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CT和MRI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CT和MRI雜志》是2003年3月國家科學技術部和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復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高級科學技術學術期刊。該雜志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深圳臨床醫學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承辦。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普及與提高并重的方針,反映我國CT和MRI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讀者和作者對象主要是從事CT和MRI診斷醫師、臨床醫師、各級醫學生、科研和教學等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論著、實驗研究、技術交流、論著摘要、經驗介紹、講座、綜述、病例報告、會議(座談)紀要、相關設備及運用、臨床病理(病例)討論、讀片指南、國內外學術動態、國外文獻介紹、醫學見聞以及。國內外相關的會議、講座、學習班、書評信息、專家介紹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眼眶肌錐外間隙腫瘤MR影像學分析 李雋,許永華,徐林,唐作華,朱勇,張一芳
腦血管疾病CT與MRI診斷的比較研究 聶中,王健,NIE Zhong,WANG Jian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診斷、鑒別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儲佺兵,胡中華,解淵,苑瑞敏,陳廣生,倪昌健,張晗,孔曉健
中樞神經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及病理分析 鄭紅偉,祁佩紅,薛鵬,陳勇,漆劍頻,胡道予,關鍵
PC-MRI對三腦室底造瘺術后腦脊液循環的研究 方翠敬,雷益,林帆,FANG Cui-jin,LEI Yi,LIN Fan
T3-T4N0N3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療分層療效分析 李工,孔怡琳,詹文婷,薛曉光,鄭劍霄,高蕾,郭偉偉,邱圣紅
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 涂富蓮,TU Fu-lian
TIA患者頸內動脈虹吸部鈣化與頸動脈分叉處狹窄的關系研究 劉碧英,鄭永豫,陳光輝,嚴金柱,張國來,曹代榮,游瑞雄,劉穎,佘德君
全身18F-FDG PET-CT顯像在甲狀腺疾病檢測的價值 趙偉,楊志,王雪鵑,陳菩蕓,范洋,趙起超,王風
乳頭狀甲狀腺癌的CT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 陳傳新,胡春洪,馬巖,趙偉志,CHEN Chuan-xin,HU Chun-hong,MA Yan,Zhao Zhi-wei
128排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評估的價值研究 孔維芳,KONG Wei-fang
肺纖維化的CT和MRI診斷價值 陳學武,李立峰,曹軍林,CHEN Xue-wu,LI Li-feng,CAO Jun-lin
肺結核瘤MRI與CT檢查的對比研究分析 謝瑞峰,宋冬喜,王琰琦,胡延濤
DCE-MRI結合DWI對乳腺NMLE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 徐茂林,謝東,康巍,金觀橋,蘇丹柯,李芳,趙陽,陽君,左陽,張衛
康復醫學論文:運動對藥物治療白癜風患者血漿及組織液內皮素—1的影響
摘要:為探討不同強度的運動結合藥物治療對白癜風患者皮損區面積,以及血漿和組織液內皮素-1(ET-1)含量的影響,選取白癜風患者45例隨機分成3組:安靜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中等強度運動組(中等強度運動+藥物治療)、大強度運動組(大強度運動+藥物治療),每組15例。中等強度運動組采取跑步運動,運動強度維持在心率120~140次/min,每次1h;大強度運動組采取跳繩運動,心率為160~170次/min,1d累計1h。每周運動5d,共進行16周的運動。16周運動干預前后,采取患者血液及組織液,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ET-1質量濃度。通過對血漿微量元素的檢測判斷銅離子的變化;通過肢端血管微循環檢測血管側枝及管徑的變化。結果發現:1)運動使血漿、組織液ET-1質量濃度明顯增加,其中以大強度運動組增加最為顯著;2)16周運動前后,安靜對照組與兩個運動強度組的血銅離子均增加,安靜對照組增加顯著,而運動組只是出現微量增加;3)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增加了患者血管側枝及管徑,促進了血液循環;4)實驗后3組患者皮損區縮小與實驗前有顯著差異,實驗后3組之間皮損區縮小面積差異沒有顯著性,但運動組比安靜對照組縮小面積大。結果說明,運動可作為白癜風患者的輔助治療手段,其中以大強度運動效果較佳。
