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漢語言文學研究》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漢語言文學研究》 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漢語言文學研究》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期刊簡介:《漢語言文學研究》是由河南大學主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語言文學類專業學術期刊,2010年3月正式創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傳播中,它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堅守繁榮人文科學研究、服務學科建設與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生態的辦刊宗旨,崇尚學術中有爭鳴、爭鳴中有寬容、寬容中有立場的辦刊理念。
期刊欄目:漢語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文學理論與美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園地、學術動態與綜述。
期刊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關注學術前沿,跟蹤學術爭鳴,提升精神品位,創造學術精品,用高水平的編輯質量回報作者和讀者,在大學生、高校文科研究人員和其他社會科學愛好者中很受歡迎。
期刊目錄參考:
1 翻譯的立場與翻譯的策略——大衛·霍克思及《紅樓夢》翻譯四人談 楊乃喬;王東風;許鈞;封一函; 4-12
2 “劫”遭逢現代計時器:《紅樓夢》的時間意識與焦慮內核 應磊; 13-24
3 殖民/后殖民圣經讀者的多樣化閱讀 梁工; 25-30
4 開拓中西游牧與跨界敘事的也斯 凌逾; 31-40
5 樊粹庭豫劇改革的戲劇史意義 康保成; 41-46
6 樊粹庭戲劇創作方法簡論 張大新; 47-56
7 《風月夢》中的兩性張力 徐志平; 57-65
8 論“三言”中的“集體共用型”敘事模式——以《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為例 張怡微; 66-75
9 英斂之、呂碧城與天津公立女學堂的創設 郭道平; 76-84
10 秋風秋雨返秋魂——政治文化視野下的民元秋瑾遷葬 高翔宇; 85-98
11 錢鍾書眼中的散原詩歌 李開軍; 99-107
12 廣州魯迅論綱 朱崇科; 108-117
鳴網鄭重承諾:
1、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各類雜志的官方網站或雜志社,是快速高效發表論文的中介機構,謝絕投遞雜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務全面,包括期刊推薦、論文發表、論文寫作等指導服務,如有需要請點擊在線客服人員進行具體咨詢。
3、本站只適當收取維持網站正常運轉的編審排錄費、排版、制作、印刷、郵寄樣刊、發票等綜合費用,無其他額外費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www.gapp.gov.cn)認證的正規、合法、雙刊號期刊。
5、本站憑借多年的論文發表經驗,審核、發表成功率高,文章審核通過確認錄用支付費用。
最后,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網站及合作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 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會認真對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再接再厲,與您攜手共進!
漢語言文學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康德美學如何耽擱了審美時宜?——以“審美判斷”分析為主————作者:劉彥順;
摘要:“時宜”一詞等于“意義”加“時間”,是數千年漢語哲學的靈魂之一。時宜是時間性的根本,審美時宜是審美時間性的根本。康德在對科學、宗教、道德、審美這四大時宜的對比與組合中,基于理性至上的大一統立場,把知、情、意這三種心智孤島化并配屬于不同時宜,輕視審美時宜,以回憶、反思等理性心智僭越審美生活作為感官愉悅感的心智能力——只有感官感覺記憶或審美滯留而不能回憶與反思,繼而導致——審美時宜被審美判斷長臂管轄,...
