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雙月刊)于1993年創刊,編委遍及全國各省市60余人。本刊是由國家科委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中華全國中醫內科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辦,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性期刊,2001年已入選為中國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宗旨是發掘祖國醫學有關脾胃學說的精華,報道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的理論研究和臨床經驗,重點著眼于國內外有關消化系統疾病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新進展、新經驗。本刊突出中醫、西醫相結合、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提高和普及相結合三大特點,旨在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廣闊途徑,為廣大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工作者提供學術爭鳴園地,本雜志已成為廣大相關工作者及病友的良師益友。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A 化學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2001年已入選為中國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設有專家筆談、論著、研究報告、名醫經驗、學術探討、經驗交流、短篇報道、基層園地和綜述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清熱解毒法與益氣健脾法對急性期和慢性期潰瘍性結腸炎大鼠NO的影響 李文靜,林燕,LI Wen-jing,LIN Yan
雷公藤多苷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結腸黏膜TLR4信號通路表達的影響 鐘繼紅,王章流,劉英超,沈雁,方國棟,ZHONG Ji-hong,WANG Zhang-liu,LIU Ying-chao,SHEN-Yan,FANG Guo-dong
參靈合劑對原發性肝癌小鼠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實驗研究 孫麗紅,王海穎,SUN Li-hong,WANG Hai-ying
ERK信號通路參與至真方逆轉人大腸癌多藥耐藥細胞HCT-8/VCR耐藥作用機制的研究 梁偉,陳志霞,王慧君,王松坡,LIANG Wei,CHEN Zhi-xia,WANG Hui-jun,WANG Song-po
葛根素和小檗堿聯合用藥干預NASH細胞模型的實驗研究 王允亮,葉楊,程佳偉,高康麗,趙唯含,劉麗娟,李軍祥,WANG Yun-liang,YE Yang,CHENG Jia-wei,GAO Kang-li,ZHAO Wei-han,LIU Li-juan,LI Jun-xiang
健脾清熱疏肝化瘀方治療難治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 季芳,王長洪,JI Fang,WANG Chang-hong
針刺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徐丹,楊家耀,石拓,XU Dan,YANG Jia-yao,SHI Tuo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402例的臨床回顧性研究 孫希良,呂冠華,孟秋菊,SUN Xi-liang,LV Guan-hua,MENG Qiu-ju
原發性肝癌CT征象與VEGF表達的關系分析 裘加人,QIU Jia-ren
培土生金法預防大腸息肉復發的臨床研究 張鳳敏,盧曉敏,胡慶昌,ZHANG Feng-min,LU Xiao-min,HU Qing-chang
柴胡溫膽湯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膽熱犯胃證的療效分析 張麗進,趙淑芳,ZHANG Li-jin,ZHAO Shu-fang
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聯合胃復春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 禹冬菊,王鑫,YU Dong-ju,WANG Xin
醫護聯合培訓對提高腔鏡手術護士綜合素質的意義 鄭少燕,吳丹燕,黃旭華,陳素華,ZHENG Shao-yan,WU Dan-yan,HUANG Xu-hua,CHEN Su-hua
醫學期刊投稿:流式細胞儀檢測缺鐵性貧血患者淋巴細胞免疫表型的探討
【摘要】 目的 研究缺鐵性貧血(IDA)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的變化。方法 3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IDA組)和30例健康體檢者(正常對照組), 均應用流式細胞儀三色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淋巴細胞免疫表型。對兩組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進行比較。結果 IDA組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4+/CD8+比值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 CD3+ CD8+值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結論 缺鐵性貧血患者影響機體T細胞的增殖分化, 導致細胞免疫功能障礙和免疫調節機制紊亂。
【關鍵詞】 缺鐵性貧血,淋巴細胞免疫表型,流式細胞儀,骨髓細胞學檢查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活血通降方對Barrett食管模型大鼠食管化生的抑制作用及對PGRN和TNF-α/TNFR1/NF-κB/CDX2通路的影響————作者:李培彩;唐艷萍;楊磊;劉琰;劉思雨;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通降方對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模型大鼠PGRN及TNF-α/TNFR1/NF-κB/CDX2通路的影響,探討其防治食管BE化生的作用機制。方法:將SD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西藥組及中藥高、中、低劑量組,每組10只。對照組行腹腔開關術,其余各組均采用“食管-十二指腸端側吻合+保留全胃術聯合鐵劑注射”方法建立BE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各組分...
