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肝膽外科雜志
關注()《肝膽外科雜志》簡介
《肝膽外科雜志》(雙月刊)1993年創刊,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肝臟外科專家吳孟超教授主編,由安徽醫科大學、中華醫學會肝外科學組共同承辦的肝膽外科專業高級學術期刊。自創刊以來,一貫本著高質量、高標準的辦刊方針,旨在交流國內外有關肝膽外科疾病防治的臨床、基礎以及相關邊緣學科研究的成果與經驗教訓;提高對肝膽疾病的診療和研究水平,深受廣大外科學醫務、教研人員的喜愛,并得到海內外醫學專家的一致好評。該刊內容新穎、科學、先進、實用,刊載文章既注重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廣度。
在新的世紀里,《肝膽外科雜志》將繼續以“三個代表”思想作為指引,一如既往的堅持辦刊宗旨,嚴把期刊出版的質量關,進一步加大在肝膽外科領域的影響力,成為具有先進性、權威性、實踐性的高級學術期刊,為推動我國肝膽外科學科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肝膽外科雜志》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肝膽外科雜志》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842;總被引頻次:155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535;綜合影響因子:0.474
《肝膽外科雜志》榮譽:
1995年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
《肝膽外科雜志》欄目設置
述評、專題討論、臨床論著、臨床經驗、臨床基礎研究、講座與綜述、短篇報告、國外醫學文摘。
《肝膽外科雜志》投稿須知:
(1)文體設計: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范,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
(2)文題及各級標題:力求簡明扼要、醒目,突出主題。中文文題、標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和設計、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證明信。
(4)摘要: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考慮到我國讀者可參考中文原著資料,為節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5)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用“;”隔開。
(6)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科學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圖表: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盡可能以平均值±標準差(x±s),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5∶7左右。以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8)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1991年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作用;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必要時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
(9)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于出入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采用國際通行的三位分節法,節與節之間空1/4個漢字空。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表示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時,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時,按下列方式書寫:4cm×3cm×5cm。
(10)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2018年《肝膽外科雜志》03期投稿論文目錄:
圍肝門外科技術在肝門部膽腸吻合的應用王堅;
梗阻性黃疸術前減黃指征孫士全;毛諒;仇毓東;
胰頭部腫塊型胰腺炎手術指征及手術方式選擇李健;王槐志;
胰腸吻合手術方式的選擇洪德飛;
第一肝門阻斷法在復雜膽囊手術中的應用顧炯;彭泉;魏曉明;孫玉年;
膽囊結石繼發膽源性胰腺炎手術時機及療效的分析吳雪生;張劍林;王興宇;高登輝;
腹腔鏡和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的病例配對研究于江濤;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療效分析陳征;程利;余亮;王榮勝;
20例創傷性脾破裂手術治療體會張劍林;陳衛東;吳雪生;王興宇;
PTCD與膽腸內引流術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臨床分析孫敏志;徐阿曼;袁笑;阮懷軍;
收錄論文:膽囊結石繼發膽源性胰腺炎手術時機及療效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膽囊結石繼發膽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手術時機的選擇及臨床療效。方法以我院肝膽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32例行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繼發ABP患者為病例來源,根據手術時機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早期手術組(n=16)和延期手術組(n=16),入院后均給予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擇期手術,早期手術組在胰腺炎完全好轉且能自主進食后,在出院前進行手術,延期手術組在胰腺炎好轉出院后1個月以上擇期進行手術,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手術及住院期間均未出現死亡病例,早期手術組手術時間[(104.88±64.90)min]、術中出血量[(25.75±8.30)m L]均明顯短于延期手術組(P0.05),術后住院時間[(4.13±1.36)d]相似(P0.05)),手術并發癥發生率(6.25%vs 12.50%)相似(P0.05),早期手術組中位隨訪時間為(7.81±2.08)個月,延期手術組中位隨訪時間為(6.39±1.76)個月,隨訪期間早期手術組無復發病例,延期手術組有2例(12.50%)復發(P0.05)。
肝膽外科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如何做好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預————作者:吳嘉文;白睿;孫備;
摘要:<正>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種病情復雜、高并發癥率及死亡率的臨床急危重癥,部分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胰腺壞死(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等因素病死率可達20%[1]。得益于重癥醫學的飛速發展,SAP的早期病死率明顯下降,但以IPN等局部并發癥為主的“第二個死亡高峰”仍是臨...
