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是國際醫學物理學組織(IOMP)的成員——中國醫學物理學會會刊,是國內唯一全面涉及醫學物理學各分支學科領域、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季刊。創刊于1981年,當時的刊名為“醫學物理”,1993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并改名為“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主辦單位為中國醫學物理學會,承辦單位和主管單位為第一軍醫大學,編輯部設在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要對象是各大醫院從事醫學物理相關工作的人員、廣大從事醫學物理學科學研究和教學的工作者、研制醫療儀器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醫院的工程技術人員、對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感興趣的物理學工作者,以及醫學物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和應用物理學等專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并被認定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即將成為國家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放射物理學、醫學影像物理、激光醫學、醫學信號處理與醫學儀器、醫學生物物理。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 148
2 解剖圖像引導的PET圖像部分容積校正 胡德斌;高園園;路利軍;馬建華; 153-157
3 壓縮感知磁共振成像技術綜述 王水花;張煜東; 158-162
4 基于多核學習方法的前瞻性記憶腦電識別 譚英超;李曉歐;嚴玉寧;魏文石; 163-167
5 基于兩種旋轉調強全骨髓照射新技術的研究 解傳濱;徐壽平;曲寶林;俞偉;鞠忠建;葛瑞剛;鞏漢順;徐偉;王小深;叢小虎; 168-173
6 基于先驗的隨機游走算法在醫學圖像分割中的應用 陳海斌;甄鑫;周凌宏; 174-177
7 Geant4中不同細胞模型和物理過程在硼中子俘獲治療中的研究 吳駿翔;游士虎;吳章文;侯氫;勾成俊; 178-182
8 APBI治療過程中身體主要器官吸收劑量的蒙特卡洛模擬 霍萬里;吳愛東;陳志;徐榭; 183-186+192
9 同態濾波技術在膜蛋白顆粒圖像增強中的應用 林曦;余文明;陳新;鐘秀容; 187-192
10 基于VirtualDose模擬不同CT掃描方案的兒童眼晶體劑量 梁保輝;劉海寬;陳志;徐榭; 193-197
11 T型分叉管內牛頓與非牛頓血流特性對比分析 章德發;劉瑩;史皓良;張智亮; 198-202
12 人眼有限元建模與仿真的研究進展 趙亞麗;戴培山;李玲;盛韓偉;吳靜; 203-206
13 成人小腦髓母細胞瘤MR成像和NSE表達水平 馬海涵;游箭;唐文國;邵志成;周繼雍;邵陽; 207-209
14 左乳腺5種不同主野分布IMRT計劃的劑量比較分析 柏晗;王麗;劉旭紅;夏群;常莉;潘香; 210-213
15 X線球管陽極熱容量曲線擬合算法 王艷; 214-217
主治醫師論文發表:評價圍手術期因素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
摘 要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圍手術期的影響因素。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9例,其中感染患者為觀察組,未感染患者為對照組,對兩組在圍手術期的影響因素進行對比。結果:本次99例食管癌患者出現肺部感染15例,發病率15.15%,影響因素包括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吸煙時間長、年齡大、并發癥多、肺活量低、手術時間長、主動脈弓上有吻合口平面、繼發性神經損傷、抑酸劑以及經硬膜外間隙自控鎮痛時間長均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因素。結論:食管癌術后出現肺部感染的因素眾多,必須對每一步驟的治療操作嚴格把關,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幾率。
關鍵詞 主治醫師論文發表,食管癌,肺部感染,圍手術期,影響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用于像素化瞬發伽馬探測器的質子射程驗證算法————作者:楊立旺;歐海峰;汪金龍;吳曉光;賀子陽;鄒佳楠;鄭云;李聰博;關少雄;施婧;李金澤;李韻秋;洪銳;常浩恩;王夢婷;魏凱杰;
摘要:在質子治療中,瞬發伽馬成像被認為是評估質子射程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瞬發伽馬成像探測器根據瞬發伽馬成像系統獲得的瞬發伽馬分布來評估質子射程,可實現質子束射程的高精度測量。本文為新開發的射程驗證探測器原型:像素化瞬發伽馬成像探測器設計質子射程驗證算法,該算法通過蒙特卡羅模擬驗證該原型機在均勻介質的不同體模、不同能量下的射程估計準確度。結果表明,該質子射程驗證算法得出的射程估計精度與布拉格峰安全裕度誤差...
