛紛轉為線上舉辦,從最初的迫不得已倉促上陣,到逐漸成為一種常態,線上展覽改變的不僅僅是博物館的展示模式,更深層的策展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業內更期待看到的是,它能否成為一種有效的知識生產方式。浙江省博物館于2021年國際婦女節之際推出了“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云展覽”1(圖1),轟動中國文博圈,在“應時應景”的背后,有哪些具有啟發意義的...
女性蹤跡何處覓?布魯塞爾文化界五位杰出女性一同發聲————作者:希爾德·迪·多梅尼科 ;伊莎琳·佩弗勒;賀潔;
摘要:<正>2017年,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四名女學生(蘇菲·博切特、希爾德·迪·多梅尼科、瑪婷達·曼徹和伊莎琳·佩弗勒)發現,雖然在文化研究領域女性人數眾多,但是擔任相關職位的女性負責人卻只占少數,這促使她們對布魯塞爾藝術部門的性別歧視問題展開研究。考慮到還沒有人在科學研究的背景下討論過擔任文化部門管理職位的女性的地位和知名度,學生們決定探究女性是如何對職業生涯進行日常管理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教師隊伍...
書評————作者:喬安娜·科布利 ;劉一寧;
摘要:<正>瑞典林雪平大學的韋拉·格拉恩(Wera Grahn)和英國奇切斯特大學的羅斯·J.威爾森(Ross J. Wilson)出版的《性別與遺產:表演、場所與政治》取得輝煌成就,令人拍手稱贊。這本書是勞特里奇出版社的“文化遺產關鍵議題”叢書的最新作品。塑造這套叢書的精彩特點,在《性別與遺產》中也很明顯
博物館定義——國際博物館協會的支柱————作者:杰特·桑達爾;秦文;
摘要:<正>前言本文件包含了由博物館定義、前景與潛力委員會(MDPP)按照其任務規定,就博物館定義可能需要修訂的問題向國際博協執行委員會提交的建議和報告。2018年12月,國際博協執行委員會一致同意接受這份報告,并通過了各項建議
所有權、合作關系及管理方面的新趨勢————作者:郭勒遜;阿爾貝托·加蘭迪尼;嚴又萍;
摘要:<正>本文將講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所有權、合作關系和管理方面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全球的博物館都盡力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新的社會責任,爭取獲得更大的影響力、更多地參與和服務公眾,同時保持其核心使命、價值觀和職能。如今,人們提出了藏品的實際所有權和道德所有權的問題。博物館的傳統權限——對藏品的所有權也受到了挑戰
構建團結經濟下的生計方式————作者:安娜·馬加里達·埃斯特韋斯;張春美;
摘要:<正>"社區支持型農業"1"公平貿易購買組織"2等是有組織的消費主義行為的草根體系,以市場為導向,有政治傾向性。"政治消費主義"學者解釋了它們如何通過生產再本土化和食品系統再轄域化來促進可持續發展(格拉齊亞諾、福爾諾,2012)。這類體系支持參與其中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建政治、生態信息資源,目的是促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換,將中間商從交易中剔除出去,...
南博講壇(全四冊)
摘要:<正>名家講座博物天地古代文明當代生活編者:南京博物院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時間:2021年4月ISBN:978-7-5594-4724-1定價:158.00元(全四冊)2016:傳統文化的當代形塑2017:多樣化的博物館2018:博物館塑造美好生活2019:博物館與地域文明[內容簡介]南京博物院2016年創辦了"南博講壇"欄目,先后以"傳統文化的當代形塑" "多樣化的博物館" "博物館塑造美好...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