重癥急性胰腺炎內鏡微創治療————作者:孫文榮;鄒曉平;
摘要:<正>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常見急腹癥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約有20%的患者會發展成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常合并胰腺及周圍組織的壞死,當壞死組織合并感染時,病死率顯著增加,高達35.2%,而無菌性壞死的病死率為19.8%。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微創治療逐漸成為SAP的首選治療方法
雙倍劑量恩替卡韋治療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療效研究————作者:湯磊;彭蕾;張振華;鄒桂舟;
摘要:目的 觀察雙倍劑量恩替卡韋治療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在本院住院的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90例,其中45例患者在內科保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常規的1片(0.5mg)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作為對照組;另外45例進行常規內科保守治療的同時予以2片(1.0mg)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作為實驗組;收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4周、8周的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HBV-DNA載...
機器學習模型預測ICG R15:基于常規臨床指標的肝功能評估方法————作者:孫若翔;汪勝平;葛金龍;王磊;周大臣;耿小平;侯輝;
摘要:目的 基于常規血清學指標預測擬行肝切除術患者的ICG R15。方法 選取2019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間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350例符合條件的肝癌患者,并隨機分配至訓練集(n=245)和測試集(n=105),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構建ICG R15預測模型。采用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ROC)評估預測模型的有效性。結果 通過斯皮爾曼相關...
經皮微波消融與腹腔鏡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療直徑≤3cm原發肝癌的療效分析————作者:季鵬;孟凡征;張珅瑜;張少博;王永帥;王繼洲;宋瑞鵬;
摘要:目的 研究經皮微波消融與腹腔鏡下解剖性肝切除術在治療直徑≤3 cm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167例單發腫瘤直徑≤3 cm的HCC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其中89例接受腹腔鏡下解剖性肝切除術作為腔鏡手術組,78例接受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消融術作為微波消融組。使...
基于三個干擾素刺激基因的肝細胞癌預后模型————作者:王碩;吳俊楠;張旭;曹胤;王忠夏;江春平;
摘要:目的 構建基于干擾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肝細胞癌預后模型,并分析其與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預后、腫瘤微環境和抗腫瘤藥物治療之間的關系。方法 從TCGA和ICGC數據庫下載HCC的轉錄組數據和相關臨床數據。將HCC組織與癌旁組織差異表達的基因和與預后相關的ISGs取交集,使用LASSO回歸分析...
ADAM10在膽管癌中的表達及生物學作用————作者: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劉郁;阿布都喀哈爾·阿布都拉;董楊帆;段紹斌;
摘要:目的 解離素金屬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是一種跨膜金屬蛋白,其在膽管癌中的表達及主要功能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們想探究ADAM10在膽管癌中的表達模式及可能的生物學作用。方法 我們用GEPIA2分析ADAM10在膽管癌中的表達譜。然后,我們進行qRT-PCR、蛋白質印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來評估ADAM10的表達,討論了...
肝門部膽管癌肝切緣狀態的多中心研究————作者:Jin S ;Lin MY ;Xiang CH ;宣妍;
摘要:<正>目的: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肝門膽管癌(pCCA)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對其切緣狀態的評估大多集中在膽管切緣評估,肝切緣(LM)的狀態及評估方法缺乏統一規范。本研究旨在調查pCCA肝切緣評估及對預后的影響,同時建立一種LM的檢測方法。方法:將2017年到2023年間227例pCCA接受大范圍肝切除術分為兩組,實驗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01例pCCA術后標本采用全標本數字大切片(WDLS)和常規病理小切...
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作者:傅揚植;陳強星;蔡云強;彭兵;
摘要:<正>近年來,胰腺疾病的檢出率在臨床上呈現上升趨勢,針對良性或低度惡性的胰體尾部疾病,考慮到脾臟在人體循環和免疫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多位研究者建議[1-4]在不影響手術根治性的前提下應盡可能行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隨著外科微創化及微創外科專業化的趨勢影響,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惡心嘔吐及感染發生情況的危險因素與預測模型構建————作者:周苗;楊龍;李婷;趙楠;宋雪;魏希樂;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術后惡心嘔吐(PONV)及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并構建預測模型。方法 選取2021年8月-2024年7月間于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行LC的患者278例,按照是否出現PONV分為PONV組(n=92)和無PONV組(n=186),按照是否發生感染分為感染組(n=38)和未感染組(n=240)。收集對比患者臨床資料,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危險因素,經回...
