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于2004年1月18日創刊發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師協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辦。我國著名腦血管病專家劉承基、凌鋒教授擔任主編。內容涉及腦血管病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新技術的開展和應用等。
雜志向國內外同時發行,面向所有從事腦血管病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的工作者,其中三級醫院的閱讀量達到44.3%,二級一院達30.4%,還包括各大醫學院校、科研單位。所涉及到的科室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康復科、老年科、神經介入科、神經超聲科和重癥監護等。其中主治醫師級別占43%,副主任醫師占23%。還包括大部分的主任醫師、住院醫生、研究生等。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雜志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同時被被荷蘭《醫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和美國《化學文摘》所收錄。
【欄目設置】
欄目設置分為:述評或專家論壇、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經驗交流、新技術、名醫精誠、聯合查訪園地和介入治療病例透視、病例報告、綜述、規范與指南、醫學哲學園地。
2015年07期目錄參考:
椎動脈起始段狹窄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危險因素的分析 馬妍,宋剛,王旭,李龍,程磊,任小魯,王亞冰,諶燕飛,華揚,焦力群,Ma Yan,Song Gang,Wang Xu,Li Long,Cheng Lei,Ren Xiaolu,Wang Yabing,Chen Yanfei,Hua Yang,Jiao Liqun
顱內椎-基底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治療
磁共振擴散張量纖維束成像評價腦梗死患者皮質脊髓束損傷的價值 路文革,張建平,趙明,Lu Wenge,Zhang Jianping,Zhao Ming
多模式CT指導下靜脈溶栓治療覺醒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 蘭俊,朱少銘,陳立兵,黃桂梅,劉秀建,宋典意,李國臣,Lan Jun,Zhu Shaoming,Chen Libing,Huang Guimei,Liu Xiujian,Song Dianyi,Li Guochen
顯微夾閉手術時機對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 宋炳偉,甄勇,何亮,申林海,張楠,Song Bingwei,Zhen Yong,He Liang,Shen Linhai,Zhang Nan
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患者健側椎動脈的血流動力學評價 黃偉,楊振宇,羅萍,阮利江,Huang Wei,Yang Zhenyu,Luo Ping,Ruan Lijiang
手工制作微導絲套索裝置處理顱內動脈瘤栓塞過程中移位彈簧圈 何川,張鴻祺,He Chuan,Zhang Hongqi
雙微導管彈簧圈保護技術栓塞顱內寬頸小動脈瘤三例 張帥,呂明
華法林抗凝治療顱內高壓合并靜脈竇狹窄一例 趙文博,孫永馨,張婧,吉訓明
腦出血后炎性反應機制的研究進展 胡瑞,張曉云,晏雪,謝凌云
椎動脈發育不良與后循環缺血的研究進展 張春婷,王雪,賈慶霞,趙仁亮
心腦血管系統缺血適應機制的研究進展 侯城北,吉訓明
國家級期刊投稿:我國醫療侵權糾紛中患者舉證的現實困境探析
摘 要:在醫療侵權糾紛中,患者處于舉證的弱勢地位。由于醫療行為的倫理專業性和風險性,患者對醫療行為的舉證困難;我國醫療鑒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包括醫療鑒定和醫療賠償的雙軌制,鑒定機制采信制度缺失也造成患者對醫療鑒定的信任危機,因此應當通過規范醫方的醫療行為,引進專家證人等途徑來破解患者舉證困境,保障當事人的武器平等。
關鍵詞:舉證難,醫療鑒定,雙軌制
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定》中規定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病患主張醫方有侵權行為或違約行為并造成損害的,必須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力要承擔敗訴的風險。現代醫療技術的高度專業性,醫患地位的不平等,醫療資訊獲得的不對等以及醫醫相護等都可能造成病患或者家屬的舉證困難。按照民事訴訟雙方武器平等原則,這些成為解決病患舉證難的核心問題。醫師是否具有過失,醫療行為與損害行為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是醫療舉證中的關鍵[1]。患者在舉證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困難主要包括對醫療行為舉證難和醫療鑒定制度不完善兩個方面。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多推己及人 少管中窺豹 莫畫蛇添足 應集思廣益————作者:凌鋒;
摘要:<正>第五屆介入神經放射專家論壇上與會人員討論熱烈,議題的質量高,討論得也很深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們會議的英文名稱縮寫為ChinaWIN,“WIN”的英文全稱為“Workshop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傳承了法國瓦勒迪澤爾(Val d′Isere)的ABC-WIN,ABC即Anatomy(解剖學)、Biology(生物學)、Clinic(臨床醫...
