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分子影像學雜志
關注()《分子影像學雜志》雜志簡介
《分子影像學雜志》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季刊)(原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創刊于1977年,是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管理的又一種高級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主要報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教育和管理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
《分子影像學雜志》主要反映國內外醫療、科研、教學、管理的新動向、新進展,報道國內外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教育和管理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旨在加強國內外醫學科技的傳播與交流,為各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一個高端的學術交流平臺。本刊以各級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分子影像學雜志》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分子影像學雜志》欄目設置
綜述、述評、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技術方法、調查報告、醫療衛生管理、醫學教育、臨床護理、基層園地、短篇及病例報道等。
《分子影像學雜志》投稿須知:
1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項
1.1來稿要求
稿件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煉、圖表簡明。文章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其遵循的程序應該獲得本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取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并在文章中加以說明。
1.2投稿方式
作者投稿可登陸,來稿3個月未被采用或退修者可自行處理;退修稿逾2個月未修回者,以及未按版面費收費通知要求按時交費者以自動放棄刊登處理。本刊不收審稿費,本刊論文的發表周期在6個月以內。
1.3權利與責任
作者應保證資料來源的真實性,確保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刪節。本刊享有論文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匯編權。未經本刊同意,該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文章出版后,即贈當期雜志2冊。
1.4欄目設置
述評,綜述,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技術方法,調查報告,醫療衛生管理,醫學教育,臨床護理,基層園地,短篇及病例報道等。
2撰稿要求
2.1文題
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2.2作者署名及基金項目
署名作者的人數和順序由作者自定,在編排過程中原則上不應再變動,任何署名的改變要有全部作者簽名同意的書面材料。作者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名稱,另加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不同單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標示角標1,2……并在其工作單位前相應標出1,2……。文后需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簡介(學歷、職稱、電話、E-mail),并標注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1269)”。
2.3摘要
論文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采用結構式摘要的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一致,英文摘要前應列出英文題名、所有作者姓名(如HUDehui,ZENGWeisen)、單位名稱(寫到科室)等。
2.4圖表
文章附圖應按照在文中出現的次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圖1、圖2/Fig.1,Fig.2)。組合圖片(如包括兩張及以上圖片)中的各張圖片依次用大寫英文字母編號(A、B、C等)。上傳圖片時,每個圖片(包括組合圖片中的各個圖片)要分別保存在同一個文件夾內,文件夾命名采用稿件編號作者姓名+圖片編號的形式(如"201110111張三Fig.1")。請務必保證圖片的分辨率。單個的圖片文件一般在600kb以上即可,最好不要超過2M。圖中若需要使用箭頭、文字等進行標示,請分別提供標示后的圖片和未經標示的原始照片(我們會按照作者提供的標示樣式對圖片進行后期加工)。
表格的設計要簡明合理,要使用三線表。涉及統計內容時,表格下方以表注的形式說明主要的統計量值,表中相應數據加以標記。圖表的標題要用中英文雙語書寫,圖中文字只用中文即可。
2.5統計學處理
應提供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和P值(如t=3.45,P<0.01);當涉及到對總體參數的推斷時,還應給出95%可信區間。對于定量資料,一般應采用“均數±標準差”方式表達,并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散點圖上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則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較為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3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的涵義。
2.6參考文獻
在正文中,依照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上標標出。參考文獻的作者超過三位的只寫前三位,后加“等”或“etal”,未超過的三位的應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稱和作者姓名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Medicus》格式為準。
