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卒中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卒中雜志》為中國科學信息技術研究所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承辦、系中國核心期刊,中國卒中學界臨床及基礎相結合的專業性高級學術期刊。主要報道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最新國內外研究成果、診療技術及臨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強醫學信息交流,提高醫學學術水平,服務廣大醫藥科技衛生工作者。適合從事腦血管病相關工作的醫務人員、預防工作者以及基礎醫學科人員閱讀,腦血管病患者亦可從中吸取有益知識。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介紹:
主編手記:主編與您分享工作及生活情趣,暢談國內外研究最新動態,共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述評: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最新動態進行權威評論和深入的分析,了解研究的真實價值;
專題:集中報道臨床熱點話題,多角度分析同一主題內容,是拓展知識面的良好渠道;
指南與規范:快速追蹤國際上最新、最權威的指南和規范,做您臨床診療的得力助手。
論著:展示國內研究精華,記錄最精彩的研究成果;
綜述:匯總大量原始數據及資料,讓你輕松掌握國內外最新進展;
經典病例:選取臨床典型病例,在實戰中提高您的臨床診療水平;
會議熱點:報道重大會議主要內容,如同親臨會場,讓您追蹤實時國際研究動態。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臨床研究--春天真的來了嗎? 繆中榮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療急性基底動脈閉塞研究 高峰,孫瑄,莫大鵬,馬寧,劉戀,霍曉川,繆中榮,GAO Feng,SUN Xuan,MO Da-Peng,MA Ning,LIU Lian,HUO Xiao-Chuan,MIAO Zhong-Rong
缺血性卒中慢性期睡眠質量下降發生率及相關危險因素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張寧,楊洋,王鑠,李菁晶,王春雪,王擁軍,ZHANG Ning,YANG Yang,WANG Shuo,LI Jing-Jing,WANG Chun-Xue,WANG Yong-Jun
癥狀性頸動脈狹窄伴有同側中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效果研究 曹群,劉長喜,宋程光,CAO Qun,LIU Chang-Xi,SONG Cheng-Guang
腦靜脈竇血栓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155例病例回顧性研究 彭圣威,李子孝,宋田,鄭華光,趙性泉,王春雪,董可輝,王擁軍,PENG Sheng-Wei,LI Zi-Xiao,SONG Tian,ZHENG Hua-Guang,ZHAO Xing-Quan,WANG Chun-Xue,DONG Ke-Hui,WANG Yong-Jun
兒童腦動靜脈畸形出血危險因素分析 陳曉霖,馬力,王書磊,趙元立,CHEN Xiao-Lin,MA Li,WANG Shu-Lei,ZHAO Yuan-Li
9例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臨床、影像及病理特點研究 李偉,李少武,王晶,張在強,LI Wei,LI Shao-Wu,WANG Jing,ZHANG Zai-Qiang
自發性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和影像學特點 杜萬良,荊京,王伊龍,王擁軍
后循環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患者視野缺損恢復1例 劉戀,莫大鵬,宋立剛,繆中榮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15 高峰,徐安定
卒中一級預防指南: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致醫療專業者的聲明(第六部分) 譯者吳昊,高文超,徐勝媛,許保磊,王婧冉,畢齊
醫學核心論文發表: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過觀察分析高尿酸血癥心血管的各項指標,探討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方法:同期選取200例高尿酸血癥患者和 200例體檢確認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員200例,將高尿酸血癥患者組命名為觀察組,將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員組命名為對照組。對兩組人員進行心血管危險 因素水平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血壓、血脂、空腹血糖(FBP)、體質量指數(BMI)等。將檢測結果進行組間對照,分析血清尿酸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 性。結果:觀察組200例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平均收縮壓(SBP)水平、平均舒張壓(DBP)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水平以及體質量指數(BMI)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00例健康人員的平均水平。兩組各項檢測指標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 論:血清尿酸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具有較大的關聯性,高尿酸血癥是心血管危險的征兆,并且為心血管病致病增加風險,科學檢測血清尿酸水平,并采取合理有效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并減小致病風險。
關鍵詞:醫學核心論文,高尿酸血癥,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對照200例高尿酸血癥患者和200例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員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檢查結果,分析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關聯性,探討血清尿酸水平在臨床檢查診斷心血管疾病的價值和意義,希望可為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斷提供經驗,現做報道如下。
中國卒中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醫防融合背景下卒中高危人群防治策略優化與體系建設————作者:劉昭;陳敏霞;申斗;池楓;YU Monica;劉躍華;楊燕綏;
摘要:卒中作為一種高發性疾病,其顯著特點包括較高的發病率、嚴重的致殘后果、較高的死亡風險及沉重的經濟壓力。卒中已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第一殺手”,亟需實施醫防融合下的防治管理工作,以應對疾病挑戰,減輕患者和社會負擔,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文梳理了我國近年來卒中防治策略及體系建設情況,立足醫防融合理念和政策發展,厘清了當下卒中防治工作中協調聯動不足、籌資激勵錯位、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問題,提出了重構組織管理關...
