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攝影家
關注()《中國攝影家》雜志本著服務社會、貼近讀者、關注“影”事作為辦刊宗旨,已成為廣大攝影人的“知心朋友”。《中國攝影家》雜志一貫堅持權威性、學術性、綜合性,并在此基礎上全力提升其前沿性、普及性和可讀性,為讀者著想,急“影者”所需,傳播影像文化,普及攝影知識,時時將一個個精美的瞬間,一幅幅動人的圖片呈現給廣大讀者,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貢獻于中國的攝影事業,以其特殊的語言記錄和書寫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目前,雜志共辟有10余個專欄,其中包括在攝影界頗具影響力的“中國攝影家”專欄,每期推出1—2位或風格獨特或成績卓著的攝影家,展示其作品的風格及特色,并講述其成長的心路歷程,這將使廣大攝影者感同身受并從中獲益;雜志還辟出一定版面發表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攝影作品及其賞析,同時及時準確地反映海內外攝影界的發展與動態、傳播影像文化理念、介紹最新的攝影器材。
中國攝影家雜志欄目設置
《中國攝影家》主要欄目:攝影藝術、國際交流、攝影器材、人像攝影、廣告攝影、專題討論、市場信息、專家論壇、讀者園地。
閱讀推薦:大眾攝影上半月
《大眾攝影上半月》創刊于1958年,在1960年困難時期休刊,1979年復刊。2005年,《大眾攝影》創辦了姊妹刊《大眾DV》,并將大眾攝影網站的發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這里,您可以看到對業界新信息的獨到評述,讀取鮮活的攝影觀點和拍攝經驗,領略一個個攝影家的獨特經歷和切身體會,品味一幅幅精彩的攝影佳作,您更可以通過本刊“月賽”、“數碼排行榜”、“演兵場”和各種攝影比賽展示才藝、大顯身手;同時,本刊注重知識性、實用性、用大量篇幅評測攝影器材,介紹器材知識、使用經驗及拍攝、制作技藝,并通過問答形式幫助攝影者排疑解難。
中國攝影家最新期刊目錄
從攝影學科建設到專業設置的問題思考————作者:王川;
摘要:<正>作為從教者,我們所經歷的大多是從一線教學逐步涉足專業建設,進而參與學科建設的過程,與之同步的是從本科到研究生的教學層級遞進。由此我們形成了“課程承載專業,專業支撐學科”的認知。這種模式在攝影這個極具特殊性的學科和專業中體現得更為典型。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關口。在這里,我們需要對高等教育中與攝影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重新審視,再次評估
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攝影教學思考——從攝影唯美教育到攝影語言符號教育————作者:史鵬飛;
摘要:<正>一、中國攝影教育課程設置的現存問題(一)教育部在專業目錄設置中對“攝影”的調整,反映出其對時代變化下的攝影屬性的片面認識1998年至今,教育部分別于1998年、2008年、2011年和2020年先后四次頒布“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目錄”。其中,攝影專業的學科設置變化如下:(1)在1998年與2008年兩個目錄版本中,“攝影”屬于“文學”一級學科目錄下的“藝術學類”二級學科之下
國外高校攝影專業教育理念探析————作者:劉曉霞;
摘要:<正>攝影作為一種媒介,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如媒體、科技、建筑、商業、醫療、法律、教育等,如今已很難舉出一個完全不用攝影的行業。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手機攝影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師。在這樣一個語境之下,攝影教育也被賦予了更多新的意義,跨越了更多的學科。從語言學角度看,技術是影像表達的基礎,而攝影語言的獲得和輸出,又以技術和人文修養的結合為依托。攝影所涉及的技術永遠在更新和發...
韓志光:第一位用國產相紙印放相片的人————作者:韓志光 ;謝偉明 ;蔡育青;
摘要:<正>汕頭公元廠長期展出的制作精良的攝影作品,散發著膠片獨有的魅力,為參觀者所贊嘆。這些作品絕大多數是公元廠原樣本室負責人韓志光創作的。紀實攝影家韓志光(1917-2011)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奉獻給了攝影事業。他15歲進入照相館當學徒,19歲成為一名技術全面的攝影師,后來創辦自己的照相館,受聘兼任《星華日報》攝影記者,進入汕頭公元攝影化學廠后,任樣品拍攝和制作攝影師。他立志用鏡頭觀照社會,所以他的...