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輕型卒中行單純藥物治療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孫洪揚;李旭華;周娟;李云杰;武津成;韓紅星;王賢軍;趙振宇;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輕型卒中行單純藥物治療患者發病72 h內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END)的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連續納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臨沂市人民醫院高級卒中中心就診的發病24 h內的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輕型卒中患者。將發病72 h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較入院時增加≥4分定義為END,并根據是否發生END分為功能惡化組和病情穩定(發病72 h內N...
顱內動脈瘤行血管內治療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應用研究進展————作者:王思敏;向思詩;張鴻祺;
摘要:顱內動脈瘤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也是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隨著血管內介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接受支架或血流導向裝置置入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已成為顱內動脈瘤行血管內介入治療前后的常規用藥。該文對常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類別及其作用機制、血小板功能檢測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歸納總結
頸及內影動像脈學床診突斷旁動脈瘤的定義、解剖結構————作者:侯曉輝;耿介文;王思敏;張鴻祺;
摘要:頸內動脈床突旁動脈瘤是常見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該部位動脈瘤與顱底的前床突、硬腦膜環和視神經等結構關系密切,分類多樣。該文對頸內動脈床突旁動脈瘤的定義、解剖結構及影像學診斷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醫師清晰地識別該部位動脈瘤與硬腦膜環的關系,進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合并顱內外動脈狹窄的研究進展————作者:王偉凱;馬永剛;呂偉波;石鵬;范光亮;楊明飛;王超;
摘要:顱內外動脈狹窄是發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動脈狹窄可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引發神經功能障礙。隨著腦血管疾病診斷技術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合并顱內外動脈狹窄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由于兩者解剖關系及血流動力學機制復雜,目前對于UIA合并顱內外動脈狹窄治療方案的選擇尚未達成共識。該文圍繞UIA合并顱內外動脈狹窄的類型,對其解剖位置關系、血流動力學特點、治療策略選擇等方面進行了總結,以期為臨床介入...
2025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縮略語
摘要:<正>本刊對一些常用的詞匯,如CT、MRI、DSA允許直接使用縮寫;對以下常用詞匯,可在第1次出現時不標注英文全稱,即寫出中文全稱后,直接用英文縮寫。見下表
參考文獻中電子文獻的著錄格式
摘要:<正>1通用格式作者名(前3名,et al).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請注意,電子期刊需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獲取和訪問的路徑”
替奈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進展————作者:卓娜;樊宇;趙美麗;王璐;張菊林;
摘要:替奈普酶作為第三代靜脈溶栓藥物,與阿替普酶相比具有半衰期更長、纖維蛋白特異性更高的優點。目前對于替奈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經累積了大量臨床研究。該文圍繞已完成的隨機對照研究及相關薈萃分析,從藥理特性、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當前指南推薦情況等方面對替奈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旨在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選擇更為合適的治療手段提供參考
人工智能技術在急性卒中影像學診斷中的應用及前景————作者:宋曉微;賈曉博;武劍;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其在醫學圖像處理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潛能。急性卒中的診斷及治療對頭顱及血管的影像學檢查具有依賴性。近年來,已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用于卒中的臨床診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卒中的診斷準確率及救治效率;然而,人工智能技術在急性卒中診療中的應用仍面臨一系列挑戰。該文對已有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及其在急性卒中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腦小血管病合并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作者:董智凡;董愛勤;
摘要:腦小血管病(CSVD)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近年來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認知障礙是CSVD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該文綜述了CSVD合并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及其與CSVD影像學標志物關系的最新研究,以期為臨床早期識別CSVD認知障礙并對其進行早期干預提供新的視角
機械取栓治療心臟黏液瘤所致腦梗死2例并文獻復習————作者:劉文虎;劉佳佳;張立功;陳曉輝;
摘要:心臟黏液瘤導致的腦梗死較為少見。作者報道了2例心臟黏液瘤致腦梗死行機械取栓治療的患者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復習,旨在提高神經科醫師對心臟黏液瘤繼發神經系統病變的認識,為心臟黏液瘤繼發腦梗死診療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據
遠隔缺血適應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和可視化分析————作者:王晗;李春輝;孫海瑋;
摘要:目的 探討遠隔缺血適應(RIC)相關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和趨勢。方法 選取Web of Science數據庫核心集合為數據來源,檢索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12日發表的RIC相關英文文獻。通過Microsoft Excel、CiteSpace、VOSviewer軟件對檢索的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及可視化分析,對年發表文獻數量、國家、機構、出版期刊、作者、被引參考文獻、關鍵詞及關鍵詞突現等信息...