我國非專科醫師對卒中的認識現狀、挑戰及對策————作者:夏潤禹;曹黎明;任力杰;
摘要: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對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因此,卒中防治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醫學問題,還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醫師是卒中防治中關鍵的一線工作者,其中非專科醫師在卒中的院前急救、基層預防和長期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非專科醫師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卒中患者的早期識別、規范轉診及預防效果,進而對整體救治質量和預后產生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非專科醫師對卒中的認識現狀尚不明確,卒中規...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急救醫療服務的現狀與影響因素————作者:黃旭明;曹黎明;雷尤珍;任力杰;
摘要:卒中急救不僅是重要的醫學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及時利用到院急救醫療服務(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對改善卒中患者預后至關重要。盡管我國EMS可及性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顯著低于發達國家,公眾對EMS的認知及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影響患者采用EMS的因素復雜多樣,包括患者的經濟狀況、對EMS的認知、EMS的可及性及效率等。未來應努力提高公眾對卒中發病后利用...
基于社區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研究進展————作者:常丹鳳;申斗;曹欣;馬可菲;楊燕綏;張玉哲;池楓;劉躍華;高月霞;
摘要:我國腦卒中防治“百萬減殘工程”提出卒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理念,致力于將卒中防治工作從傳統的“疾病治療”模式轉變為“健康管理”模式。本文立足于社區在卒中防治中的獨特優勢,系統梳理了國內外基層社區卒中防治的服務實踐、實施模式及干預策略,旨在為構建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參考。基于社區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通過整合資源和技術,在動員社區參與、營造健康環境、早期預防與篩查、急...
神經重癥監護病房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譫妄發生的危險因素及預測模型構建————作者:王艷新;易曉平;李曼;袁媛;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重癥監護病房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發生譫妄的危險因素,并構建風險預測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設計,連續納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重癥監護病房的SAH患者。入院后,采用統一化標準方案收集患者人口學、疾病情況、手術治療等臨床信息。根據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意識模糊評估量表(conf...
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術中緊急全身麻醉轉換的預測量表構建————作者:李傳游;盛蕾;郭雪艷;劉元月;
摘要:目的 構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機械取栓術中緊急全身麻醉轉換的預測量表。方法 回顧性納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機械取栓治療的AIS患者。依據麻醉方式分為局部麻醉/監測麻醉管理組和緊急全身麻醉轉換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機械取栓術中緊急全身麻醉轉換的危險因素,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
后循環癥狀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動脈幾何形態與基底動脈斑塊的HR-VWI分析————作者:鐘麗玲;徐棣豪;宋建勛;林國輝;符念霞;
摘要: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研究后循環癥狀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椎基底動脈(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幾何形態與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BA)斑塊的發生、分布及特征之間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連續納入2017年6月—20...
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動態腦血流自動調節受損:基于TCD和默讀刺激的評估————作者:陳松偉;陳虹秀;段建鋼;崔柳平;劉然;邢英琦;
摘要:目的 腦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會損害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動態腦血流自動調節(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討CVST對MCA的dCA和默讀期間大腦后動脈(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dCA及...
血清IL-6、CysC、T3水平和影像學總負荷評分與腦小血管病患者認知障礙的相關性分析————作者:于世林;郝春波;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IL-6、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水平以及影像學總負荷評分與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認知障礙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連續納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診的CSVD患者,根據住院期間MoCA評分分為認知障礙組和認知功能正常組...
動態腦血流自動調節功能檢查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后完全再通患者不良預后的預測價值————作者:劉然;王平平;陳虹秀;李娜;周福波;趙文博;馬青峰;邢英琦;
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內血栓切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動態腦血流自動調節(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變化情況,并探討dCA與患者臨床預后的關系。方法 本研究納入2022年3—9月因大腦中動脈或頸內動脈閉塞導致的AIS患者,所有...
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癥伴海馬損傷的血管危險因素及神經心理因素特征分析————作者:王為森;杜冰瀅;李丙翰;張馨元;彭雯佳;畢曉瑩;
摘要:目的 探究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癥(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馬損傷患者的臨床、血管危險因素及神經心理因素特征。方法 回顧性納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TGA患者,統計TGA伴海馬損傷的部位及發病至完成頭顱MRI的時間。根據是否伴有海馬損傷將TGA患者分為TGA伴海馬損傷組和TGA不伴海馬損傷組,比較兩組患者之間血管危險因素、小血管...