攝影腳步不停歇——訪攝影家蔡煥松————作者:蔡煥松;李樹峰 ;楊越巒 ;李志良 ;陽麗君 ;李德林;
摘要:<正>在照片的平面空間里呈現一個時代特有的符號與審美,帶給觀眾更多遐想與思考。陽麗君:你出道很早,當初因何開始了攝影?蔡煥松:我與攝影有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我從小住在汕頭公元膠片老廠門口,天天聞著膠片、相紙和藥水的味道。童年時期,這家中國最早的膠片廠就把這種味道刻在了我的記憶之中。1968年11月22號,我下鄉做知青,因農活干得好,成了標兵。1971年,公社準備成立電影隊
專題:攝影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研究
摘要:<正>編者按:攝影學科建設關乎攝影人才隊伍培養,是影響中國攝影未來發展的根本議題之一。一年多來,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與數字藝術研究所和《中國攝影家》雜志社通過舉辦論壇與策劃雜志專題的方式,對這一議題進行了持續性的關注與挖掘,為這一議題提供了實踐交流與理論探討的契機與平臺。2021年6月18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與數字藝術研究所以“攝影的學科建設”為主題,舉辦了首場攝影與數字藝術論壇。中國藝術研究院副...
跨學科背景下的攝影教育思考————作者:吳毅強;
摘要:<正>攝影的歷史很短,不到兩百年。但是,攝影如今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攝影師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ászlóMoholy-Nagy)在1932年曾說:“未來的文盲將是對攝影一無所知的人,而不是不懂書寫的人。”這句話已經得到證實,如果誰今天還不會拍照,恐怕就意味著他和這個時代缺乏密切的關聯。不過,我們也發現,盡管攝影與生活的關系如此緊密,但一提起攝影教育,大家都會感受到問題的存在,以至于有種使不上...
丹尼爾·戈登——紙上切割術————作者:丹尼爾·戈登 ;趙倩男;
摘要:<正>藝術家丹尼爾·戈登(Daniel Gordon)1980年出生于波士頓,在巴德學院學習攝影,又取得了耶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從早期開始,他的作品就備受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青睞,被許多重要展覽收錄。丹尼爾的作品色彩濃烈,充滿活力。他搜尋網絡圖片并打印出來,從馬蒂斯的畫作和經典肖像中汲取靈感
攝影的療愈與侵入——訪青年攝影師魏皓亮————作者:魏皓亮 ;鄭家倫 ;田相潔;
摘要:<正>鄭家倫(以下簡稱“鄭”):你是如何開始攝影創作的?魏皓亮(以下簡稱“魏”):我小時候很喜歡觀察身邊的各類事物,也很容易感知到周遭事物的細微變化,并存儲在腦海里。無論是對新鮮事物還是隨處可見的日常事物,我都時刻保持一份強烈的好奇心。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思考具有一種較強的延伸性,是一個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循環往復的過程。2008年,家里有了第一臺單反相機,我開始用它拍照。雖然當時只是直覺性地觀看與記錄...
風的旅程————作者:王子豪;
摘要:<正>我拍攝的對象為生活在烏拉特中旗牧區內的牧民。中旗緊鄰邊境,人煙稀少,大片地域被草原和戈壁覆蓋,空曠的地域可以讓我離土地更近,不斷地喚醒內心深處的自己,心無旁騖地去思考生命,思考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伊粟一家一生守在這片土地上,鮮少離開牧區,對于他們來說這片土地就是他們的一切。他們養了成群的牛和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環往復,一年又一年。我懷揣著一股“流浪”的精神扎根于此,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
瑤都江華美——知名攝影家走進湖南江華采風作品選
摘要:2022年7月下旬,本刊組織全國知名攝影家走進神州瑤都(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進行采風活動,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本刊常務副社長兼主編陽麗君、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主席何東安以及攝影家蔡煥松、朱洪宇、康泰森、翟東風、李志良、李德林、李建民及當地攝影愛好者參加了活動。江華位于湘粵桂三省(區)交界的南嶺腹地,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瑤族自治縣,被譽為“神州瑤都”。這里風光旖旎,瑤族風俗古樸醇厚,優美的自...