2018年《分子影像學雜志》02期投稿論文目錄:
3種不同口腔慢性炎癥引起牙源性上頜竇炎的錐形束CT比較李曉敏;陳蕾;張治勇;包麗杰;
B-flow及超聲造影在類風濕關節炎手腕小關節滑膜血流顯像中的應用林增坤;溫紅;
嬰兒先天性肝門部囊性占位的超聲鑒別張遇樂;王娜;關步云;陳金衛;
腎上腺區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CT診斷與鑒別羅立鎮;劉東旭;張宗寶;蔡鋒;
以癲癇發作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線粒體腦肌病患者的臨床及MRI特點分析肖靖;江利;
體位在口服甘露醇結合多層螺旋CT小腸造影中的應用邱永友;陳建春;陳銘;蒲書譯;
肝硬化并發原發性肝癌合并肝囊腫患者的影像學特征鐘景云;梁滿球;聶悅富;黎寧;
收錄論文:腎上腺區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CT診斷與鑒別
【摘要】:目的探討腎上腺區不同來源的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CT特征,提高診斷準確率和鑒別診斷能力。方法回顧性分析158例經手術、病理或臨床追蹤證實的腎上腺區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CT資料,總結腎上腺區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來源、形態、大小、密度、邊緣及強化特點等特征,對相關特征進行分析。
論文范例參考:臨床醫學工程在醫院中的作用
分子影像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體感誘發電位對橋小腦角區病變切除術中體位性臂叢神經損傷的監測作用————作者:丁津;余彥彥;楊衍聰;黃乾亮;
摘要:目的 探討體感誘發電位(SEP)在橋小腦角區(CPA)病變切除術中對側臥或側俯臥體位所致臂叢神經損傷的術中監測價值,并評估基于SEP變化的干預措施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3月接受CPA顯微手術的45例患者,均采用側臥位或側俯臥位,術中采用正中神經SEP連續監測,根據SEP變化分組,比較兩組基本臨床特征、手術參數及術中保護措施。采用COX回歸分析神經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記錄...
基于超聲圖像特征的Nomogram模型可準確定性診斷頸部腫大淋巴結————作者:袁虹;文文;阮娟;趙海娜;劉晶焰;彭玉蘭;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超聲圖像特征的頸部淋巴結(CLN)定性診斷模型。方法 回顧性選擇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超聲科行淋巴結穿刺的患者2697例,共有頸部腫大淋巴結3014例,以病理學結果為金標準,分為良性病理1489例,惡性病理1525例。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二維灰階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圖像,由2位超聲醫師讀圖記錄淋巴結圖像特征。將患者以7∶3的比例隨機分割為訓練隊列及驗證隊列。在驗...
冠狀動脈周圍脂肪CT脂肪衰減指數與冠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關系————作者:涂波;肖維良;潘志華;劉冬梅;李健;肖科;劉嘉;李虹成;趙德春;謝紅英;
摘要:目的 探討冠狀動脈周圍脂肪(PCAT)CT脂肪衰減指數(FAI)與冠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2月于本院行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檢查的138例患者,測量所有患者PCAT的FAI值,并分析其與冠脈粥樣硬化程度、斑塊性質的關系。結果 138例患者中病灶共206個。PCAT的FAI值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有一定的關系,輕、中、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斑...
產前MRI在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胎盤植入及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作者:姜海東;沈俊杰;王偉;張文婷;
摘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成像在完全性前置胎盤并發胎盤植入及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11月~2024年10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入的完全性前置胎盤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病理結果將患者分為胎盤植入組(n=41)與胎盤無植入組(n=9),依據產后是否大出血將患者分為產后出血組(n=42)與無產后出血組(n=8)。分析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MRI征象與發生胎盤植入及產后出血的關系...
顱內動脈瘤破裂風險因素預測:基于CT血管成像形態學聯合臨床因子和血液炎癥指標————作者:王玙璠;李裕國;顧長青;時凡;仝賀;李松;馬宜傳;
摘要:目的 基于CT血管成像(CTA)的形態學參數、患者的臨床因子和血液炎癥指標,對顱內動脈瘤(IA)的破裂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1月~2024年9月于蚌埠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的176例IA患者,根據是否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為未破裂組(n=72)和破裂組(n=104)。收集兩組的臨床資料、血液炎癥指標數據和CTA影像的瘤體形態學參數進行對比,通過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基于改進Boosting集成模型的肺炎感染診斷方法————作者:楊倩;王莉;張萍;宮艷艷;付玉葉;
摘要:目的 提出一種基于改進Boosting集成模型的肺炎感染診斷方法。方法 選取2023年9月~2024年5月在陜西省人民醫院經CT檢查的肺炎感染患者315例,對所有患者進行CT診斷。在CT圖像的預處理階段,應用圖像增強技術提升圖像質量,確保模型在特征提取時獲取更加清晰的影像信息。在特征提取過程中通過XGBoost框架提取紋理特征、形狀特征和像素強度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減少特征維度。通過引入聚焦損失...