一首“最好”的中國現代詩——卞之琳的代表詩作《尺八》解讀————作者:解雪潔;
摘要:卞之琳是著名的現代派詩人,但其詩作的藝術現代性究竟何在,仍是一個有待解釋的問題。比較卞之琳的現代詩代表作《尺八》與徐志摩同一主題的浪漫詩《留別日本》,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卞之琳詩的藝術現代性特征——尋找象征性的客觀對應物、把詩寫得更像小說和戲劇以及客觀節制的非個人化抒情,這些都展現了卞之琳追求象征暗示的間接抒情法,與徐志摩等浪漫詩人感情激蕩、直抒胸臆的直接抒情法判然有別
主持人語————作者:成瑋;
摘要:<正>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高山大河,蘊藏深厚,涵容廣大。研索者雖眾,仍令人油然而興“說不全、說不完、說不透的蘇東坡”(王水照先生語)之嘆。學界對于他的熱忱,歷久彌新,今時甚至猶勝往昔。下面三篇文章,均屬研蘇的新體會,因裒為一輯,以就教于方家。究明蘇軾著述版本,自是基礎工作。在這方面,既有積累頗豐。劉尚榮《蘇軾著作版本論叢》(巴蜀書社1988年版)便是代表性成果。晚近隨著國內圖書館藏日益開放、域外漢...
勞動與審美——馬克思、席勒和黑格爾————作者:戴暉;
摘要:現代人生活在為商品所覆蓋的世界,人作為勞動力也是商品,生產者與他的生產性是可分的,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把審美的本質歸結于自由的生產勞動,于是改造社會經濟基礎不僅是實現勞動自由的前提,也是重新獲得美的生活規范的必要條件。人在非資本主義的生產勞動中曾經具備以美為規范的居住方式,并且積累了豐富的藝術類型,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曾創造性地闡述了作為精神自我意識教養的勞動和相應的勞動者宗教。...
語助喜羅:虛字與宋代文章的書寫困境————作者:王燕君;
摘要:宋代文章常陷入“格弱字冗”之譏。基于文學的外部研究,可知宋代國力政體對其文章風格所加的影響;但聚焦文本內部,從語言修辭的角度加以考察,便知宋代文章的卑弱之風與“語助喜羅”關系甚切。虛字頻用致使宋文陷入卑弱疲苶之境遇,而這種被不少論者視作宋文弊端的修辭手法卻因方便效擬等原因被后世士子奉為科場時文之“密技”,同時亦滋生出諸多拙劣效擬之作。虛字的高頻使用成為宋代文章的獨特風格標簽,亦由此不可避免地衍生出...
中篇小說《青衣》中的戲劇隱喻與隱喻戲劇————作者:孫毅;
摘要:文化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交叉催生出文化隱喻,漢語將“人生”概念化為“戲劇”,“人生如戲”這一隱喻在漢語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化中比比皆是。本研究在闡釋“人生如戲”這一概念隱喻的內涵、維度、分析框架及其在文學作品《青衣》中的具體運用基礎上,揭示出“人生如戲”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主題之一,凝結且凸顯了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和人生哲學觀。研究發現中國文化關鍵詞“戲”作為隱喻源域,其豐富的構成要素對文化隱喻“人生如戲”...
切于人事:三蘇《易》學在宋高宗朝的復興————作者:高揚;
摘要:宋高宗時期,三蘇蜀學復興,對其時學術產生重大影響。就《易》學而論,李光、張浚、朱震、李衡在解《易》之作中對《蘇氏易傳》有所征引。蘇學以經世致用為導向,切于人事是《蘇氏易傳》的一大特色。蘇軾常借《易經》探討朋黨問題,闡發應對小人之法。其反對過分打擊小人,主張予以適當包容。這為李光、張浚的解《易》之作所承襲。此外,《蘇氏易傳》以自然和“無心”之說闡發簡易之道,反對有意“同風俗”,以駁斥王安石。張浚、李...
“‘退后一步’與1980年代文學研究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圓桌討論————作者:朱羽;王鴻生;賀照田;王光東;毛尖;張煉紅;李雪梅;蔡翔;
摘要:蔡翔老師《1980年代:小說六記》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續并發展了《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關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這一極具方法論意味的觀點。此書廣泛涉及“1980年代”從哪些核心方面“退后”以及如何“退后”,更辯證地探討了1980年代與“前三十年”之間的關聯,為我們重思1980年代文學—文化提...