光學體表監測技術用于放射治療的研究現狀————作者:楊佳豪;李紫欣;張賽;倪昕曄;
摘要:為了減少在放療擺位過程中驗證擺位誤差所產生的額外輻射劑量,且進一步降低放療擺位的誤差和實時監控患者放療期間的位移偏差,產生了無輻射無標記的體表監測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的光學體表引導放射治療技術也是基于體表監測用于放射治療的一種。該系統主要通過光學成像設備作為工具對患者進行體表掃描、三維重建、實時監控等,輔助醫師更精確地進行放射治療。本文將從體表標記、三維表面成像系統和可移動設備3個方面對引導放射...
面向臨床醫學應用的新型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方法————作者:孫程成;周陳鵬;王研;張凱;
摘要:基于對小孔成像理論的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研究,提出一種基于吸收網格掃描的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的新方法,可以有效獲取弱吸收生物樣品的吸收信息、折射信息和散射信息。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X射線光柵相位襯度成像比較,該方法具有成像裝置簡單易于實現且對光源要求低的優勢,可更好地與實驗室X射線源或同步輻射白光光源相結合,從而為現有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技術在大尺寸人體器官的臨床醫學成像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基于自相似性上下文和混合注意力的無監督可變形醫學圖像配準————作者:李碧草;王巖;王貝;邵珠宏;郭旭偉;衣本澤;
摘要:為了充分利用Transformer進行精確的配準,采用自相似性上下文作為特征提取器提取體素鄰域上下文的語義信息。它使用具有擴散正則化的對稱多尺度離散優化來尋找平滑的變換,可以快速地計算描述符之間的逐點距離。此外,提出一種基于混合注意力的Transformer網絡(STWA),結合通道、空間注意力以及基于(移動)窗口的自注意力方案,充分利用3種注意力機制的互補優勢,既能利用全局統計信息,又具有強大的...
基于深度學習對CBCT圖像采用多視角投影的牙齒分類————作者:劉沐然;譚敏慧;張煜;
摘要:目的:針對當前基于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BCT)圖像的牙齒分類方法過于依賴精確分割,缺少對牙齒形態和位置信息的綜合利用,提出一種基于多視角投影和Transformer架構的牙齒分類方法,可對全年齡層的CBCT圖像中的牙齒(包括兒童病例)進行準確的52分類。方法:通過引入多視角投影,結合Transformer架構,融合語義分割和實例分割,由粗至細進行牙齒分類任務,增強對牙齒空間位置信息的利用。采用...
MDCT增強結合CTA多維技術術前評估頜面部軟組織富血供腫瘤的價值————作者:武月華;張爽;王澤正;
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DCT)增強結合CT血管成像(CTA)多維技術術前評估頜面部軟組織富血供腫瘤的價值。方法:選取86例口腔頜面部軟組織腫瘤患者,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所有患者均進行MDCT增強結合CTA多維技術檢查。采用Κappa檢驗分析該技術對腫瘤良惡性的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的一致性,比較良惡性腫瘤血供情況(平掃CT值、動脈期CT值、靜脈期CT值、動脈凈強化CT值、靜脈凈強化C...
近紅外熒光介導多模態成像在宮頸癌臨床前基礎研究中的應用————作者:杜仲;朱麗君;熊加寶;高宇翔;努爾尼沙·阿力甫;
摘要:醫學影像技術在宮頸癌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多模態成像結合多種成像技術的優勢以獲得更全面、更準確的診斷信息來實現精準診療,為宮頸癌的診斷提供新的成像方式。同時近紅外熒光成像以高靈敏度和低侵入性的優勢在多模態成像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從近紅外熒光介導多模態成像的探針出發,總結了近紅外熒光成像結合核磁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以及光聲成像等不同影像技術的多模態成像方式在宮...
