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華核醫學雜志》
關注()【期刊簡介】
《中華核醫學雜志》是我國核醫學專業惟一的一本權威性和專科性雜志。它反映了我國核醫學事業發展的水平,對我國核醫學的人才培養、基本建設、學術交流、技術水平提高及普及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核醫學的發展是醫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核醫學是早期診斷和指導治療冠心病、腦部疾病和腫瘤這三大威脅人類疾病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刊全面反映我國醫用核儀器和核試劑的研制,實驗核醫學的研究,臨床核醫學方法的建立與提高,體外分析方法的創新與推廣。它快速傳遞國內外核醫學新進展和學術活動信息,是真實反映我國核醫學發展歷史的文獻信息庫。 本刊發表的論著中包括“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攀登計劃、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部及省市資助的重點項目、國際協作項目,凡是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成果獎的核醫學課題,其絕大部分是在本刊率先刊出的,本刊的國際地位與影響日益提高。它已被數種國際知名的數據庫收錄,并與20余種國外有影響的期刊建立定期交換關系。本刊還登載過一些外國學者(包括諾貝爾獎金獲得者R.S.Yalow)的論文。 本刊創刊以來,第一屆總編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王世真教授擔任,第二、第三屆總編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周前教授擔任,第四屆總編輯由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林祥通教授擔任。第五屆總編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劉秀杰教授擔任。衛生部北京醫院屈婉瑩教授任第六屆總編輯。 本刊1987年獲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三等獎,1992年獲國家科委優秀期刊三等獎,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二等獎,中華醫學會華瑞杯優秀期刊三等獎,1997年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二等獎,1999年獲江蘇省第三屆優秀期刊獎,2000年獲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銀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期刊”,2002年被評選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和首屆“江蘇期刊方陣”雙十佳期刊。
【雜志收錄】
國家“雙效”期刊;1987年9月中華醫學會頒發優秀雜志三等獎;1992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首屆優秀學術期刊二等獎
國外數據庫收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期刊欄目】
中華核醫學雜志雜志設有欄目有:呼吸系統核醫學,消化系統核醫學,綜述,腫瘤核醫學,心血管系統核醫學,中樞神經系統核醫學,骨骼肌肉系統醫學,論著摘要。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特發性擴張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糖代謝與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馬興鴻,汪蕾,相里偉,楊勇,胡述亮,趙世華,方緯,Ma Xinghong,Wang Lei,Xiang Liwei,Yang Yong,Hu Shu-liang,Zhao Shihua,Fang Wei
18F-FDG PET/CT在心臟占位性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孫曉昕,何作祥,張曉麗,方緯,沈銳,王道宇,田月琴,Sun Xiaoxin,He Zuoxiang,Zhang Xiaoli,Fang Wei,Shen Rui,Wang Daoyu,Tian Yueqin
18F-FDG PET/CT與食管癌治療前分期的相關性研究 李小萌,吳寧,粱穎,鄭容,張雯杰,劉瑛,方艷,朱項陽
18F-FDG PET/CT顯像在胰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吳冰,石洪成,陳曙光,顧宇參,Wu Bing,Shi Hongcheng,Chen Shuguang,Gu Yushen
18F-FDG PET/CT顯像SUVmax、MTV和TLG判斷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價值 梁穎,吳寧,方艷,鄭容,張雯杰,劉瑛,張瀚,李小萌
11C-MET PET/CT在高級別腦膠質瘤適形放療方案制定中的價值 于雷,王瑩瑩,胡祥華,孫洪飛,車現鋒,陳繼鎖,孫效剛,Yu Lei,Wang Yingying,Hu Xianghua,Sun Hongfei,Che Xianfeng,Chen Jisuo,Sun Xiaogang
SPECT腦血流灌注顯像在腦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評估中的作用 靳麗麗,孫曉光,黃鋼,修雁,石洪成,Jin Lili,Sun Xiaoguang,Huang Gang,Xiu Yan,Shi Hongcheng
131I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 武新宇,高永舉,尤偉,閆新慧,崔靜,王鵬,Wu Xinyu,Gao Yongju,You Wei,Yan Xinhui,Cui Jing,Wang Peng
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前后外周血細胞的動態變化 李慧,郭寧,張英杰,叢慧,林巖松,Li Hui,Guo Ning,Zhang Yingjie,Cong Hui,Lin Yansong
靶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納米探針活體檢測小鼠腹主動脈粥樣斑塊的MRI研究 姚玉宇,張宇,趙瑞,傅聰,文頌,李冰,鄧剛,馬根山,劉乃豐
相關論文范文:銀杏葉提取物對腔隙性腦梗后腦血管內徑及炎性反應物的影像
摘要 目的:觀察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腔隙性腦梗死患者6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杏葉提取物10mL與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1次/d,療程15d。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hs-CRP水平,評價兩組患者的總體療效。結果: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hs-CRP水平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銀杏葉提取物能下調血清hs-CRP水平,改善顱內血液流變狀態,改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關鍵詞 銀杏葉提取物,腔隙性腦梗死,血液流變學,超敏C反應蛋白
腔隙性腦梗死(LI)病情發展相對緩慢,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其發病機制是大腦深穿支動脈狹窄、閉塞而導致微小動脈缺血、壞死,腦組織出現大小不一、不規則的腔隙。腔隙性腦梗死的病理特點被不斷成熟的診斷技術呈現出來,腔隙性腦梗死病例的確診率增加,目前腔隙性腦梗死病成為腦梗死的一個重要分型部分,占20%~30%。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反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我院應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腔隙性腦梗死取得了顯著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藥理作用,對與腔隙性腦梗死密切相關的顱外血管直徑及炎性反應物水平進行檢測,并從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方面評價總體療效,現報告如下。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