基于DSA的圖像分析技術對腦血管疾病評估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宋芷若;黃抗默;朱武生;劉新峰;
摘要:DSA是腦血管病診療的關鍵技術。借助多種圖像分析技術對原始DSA圖像進行后處理分析,可以獲得詳細的血管結構和血流動力學信息。目前,DSA圖像分析技術涵蓋了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血管自動分割與特征提取、基于DSA序列的時空信息或計算機血流模擬血流動力學參數提取以及更為復雜的多模式成像融合技術等。該文對DSA圖像分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在腦血管疾病評估中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伴有腫瘤的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作者:曹月;陳會生;
摘要:目的 探討伴有腫瘤的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連續納入比較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和尿激酶有效性的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登記研究(INTRECIS)數據庫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發病4.5 h內接受rt-PA或尿激酶靜脈溶栓的急性輕型[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分]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是否伴有腫瘤分為腫瘤...
舌骨壓迫相關頸動脈閉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作者:王志飛;韓鷹鵬;李珊珊;周肖東;王璐;高強;
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較少由舌骨壓迫相關頸動脈閉塞導致。筆者報道1例舌骨壓迫相關頸動脈閉塞導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表現為語言障礙及偏癱,既往無動脈粥樣硬化,有運動史,頭頸部CT血管成像示責任血管以外未見動脈粥樣硬化改變,結合其舌骨與頸動脈之間的關系,考慮發病機制為同側舌骨大角反復機械壓迫致頸動脈內皮損傷后閉塞,導致缺血性卒中,這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較為罕見。該文擬結合文獻復習對這一特殊病例的臨床和影像...
基于經顱多普勒超聲的腦血流自動調節評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應用進展————作者:石儀;徐夢媛;馬帥濤;馮光;韓冰莎;
摘要:腦血流自動調節(CA)是指腦血管在二氧化碳濃度、平均動脈血壓或腦灌注壓等因素發生變化時,能夠維持腦血流動力學穩定的一種自我調節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A在發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損,但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該文綜述了CA的生理機制、監測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應用進展,以期為相關研究和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閉塞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作者:劉銳;黃顯軍;李威;沈華超;代齊良;孫文;胡偉;
摘要:血管內治療已成為顱內急性大血管閉塞(LVO)性卒中的一線治療方案,顱內動脈粥樣硬化(ICAS)病變是中國人LVO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病變識別困難,導致手術操作的復雜性增加。基于ICAS-LVO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并結合臨床專家經驗,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針對ICAS-LVO的臨床識別、影像學特征、手術策略、圍手術期管理等制定該共識,以期為規范ICAS-LVO血管內治療的策略與技...
基層、健康和創新————作者:焦力群;
摘要:<正>2024年過去了,歲末年初,我們歷來有一個很好的詞,叫做“辭舊迎新”,飽含對過去的尊重,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每個人都會回顧一下去年的得與失,前瞻一下明年的好光景。2024年又是中國腦血管病領域豐收的一年,諸多研究者的大型臨床研究發布于國際頂刊,尤其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各種治療策略方面,這是中國臨床研究能力大幅提升的標志,更是眾多中國醫師辛苦工作積累的成果
五種昏迷評估量表對重癥卒中患者預后預測效能的對比研究————作者:胡東洋;韓曉琛;姚生;劉建國;錢海蓉;張家堂;
摘要:目的 比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瞳孔反射量表(GCS-P)、格拉斯哥匹茲堡昏迷量表(GPCS)、全面無反應量表(FOUR)和昏迷恢復量表修訂版(CRS-R)對重癥卒中患者預后的預測效能。方法 前瞻性連續納入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學部收治的重癥卒中患者,收集入組患者的一般及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住院天數、診斷(重癥腦梗死、重癥腦出血、動脈瘤...
腦小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學結構-功能耦合改變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作者:王欣;王薇;吳小三;田仰華;張駿;
摘要:目的 基于多參數的腦功能及腦結構MRI分析腦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學結構-功能耦合改變特征及其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方法 前瞻性連續納入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的CSVD患者60例及同期社區招募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和利手相匹配的對照者47名。收集CSVD組和對照組人口學(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認知功能評估結果及影像學資料。情緒功能評估采用...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