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華夏文化
關注()《華夏文化》陜西省文化期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陜西省軒轅黃帝研究會主辦的雅俗共賞的學術文化刊物,稿件請勿超過3000字,歡迎2000字左右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稿件。
《華夏文化》發表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短評、研究和學術訊息及美術畫稿、優秀攝影作品均是本刊所需稿件,發表有酬。
華夏文化雜志欄目設置
文化評論、歷史文化、思想文化、文學藝術、民俗文化、文化百花園、讀書札記、學術信息
華夏文化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知網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華夏文化雜志社簡介
文稿格式要求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閱讀推薦:華章
《華章》雜志編輯部,原:《華章.教學探索》創刊于1999年,是一本學術性研究刊物,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堅持理論與實際、工作指導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針;大膽探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求真務實,融現實性與理論性于一體;以薈萃科研成果、反映理論動態、服務指導實踐為主旨。
華夏文化最新期刊目錄
新出唐《鄧弘仁墓志》文獻價值考論————作者:孫晨晨;
摘要:<正>2015年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新入藏唐《鄧弘仁墓志》一方,墓志原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全稱《唐故使持節廬州諸軍事廬州刺史上護軍鄧府君墓志銘》。志石堅石平整,呈青灰色,四冊刻畫纏枝紋,寬五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厚十厘米。志主出身于南朝軍事世家,身經隋大業至唐高宗儀鳳朝,娶河東薛獻之女。受“玄武門政變”的影響,貞觀朝仕途蹭蹬,晚年方任廬州刺史。志文可補《隋書》《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唐刺史考全編》等載籍...
《張遷碑》的三個清朝拓本————作者:范猛;
摘要:<正>中國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藏《張遷碑》拓本三種,分別為清初和清末拓本。《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東漢隸書名碑,佚名書丹,孫興刻石。額題“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篆書12字,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該碑于東漢中平三年(186)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于山東泰山岱廟碑廊。一、文獻著錄《張遷碑》自東漢刻立,至宋代時已不知所蹤,不見于歐陽修、趙明誠、洪適等金...
王建常著述及版本考略————作者:藺晨;
摘要:<正>王建常是明清之際關中著名的經學家、理學家,以明末遺民自居,守禮抗節,自甘淡泊,銳意圣學。在治學上主張為學必先立志,主要繼承了程朱一脈的主張。王建常認為氣能生物、凝氣聚生物,發揮了程朱一脈的理本論思想,認同張子的“心統性情”說,認為心與命、性、理為一,畢生實踐主敬、養氣、格物、致知、省察、慎獨、靜坐、滅欲、誠意等一系列保養心性以成就理想人格的修養方法,視佛、道、陽明之學等為異端并對其進行了不遺...
孟子君主用人思想的兩個方面————作者:柴永昌;
摘要:<正>在戰國時期諸侯國合縱連橫、激烈競爭的歷史大背景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對君主為何要重視用人,以及怎樣用人等問題所作的理論闡釋,是其王道仁政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孟子對君主用人之道的論述雖然不多,但在以下兩個方面仍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一、“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先秦諸子普遍重視君主用人問題,選賢任能是君主的重要職責,這是先秦諸子國家治理思想的重要共識,孟子也不例外。孟子提出“不信仁賢,則國空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契合性探析————作者:全召軍;
摘要:<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分別產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關于自然、社會、人類思想的本質和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通過不斷積累和發展而凝練出的文化精華,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
《黃庭經》的身神煉養思想及其與內丹學的關聯————作者:吳澤林;
摘要:<正>身神煉養是《黃庭經》最具特色的思想。本文主要從《黃庭經》身神觀念的來源、存思修煉術的具體內容及其與內丹學的關聯三個方面,分析《黃庭經》身神煉養思想的形成脈絡,并解讀其內容結構與內丹學的關聯。一、身神觀念的由來與發展身神,在道教看來即身中有神,最早對其進行敘述的是《太平經》:“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神也。”(王明:《太平經合校》,上中華書局,2014年,第11頁)道教認...
淺談明代道教正一道齋醮科儀的興盛————作者:廖勇;鄭貝貝;胡勝;
摘要:<正>明朝建國后道教成為朝廷確定的官方宗教,齋醮在明代是國家祭祀大典之一,帝王事醮次數眾多且規模弘大,民間建齋設醮普遍化,齋醮滲透到明代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等方面。明代齋醮興盛與道教在社會政治上的作用、統治者及民眾自身的宗教信仰密切相關。一、引言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是國內已發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系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征的道教正一道原祖庭遺址,并入選為“全國十大考...
探索道家倫理的新時代價值——《道教倫理:傳統形態與當代新詮》評介————作者:陶英豪;劉康樂;
摘要:<正>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陳霞研究員的新作《道教倫理:傳統形態與當代新詮》是一部闡釋道教傳統倫理思想和時代意義的學術專著,該書于2023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是當下學界圍繞道家倫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不僅娓娓道來了道家的道德哲學及其演化為宗教的跨越,考察了勸善書在各個朝代的演化及帶來的思潮,更將道教生態社會觀與當下事實結合起來用道家智慧解釋生態和政治問題,觀點新穎,特色鮮明,特意推薦...
