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381 時間: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關注(381)声明: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
【雜志簡介】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性期刊。主要讀者為從事骨科專業的醫師及有關科研人員。本刊歡迎下列內容的稿件:①骨與關節損傷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新進展;②四肢、脊柱損傷(包括骨與關節損傷及其有關的血管、神經、軟組織損傷和合并傷)各種診斷治療方法及后期康復方面的臨床經驗;③與本刊有關的應用解剖、病理生理、生物化學、生物力學等基礎研究的新成果;④有關新器械、新材料、新技術;⑤骨與關節損傷有待解決的問題;⑥有指導意義的學術講座、評論、綜述等。凡與損傷無關的如骨病、腫瘤、先天畸形等內容的文稿勿投寄本刊。
辦刊20多年來,雜志始終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為辦刊宗旨,全方位、多視野地展示了我國創傷骨科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新成就。為提高我國創傷外科救治水平、推廣先進的醫療技術、降低創傷病人的傷殘率和病死率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也為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我國創傷外科領域學術水平充分發揮了學術導向作用。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目前已被萬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解放軍醫學圖書館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及有關檢索系統收錄。
據2009年11月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本刊的影響因子為0.946、總被引頻次為4249,在70種外科學類期刊中,位居前列。雜志多次在國家衛生部、中華預防醫學會及全軍醫學期刊評比中獲獎,并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雙效期刊”。在2007~2008年度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的質量評比中,本刊獲得了系列雜志優秀期刊一等獎的好成績。
【欄目設置】
設置欄目有:論著、實驗研究、臨床論著、臨床研究、綜述、短篇報道、器械革新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髖臼有限加深法THA治療成人股骨頸骨折、嚴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湯長華,王黎明,張曉慧,周曉宇,趙曙,張杰,紀兆亮,馮國新,李志勝
持續股骨髁上骨牽引結合經皮空心釘內固定治療不穩定股骨頭骺滑脫臨床療效分析 李剛,吳永濤,苗武勝,閆宏偉,LI Gang,WU Yong-tao,MIAO Wu-sheng,YAN Hong-wei
髓芯減壓打壓植骨腓骨支撐術與頭頸部開窗打壓植骨術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療效比較 朱旭日,杜斌,孫光權,劉鋅,陳國慶,ZHU Xu-ri,DU Bin,SUN Guang-quan,LIU Xin,CHEN Guo-qing
錨釘縫線減張重建內側髕股韌帶髕骨止點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 任民,李慎松,皇甫小橋,劉聞欣,厲孟,陶明亮,李旭升,REN Min,LI Shen-song,HUANG FU Xiao-qiao,LIU Wen-xin,LI Meng,TAO Ming-liang,LI Xu-sheng
高低位髕骨測量方法比較及其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相關性 胡彬,謝興文,黃晉,白玉茹,秦林原,HU Bin,XIE Xing-wen,HUANG Jin,BAI Yu-ru,QIN Lin-yuan
脆骨病致下肢畸形1例 鄭文忠,林洪光,王鴻泰,黃鈿峰
UKA與TKA治療膝關節內側單間室骨性關節炎初期療效比較 蔣忠,沈偉中,駱園,JIANG Zhong,SHEN Wei-zhong,LUO Yuan
關節腔內注射氨甲環酸對單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引流量的影響 鄭萍,翁繩健,吳立忠,詹洋,吳星,康榮彬,李煒明,ZHENG Ping,WEN Sheng-jian,WU Li-zhong,ZHAN Yang,WU Xing,KANG Rong-bin,LI Wei-ming
前交叉韌帶雙束重建解剖影像學研究 甘志勇,黃長明,范華強,張少戰,GAN Zhi-yong,HUANG Chang-ming,FAN Hua-qiang,ZHANG Shao-zhan
雜志優秀論文范文:銀杏葉提取物對腔隙性腦梗后腦血管內徑及炎性反應物的影像
摘要 目的:觀察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腔隙性腦梗死患者6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杏葉提取物10mL與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1次/d,療程15d。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hs-CRP水平,評價兩組患者的總體療效。結果: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hs-CRP水平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銀杏葉提取物能下調血清hs-CRP水平,改善顱內血液流變狀態,改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關鍵詞 銀杏葉提取物,腔隙性腦梗死,血液流變學,超敏C反應蛋白