邊緣計算在病理圖像識別方向的應用————作者:孫濤;王書浩;王偉;
摘要:病理圖像是醫學圖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癌癥等疾病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本文提出一種對醫學病理圖像進行識別分析的邊緣推理解決方案,將邊緣計算引入病理圖像的研究方向,旨在利用邊緣計算的優勢,結合深度學習方法,實現實時的病理圖像檢測。實驗結果表明,此方案的應用可以極大地保護患者隱私、提高病例圖像處理的效率和實時性,并節省成本,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可為醫學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快速和更準確的支持
基于深度融合網絡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作者:張穎;趙祺旸;郗群;
摘要:基于深度學習提出一種融合網絡,旨在高效、準確地輔助診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采用數據增強技術與生成對抗網絡相結合的手段,對EyePACS數據集內的眼底圖像實施擴充操作,有效應對眼底圖像分類不均衡的難題。使用Inception-Resnet-V2作為主網絡,并融入深度殘差收縮網絡和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塊,有效地過濾掉特征學習過程中的無關信息,聚焦病灶信息,提高網絡對重要特征的抓取能力。實驗結果顯示該優化模...
張口位掃描在口腔金屬植入物患者CT檢查中減少偽影的應用價值————作者:趙冬冬;謝佳芮;鄧靈波;張輝;
摘要:目的:探討張口位CT掃描在減少口腔偽影的優勢和臨床價值。方法:選取口腔頜面部占位且存在金屬義齒等51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患者均先行常規CT平掃,后令患者張口,放置口含器,再行CT增強掃描。選取舌、上顎、牙齦等偽影相關層面并劃定感興趣區,計算兩組圖像偽影指數(AI)。通過AI比較常規與張口位掃描圖像的偽影情況;并由兩名高年資醫生對兩組圖像偽影情況進行主觀評分,評價兩種檢查方式的優劣。結果:所有患者均正...
基于沙漏階梯殘差模型的胸部影像多標簽分類————作者:方俊澤;邢素霞;郭正;李珂嫻;王瑜;
摘要:提出一種基于沙漏階梯殘差模型(SLRN),用于胸部影像疾病的多標簽分類,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SLRN的設計包括3個關鍵模塊,首先采用沙漏卷積模塊同時提取通道間信息與空間信息;然后使用階梯自注意力模塊,通過移位操作實現不同窗口劃分,擴大感受野,提取并融合多尺度特征;在多標簽分類階段,使用多頭殘差注意力,捕捉到不同標簽之間的相關性和特征間的重要性,通過調整不同特征的權重實現更精準的分類。本研究在印第...
超聲評估胎兒雙肩徑與肩難產的相關性————作者:周富強;楊雅婷;梁亮;鄂占森;陳金華;何學森;蔡瑩瑩;劉宇清;
摘要:目的:驗證Youssef公式的準確性,同時評估超聲估測的胎兒雙肩徑(BA)和其他胎兒生物徑線是否可以用于預測巨大兒及肩難產,為臨床預測肩難產提供參考。方法:200例37~42周的孕婦分娩前3 d內行超聲檢查,收集胎兒雙頂徑(BPD)、頭圍(HC)、腹圍(AC)、肱骨長(HL)、股骨長(FL)、胸廓橫徑、上臂中點直徑等數據,利用Youssef公式估測胎兒BA,分娩后1 d內測量新生兒BA、體質量、身...
寬體探測器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中應用三低掃描成像技術的可行性分析————作者:張梓雄;喬文俊;張菁菁;楊蔓蔓;陳佳軼;周美娟;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掃描參數及對比劑注射方案,研究應用低輻射劑量、低注射速率及低對比劑用量的三低掃描成像技術在寬體探測器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招募210例行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的患者,并隨機分為A組(常規組,n=105)和B組(三低組,n=105),寬體探測器CT采用美國GE公司的Revolution CT。A、B組的管電壓分別為120、100 kV;對比劑注射速率和注射用量分別依據身體質量...
基于多尺度自適應殘差網絡的癲癇檢測方法————作者:張培玲;候康;
摘要:針對現有癲癇檢測方法輸入數據單一、特征提取不充分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多尺度自適應殘差網絡的癲癇檢測方法。該方法首先對腦電信號使用經驗模態分解獲得5階固有模態函數(IMF);接著將分解后的5階IMF分別輸入到多尺度自適應殘差網絡(MSAR)中,該網絡結合CBAM-Residual和多尺度自適應卷積網絡用于提取信號的多尺度時頻信息以及細粒度特征;然后將MSAR提取的信號特征進行融合;最后輸入到全連接層中...