關鍵詞:康復醫學論文,運動醫學,白癜風,內皮素-1,運動輔助治療
白癜風又稱白斑病,是一種常見的色素缺失性皮膚病,全球患病率約為0.1%~2.0%,并且本病易診難治,目前以自身皮膚移植治療效果最佳,但因個人因素結果也不盡相同,恢復率在85%左右[1]。自1997年Misery[2]提出“神經-免疫-皮膚網絡”理論之后,經過多年的研究,學者們在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機制、細胞因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發現神經遞質神經肽Y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免疫T細胞CD4+與CD8+,以及細胞因子中的ET-1(內皮素-1)等對白癜風的發病有直接的影響,其中以ET-1的影響最為顯著。
中國CT和MRI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CT引導下高電壓脈沖射頻聯合三氧注射治療PHN效果及并發癥觀察————作者:馮偉平;張君;尤俊宏;
摘要:目的 探究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引導下高電壓脈沖射頻聯合三氧注射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效果及并發癥觀察。方法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PHN患者51例,按照不同的脈沖射頻電壓分為低電壓組(45V)、中電壓組(65V)和高電壓組(85V),每組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引導下脈沖射頻聯合三氧注射治療,比較三組患者療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比較治療前及治療后1、3...
兒童中樞神經系統非典型畸胎瘤/橫紋肌樣腫瘤CT和MRI表現特征分析————作者:鄒明;丁培源;龔云燕;蔡建國;邱健;黃炳樂;薛周;李文華;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中樞神經系統(CNS)非典型畸胎瘤/橫紋肌樣瘤(AT/RT)的CT和MRI表現特征。方法 對26例經病理證實的AT/RT患者的臨床和MRI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病變的部位、大小范圍、形態、密度、鈣化和T1WI、T2WI及彌散加權成像(DWI)信號特點、表觀彌散系數(ADC)值及強化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結果 26例中,21例腫瘤位于幕上,5例位于幕下。腫塊大小從2.01×2.32cm到...
中樞神經細胞瘤的常規及功能MRI診斷————作者:李潤楠;黃安康;陳振;皮厚山;許尚文;
摘要:目的 分析中樞神經細胞瘤的常規及功能MRI表現,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第九OO醫院經病理證實的9例中樞神經細胞瘤臨床、常規及功能MRI表現、病理結果等資料。結果 9例患者中,5例為男性,4例為女性,年齡15-49歲,中位年齡31歲,9例病灶均位于側腦室內,其中7例靠近孟氏孔區,最大徑2.5cm×1.2cm~4.6×3.8cm;實性病灶3例,囊實性病灶6例;6例囊實性病灶均可見皂泡征,...
基于CT增強掃描聯合直方圖分析技術對判斷甲狀腺結節性質的價值研究————作者:楊孟忱;付毅飛;侯丹瑋;郝躍文;劉海洋;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CT增強掃描聯合直方圖分析技術構建判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預測模型,并評價各個模型的診斷效能。方法 收集154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甲狀腺良惡性結節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其中良性結節80例,惡性結節74例;使用MaZda軟件分別從CT平掃、動脈期、靜脈期3個期相中勾畫病灶最大層面作為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直方圖參數。采用R語言將所有數據以7:3的比例隨...
磁敏感加權成像聯合磁化傳遞對比技術對出血性腦轉移瘤的診斷價值————作者:葉華景;胡海菁;譚樹生;梁德志;董志興;
摘要:目的 探討磁敏感加權成像聯合磁化傳遞對比技術對出血性腦轉移瘤的診斷價值。方法 對48例患腦轉移瘤的病人行常規MRI平掃后,再行SWI、CE-T1WI及增強MTC檢查,并分別記錄三組不同序列發現轉移瘤的部位及數目,6個月內隨診復查證實。結果 共檢出156個腦轉移瘤病灶,其中SWI檢出119個,檢出率為76%,CE-T1WI檢出134個,檢出率86%,MTC檢出148個,檢出率95%,三種不同序列對腦...