腔隙性腦梗死(LI)病情發展相對緩慢,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其發病機制是大腦深穿支動脈狹窄、閉塞而導致微小動脈缺血、壞死,腦組織出現大小不一、不規則的腔隙。腔隙性腦梗死的病理特點被不斷成熟的診斷技術呈現出來,腔隙性腦梗死病例的確診率增加,目前腔隙性腦梗死病成為腦梗死的一個重要分型部分,占20%~30%。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反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我院應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腔隙性腦梗死取得了顯著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藥理作用,對與腔隙性腦梗死密切相關的顱外血管直徑及炎性反應物水平進行檢測,并從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方面評價總體療效,現報告如下。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閉合復位3枚空心釘分散式內固定治療中青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作者:于弘;崔尼尼;姜紅江;薛子超;范筱;嚴偉;張云峰;
摘要:目的 觀察閉合復位3枚空心釘分散式內固定治療中青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21-01—2022-06采用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治療的82例中青年股骨頸骨折,觀察組39例采用閉合復位3枚空心釘分散式內固定,對照組43例采用閉合復位3枚空心釘倒三角形內固定。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X線透視次數、末次隨訪時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骨折不愈合發生率、股骨...
過伸內翻型脛骨平臺雙髁骨折CT亞型分類————作者:王延嗣;馮陽;鄭明;
摘要:目的 基于三維CT影像資料和脛骨平臺雙髁四象限分型對過伸內翻型脛骨平臺雙髁骨折進行CT亞型分類。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9-01—2022-01診治的41例SchatzkerⅤ型過伸內翻型脛骨平臺雙髁骨折,根據X線片及三維CT影像資料記錄骨折塊的位置、形態及骨折線走向,在脛骨平臺雙髁四象限解剖分區的基礎上細分為5種亞型:A型,部分前內象限與前外象限交界部塌陷;B型,部分前內象限與前外象限劈裂塌陷;...
經皮置入載距突螺釘內固定跟骨骨折的三維CT重建模擬及其臨床應用————作者:孫豐釗;閆軍;李顯;韓宏石;韓立仁;
摘要:目的 通過三維CT重建模型模擬跟骨骨折經皮螺釘內固定,計算出載距突螺釘的理想進針點、置入角度、螺釘直徑和螺釘長度。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7-01—2022-07聊城市人民醫院影像研究中心的180例成人跟骨三維CT影像,將Dicom格式的CT圖像導入Mimics軟件中建立跟骨模型,分別在距骨后關節面外側、跟骨前突外側邊緣、跟骨結節處放置虛擬螺釘,計算螺釘的軌跡和尺寸。選取距后關節面遠端曲面作為參考...
肌少癥對InterTan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的影響————作者:王宏海;張玉婷;陳誠;吳剛強;張博聞;馬龍;曾輝;韓曉軍;張兵;劉波;
摘要:目的 觀察肌少癥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Inter Tan髓內釘內固定手術療效及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納入自2018-03—2022-03采用Inter Tan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87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根據患者的骨骼肌質量指數(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分為肌少癥組與無肌少癥組,肌少癥評定標準采用Nemec等報道的T12水平SMI值...
自制鋼絲導入器在股骨骨折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術中應用的效果觀察————作者:吳天然;陳夏平;王瑞雄;林江游;葉志強;張昭興;敖慶芳;梁陳佳;王瑞霖;鄔曉威;
摘要:目的 評估自制鋼絲導入器在股骨骨折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術中導入鋼絲或鈦纜輔助骨折復位固定時的應用價值。方法 納入自2023-01—2023-12采用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60例股骨骨折,術中需要采用鋼絲或鈦纜環扎輔助復位及固定,觀察組30例術中應用自制鋼絲導入器,對照組30例術中應用組合式鋼絲導入器。比較兩組輔助切口大小、環扎物導入完成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復位質量、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癥發...