44年前拍《茶館》——紀念北京人藝70周年————作者:吳鋼;
摘要:<正>今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北京人總是把這個“最北京”的劇團稱為“人藝”,顯得親切、熟識、不生分。人藝70年的北京文化演繹,總離不開老舍先生的劇作,不信您看,即使是在演出淡季,人藝只要一貼出老舍先生劇作的廣告,戲票立馬銷售一空。說起來我與人藝的緣分也有70年了。小時候家住在北京王府井旁邊的馬家廟胡同,出了胡同口就是金魚胡同,往北一拐彎就是燈市口的老舍先生家,北面過馬路就是文聯大樓,再...
湖湘風采——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到人民中去”創作培訓活動剪影————作者:蔣瑛;
摘要:<正>由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組織開展的“到人民中去”全省藝術攝影家采風創作活動,從2018年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成為省一級社團組織以來,共開展了藝術攝影家走進溪瑤族鄉、七里坪鎮、槎溪村、雪峰村、永興縣、瀘溪縣、華容縣、東安縣、通道縣、益陽市、江永縣等地采風創作活動10余場次。活動立足隊伍建設,聚焦精品創作,著力用影像講好湖南故事,助推當地文旅融合,為基層攝影工作者提供了學習機會,搭建了交...
旅途·風景——《中國攝影家》讀者俱樂部湖北站會員作品
摘要:<正>~
感光度:新時代 新風尚——第十一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征稿啟事
摘要:<正>一、展覽主題2022第十一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以“感光度:新時代新風尚“為主題。感光新時代,感光新風尚。攝影用光的通道建立人與現實之間的聯系,而感光度是能否建立起這種聯系的關鍵參數。感光度不但指膠片和感應器對光的敏感度,也可以延伸攝影者對現實存在的敏感度。新時代、新征程、新風尚,攝影人要到自然的深處去,到社會生活的深處去,到心靈的深處去,以靈敏的視覺,用主客觀相遇的光刻方式,去閱讀生...
“田園松陽 有機茶鄉”全國攝影藝術大展征稿
摘要:<正>浙江松陽擁有秀美的田園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龐大的古村落群和淳樸的民俗風情等資源,是藝術創作、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來,松陽以打造“中國有機茶鄉”為目標,努力打通踐行生態文明的“兩山”通道,實現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展示松陽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特舉辦“田園松陽有機茶鄉”全國攝影藝術大展
看什么?拍什么?————作者:陽麗君;
摘要:<正>藝術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交流。受持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影響,大家囿于一地,見面的機會減少,一塊兒拍照,一塊兒坐在一起品評照片的機會也不多。在一處交流,容易吸收對方的長處,在你來我往的切磋中,常有人會改變自己的拍攝方式和路徑。一般來講,攝影名家去到某地拍攝,當地的攝影愛好者會慕名而來,跟著名家拍攝,看名家如何看、如何拍,與名家交流,吸收他們的攝影理念和方法。在遍及全國的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先進...
神龍風采————作者:馮根鎖 ;楊運芳;
摘要:<正>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其實,不僅僅是文如其人,詩、書、畫、音樂、攝影亦如其人,無不體現著創作者對事物的看法以及藝術追求。我和馮根鎖都生長在秦嶺山脈,他家在秦嶺山脈東段,我家在秦嶺山脈東段的余脈——伏牛山山脈,相距不足450公里,生活習俗、為人秉性頗為相似,因此比較了解他的性格與為人。在我看來,他具有秦嶺般的剛毅、厚道,直率、坦誠,崇尚陽剛之氣、酷愛刀光劍影的同時
“田園松陽 有機茶鄉”全國攝影藝術大展征稿啟事
摘要:<正>浙江松陽擁有秀美的田園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龐大的古村落群和淳樸的民俗風情等資源,是藝術創作、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來,松陽以打造“中國有機茶鄉”為目標,努力打通踐行生態文明的“兩山”通道,實現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展示松陽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特舉辦“田園松陽有機茶鄉”全國攝影藝術大展
記錄的力量————作者:陽麗君;
摘要:<正>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知興替、明得失、鑒古今。這里的讀,不一定是讀文字,也可以是讀圖像、觀影像。攝影術(包括攝像)誕生之前,能夠記錄或承載歷史的,以語言文字為主,歷史遺跡、繪畫、音樂、習俗為輔。攝影術誕生之后,在歷史遺跡之外,又多了一種也許稱得上最真實的歷史記錄工具,以及繪畫之外另一種視覺記錄工具。記錄工具的進步,必然會改變歷史的敘事方式,這就是記錄的力量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