人工智能在提升神經科住院醫師腦血管病診治能力中的應用與挑戰————作者:張淋源;沈翔;呂海燕;王國棟;吳云成;
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發展為神經科住院醫師培訓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腦血管病是神經科學中應用AI最早、最成熟的領域之一,將AI有機融入傳統的神經科住院醫師培訓中,有助于夯實神經科基本功、優化神經影像分析、輔助疾病個體化診療,從而加速青年醫師的成長,對我國腦血管病的防治體系建設大有裨益。然而,AI的應用目前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醫師對AI過度依賴、“AI...
本期縮略語表
摘要:<正>我刊要求文中盡量少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如必須使用,在首次出現時應標注中英文全稱,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下表縮略語在本期出現時可以直接使用
賦能護理在卒中患者中的應用————作者:石海燕;
摘要:<正>卒中近年來發病率居高不下,患者在發病后面臨著功能障礙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擔憂等諸多問題。傳統護理模式側重于疾病的治療和基本生活護理,而賦能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強調患者的主體地位,通過激發患者內在潛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在卒中患者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闡述賦能護理在改善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促進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優化卒中護理模式提供參考依據。賦能護理是指...
高級卒中中心急診快速通道建設經驗————作者:李福坤;
摘要:<正>再灌注治療(靜脈溶栓和血管內治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其療效具有高度的時間依賴性。因此,縮短從發病到治療的時間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果的關鍵。急診快速通道是卒中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優化流程、多學科協作和信息化支持,可以顯著縮短快速通道救治卒中的院內延誤,提高再灌注治療的有效實施率。近年來,國內卒中中心建設逐步完善。高級卒中中心具備全面的卒中救治能力,包括靜脈溶栓、血管內...
社區卒中防治地圖的構建與展望————作者:甘清月;曹黎明;池楓;任力杰;
摘要:卒中作為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既往以院內救治為主的醫療模式雖不斷完善,但卒中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為此,我國正積極推進卒中防治策略轉型,構建預防干預與臨床救治并重的綜合防控體系。通過強化全民健康教育網絡、優化以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樞紐的高危人群篩查管理機制、創新社區卒中防治地圖體系,形成未發病時、疾病早期和中后期三級預防閉環管理。這一體系已成為降低卒中發病率、致...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卒中預防篩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作者:劉超;池楓;覃立芬;李艷蕾;任力杰;
摘要:目的 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卒中預防篩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通過文獻檢索、小組討論和文獻研究,并結合深圳市神經系統疾病醫防融合項目組專家意見,初步擬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卒中預防篩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采用德爾菲法,邀請參與過中國卒中急救地圖或卒中預防地圖建設的專家作為函詢對象,根據函詢結果計算專家積極程度、權威程度和協調程度,經過兩輪函詢及小組討論最終...
腦出血患者卒中前癡呆與院內結局:基于中國卒中中心聯盟登記數據庫的分析————作者:李秋菊;尹金風;王春娟;楊昕;任添華;李子孝;谷鴻秋;姜勇;
摘要:目的 調查腦出血患者卒中前癡呆的患病率及其與院內結局的關系。方法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卒中中心聯盟登記數據庫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組的腦出血患者。卒中前癡呆的判定依據患者病史中的自我報告。院內結局包括入院2 d內行走、卒中復發、院內死亡、院內并發癥(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腦出血患者卒中前癡呆與院內結局的相關性。結果 本研究納入109 366例腦...
無創顱內壓監測的研究進展————作者:陳云娜;霍發榮;趙龍;譚亞芳;張曉燕;
摘要: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的壓力,其變化能反映顱內的生理、病理變化情況。成人平臥位的顱內壓持續維持在1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即為顱內高壓。目前,顱內壓的監測方法以有創的腦室外引流和實質內探針為“金標準”,然而該方法存在感染風險高、易導致腦損傷和出血等缺陷,且成本高昂。鑒于此,探尋一種安全、精確的無創顱內壓監測手段顯得尤為關鍵。本文綜述無創顱內壓監測的最新研究進展,...
卒中患者全周期康復策略————作者:曹曉麗;
摘要:<正>卒中幸存者常面臨長期的康復挑戰。本文對卒中患者的全周期康復策略進行總結。一、卒中急性期康復對康復治療而言,卒中的急性期一般指發病4周內。急性期康復的目標是穩定生命體征、預防并發癥和保護殘存功能,為卒中恢復期的康復打下基礎。主要康復策略:(1)體位管理。注意變換體位,避免壓瘡。為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避免關節活動受限,可指導或輔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具體活動形式、頻率和持續時間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確定...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