王通君子人格觀研究————作者:李聰;
摘要:<正>學界對王通的王道思想、心性論思想研究較多,但從心性論角度對王通的君子觀研究較少。《文中子》的君子人格觀首要原則是以道德為規定,并通過“誡”與“思”等方式調節“人心”與“道心”,并以“心”的無跡化轉向通達“至德要道”的最高境界。《文中子》的君子人格觀念不僅是王通對君子個體的界定,而且還是時人家國治亂的標尺,也是隋末社會變革的縮影。一、君子人格的內在界定道德是衡量君子人格的首要標準與規定,也是君...
論漢隋儒學“意志之天”的演變——以董仲舒、王通為考察中心————作者:韓開源;
摘要:<正>學術界關于漢唐儒學“天論”的研究中,大多數成果關注到了漢唐儒學的基本特征和地位。張茂澤認為漢唐儒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神學化”,處于“宇宙論向本體論轉變、天命論向道體論艱難轉變的歷史階段”(張茂澤:《漢唐儒學的思想史地位》,載《國際儒學研究》第十八輯)。處于漢唐之間的隋代,結束了漢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從經濟、社會、思想等多個層面重建了“大一統”。因此,在研究漢唐儒學時不能被忽視對隋代儒學的研究。...
周敦頤君子觀探析——以《愛蓮說》為考察中心————作者:任鳳岐;
摘要:<正>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后人將其與張載、程頤、程顥、邵雍并稱為“北宋五子”,因其在理學的開創性貢獻而被后世尊崇為理學宗師。周敦頤晚年定居在廬山,建書堂于廬山腳下,書堂名曰“濂溪”,被后人尊稱為“濂溪先生”。本文以周敦頤的文學作品《愛蓮說》為切入點,探析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以及他對于儒、釋、道三教的態度。可以說,周敦頤在某種程度上開辟了儒學新的發展路...
論金履祥對朱熹“三綱領”思想的闡發————作者:李昊凡;
摘要:<正>宋元之際是朱子思想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蒙宋之間的戰爭加劇了南宋的社會政治危機,偽理學的損害以及陸學的挑戰都使得朱子學受到沖擊。金履祥作為朱學嫡傳,試圖通過對朱著作疏來肅清世人的誤讀并回應陸學的挑戰。金履祥認為“明德”是學者修養的依據與目標,肯定禮法在“親民”中的作用,注重從“分殊之理”去理解“至善”。金履祥對朱熹“三綱領”思想的闡發為南宋之后朱學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文通過對兩者“三...
準確理解《荀子》中“禮義”一詞————作者:談旭;
摘要:<正>“禮”“義”都是荀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荀子》一書中,“禮”“義”不光單獨出現的次數很多,也頻繁以“禮義”的面目出現(共114次)。如何理解“禮義”就成了在閱讀《荀子》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本文即擬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在著手解讀“禮義”之前,作為基礎,有必要先厘清“禮”“義”各自的獨立意涵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東學西漸:張載《正蒙》在俄譯介與研究————作者:王建龍;
摘要:<正>與十八世紀便對“四書”進行譯介不同,俄羅斯漢學界對宋代新儒學的關注較晚。且在宋代新儒學中,俄羅斯漢學界對周敦頤、朱熹和王陽明及其著作進行翻譯和研究的較多,如: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翻譯的《太極圖說》、馬丁諾夫(А.С.Мартынов)的《朱熹的心靈哲學》、科布澤夫(А.И.Кобзев)的《王陽明及其〈傳習錄〉》等,對張載及其作品的關注度明顯不足。據筆者考證,在俄羅斯,本世紀初之...
與山締生死盟:徐霞客的游與思————作者:夏紹熙;
摘要:<正>在中國現代學術的話語體系中,我們常把徐霞客作為一名科學家來看待,具體說是中國古代一位卓越的地理學家或地學家(如李約瑟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和盧嘉錫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都是這樣定位的)。當然,徐霞客的主要著作《徐霞客游記》的內容十分廣泛,舉凡山脈、河流、巖石、土質、氣象、動物、植物、物產、交通、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城鎮、村莊、語言、風俗習慣等都為其所關注和記錄,其中有許多內容和現代...
從傅斯年恐高說到早期考古人的恐懼————作者:李小東;
摘要:<正>作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首任所長,傅斯年毫無疑問是中國考古學誕生初期的重要領導人。1927年,傅斯年呼吁:“我們要實地搜羅材料,到民眾中尋方言,到古文化的遺址去發掘,到各種的人間社會去采風問俗,建設許多的新學問!”次年,傅斯年又在《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強調必須“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可以說,追求“動手動腳”,強調通過田野發掘解決學術問題,已經成為傅斯年、史語所乃至中國考古學...
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聽...
何仙姑法器荷花簡論————作者:周甲辰;
摘要:<正>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大約在明朝時才正式進入八仙序列,時間為最晚。她在民間的影響力卻比較大,稱得上是八仙乃至整個道教散仙中知名度較高的一位。關于何仙姑的籍貫、出身與生平事跡等,各地傳說不一,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論。而從其所持法器入手進行分析,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某些啟發與參考。(一)在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中,八仙不僅形態與性情各異,而且每個人都有獨門法器:呂洞賓有寶劍,鐵拐李有葫蘆,漢鐘離有扇子...
中國畫《山水迢迢》————作者:黨文倩;
摘要:<正>~
插畫海報《古都西安的舊時光》————作者:陳華;
摘要:<正>~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