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漢字文化
關注()《漢字文化》(雙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主辦。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
《漢字文化》主要研究漢語漢字文化,探討漢語教學,并對漢語文與其他語文作比較研究。讀者對象為語言文字研究人員、高等院校語文專業師生及中小學語文教師等。有英文目次。
漢字文化雜志欄目設置
語言文字學術研究、漢語文教學研究、討論與爭鳴、語文大家談
漢字文化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曾用名:文藝生活·精品故事文藝生活·精品小小說文藝生活·智慧幽默2009年1月正式改版文藝生活·藝術中國文藝生活·文藝理論;創刊與1956年,矛盾為其題寫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廳主管、湖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自創刊以來,我們竭誠為廣大藝術家、藝術工作者服務,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漢字文化最新期刊目錄
“享”“亨”“烹”三字記詞的發展————作者:朱渝;
摘要:“享”字的造字筆意為“祭祀場所”,本義為“祭祀”。在語言文字的發展過程中,“享”“亨”“烹”三字記詞職務的變化過程包含了詞音借用、字形借用、詞音分化、字形分化環節,其中詞音借用可能先于字形借用發生,也可能與字形借用同時發生。為了提高語言和文字表達的精確性,出現詞音分化、字形分化的情況,“亨”字由“享”字分化出來,承擔“亨通”義,“烹”字由“享”字或“亨”字分化出來,承擔“烹飪”義,最后音、形、義的...
敦煌寫本《史記集解》俗字研究————作者:賀知章;李雅迪;
摘要:敦煌寫本保留了大量刻本與字樣類書籍出現后便逐漸棄用的俗字原貌。其中P.2627《史記集解》包含的《燕召公世家》《伯夷列傳》和《管蔡世家》等三卷皆為殘卷,所用字體雖為楷書但使用了大量俗字,分析這些俗字的類型、特色并對其中的疑難俗字進行考釋是敦煌俗字研究的有益補充
“和”的構形理據考證及其詞義引申路徑分析————作者:劉小雅;
摘要:文章依據現有出土文獻和CCL古漢語語料庫所收錄的古籍文獻考證了“和”的最早字形與本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和”字的構形理據,并分析出了目前《古漢語字典》與《現代漢語字典》中所收錄義項的詞義引申路徑
義素變化與量詞“條”指稱好漢的理據探析————作者:黃敏;
摘要:漢語量詞“條”用于指稱好漢,其搭配不符合量詞“條”搭配的事物具備的細長彎曲的特點。從語義學義素分析角度出發,解析量詞“條”與名詞搭配的內涵。追溯名詞“條”的中心義素與邊緣義素的發展變化,在義素運動變化中獲得量詞的詞性。名詞“條”邊緣義素與好漢的義素具有交叉性,實現量詞“條”與“好漢”的組合
試析江永的“轉紐”————作者:高琳晗;
摘要:“轉紐”一詞由江永在《四聲切韻表》中隨“數韻共一入”一同提出,反復出現在江永的音韻學著作中,與音韻學術語“紐”緊密相關,內涵廣泛。逐一分析江永著作中的“轉紐”用例后發現:江永以“入聲轉紐”來指稱韻文與諧聲材料中入聲與平上去三聲的相押相轉,“紐”在此指聲調有異的平上去三聲字與它們聲及韻的前半部分皆同的字構成的一個聲紐;以“諧聲轉紐”來稱代同組諧聲字分屬江永古音體系中不同韻部的現象,“紐”在此指江永歸...
從類型學的作格語言看古漢語的作格性————作者:向賢文;
摘要:語言類型學上的作格和通格是形式術語,與此相關的作格布局是從形式上劃分出來的格布局之一。具有作格布局的語言為類型學上的作格語言,具有鮮明的形態句法特點。從古代漢語僅有的幾種形態看,均不能呈現作格語言的形態句法特點,因此古代漢語不是類型學上的作格語言而是中性語言
網絡流行語“劃水”探析————作者:張妍妮;
摘要:“劃水”原多用作“用槳撥水,使船前進”或“游泳”義,近些年來,“劃水”在網絡語境下發展出了“偷懶,出工不出力”的新義。“劃水”的傳播和使用與其語用功能有關,也與語言的經濟原則、隱喻機制和社會文化、使用者心理、網絡媒體的流行有很大的關系
新文科背景下古代漢語教學困境與改革實踐————作者:馮利華;
摘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古代漢語教學還存在著諸多現實困境,如學生對課程的疏離感、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不緊密,教學互動單一且不充分等。解決教學“痛點”,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改革教學模式、采取學練行創逐層推進的任務設計及探索多模態的教學互動等
安徽淮南方言“熊”的用法及其語法化特點————作者:劉心怡;
摘要:安徽淮南方言屬于江淮官話和中原官話的過渡地帶。文章探討了淮南方言中與“熊”相關的五種方言用法:“熊”作為動詞表斥罵、構成話語標記“也熊/耶熊(吧)”表否定性評價、帶輕微貶義的修飾名詞、用于加強程度的程度副詞、帶有貶義色彩的詈詞后綴。“熊”族詞的使用豐富了方言詞匯,也為語言接觸、主觀性表達等語法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包X(的)”語法、語義與語用研究————作者:付思穎;
摘要:文章基于CCL語料庫及網絡語料對“包X(的)”結構進行語法、語義與語用分析,研究發現“包X(的)”中“包”語義虛化帶來了其句法功能的變化,“包X(的)”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獨立語,具有表達一定情感、語外含義及話語標記等語用功能
“已讀亂回”現象的會話分析及語用功能————作者:郭一博;石微;