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磁共振檢查特點及與腦損傷的相關性分析————作者:孟遠翠;范金超;
摘要:目的 探究缺血缺氧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兒磁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點及與腦損傷的相關性分析。方法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發生腦損傷分為研究組(發生腦損傷,n=50)和對照組(未發生腦損傷,n=70)。收集所有患兒MRI檢查結果...
CT血管造影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診斷價值————作者:韓雨辰;王津津;侯鵬春;常妙;
摘要:目的 探討CT血管造影(CTA)對缺血性腦卒中(CIS)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根據CIS發生情況,分為CIS組(n=38)和非CIS組(n=62),比較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性質情況。結果 經CTA檢測,CIS組檢測頸動脈血管314支,非CIS組檢測頸動脈血管496支,CIS組關于頸動脈血管無狹...
CT灌注成像(CTP)聯合CT血管成像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繼發腦梗死的預測價值————作者:張芳;孫艷霞;婁貝貝;
摘要:目的 探討CT灌注成像(CTP)聯合CT血管成像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繼發腦梗死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4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72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內均進行CTP、CT血管成像檢查,根據患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7 d內繼發腦梗死發生情況分為繼發腦梗死組、無繼發腦梗死組,對比兩組CTP參數、CT血管成像特征,并展開ROC曲線分析,比較CTP、CT血...
磁共振多模態成像對顳葉癲癇的診斷價值分析————作者:閆松;冀鵬;王威;李紅;
摘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MRI)多模態成像對顳葉癲癇(TLE)的診斷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原發性TLE患者,納入TLE組,同時期健康志愿者50例,納入對照組,均行MRI常規、彌散加權成像(DWI)、彌散張量成像(DTI)、動脈自旋標記(ASL)、磁共振波譜(MRS)序列掃描,比較TLE組健側、患側與對照組海馬表觀擴散系數(ADC)值、部分各向異性(...
全甲狀腺CT放射組學預測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價值研究————作者:張秋子;胡利梅;陳雅茹;左麗;任衛東;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全甲狀腺CT的放射組學在預測良惡性甲狀腺結節中的價值。方法對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61例甲狀腺結節的影像和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取CT影像特征后,按4:1分層隨機抽樣分為訓練組(128例)和試驗組(33例)。所有數據用最大絕對值歸一化,并用選擇算子回歸分析和KBest進行篩選。通過Logistic回歸對數據生成模型進行訓練。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驗證了該模型在鑒別...
MSG-EPI序列在非增強冠狀動脈MRA中的應用————作者:朱佳佳;李文婧;盧光明;金東生;胡秋菊;袁勇;趙艷娥;
摘要:目的 比較單次屏氣多激發梯度回波平面成像(multishot gradient-echo planar imaging,MSG-EPI)序列和三維超快平衡場回波(threedimensional balanced turbo field echo,3D BTFE)序列在非增強冠狀動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差異,評估MSG-EPI序列...
能譜CT容積參數聯合肝臟體積預測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作者:郭鈺;徐媛;史佳麗;楊新梅;張宏瑜;劉建莉;
摘要:目的 探討能譜CT容積定量參數對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EVB)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行門靜脈能譜CT增強掃描的73例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其中未出血組41例,出血組32例。以單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EVB的臨床、實驗室檢查指標、常規CT表現及增強門脈期能譜CT容積定量參數相關獨立預測因素,構建回歸模型。繪制受試者...
不典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MRI特點分析————作者:黃志平;路世龍;黃聰;王宇軍;林波淼;李靜;
摘要:目的 分析不典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MRI表現,加深認識,提高術前診斷率。方法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的22例PA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根據MRI表現分為不典型組(9例)和典型組(1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行MRI常規及增強掃描,對比分析2組患者影像學及臨床信息。結果 不典型組與典型組之間,年齡有統計學差異(P<0.05),腫瘤位置無統計學差異(P<0...