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作者:陳啟儀;丁曙晴;杜曉泉;柯曉;林宏城;劉詩;孫曉紅;王謹敏;熊理守;
摘要: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于2017年頒布了《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對我國功能性便秘(FC)中西醫結合診療的規范化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有關FC的臨床診療研究有了一定的進展,為進一步規范FC的臨床診療,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牽頭成立了FC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起草小組,通過研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并結合專家們的臨床經驗,對該共識進行了更...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應該關注的問題————作者:侯曉華;王東珂;白濤;
摘要: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內科常見的棘手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醫療保健資源的消耗。本文就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的重要問題進行論述,提醒臨床醫師在實踐中加以關注
胃食管反流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國內外檢測方法及評價————作者:張夢宇;肖英蓮;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GERD的發病與酸反流、炎癥、動力、內臟高敏感等多種因素相關,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抑酸治療的反應不一,因此,GERD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是消化科醫生面臨的一大難題。GERD的診斷方法包括癥狀評估、抑酸劑診斷性試驗、上消化道內鏡、食管反流監測、黏膜阻抗、高分辨率食管測壓、食管鋇劑造影、內鏡...
劉萬里教授從解郁通降論治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經驗擷菁————作者:蘇坤涵;劉萬里;
摘要: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臨床疑難病,單純西藥抑酸治療難收佳效,抗反流治療的失效是該病難治、難愈的重要原因。該病以胃失和降為基本病機,存在氣血怫郁、臟腑失調的病理狀態,可以表現為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劉萬里教授診療該病從解郁通降立法,以化解郁滯、助胃通降為診治思路的核心,重點治療燒心、反酸、咽部不適、胸痛等難治癥狀,自擬經驗處方降逆湯、通降合劑,能夠增強抗反流的治療效果,達到通胃滯、行氣血、降濁逆的目的
Barrett食管混合反流大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作者:劉磊;唐艷萍;弓艷霞;楊磊;李培彩;李思琪;
摘要:目的:建立一種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酸堿混合反流的大鼠模型。方法:將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10只)和模型組(40只)。將模型組隨機分為2組(模型甲、乙組),每組20只,均采用食管-胃-十二指腸吻合術進行造模。模型甲組手術操作過程中先進行食管-十二指腸吻合術,吻合1/2圈后進行十二指腸縱行切開,再吻合其余部分;模型乙組手術操作過程中先將十...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癥狀多學科診療1例報告————作者:年媛媛;孟憲梅;馬永強;王秋紅;于小明;蘇日娜;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癥狀分為食管癥狀綜合征、食管外癥狀綜合征,癥狀譜非常廣。食管外癥狀涉及組織器官多,臨床癥狀多樣、個體差異大、抑酸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被誤診漏診,延誤診斷和治療。本研究團隊在GERD多學科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次分享1例以咳嗽、哮喘為突出癥狀的GERD病例,患者食管裂孔疝病程很長,缺乏典型反流癥狀,伴焦慮...
被誤診為“胃食管反流病誘發的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1例————作者:李亞倩;張潔;王邦茂;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以燒心和反酸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上焦慮軀體化的患者也常自述為上腹部燒灼感或口腔“發酸”而被誤診為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現。過度換氣綜合征是一種焦慮軀體化的身心疾病,常因氣急、胸悶、憋喘等癥狀而被誤診為哮喘。本文報道1例上腹部燒灼感合并過度換氣綜合征的焦慮患者被誤診為“胃食管反流病誘發的哮喘”,而長期誤用質子泵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氣霧劑導致患者因低鉀血癥多次住院治療。經...
《急性胰腺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解讀————作者:李慧臻;楊巖;王天麟;唐旭東;曲鵬飛;程紅杰;
摘要:《急性胰腺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是2020年11月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在北京牽頭,聯合全國26家三級甲等醫院、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修訂的一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中醫診療專家共識。它呈現了三大重要特點:(1)全面性:包括AP的西醫診斷、中醫范疇、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臨床治療、療效評定、中醫藥循證醫學進展、預防調攝、轉歸與隨訪等多方面,為中醫診療...
清腸溫中方通過調節CD4+T細胞HIF-1α對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小鼠瓦博格效應的影響————作者:章曉思;李軍祥;胡俊聰;楊安琪;傅智浩;張黎明;石磊;毛堂友;王志斌;
摘要:目的:觀察清腸溫中方對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UC-CRC)小鼠的整體干預效應,分析清腸溫中方調節CD4+T細胞中HIF-1α對UC-CRC小鼠瓦博格效應的影響。方法:將48只C57BL/6雄性小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物組及清腸溫中方高、中、低劑量組,每組8只。采用...