關節鏡手術與開放手術切除髕下脂肪墊良性腫物的比較分析————作者:龔志兵;吳昭克;張煥堂;李藝彬;朱勇;
摘要:目的 比較關節鏡手術與開放手術切除髕下脂肪墊良性腫物的臨床療效差異,總結手術注意事項。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3-09—2023-09手術治療的52例髕下脂肪墊良性腫物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關節鏡組(n=23)和開放手術組(n=29)。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腫物復發率,以及術后3周、末次隨訪時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結果 52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92...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作者:王彭禾;吳佳燕;宋東寧;朱廣平;李剛;高春洪;童培建;
摘要:目的 探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8-01—2022-12完成的239例初次單側全膝關節置換術,根據術后住院期間患者癥狀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參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標準分組,血栓組36例,無血栓組203例。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239例中36例(15.1%)出現下肢深靜脈...
Wahlquist C型內側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中優先處理脛骨髁間嵌夾骨塊的臨床意義————作者:徐云欽;魏強強;湯勇;鄧盼;姚有榕;羅正理;陳偉;邱成斌;沈海強;李海堂;周孟云;
摘要:目的 觀察Wahlquist C型內側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中優先處理脛骨髁間嵌夾骨塊對療效的影響,評估其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5-01—2023-05采用膝關節內外側雙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53例Wahlquist C型內側脛骨平臺骨折,A組29例經外側平臺截骨窗優先處理脛骨髁嵌夾骨塊,B組24例未優先處理脛骨髁間嵌夾骨塊。比較A組與B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復位質量、術...
雙視窗改良跗骨竇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療效觀察————作者:陶家停;楊良軍;王道德;王波;李品;
摘要:目的 觀察雙視窗改良跗骨竇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并與跟骨外側L形切口內固定手術進行比較。方法 納入自2019-12—2022-12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的4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觀察組22例采用雙視窗改良跗骨竇入路,對照組25例采用跟骨外側L形切口。比較兩組術前等待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引流量、并發癥發生率、術后疼痛VAS評分、踝與后...
孟德爾隨機化在骨性關節炎研究中應用的進展————作者:劉玉興;賈慶運;孫銘遠;高浩陽;高萬里;
摘要:<正>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骨性關節炎相關的疼痛和關節畸形是導致患者罹患殘疾并造成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2-3]。骨關節退行性改變是多方面、多因素的過程,主要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4-5]。觀察性研究在廣泛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因探索方面具有優勢,然而觀察分析中要完全處理混雜因素具有...
脂多糖介導破骨細胞引起有菌性假體松動的研究進展————作者:譚飛;楊翠仙;張凱;曾健康;李嘉歡;李培杰;林志強;周勝虎;
摘要:<正>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治療晚期骨關節炎最有效的方法,自1990年以來,臨床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增加了50%,而人工關節翻修手術也增加了17.5%[1]。有菌性假體松動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常見的并發癥,影響關假體使用時限的因素有細菌因素、應力遮擋等。盡管圍手術期已準備充分,但是假體周圍感染仍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失敗的常見原因。假體周圍感染分為急性和慢性感染,有菌性假體松動多為革...
踝關節骨折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及其預防的多維度分析————作者:李孟艷;楊佐明;趙小明;
摘要:<正>踝關節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創傷性關節內骨折,對于僅外踝骨折、距骨位于踝穴中央且無移位的穩定骨折患者,可以采用非手術治療,進行踝關節功能位外固定和早期康復訓練,促進骨折愈合并恢復踝關節功能。不穩定踝關節骨折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的關鍵在于獲得骨折解剖復位、恢復踝穴正常結構、堅強內固定[1-2],可以根據骨折類型采用不同類型的鋼板進行固定,還要根據損傷情況進行韌帶修補術...
經皮骨盆前環內支架固定(Infix技術)治療不穩定骨盆前環骨折療效觀察————作者:王隴;張延平;魯茂森;
摘要:目的 觀察經皮骨盆前環內支架固定(Infix技術)治療不穩定骨盆前環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9-01—2023-01采用手術治療的102例不穩定骨盆前環骨折,觀察組53例采用Infix技術治療,對照組49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療。比較兩組術后至開始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疼痛VAS評分、骨盆功能Majeed評分。結果 102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14個...