頭頸部橫紋肌肉瘤的臨床及CT、MRI分析————作者:楊璐;程敬亮;高而遠;張勇;
摘要:目的 分析頭頸部橫紋肌肉瘤的CT及MRI表現特點和臨床特征,以提高對橫紋肌肉瘤的認識及診斷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頭頸部橫紋肌肉瘤65例,其中56例術前行MRI平掃及增強掃描,40例術前行CT平掃,結合臨床表現及手術后病理結果,分析其CT及MRI表現特征。結果 本組65例頭頸部橫紋肌肉瘤患者中,35例位于鼻腔鼻竇,11例位于眼眶,3例位于腮腺,6例位于鼻咽部或咽旁,1例位于外耳道,1例...
應用多參數MRI放射組學諾莫圖預測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研究————作者:鄭逸群;姜增譽;張素鑫;李海燕;李麗珍;梁赟;董雨萌;何生;
摘要:目的 旨在評估MRI影像組學參數在預測宮頸癌患者淋巴結轉移中的應用價值,結合臨床信息建立模型,以期實現術前對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狀態的有效預測。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間,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接受盆腔MRI檢查并經手術病理確認的171例宮頸癌患者,這些患者中既有淋巴結轉移也有未發生轉移的情況。按照7:3的比例隨機分配為訓練集(n=120)和測試集(n=51)。通過多序列MR...
DTI、rs-fMRI及DTI聯合rs-fMRI對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應用研究進展————作者:阿蘇茹;王云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及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暴露水平上升,我國面臨的卒中疾病負擔正持續加重,其中,不少卒中患者在病后會遭遇卒中后認知障礙(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困擾。PSCI不僅對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和社交功能構成挑戰,還會阻礙腦卒中后的康復過程。近年來,神經影像學...
基于CT影像組學及臨床病理特征預測非小細胞肺癌PD-L1表達————作者:董卓瑞;趙衛東;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CT影像組學及臨床病理特征在預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PD-L1表達中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為NSCLC的215例患者CT影像及臨床資料,將患者按8:2的比例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用ITK-SNAP軟件勾畫腫瘤感興趣體積(VOI);FAE軟件提取影像組學特征;用皮爾遜相關系數、Kruskal-Wallis檢驗選擇特征;構建線性判別分析、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三種機器學...
CTA在冠心病冠脈鈣化病變定性診斷及MACE事件預測中的應用————作者:付豪;翟亞娟;
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CHD)患者冠脈鈣化病變定性診斷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預測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至我院就診的60例老年CH D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隨訪結果將其劃分為MACE組(21例)和非MACE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檢查,收集所有患者基線資料、CTA檢查結果,分析CTA參數對冠脈鈣化病變的定性診斷價值和對MAC...
腎臟透明細胞癌支氣管轉移1例————作者:賈少青;豈銘偉;許茜;
摘要:<正>病例資料:患者男,76歲,無誘因出現間斷咳嗽、咳痰1年余,痰為白色粘痰,加重2周,無痰中帶血、胸痛、胸悶等其它不適。5年前因右腎透明細胞癌予右腎全切術,術后未進行其它抗腫瘤治療。7個月前查胸部CT發現左肺上葉舌段支氣管軟組織影增多伴遠端肺實變,建議支氣管鏡檢查。外院抗感染治療后病情減輕出院。入院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胸部增強CT:左主支氣管及左肺上葉支氣管內軟組織影,密度不均,較...
基于增強CT影像組學鑒別侵襲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臨床應用價值————作者:李東;荊利民;郭子祺;張巖;馬明輝;李宏偉;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增強CT影像組學鑒別侵襲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計50例于本院行手術切除的胸腺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影像資料。根據術后病理結果分為侵襲性胸腺瘤組(n=28)和胸腺癌組(n=22),按照7:3比例隨機分為訓練集(n=35)和驗證集(n=15)。采用3D-slicer軟件對所有患者增強CT圖像中的提取影像組學特征,計算觀察者間組內相關系數(ICC...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