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文物春秋
關注()《文物春秋》考古研究期刊,創刊于1989年,是由河北省文物局主辦的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為主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館工作者及文物愛好者為讀者對象。
《文物春秋》,多年來始終堅持自己的辦刊宗旨,即: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及時反映河北省文物、考古、博物館工作的新發現、新成果,推動和活躍全省文博科學研究工作,立足河北,面向全國,擴大與國內外文物考古界的學術交流,為促進河北省文物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專業隊伍的素質做出貢獻。
文物春秋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與探索、考古發現、古代建筑、文博論壇、文保技術、文物介紹與研究、文博論壇
文物春秋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文物春秋雜志社征稿要求
1、《文物春秋》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物春秋》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作者與讀者群體包括國內外文物保護和修復科研人員、傳統工藝研究人員、考古工作者、文物愛好者、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科技管理干部等。獲獎情況:被本領域著名國際文摘雜志AATA、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國內外檢索期刊或數據庫收錄;1993年被上海市科委、新聞出版局、市科協聯合評比為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來源期刊(含擴展版);中文核心期刊(2011);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文物春秋最新期刊目錄
我國博物館圖書出版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基于國家出版公共服務平臺書目數據的分析————作者:趙春霞;劉陽;于慧穎;
摘要:圖書出版是博物館推動藏品資源活化利用,拓展宣教職能的重要手段;趪页霭姘l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書目數據,對2019—2023年博物館出版圖書的類型、價格、作者和出版社進行分析,發現博物館圖書出版存在著圖書類型不夠豐富、圖書定價整體偏高、圖書出版門檻較高和對頭部出版社過度依賴等問題,提出可通過活用宣教資源、細分版本類型、引入外部力量、鼓勵因書擇社等措施,來推動博物館圖書類型多元化、定價個性化、出版...
江蘇漣水三里墩西漢墓的再認識————作者:武留涵;祝熙;
摘要:1965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清理了一座古代墓葬。關于該墓年代,學界有西漢和戰國兩種觀點。通過分析墓葬規模和出土器物特征,可知該墓為西漢中期偏晚階段列侯級別墓葬。墓中出土的錯金銀銅鼎、銅壺、銅鐏等銅器和刀幣具有戰國時期風格,應為墓主生前的收藏品,反映了漢代貴族的收藏與審美之風。在梳理史書、方志記載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比漣水周邊地區發現的漢代墓葬特征,推測三里墩漢墓墓主并非簡報提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朝石堂圖像考證————作者:樊海軍;常櫻;
摘要: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朝石堂的幾幅線刻圖主題繼承自漢晉的墓葬圖像傳統。石堂堂門兩側的守護人(神)形象雖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實際上是中原墓葬美術中門神或門吏的延續;山墻的出行圖描摹的是現世至彼岸的行走過程,虛空寶珠忍冬紋和畏獸、神獸等附屬圖形與出行圖相結合,則是北魏遷鄴城以后的組合模式;后墻的夫婦宴樂圖主要表現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和他們期望帶至身后世界的理想生活。通過對比具有明確紀年信息的實物圖像資料,綜...
王城博物館藏龍紋琉璃瓦初探————作者:吳雙;司紅偉;王敏;
摘要:王城博物館收藏有一批明代靖江王所用琉璃建筑構件,其中的龍紋琉璃瓦特征鮮明,器型有滴水、瓦當與勾頭瓦三類。對這些龍紋琉璃瓦進行胎、釉成分分析,并對比其他明代遺址出土琉璃瓦成分分析數據,基本可以確認靖江王所用琉璃瓦為本地燒造,且很有可能為窯里村窯產品
黑龍江東寧新立村北山舊石器地點的石器研究————作者:陳全家;魏天旭;宋吉富;楊樞通;李有騫;
摘要:2018年4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和東寧市文物管理所組成調查隊在黑龍江省東寧市進行了舊石器考古調查,共發現舊石器地點17處,采集石器近800件。新立村北山地點為其中一處,共采集石制品54件,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斷塊。石料主要為采自遺址附近的礫石,以玄武巖為主,其次為流紋巖,使用錘擊法剝片。石片以中小型為主,工具類型豐富,以刮削器為主,另有凹缺器、雕刻器、齒狀器和手鎬等,修理程度...