多模態超聲特征列線圖模型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Ki-67高表達中的預測價值————作者:尹薇薇;儲小愛;汪珺莉;秦信;沈春云;孫靜;許導靖;強邦紅;解育新;
摘要:目的 探討多模態超聲特征列線圖預測模型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患者Ki-67高表達預測中的臨床參考價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8月在我院手術后且病理證實為IDC的180例患者的多模態超聲圖像特征及Ki-67表達水平,根據Ki-67陽性比例是否≥20%將患者分為Ki-67高表達組(n=130)和低表達組(n=50),比較兩組多模態超聲參數和臨床特征。單因素分析篩選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
多模態磁共振在血管性癡呆診斷與早期干預中的研究進展————作者:王炯;張雪竹;
摘要:血管性癡呆(VaD)是第二大常見癡呆類型,以注意力、信息處理和執行功能下降為主要表現,其鑒別診斷和早期干預仍存在挑戰。MRI以其無創、可重復等優勢在VaD的診斷和病情監測中具有重要價值。MRI結構成像能夠識別腦白質高信號、灰質萎縮、腦室擴大及血管周圍間隙,靜息態功能核磁能夠顯示VaD患者大腦網絡的局部活動和功能連接的變化,擴散張量成像可以量化VaD患者白質纖維束的結構異常,動脈自螺旋標記成像能夠無...
呼氣相低劑量掃描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雙氣相定量分析————作者:常荷;馬光明;于楠;田騫;
摘要:目的 通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雙氣相掃描過程中呼氣相的輻射劑量,探討呼氣相低劑量掃查方案用于雙氣相定量CT診斷COPD和定量分析的應用價值。方法 前瞻性納入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經臨床肺功能檢查確診的67例COPD患者。采用常規輻射劑量[噪聲指數(NI)=14]進行第1次呼氣相和吸氣相掃描,第2次呼氣相采用低輻射劑量方案(NI=28)掃描,均采用6...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化療前后PET代謝腦網絡的Hub節點和模塊化的差異————作者:楊帆;肖靜可;彭岱云;付靜瑜;柳江燕;
摘要:目的 基于18F-FDG PET成像構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療前后代謝腦網絡Hub節點和模塊化的差異,探討疾病本身和R-CHOP化療方案對大腦功能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收集2021年6月~2024年7月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核醫學科接受化療前后全身18F-FDG PET檢查的51例DLBCL患者和年齡、性別匹配的30例健康對照。采用Pears...
磁共振成像系統在智能化和數字化領域的研究進展————作者:魏朝;陳潔瑩;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醫學影像設備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智能化和數字化已成為推動醫學影像技術進步的關鍵因素。本文綜述了磁共振成像系統在智能化和數字化領域的研究進展,探討了其在提高診斷準確性、優化工作流程以及增強患者體驗方面的潛力。旨在通過分析當前技術進展,為未來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創新應用提供參考,以期推動醫學影像領域的技術革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最終改善患者的診療體驗和健康結...
18F-FDG PET/CT對CA125水平升高的卵巢癌術后腹膜轉移患者的診斷價值————作者:苗春燕;劉大湃;高富;俞承成;曼菲達·買買提;蒲武濤;夏露花;
摘要:目的 對比18F-FDG PET/CT與常規影像學方法對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的卵巢癌術后腹膜轉移患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病理確診為卵巢癌的87例患者,分析術后CA125>35 U/mL異常升高患者經18F-FDG PET/CT檢查、經腹超聲檢查(TAUS)、經陰道超聲檢查(T...