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語言交流的方式和內容愈發多樣化和復雜化。一種名為“已讀亂回”的溝通現象在年輕人群體中逐漸興起并流傳開來,“已讀亂回”成為他們應對不便直接回答或尷尬問題的獨特溝通方式。“已讀亂回”作為一種會話策略,一定程度上是對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中的某些準則的違背,但在具體語境中可推導出其隱含的會話含義,同時在言語交流中具有獨特的語用功能
基于漢語口語課的“融合式”聽說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作者:楊海濤;
摘要:對外漢語聽說課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聽說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和不斷的實踐探索,以初級漢語口語課為基礎,探索出一種兼顧聽力和口語訓練的“融合式”聽說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分為生詞學習、課文學習和拓展練習三階段。在生詞學習階段,加入認讀生詞和聽音指認的環節;在課文學習階段,加入聽課文做練習的環節;在拓展練習階段,加入聽后復述的練習環節。聽力訓練的補充,使學生在口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
試論基于語料庫的聾生漢語句式習得研究————作者:黃自然;
摘要:在回顧聾生漢語書面語語料庫建設和句式習得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文章討論聾生漢語書面語句式語料庫的研制和聾生書面語句式習得研究的程序和內容,最后指出本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現代漢語動詞“考”題元結構及題元角色分析————作者:范云山;
摘要:文章探討了現代漢語動詞“考”的題元結構及題元角色類型,通過分析其不同釋義和句法表現,揭示了“考”字句在漢語中的復雜性。借助移位理論、空語類理論和題元理論,文章解釋了看似不符合語義要求的“考”字句如何在實際語境中成立,并通過對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分析,歸納了“考”字的題元角色類型
湖南嘉禾珠泉土話詞綴研究————作者:李夢君;
摘要:文章旨在探討湖南嘉禾珠泉土話中的詞綴類型及構詞形式,并歸納出前綴和后綴的共同性特征。研究發現,前綴數量少,后綴數量多,語音弱化,成詞現象明顯,詞根與詞綴成詞后,詞性發生變化,具有表義功能。通過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珠泉土話的詞匯系統,還能為不同方言間詞綴的類型學研究和語言接觸研究提供依據
韓國漢語教育文獻《初學時文必讀》(1923)研究————作者:李春紅;張夢亞;
摘要:《初學時文必讀》(1923)作為面向韓國初學者的海外“時文”類文獻,其語體風格及語言特點有別于同時期韓國漢語會話書系列,其文體涵括了“論、說、記、辯、釋、原”六類;話題具有時代性、普適性與經典性,其記錄的中文熟語承載了豐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且與韓國本土契合度較高。作為100年前域外漢語教育的特殊文獻,其在韓國近現代漢語教育的長河中具有“史”的意義,也為當下漢語應用文教學及高級HSK寫作等提供了啟示...
埃及中小學中文教學、教材資源研發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作者:黃瀟瀟;李婉;
摘要:中埃兩國經貿合作日益深入,亟需大量中文人才。在此背景下,兩國政府簽署協議推動中文教育納入埃及主流教育體系。文章研究埃及中文教學的外部環境、語言政策對埃及中文教學的影響,梳理埃及中文教學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指出埃及基礎教育階段中文教材和教學資源研發使用中的問題,并對埃及中小學中文教學提出發展對策
韓語漢字詞研究動向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圖譜分析————作者:張文廣;董玉生;劉文明;
摘要:中韓兩國地理位置毗鄰,歷史上文化交流密切,使得漢字在朝鮮半島廣泛傳播,漢字詞在韓語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正式書面場合中廣泛使用。此外,漢字詞作為中韓文化交流的橋梁,不僅促進了兩國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傳播,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認同。當代中韓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頻繁交流,也使得漢字詞的研究對于促進兩國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近30年以來對韓語漢字詞研究積累了豐富的...
去熟語化的界定及表達形式分類————作者:李洋;
摘要:文章提出“去熟語化”概念,認為是改變熟語的結構形式,在表達熟語原有規約化意義的基礎上賦予某種主觀化浮現意義的言語過程。根據結構層面的語序是否變化,將去熟語化表達形式分為擴縮類去熟語化形式和變序類去熟語化形式。擴縮類去熟語化形式不涉及語序變化,根據結構長度的不同分為擴充類去熟語化形式、替換類和新解類去熟語化形式、省縮類去熟語化形式;變序類去熟語化形式根據變序之后是否添加其他成分,分為單純變序類去熟語...
海南閩語疑問代詞探析————作者:徐輝麗;畢燕娟;
摘要:海南閩方言作為閩語的一個次方言,具有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系統。文章以海南閩語疑問代詞(語素)為研究對象,發現海南閩語的疑問代詞(語素)表面上紛繁復雜,但實際上都是由“乜[mi33]”“底[ti31]”“□[?diɑ?42]”“夥[ua33]”“幾[kui42]”“□[tai33...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