中國古代擬經傳統的形成及其意義——以揚雄擬經為中心的考察————作者:沈相輝;
摘要:揚雄以作賦之法擬經,先后擬《易》作《玄》、擬《論語》作《法言》,開啟了以擬經代注經、并藉由擬經以征圣的傳統,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v覽揚雄生平,可知其擬經實為擬文行為的升級,他雖有悔賦之舉,但其擬經仍保留了辭賦創作的某些典型特征,是賦法與經義的結合體。面對“非圣人不可作經”的傳統經學觀念,揚雄為建立自身合法性,創造性地提出“其事則述,其書則作”的新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傳統述作...
國劇潮中之混戰:再探1925—1927年國立藝專戲劇系的課程爭議————作者:游富凱;
摘要:1926年上半年,由趙太侔、余上沅等人主持的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調整了課表,每周加入數十小時的舊劇課程。此舉隨即引來爭議,其中左明、張蘭璞和王瑞麟等學生成立“五五劇社”,并在《世界日報》的《戲劇周刊》發表言論,以表達自己的戲劇主張與心中的不滿。目前學界在討論“國劇運動”的相關議題時,多將戲劇系師生的不合以及五五劇社的成立視為國劇運動失敗的表征。然而,從舊劇課程安排的意見分歧,到課堂外的新舊劇論爭...
《東坡大全集》對蘇軾諸集的篡改、后果及應對————作者:江枰;
摘要:南宋早期《東坡七集》和《東坡外集》刊行后,麻沙書商對其大加篡改,加上少量從他處所得,合編成新的《東坡大全集》。其篡改手段包括打亂篇序、改動標題、分合內容、增刪文字、竄入他作等!洞笕芬虼穗m多被詬病,其流行程度卻長期超過《七集》和《外集》,更因其在明初被改名翻刻且成為多種蘇軾全集的祖本而貽害深遠。后來有些篡改因蘇集的重刻重編得以糾正,有些則存留至今,學者們也莫名所自。其中尤以對《外集》尺牘的改動...
長者進后生,亦使我有聞——蘇軾與張耒的交游————作者:成瑋;
摘要:張耒是蘇軾的重要門人,起初游于蘇轍門下,進而成為蘇軾弟子。歷時考察蘇軾與他的交游,可分三期:一是熙寧四年(1071)至元祐元年(1086),相互了解與欣賞逐步加深,但張耒尚未列名蘇軾門下。二是元祐元年至八年(1093),多半時間相聚于汴京。這是張耒正式和蘇軾確立師生名分的時期。其詩文之外的學術、政論,也日益為后者所知。三是元祐八年(1093)至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張再未相見,但情誼始終不...
被忽略與被誤讀的:李健吾劇作中的鄉紳形象——兼談其劇作的“現實性”問題————作者:李星辰;
摘要:關于中國現代文學中鄉紳形象的研究已積累了頗多成果,而李健吾劇作中的系列鄉紳形象仍在眾多研究者的視野之外。李健吾20世紀30年代鄉村題材的劇作皆以鄉紳為主人公,通過其現實境遇與精神畸變折射出中國鄉村政治、經濟與文化秩序的變遷,展現了鄉紳階層在國家權力下滲、多方勢力競逐、傳統文化資本失落的社會轉型進程中經歷了現實沖擊和心靈風暴。李健吾將豐富的時代現實內容編織到具有藝術直觀性的情節與形象之中,通過極端化...
翻譯何以“發表區區政見”?——梁啟超《佳人奇遇》譯本對讀及考釋————作者:張震;
摘要:《佳人奇遇》是梁啟超流亡期間翻譯、連載的政治小說。梁啟超接觸到柴四朗《佳人之奇遇》事出偶然,但1898年底選擇將其譯印,則是出于對戊戌時期政治觀點的堅持。相同的流亡體驗,相近的政體觀,使梁啟超持續兩年將《佳人奇遇》連載于《清議報》。盡管主要篇幅以直譯手法譯出,那些有意改譯和被迫改譯的部分,體現了梁啟超赴日后救國理念的變與不變。梁譯《佳人奇遇》既表明了梁啟超的政治家底色,也見證了晚清一代知識分子主動...