關節鏡下病灶清除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療效分析————作者:楊亞龍;張朝;魏媛媛;劉瑾彤;李陽;劉俊良;王博;米守湖;張永強;郭永明;吳勐;
摘要:目的 觀察關節鏡下病灶清除、打壓植骨、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7-03—2022-01采用關節鏡下病灶清除、打壓植骨、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術治療58例(65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比較手術前后疼痛VAS評分,比較不同病因、不同Ficat分期患者手術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結果 58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24~57個月,平均36.3個月。術...
一期清創切開復位外固定與內固定手術治療開放性股骨骨折的療效比較————作者:梁羽;何榮富;劉紹江;鐘鳳林;
摘要:目的 比較一期清創切開復位外固定與內固定治療開放性股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21-01—2024-01于攀枝花市中心醫院骨科診治的34例開放性股骨骨折,16例一期清創切開復位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組),18例一期清創切開復位鋼板或髓內釘內固定(內固定組)。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輸血量、骨折愈合時間、患肢功能恢復率、焦慮狀態SAS評分、骨折愈合RUSF評分、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
髕下脂肪墊切除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髕骨高度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作者:董若愚;李忠澤;孫啟越;孫涵;章俊豪;白春曉;李嘉瑋;陳江;
摘要:目的 評估髕下脂肪墊切除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髕骨高度及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納入自2020-01—2023-12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是否切除髕下脂肪墊分組,脂肪墊切除組40例,脂肪墊保留組40例。比較兩組術后6個月Insall-Salvati指數、膝關節疼痛VAS評分、膝關節功能KSS評分,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80例術后均獲得至少6個月隨訪,...
富血小板血漿聯合針灸治療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療效與作用機制研究————作者:陳雪雪;王寧;張子茹;蘭超玉;黑鵬;王鑫宇;高艷玲;劉軒辰;吳智鋼;
摘要:目的 觀察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聯合針灸治療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療效,并通過大鼠實驗分析其作用機制。方法 納入自2022-01—2023-01診治的60例半月板損傷,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空白組(常規藥物干預)、PRP組(采用PRP治療)和聯合組(采用PRP聯合針灸治療),每組20例,比較3組術后疼痛VAS評分、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膝關節IKDC評分。...
單髁置換術治療膝關節前內側骨性關節炎合并外側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分析————作者:張軍;于權;王濤;趙一朗;郭通亞;
摘要:目的 評估外側半月板損傷對膝關節前內側骨性關節炎單髁置換術后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20-01—2022-01采用單髁置換術治療的81例膝關節前內側骨性關節炎,A組36例MRI顯示外側半月板信號正常(Stoller 0級),B組45例MRI顯示外側半月板異常信號(Stoller 1~3級)。比較A組與B組末次隨訪時髖-膝-踝角、膝關節活動度、膝關節KSS評分、膝關節OKS評分,而且B...
單髁置換術治療老年內側半月板后角根部損傷合并部分關節軟骨損傷的早期療效分析————作者:張梅瑩;邢卿;范筱;徐邁;戴世友;胡光亮;
摘要:目的 評估單髁置換術治療老年內側半月板后角根部損傷合并部分關節軟骨損傷的可行性與早期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21-10—2023-11手術治療的40例老年內側半月板后角根部損傷合并關節軟骨損傷,觀察組20例采用單髁置換術治療,對照組20例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術后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膝關節功能HSS評分及疼痛VAS評分。結果 40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24...
年齡、體質量指數、軟骨磨損程度及脛骨假體后傾角對單髁置換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影響————作者:聶新盼;李照義;
摘要:目的 探討年齡、體質量指數、軟骨磨損程度及脛骨假體后傾角對單髁置換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9-01—2023-07采用單髁置換術治療的188例單間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將年齡、體質量指數、軟骨磨損程度、脛骨假體后傾角作為自變量,膝關節功能HSS評分優良率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188例均獲得至少12個月隨訪,術后12個月膝關節功能HSS評分結果:...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