江蘇揚州槐泗鎮唐莊墓地M41發掘簡報————作者:秦宗林 ;李曉麗 ;周赟;
摘要:唐莊墓地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沈營村東南,為配合城市建設,2023年2月至5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共清理西漢、六朝、隋代、明清時期墓葬70座。其中西漢墓葬共5座集中分布,均為土坑豎穴木槨墓,推測為一處家族墓地。位于西漢墓群東南的M41規模較大,棺槨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出土了一批陶器、漆木器,根據墓葬結構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斷其時代為西漢晚期。M41槨室設置可開合墓門,為...
定州博物館藏北魏石造像考————作者:賈敏峰;
摘要:定州博物館館藏有一尊石造像,發愿文顯示其雕刻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從殘存情況看,為釋迦三尊像的可能性大,風格符合云岡一期及二期早期特征,是河北現存為數不多的時代較早的石造像之一,為河北早期佛造像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石片回收率和奧杜威人族行為的推斷——對木村1999年和2002年研究的回應————作者:大衛·布勞恩 ;瓊妮·塔蒂科斯 ;約瑟夫·費拉羅 ;哈里斯 ;王益人;高峰;
摘要:木村在研究奧杜威石器時曾用石片回收率(FRR)來推斷早期人類石制品使用的行為策略,即將通過石核上的石片疤推算出的組合中預期的石片數量與實際回收的石片數量進行比較,認為遺址中出現石片過于豐富的情形,要么是將在其他地方打制好的石片搬運至該遺址,要么是將在該遺址經過剝片的石核搬運出去;石片的缺乏則被認為是代表了先前在其他地方經過剝片的石核被帶進該遺址,或者打制好的石片被帶離了該遺址。但奧杜威石核在大小上...
《文物春秋》2025年度征訂啟事
摘要:<正>本刊是以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為主的綜合性學術雙月刊,逢雙月的25號出版,由河北博物院主辦,《文物春秋》雜志社編輯,國內外公開發行。自1989年創刊至今,在新老訂戶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已經連續出刊200期。為適應文博行業發展需要,為廣大文博從業者提供更好的學術成果交流服務,2025年本刊將進行改版,期刊開本調整為大16開,內文頁碼增至128頁,期刊價格改為每期單價26元,全年6期,共計156元...
《文物春秋》151—200期總目錄(2016.5、6—2024.5)
摘要:<正>~
西漢列侯墓葬出土錢幣及相關問題————作者:劉尊志;
摘要:根據目前考古資料,較多西漢列侯墓葬有錢幣出土,銅錢幣較為普遍,且存在明顯的時代特征。另有黃金貨幣與仿制錢幣,對應墓葬少,所屬時代及分布地域則相對集中。西漢列侯墓葬出土的錢幣在位置、種類、數量、功用及有無等多個方面均體現出與列侯等級身份密切相關的內容,對研究西漢列侯的陪葬和殮葬及其他喪葬需求等亦可提供相應的參考
河南鞏義先秦時期農業復雜化進程的植物考古觀察————作者:郭榮臻;曹凌子;王瀟濱;
摘要:鞏義地區先秦時期考古記錄顯示,裴李崗文化至東周時期的農業經濟不斷演進,農業復雜化態勢漸趨明顯。農業復雜化表現在以糧食作物為代表的農產品種類的增多、農業種植體系的進步、農業區分布范圍的擴大、農業發展過程中連續性與多樣性的統一、社會不斷向文明化演進等多方面。鞏義地區農業經濟復雜化的發展,為所在河洛文化區乃至中原地區史前社會復雜化、早期文明化進程奠定了經濟基礎。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不斷進行和多學科合作研究...
考古學證據視角下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內蒙古高原南緣人群的定居化現象————作者:曲宇蒙;
摘要:內蒙古高原南緣地處我國農牧交錯帶,是研究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文化適應性變遷的重要區域。近年來,在該區域相繼發現了裕民、四麻溝、興隆、四臺等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聚落遺址,體現了內蒙古高原最早的、有考古學證據可循的、明確的定居化現象。借助房址投資、使用時間和強度,石器生產技術,陶器生產技術等判斷遺址定居程度的考古學指標,對這四處遺址的定居化現象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內蒙古高原南緣在進入全新世后經歷了定居程度...