SonoLiver造影定量分析及動態血管模型診斷前列腺病變的價值————作者:祖拜熱·依斯坎代爾;賈志鶯;詹天龍;阿司也木·阿布地里木;張同莉;
摘要:目的 探討SonoLiver造影定量分析及動態血管模型(DVP)診斷前列腺病變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于我院就診并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103例,根據病理結果將其分為前列腺癌組(n=56例)、前列腺增生組(n=22)、前列腺炎組(n=25),比較各組間造影模式(造影增強強度、增強模式、增強是否均勻以及消退時間)、造影參數[最大回聲強度比(Imax)、達峰時間(TTP)、上升時間(RT)、上升斜率50%點...
CT增強影像組學模型對結直腸癌旁腫瘤沉積的診斷價值————作者:劉燕;羅錦文;劉艷麗;唐亞霞;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CT增強瘤內和瘤周區域的影像組學模型在結直腸癌(CRC)旁腫瘤沉積(TDs)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9月本院及TCIA數據庫內經手術病理證實的330例CRC患者的CT增強圖像,按照術后病理分為TDs陽性組(n=130)和TDs陰性組(n=200)。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7∶3比例分為訓練組(n=231)和測試組(n=99),在CT增強靜脈期圖像上手動逐層...
多模態磁共振生境成像放射組學模型預測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結轉移————作者:陳一賢;陳武標;伍康偉;李新華;張娜;
摘要:目的 提出一種生境成像的放射組學模型,用于預測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2年11月共176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前的MRI特征,并通過病理活檢確認了前哨淋巴結是否有轉移。將全部患者治療前乳腺腫瘤區域MRI的多個序列用于生境成像。結果 逐步多變量分析結果表明,與前哨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有血管侵犯、毛刺征(
改良微創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療效————作者:張國騰;王毅;張志達;周沛;周劍鵬;
摘要:目的 探討改良微創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mis-TLIF)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州中醫醫院骨科采用改良mis-TLIF術治療的3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齡28~90(66.08±13.95)歲;接受改良mis-TLIF術的患者12例,接受改良mis-TLIF術結合ULBD術的患者27例。收集并記...
術前鑒別混合型肝細胞-膽管癌和肝細胞癌的診斷效能:基于臨床-超聲影像組學的機器學習模型————作者:張秀梅;馬會會;韓森;縱瑞龍;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臨床-超聲影像組學特征構建的機器學習模型在術前鑒別混合型肝細胞-膽管癌(cHCC-CC)和肝細胞癌(HCC)中的診斷效能。方法 回顧性納入徐州市中心醫院在2010年1月~2024年10月期間經病理證實的42例cHCC-C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1∶2的比例采用傾向性評分匹配收集同期病理證實為HCC的8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腫瘤和瘤周區域提取影像組學特征,計算Rad-score。通過單...
多參數高頻超聲與MRI優化距腓前韌帶損傷診斷的臨床價值————作者:李玲;肖瑩瑩;楊潔;牛娟鵬;申英灝;吳杰燕;
摘要:目的 對比高頻超聲與MRI在距腓前韌帶(ATFL)損傷診斷及慢性踝關節不穩(CAI)早期判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甘肅省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單側踝關節受傷患者,均接受高頻超聲及MRI檢查,并根據損傷程度進行分級,測量并比較患側與健側的ATFL厚度、長度,以及距腓關節間隙角度。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繪制高頻超聲與MRI診斷ATFL損傷的ROC曲線,并計算其診斷效能。結果 ...
多模態超聲定量參數在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風險中的價值————作者:馬蓉;邵春暉;羅永科;呂品;魏格格;
摘要:目的 探討多模態超聲特征及定量測值參數在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風險中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在寶雞市人民醫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17例PTC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剪切波彈性成像(SWE)彈性平均值(Emean)與彈性比(ER)、應變彈性成像應變平均值與應變比(SR)、超聲造影(CEUS)時間強度曲線(TIC)的上升斜率、峰...
基于ResUNet與PSPNet的CT血管造影自動分割模型可輔助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作者:郭中萍;顧艷;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ResUNet與PSPNet的CT血管造影(CTA)自動分割模型在幫助評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納入647例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行頭頸部CTA檢查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患者,按7∶1.5∶1.5的比例隨機分為訓練集(n=475)、驗證集(n=86)及測試集(n=86)。訓練集中放射科醫師標記的圖像用于開發基于ResUNet與PS...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