“川西”經驗與“階級”方法的摩擦、耦合——《還鄉記》的版本考釋兼論沙汀1940年代創作轉型的方法與困境————作者:徐文泰;
摘要:《還鄉記》是沙汀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有意識”地向下書寫普通農民階級斗爭的轉型之作。雖然這部小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文學史中頗受好評,但沙汀卻三次修改文本。這種“不安”的背后,是“熟悉”的川西經驗與“應該”的階級方法之間摩擦、耦合的過程。真人真事如何上升為更典型的人物與事件,川西特殊的革命實踐如何帶有中國革命更為普遍的色彩,感性的深入生活如何追上理性的組織生活的節奏,這些核心...
女學生何以“登場作戲”?——“五四”之前女校關于“學校劇”的言說變遷————作者:黃湘金;
摘要:“五四”之前的女校演劇活動是劇史上隱伏的存在。彼時男校演劇頗為活躍,典型者如南開學校,以修身教育來接引戲劇誕育。此策略在女校中更為普遍。1906年呂碧城曾在《興女學議》中談及觀劇之于女性的德育價值,而上海城東女學的言說,則從女性表演的本位彰顯戲劇教育的意義。清末民初“女校劇”的生長,多借校園“游藝會”平臺才得以實現。校方面向公眾發言時,往往強調二者的禮義內涵和教育功能,而略過其休閑意蘊。至1915...
黃人集外手稿《東吳發刊詞》————作者:黃人 ;黃均達;
摘要:近代文學理論家黃人的文集已為時賢搜集出版,作為后裔,最近在整理黃人遺稿時發現一份手稿,經辨認核查,正是黃人1913年為東吳大學校刊改名《東吳》時所撰發刊詞,這應是現今發現的黃人生前最后一篇文章,為目前出版的黃人文集所失收
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辛勤耕耘者————作者:左鵬軍;
摘要:關愛和教授《中國近現代文學論著五種》是近年來中國近代文學及相關領域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顯著成績,也是新時期以來四十多年間近代文學研究成就的有力展示。關愛和的近代文學研究體現出自覺的難度意識、長遠的建設意識、圓融的貫通意識、高遠的前瞻意識和果敢的引領意識,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和時代特色。作為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第四代學人的杰出代表,關愛和教授的近代文學研究留下了富于啟發性、引導性的學術經驗,且具有顯著而深...
清末金天羽所編唱歌集的思想內涵——以三編《新中國唱歌集》為中心————作者:李向陽;
摘要:在清末啟蒙與救亡的語境中,唱歌因被視作改造國民品質的有效方式而被納入學堂科目。作為清末新式教育的先行者,金天羽是學堂樂歌編選潮流中的重要一員。金編唱歌集目前可見《國民唱歌》第二集和《新中國唱歌集》初編、二編、三編。在唱歌集編選及創作實踐中,金天羽以自身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的多重身份,表達了以民族主義和尚武精神為主題的革命思想、以培育男女平權之新國民為目標的教育思想和詩界維新之文學思想。金...
民族團結的使者、革命音樂的“先聲”——安波在冀察熱遼解放區的革命音樂活動考————作者:宋一平;
摘要:作為冀察熱遼解放區革命音樂史的書寫者與見證者,安波不僅創作了大量革命音樂作品助力革命現實斗爭,而且還創辦與領導了冀察熱遼魯迅藝術學院,為內蒙古地區培養了大批革命文藝人才。同時,他繼承延安革命文藝的優良傳統,搜集整理大量東蒙民歌并編輯成集,為內蒙古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內部成員團結互助的寶貴精神與集體智慧,對于新時代弘揚北疆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