高齡膽總管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安全性分析————作者:熊若飛;張舉;王國軍;
摘要:目的 探討高齡膽總管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膽總管結石且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患者,將患者分為高齡(≥70歲)組和非高齡(<70歲)組。結果 高齡患者在術前:高血壓、術前肺部疾病、心臟疾病、ASA評分和術后:肺部感染、總費用、住院總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上與非高齡組存在顯著差異(P <0.05)。結論 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是一...
ERCP取石后膽道引流胰管支架置入時機對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作者:韓敏;趙海明;才新;王志華;
摘要:目的 分析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取石后膽道引流胰管支架置入時機對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方法選取青海紅十字醫院消化內科收治行ERCP術的86例膽總管結石患者,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根據患者選擇不同取石方案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研究組在膽總管插管成功后給予置入胰管支架,并進行取石,對照組在膽總管插管成功后先取石,結石取盡后給予置入胰管支架。比較兩組炎癥因子水平[C反應...
LCBDE-LC術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圍術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作者:張修穩;汪歡;林杰;胡飛;羅智;
摘要:目的 分析LCBDE-LC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圍手術期并發癥及危險因素。方法 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收集我院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接受LCBDE-LC手術的95例老年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手術期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應用Clavien-Dindo分級進行評估,利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Ⅱ級及以上并發癥的風險因素,并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
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的臨床防治進展————作者:周嘉杰;梁文祥;馬宇斐;袁漢坤;游聲林;汪建初;
摘要: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使其得到廣泛的應用,但術后胰瘺仍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胰瘺是指胰液經由特殊的病理性途徑流入腹腔,長時間胰瘺會繼發產生許多的并發癥,如腹腔內膿腫、胃排空延遲、嚴重腹腔大出血和膿毒血癥等,這不但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嚴重減低預后能力,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防治術后胰瘺的發生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顯得十分重要。本文結合相關研究進展就...
《肝膽外科雜志》稿約
摘要:<正>1本刊為肝膽外科專業高級學術刊物,旨在交流國內外有關肝膽外科疾病防治的臨床、基礎以及相關邊緣學科研究的成果和經驗教訓,活躍這一領域的學術氣氛,提高肝膽疾病療效和研究水平。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肝膽外科及鄰近學科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醫務工作者。2本刊歡迎下列稿件:肝膽外科領域(包括肝臟外科、膽道外科、胰腺外科、門靜脈高壓癥及脾臟外科等)的科研進展和防治實踐經驗;肝膽外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和基礎醫學與臨...
肝膽外科雜志2024年第32卷題錄索引
摘要:<正>~
SAP早期監護綜合治療————作者:孫昀;
摘要:<正>1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概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逐年增長[1]。盡管大多數AP是輕型的,但約20%的AP可發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治療周期長,費用巨大,并發癥多。且一旦繼發胰腺感染,死亡率明顯上升。相較于二、三十年前,SAP的治療成...
20例肝結核臨床病理特征及檢測技術分析————作者:位春芳;宋蓉蓉;趙潔婷;葉偉;
摘要:目的 探討肝結核臨床病理特征及幾種檢測技術,為肝結核的早期臨床診斷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2024年期間就診于安徽省胸科醫院的20例肝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形態特征,并比較幾種檢測方法的應用價值。結果 20例肝結核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腹痛、腹脹7例,輕-中度貧血8例,白細胞計數全部正常;血沉升高12例,超敏C反應蛋白升高15例、尿酸升高14...
如何改善重癥急性胰腺炎單峰死亡模式下的預后————作者:毛恩強;
摘要:<正>按照亞特蘭大2012年的疾病嚴重度分類,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治愈率由上世紀70年代的30%左右提升到80%左右。治療模式從早期手術治療轉化為非手術治療后,發病2周內死亡率顯著減少,病人的死亡主要集中在感染期內。因此,早期開腹手術時代的死亡雙峰模式也逐漸演變為單峰模式(見圖1)。盡管如此,病人的“三座大山”(住院時間長、費用高和高死亡率)仍然存在
機器人胰腺手術的學習曲線————作者:施昱晟;金佳斌;鄧俠興;彭承宏;沈柏用;
摘要:<正>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自上世紀末投入使用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等各個臨床科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廣泛證實[1-4]。與腹腔鏡手術一樣,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同樣存在學習曲線,學習曲線的長短與外科醫師的技術水平、臨床經驗、所在中心的手術量等多種因素相關,是外科醫師掌握該項手術的研究重點。胰腺手術因其解剖位置復雜、周圍血管豐富及手術難度大而...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