也談寶雞旭光西周墓————作者:劉樹滿;張冠超;
摘要:對陜西寶雞旭光村出土的五座西周墓進行分析研究,其墓葬年代集中在西周康昭時期。其中M3的墓主人?伯,地位最高,很可能是這個小族群的首領;M2的墓主人為女性,或為?伯的妻子。墓葬形制、隨葬品擺放位置等所體現的墓葬習俗更接近于氐羌族的葬俗,墓中出土的陶器既有典型的姬周文化風格的器型,也有羌戎文化的裝飾元素,推測墓主可能均是氐羌族人
李請一墓志銘所見明初景德鎮官窯管理機構更名問題————作者:余金保;
摘要:通過對新見明代李請一墓志銘中所記墓主生平及其職業生涯進行考證,可知明永樂時期景德鎮官窯設立了專門管理官用瓷器生產的機構——御器局,由中官在景德鎮負責監陶事宜,同時還委派具有一定級別的官員監督燒陶。結合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梳理明初景德鎮官窯制度的發展脈絡,認為御器局的出現與這一時期官窯的性質和中官監陶后官窯實際由二十四監局中的內官監管理有關,而明宣德時期將“御器局”更名為“御器廠”,則與明代官手...
洛陽市伊濱區司馬光路西漢墓C11M01524、C11M01525發掘簡報————作者:李科偉 ;彭海軍 ;潘澤峰 ;張攀 ;王一星 ;胡瑞 ;方盾;
摘要:2023年1月至4月,為配合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司馬光路(光武大道—玉泉街)工程項目建設,洛陽市考古研究院在洛陽市伊濱區科技大道以南,西起光武大道、東至玉泉街范圍內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其中兩座西漢墓葬保存較好,C11M01524為長方形豎穴墓道空心磚墓,C11M01525為長方形豎穴墓道土洞墓。兩墓均出土有彩繪陶鼎、陶盒、陶壺以及陶俑頭,為研究洛陽地區西漢時期的社會習俗、經濟文化等提供了新資料
河北平山縣中七汲、胡村漢、唐、宋代墓葬發掘簡報————作者:劉連強 ;雷建紅 ;石磊 ;王青 ;李瑞林 ;張文海 ;郄有旺 ;康三林 ;郄亂海 ;劉君龍 ;許國平 ;夏素穎 ;黃軍虎 ;賈天增 ;周振方 ;王明軍 ;夏素穎 ;陳慧;
摘要:1998年7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石家莊市文物保護管理所、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所配合下,對朔黃鐵路建設工程所涉及的中七汲墓地及胡村取土場發現的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此次發掘的漢、唐、宋代墓葬共8座,其中中七汲墓地7座(分別編號為98PZM30—M32、M65、M70—M72),胡村取土場1座(編號98PHM1),分屬漢、唐、宋代,出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石器、錢幣等隨葬品。這些墓葬雖然遭到嚴重破壞...
河北遼代磚塔述略——基于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成果————作者:張建勛;董旭;馬云霞;
摘要:河北遼代磚塔是研究遼代歷史、文化、宗教、建筑的重要實物遺存。以往對遼塔的研究多基于傳統的實地考察和資料整理,由于磚塔高聳,塔體上部往往勘查不清。河北省現存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的遼代磚塔有12座,借助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組2016—2021年數字化成果(包括高清照片、正射影像圖、傾斜攝影測量模型等),可全面了解河北遼代磚塔的平面形狀、基座、塔身、塔剎的時代特征、造型藝術等情況
《保定地區出土墓志校釋(明清民國卷)》序————作者:常建華;
摘要:<正>耿超教授、陸青松副研究館員編著的《保定地區出土墓志校釋(明清民國卷)》付梓在即,我先睹為快,愿從社會史的角度談些對墓志價值的看法,與讀者分享。該書收錄墓志61篇,其中明代47篇,清代11篇,民國3篇。這些墓志主人死后葬于保定地區,其實也主要是在這里出生,而生活則并不限于保定。墓志主要反映出明、清、民國時期墓主人的人生經歷。書中收錄的明代墓志最多,反映了多種社會面相。如望族的境遇!度纸洝酚...
《文物春秋》改版及征稿啟事
摘要:<正>《文物春秋》創刊于1989年,是以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管,河北博物院主辦,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段奈锎呵铩返霓k刊宗旨為: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及時反映河北省文物、考古、博物館工作的新發現、新成果,推動和活躍全省文博科學研究工作,立足河北,面向全國,擴大與國內外文物考古界的學術交流,為促進河北省文物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專業隊伍的素質做出貢...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