基于深度學習的汽車乘員腰椎損傷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李海巖;張欣玉;可婷;王彥鑫;賀麗娟;呂文樂;崔世海;阮世捷;
摘要:基于CT影像數據,構建高生物逼真度的腰椎損傷仿生模型,并對標尸體實驗數據驗證模型的有效性。解耦汽車正面碰撞中乘員上軀干由于慣性作用向前俯沖后受約束系統作用回位時與座椅接觸所受壓迫的歷程,設計跌落實驗進行仿真分析。基于深度學習算法對仿真輸出結果進行訓練預測,并驗證訓練后所得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的準確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交叉逆向方法對關鍵參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訓練所得腰椎結構損傷預測模型具有較高可...
基于綜合損傷程度的大鼠顱腦前后向-側向碰撞HIC關系————作者:朱林娜;王國祥;王訊;羅慶航;熊濤;陳秋菊;許競毓;于佳;劉盛雄;
摘要:目的:探討前后向(AP)碰撞與側向(LM)碰撞中頭部損傷評價標準(HIC)值的關系。方法:雄性SD大鼠102只,隨機分為對照組0 m(6只)、4組AP實驗組和4組LM實驗組(12只/組)。大鼠適應性訓練后,采用經典Marmarou模型構建顱腦AP碰撞與LM碰撞系列高度損傷模型,并測量獲取各組HIC。實驗組分別于損傷前后24 h獲取走桿實驗、抓力實驗,于損傷后24 h獲取胼胝體與腦干錐體束出血占比的...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智能通絡治療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障礙的康復效果————作者:陳美君;鄭錦紅;王美春;莊月娥;
摘要:目的:探討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智能通絡治療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障礙的康復效果。方法:選取腦卒中偏癱患者132例,根據患者接受的康復療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6例。觀察組采用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與智能通絡治療儀結合康復功能訓練的綜合療法,對照組給予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比較兩組偏癱上肢運動功能(肩部功能、手功能及腕肌功能)、屈曲與伸展下患肢肌電積分值(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肩關節活動度(外展、外旋...
基于改進YOLOv7的腦部MRI影像腫瘤檢測算法————作者:白靜毅;吳義熔;李小龍;孫水發;
摘要:腦部MRI影像數據具有數據量大、易受噪聲和偽影干擾等特點,這些特點對種類、形狀、邊界既相似又復雜多變的腦腫瘤檢測和分析提出了速度和準確度提升的挑戰。基于此,在YOLOv7算法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改進方法來提高檢測的精度和速度。首先在特征提取階段使用部分卷積PConv,以降低模型的參數量,提高整體檢測速度。其次針對腦腫瘤復雜多變的特點,在特征提取時引入三維空間注意力機制SimAM,以提高模型對重要影像特...
雙臂手術機器人力控制優化————作者:方程;胡陟;
摘要:討論雙臂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中的機械臂在拉伸軟組織時的情況,探討拉伸過程中的力控制優化問題。采用自適應阻抗控制方案,以解決軟組織接觸環境中非線性剛度變化帶來的力誤差挑戰。該方案結合在線自適應策略,用于調整阻抗參數和參考軌跡。通過基于李亞普諾夫函數的估計器提高軌跡精度,通過模型預測控制調整阻抗參數,使機器人在拉伸過程中能夠避免實時力超調并提高力收斂速度。實驗結果顯示,提出的控制策略成功規避了力超調,在...
基于三維深度分離網絡的PET雙示蹤劑混合圖像分離方法————作者:唐大洋;胡德斌;齊宏亮;孫浩;韓彥江;李翰威;張新明;潘智林;喻文杰;路利軍;陳宏文;
摘要:目的:提出一種基于三維深度分離網絡方法用于18F-FDG和18F-FAPI PET雙示蹤劑混合圖像分離成像。方法:收集120例同一患者在不同時間單獨掃描的18F-FDG和18F-FAPI PET圖像,本研究采用模擬的形式生成PET雙示蹤劑混合圖像,首先對同一患者兩種PET示蹤劑圖像進行配準保證空間位置匹配,然后...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