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作者:唐旭東;卞立群;馬祥雪;李軍祥;
摘要: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其患病率較高且具有較強的復發性。為幫助臨床醫師對腸易激綜合征進行準確、合理的診斷與治療,本共識旨在明確腸易激綜合征的定義、流行病學特征、病因與發病機制、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法,以提升對腸易激綜合征的認識,規范臨床診斷和治療行為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作者:唐艷萍;時昭紅;李軍祥;李培彩;吳繼敏;唐旭東;肖英蓮;謝勝;王邦茂;魏瑋;弓艷霞;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高且易反復。為協助臨床醫生對該病進行精確、科學的診斷與有效治療,本共識綜合中醫與西醫視角,詳盡闡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特點、診斷方法及治療手段的最新進展,旨在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參考框架,以優化胃食管反流病的診療策略
Barrett食管研究現狀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作者:唐艷萍;劉琰;李培彩;
摘要: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為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并發癥之一,是內鏡下食管鱗狀上皮與胃柱狀上皮的交界線相對于胃食管結合部上移≥1 cm,并組織學證實食管下段的正常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現象。BE是食管腺癌目前唯一已知的癌前病變,其中伴腸上皮化生者發生食管腺癌的風險更高。隨著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我國BE和食管腺癌的發病率也在增加,早期發現和有效管理...
王憲波教授治療肝硬化腹水經驗————作者:高沐浴;周桂琴;馮穎;李斌;張群;劉遙;
摘要: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遷移難愈,治療手段有限,病死率高,是臨床中頗為棘手的疾病。中醫認為肝硬化腹水屬于鼓脹范疇,王憲波教授認為鼓脹是與肝脾肺腎相關的津液代謝紊亂的一類疾病,治療重在實脾,貫穿始終,同時宣肺理氣,令肺脾得暢,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可根據病機對癥加予活血、溫陽、補腎等治法
基于陰火理論探討反流性食管炎“炎-癌”轉化與中醫藥防治思路————作者:嚴靜;謝勝;葛來安;劉禮劍;黎麗群;王光耀;李娟;韓冰潔;
摘要: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導致的慢性持續性食管炎癥疾病。該病全球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現已被證實與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的發生密切相關。長期存在的RE易誘發EC,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炎-癌”轉化是炎癥性疾病發展為癌癥的轉歸動態總稱,高度重視RE“炎-癌”轉化對防治EC意義重大。本文基于李東垣的陰火理論,認為陰火...
中醫藥干預鐵死亡治療炎癥性腸病及“炎-癌”轉化分子機制研究進展————作者:劉新陽;史英;劉金響;馬小兵;閆婷;劉旭雯;
摘要: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種以上皮屏障功能破壞和黏膜慢性炎癥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胃腸道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與腸道免疫反應異常相關,其難治性和癌變風險使得確定新的潛在靶點和發現新的有效藥物尤為重要。既往研究發現,鐵死亡不僅是IBD的潛在治療靶點,還是非腫瘤性疾病中細胞死亡的重要機制,同時也能抑制結直腸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但目前鐵死亡...
“脾胃升降協調論”針藥結合法治療非糜爛性反流病重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研究————作者:李雙翼;時昭紅;張書;張曼玲;
摘要:目的:評價“脾胃升降協調論”針藥結合法治療非糜爛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重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擇2024年1月10日—2024年12月31日就診于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門診及住院部,診斷為NERD重疊FD的15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9例。試...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作者:呂賓;王彥剛;胡玥;劉少偉;李軍祥;
摘要: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在我國患病率極高。為幫助臨床醫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準確、合理的診斷與治療,本共識從中醫和西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入手,旨在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精準診療提供全面指導,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膽石癥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作者:毛堂友;姚樹坤;白宇寧;謝春娥;李曉紅;李軍祥;
摘要:膽石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其患病率較高且具有較強的復發性。為幫助臨床醫師對膽石癥進行準確、合理的診斷與治療,本共識從中醫和西醫對膽石癥的認識、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入地介紹了目前膽石癥的最近研究進展,突出了臨床實用性
基于“菌群-腸-腦軸”探討“以樞調樞”治療GERD共病抑郁癥的生物學基礎————作者:黎麗群;譚金晶;劉園園;謝潔如;謝勝;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種常見的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常與抑郁癥共病,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菌群-腸-腦軸在GERD與抑郁癥的共病中扮演了橋梁角色。謝勝教授基于對GERD及抑郁癥發病機制的認識,提出“任督-脾胃樞機失和是GERD共病抑郁癥的核心病機”,并據此制定了“以樞調樞”的治療方法,即通過調和任督二脈的樞機功能來調節脾胃...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